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艳  黄启涛  高云飞  吴瑜瑜  钟梅 《广东医学》2012,33(24):3760-3762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探讨留尿时机对评估尿蛋白定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尿液标本共172例次,对其晨尿及随机尿ACR和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尿蛋白0.3~15.2 g/24 h,平均(5.96±2.41)g/24 h。晨尿ACR 2~1 632 mg/mmol,平均(573.68±250.32)mg/mmol。随机尿ACR 2.9~1 765 mg/mmol,平均(586.24±262.41)mg/mmol。住院患者晨尿ACR、随机尿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度相关(r=0.938,r=0.913),晨尿ACR与尿蛋白定量相关系数稍高于随机尿ACR,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尿和随机尿A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随机尿ACR对于临床应用更为快捷、简便,有望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作为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应数值关系.方法:选取35例患者,对其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24h尿蛋白定量3.5、1.0和0.3g与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中度相关(r=0.615,P<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24h尿蛋白定量3.5、1.0和0.3g与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为2.99、1.15和0.45g/g.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最佳.结论:点时间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可以替代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否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监测尿蛋白的排泄情况。方法选取住院肾脏病患者136例,共272例尿标本,将晨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0.15g、≥1.00g和≥3.00g最佳诊断点。结果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24h尿蛋白定量≥0.15g,≥1.00g和≥3.00g时,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点分别为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0.20g/gcr,≥0.95g/gcr和≥2.92g/gcr。结论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监测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是否可以替代24h尿蛋白定量,用于监测尿蛋白的排出情况。方法:选取SLE合并尿蛋白患者60例(24h尿蛋白≥150mg),共120份尿标本,对其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为0.50、1.00及3.00g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P〈0.01);24h尿蛋白定量≥0.50、1.00和3.00g时,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点分别为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0.40、0.92和2.60。结论:SLE患者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蛋白尿和随访的指标,但若需要精确的评估尿蛋白排出量时,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仍需要用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方法对76例不同肾脏疾病和不同程度肾功能的患者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分析,同时按血浆白蛋白浓度、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分析各组间两种尿蛋白测定方法的相关性. 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r=0.667,P<0.05). 结论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浓缩和稀释对随机尿蛋白和肌酐比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人213例,按照随机尿肌酐(Ucr)浓度分为5组,A组:35例,Ucr≤2 000 mmol/L;B组:33例,2 000 mmol/L<Ucr≤3 000 mmol/L;C组:46例,3 000 mmol/L< Ucr≤7000 mmol/L;D组:58例,7 000 mmol/L<Ucr≤15 000 mmol/L;E组:41例,Ucr>15 000 mmol/L.所有病例均测定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水平,对各组UACR和24 h UTP进行相关分析和Kappa检验.结果 B、C、D组患者随机尿UACR与24 h UTP呈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较强,r值分别为0.836、0.886、0.868,Kappa值分别为0.762、0.758、0.753;而A、E组两者呈较低相关且一致性较差.B、C、D组总的r和Kappa值分别为0.887和0.757,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中度一致性.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在随机尿2 000 mmol/L<Ucr≤15 000 mmol/L时,UACR可作为24 h UTP定量检测的初筛实验;而在Ucr≤2 000 mmol/L和>15 000 mmol/L时,随机尿UACR结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禁食性尿蛋白对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7只,随机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33)和对照组(n=24).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第4周、8周、12周、16周禁食24 h,留取禁食状态下24 h尿液.放免法检测尿白蛋白,计算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同时检测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肥大指数、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指数.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不同时间点的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组间差异与时间变化无交互作用(P>0.05);这3项指标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禁食性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是评价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病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君琍  乔正梅  王静 《医学综述》2008,14(19):3026-3027
目的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不同肾脏疾病和其他疾病患者153份尿液标本,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晨尿尿蛋白定量与尿肌酐定量检测,计算晨尿尿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正相关。结论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晨尿蛋白/尿肌酐(P/Cr)与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1例住院患者,共510份标本,对其晨尿P/Cr与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晨尿P/Cr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3.5、1.0和0.5g的诊断界点。结果住院患者晨尿P/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中度相关。按血清白蛋白<30g/L和≥30g/L分组,进一步分析显示:当血清白蛋白<30g/L时晨尿P/Cr与24h尿蛋白定量呈高度相关;当血清白蛋白≥30g/L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定量亦呈中度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晨尿P/Cr相对于24h尿蛋白定量3.5、1.0和0.5g的诊断界点分别为2.97、0.93和0.64g/gcr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结论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时,患者晨尿P/Cr可以替代24h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78例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同期选择4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Upro/Ucr和24 h pr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Upro/Ucr和24 h pro的相关性均较好。结论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可以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5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97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随机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和肌酐(Cr)含量,并计算mALB与Cr的比值(ACR)。与24 h微量尿白蛋白定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性。