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1985年至2005年期间分别采用Salter截骨术、Pemberton截骨术和髋臼造盖成形术治疗6~1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6例(62髋).结果 31例(33髋)获平均8.5年(2.5~15年)随访,根据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优17髋、良11髋、中2髋、差3髋,总优良率为85%.Salter骨盆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7%;Pemberton截骨术组优良率为83%,1例股骨头坏死;髋臼造盖成形术组优良率为85%,1例股骨头坏死,1例严重髋关节僵硬;同时行股骨粗隆下截骨的22例(23髋)中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和术后脱位.结论 正确选择术式是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病理变化和年龄.股骨粗隆下截骨能有效降低头臼压力,减少股骨头坏死和再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矫正髋部畸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的疗效.方法 对7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畸形愈合,颈干角增大或变小(右侧5例,髋外翻,颈干角>145°;左侧2例,髋内翻,颈干角<110°)行粗隆下旋转截骨术;另外2例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上端畸形行髋臼造盖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2~4年,2例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并发症认识及预防。方法术前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术中行股骨上段截骨去旋转,髋臼成形造盖纠正髋脱位的全部畸形。结果术后随访2~4年,本组评分:优20髋,良4髋,差2髋。结论术前牵引,术中股骨上段截骨短缩及去旋转,髋臼成形造盖,术后早期正确指导锻炼,对于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emberton手术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髋脱位4种手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虎  唐成林  张翘  孙丹舟 《中国骨伤》2003,16(7):395-397
目的 探讨 4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翻转造盖术2 4例 (30髋 )、插入造盖术 2 3例 (30髋 )、Salter截骨术 2 5例 (30髋 )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2 4例 (2 7髋 )治疗CDH患者 96例 117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10个月 ,疗效从临床功能和X线形态两方面评估 ,术后髋臼指数 (AI)的改善分别是 (2 0 2± 7 2 7)°、(2 1 9± 6 33)°、(15 0± 4 5 6 )°、(11 4±5 1)°,术后臼头指数 (AHI)分别是 (0 92± 0 2 4 )°、(1 0 0± 0 18)°、(0 80± 0 19)°、(0 82± 0 14 )° ;四种术式临床优良率分别是 90 %、86 7%、73 4 %和 6 6 6 % ,共发生再脱位 3例 ,关节僵硬 10例 ,股骨头坏死 7例。结论 临床疗效及对髋臼形态改善翻转、插入造盖术优于Salter截骨术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翻转造盖术、插入造盖术安全有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8~ 19岁的Ⅲ级先天性髋脱位的外科治疗以及需要掌握的技术环节 ,如何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主要相关并发症。方法 :5 1例 ( 5 7髋 )术前不行牵引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股内收肌 ,髂腰肌及髋部其它挛缩软组织广泛松解的一次综合性手术治疗。对其中 13例 ( 14髋 )髋臼指数 5 5°以上者 ,在Salter截骨的同时再实施造盖。结果 :随访 14个月~ 9年 ,平均 4年 2个月。按Mckary临床评定标准 ,优良率 46髋 ( 84% )、可 6髋( 11% ) ,差 3髋 ( 5 % )。按SeverinX线片评定标准 ,优良率 44髋 ( 80 % )、可 7髋 ( 13 % ) ,差 4髋 ( 7% )。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大年龄先天性髋脱位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6.
Pemberton手术加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评估术后髋脱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7~14岁)发育性髋脱位149例,随访到101例(136髋),随访1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7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中髂腰机及内收肌切断;(2)单髋人字石膏制动;(3)术后4~6周拆石膏住院CPM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4)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结果]术后髋关节脱位16髋,占11.76%.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136髋中股骨头坏死38髋占27.94%.髋关节屈曲少于90°者31髋占22.79%.[结论]Pemberton髋臼周围截骨结合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一期手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疗效可靠,降低了术后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减少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8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8例(63髋)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Chiari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0例(60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5 ~ 12年,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脱位并发症、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好,容易掌握,治疗风险较低;便于在相关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Salter骨盆截骨术、髋臼造盖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3种方法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为临床上选择适当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90年至2002年采用这3种术式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94例111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52个月,Sal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84.4%,髋臼造盖术优良率70.6%,Pemberton髋臼成形术优良率86.7%。Salter骨盆截骨术、髋臼造盖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髋臼角(AI)改善分别为14.3±4.98,19.7±5.46,20.4±6.87;头臼指数(AHI)为0.79±0.18,0.91±0.17,0.93±0.14。结论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的疗效优于髋臼造盖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髋臼造盖术对髋臼形态的改善优于Salter骨盆截骨术。3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部分合并股骨近端旋转戗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天节脱位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找出降低术后开发症的办法和措施。方法:本组患儿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6岁~16岁,平均9.2岁。采用髋关节前方切口,切开关节囊,找见真口,清理真门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于真臼内;真髋臼缘上方0.5cm处行骨盆完全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行加盖,进一步增加股骨头的包容。部分患儿仃股骨近端旋转戡骨,纠正前倾角。结果:42例患儿经1-6年的随访(平均3.5年),出现再脱位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关节功能障碍4例。结论: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术虽然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提示我们在术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病例,术中仔细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54例(62髋)。结果 54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髋臼指数由术前30~45°矫正至术后20~25°。功能评定根据周永德等标准:优49髋,良12髋,差1髋,优良率为98%。X线形态按照Severin分级法:优51髋,良10髋,可1髋,优良率为98%。结论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转子下短缩旋转截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