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氨溴索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90%,各种制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重视氨溴索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促进安全用药.方法 对国内近年来期刊公开报道的有关氨溴索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生最多的是全身性损害和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1.90%,各种制剂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结论 重视氨溴索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某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患者86例,并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的ADR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和儿童更易发生,ADR的主要症状以消化系统和过敏反应为多见,合并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可能性更高,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用药不当进而引发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致ADR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其危害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氨溴索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28例,所致不良反应中最多的为全身性损伤(28.5%),其他症状较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后15~60min,且以注射剂为主。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氨溴索制剂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6.
洪冰 《医药导报》2010,29(9):1242-1243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调查2005年9月~2009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的关于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盐酸氨溴索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变态反应,但也有致药物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重视盐酸氨溴索相关不良反应,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5):1067-1068
目的:中药定喘汤与盐酸氨溴索联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喘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为77.14%(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定喘汤与盐酸氨溴索联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2次/d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用药辅助治疗AECOPD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黄芪注射液致41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 :检索1988年~2003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案例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无关 ;于静脉滴注期间发生32例 (占78 05 %) ,以30min以内发生居多 ,再次或反复数次用药后发生24例 (占41 46 %)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临床使用时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年1月—2010年6月国内期刊报道收录的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始文献,下载并阅读全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符合卫生部ADR诊断标准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49篇63例,其中男性29例(46.03%),女性34例(53.97%),以变态反应和全身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59.16%。结论:红花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及严重过敏反应的比例较高,出现时间快,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采取及时处置措施,做到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勤  黄滔敏 《中国药房》2013,(44):4192-4195
目的:探讨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13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文献,获得眼用制剂致ADR文献137篇,合计208例患者,就其ADR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眼用制剂致ADR以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盐酸丁卡因滴眼液最为常见,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噻吗洛尔滴眼液致ADR也较多见;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给药后24h内;其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眼用制剂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合理使用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司奥美拉唑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2013-2016年379 801例报告,提取其中418例艾司奥美拉唑ADR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18份ADR报表中,类型为一般的有378例,其中新的有262例,严重的40例;注射剂29例,胶囊片剂389例;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是中老年人(83.47%);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37.80%)、皮肤系统(11.00%)和神经系统(10.53%)。临床症状范围较广。只有124例(29.67%)因果关系为肯定,可能,很可能或可能无关,294例(70.33%)是待评价和无法评价。合并用药有188例(44.97%)。结论:虽然严重的艾司奥美拉唑不良反应不多,但新的不良反应依然很多,临床上应重视其所致的ADR,并加强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4年~2005年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俊珍 《中国药房》2006,17(21):1650-165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5年间共收集到的10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用药79例,占总例数的75.24%;合并用药86例,占总例数的81.90%;由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为多见,有8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发生万古霉素不良反应(ADR)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Pareto最优分析,对2009-2015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8例万古霉素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儿年龄、性别、用药后ADR发生时间、合并用药、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万古霉素ADR的患儿中,男孩比例高于女孩(73.7% vs 26.3%);患儿年龄集中在1个月~2岁(79.0%);ADR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60 min以内(50.0%)和用药7 d后(21.1%);有27例(71%)用3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64.6%),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儿童万古霉素ADR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收集的11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共涉及11类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0例,占68.97%);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72例,占62.07%);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占42.2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