以尿白蛋白排泄率>20 mg/24 h为诊断标准,计算ACR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初步确定其医学决定水平。结果:随机尿ACR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值相关性分析 r =0.738(P <0.01)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ACR的医学决定水平为2.285 mg/mmol。结论:ACR高于2.285 mg/mmol时,提示医生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滋阴活血方治疗IgA肾病阴虚血瘀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方治疗阴虚血瘀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gA肾病阴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滋阴活血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IgA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尿红细胞(urine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vs 45.00%,P=0.037),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治疗后URBC、24hUP、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eGFR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在降低URBC、24hUP、SCr及升高eGFR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滋阴活血方对阴虚血瘀型IgA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用于中轻度蛋白尿、早中期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在治疗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IgA肾病的价值。方法共选择32例有中等量蛋白尿,并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抽取12例为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20例为治疗组(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治疗前两组间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异。比较治疗1年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统计学采用t-test)。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0.01),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肌酐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均大于治疗组(P<0.01、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组低(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对控制伴有中等量蛋白尿的IgA肾病的尿蛋白有明显效果,虽不能进一步改善肾功能,但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延长进入终末期肾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胱抑素 C(serum cystatin C,Cys C) 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尿ACR、eGFR、Cys C 、血脂指标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33/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脂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的尿ACR、Cys C水平显著下降,eGFR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2.70%)终点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例(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eGFR,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ACR和Cys C,保护患者肾功能,减少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1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及随意尿尿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进行了动态检测,并对其UTP/24h与随意尿UTP/Ucr比值采用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FRS患者自发热期即再现大量蛋白尿,低血压休克期最重,至多尿期,恢复期明显好转,同时,UTP/24h与随意尿UTP/Ucr具有高度相关性(r=0.866,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水平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探讨尿蛋白水平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20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998例,分析患者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及临床相关检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尿蛋白水平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基线资料中,大量尿蛋白组患者血清尿酸、肌酐显著高于微量尿蛋白组及无尿蛋白组,eGFR值显著低于微量尿蛋白组及无尿蛋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水平与ACR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是T2DM患者尿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1,95%CI 1.000~1.003,P=0.017)。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影响尿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进行早期干预有望延缓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葵胶囊联合奥美沙坦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奥美沙坦治疗IgA肾病轻中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肾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奥美沙坦20 mg,1日1次口服治疗;治疗组黄葵胶囊5粒,1日3次口服,奥美沙坦20 mg,1日1次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纤维蛋白原(Fib)、24 h尿蛋白定量(UTP)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治疗后UT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奥美沙坦比单用奥美沙坦能更有效地降低IgA肾病蛋白尿,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Fg)沉积的意义。方法将10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肾活检免疫荧光结果分为无№沉积组和有Fg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血压、血浆Fg、血肌酐(Scr)、血尿素(Urea)、尿IgG、尿微量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量]及与IgA肾病预后密切相关的病理资料(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肾小血管病变)进行分析。结果与无Fg沉积组比较,有如沉积组,血浆Fg水平增高(0.01〈P〈0,05),血Urea、尿IgG、尿微量Alb、24小时尿蛋白量显著增加(P〈0.01);肾小球单纯IgA沉积的发生率下降(0.01〈P〈0.05),免疫球蛋白(Ig)单纯沉积于系膜区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IgA+IgG+IgM共同沉积及Ig沉积于系膜区+毛细血管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较为公认的IgA肾病预后不良因素中,大量蛋白尿(〉1.0g/24h)、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增高(0.01〈P〈0.05),肾功能不全(Scr〉115μmol/L)、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肾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肾小球内沉积的Fg参与了IgA肾病的临床病理过程,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苗艳  吴俊  闫磊  董洋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92-1197
背景 非布司他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非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降低血尿酸(SUA)及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糖尿病肾病(DN)并发高尿酸血症(HUA)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非布司他治疗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及社区住院或门诊诊治的DN伴HUA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40 mg/次,1次/d。收集患者基线及治疗1~6个月时的SUA、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SUA、AC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情况。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试验的患者共11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58例和5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基线收缩压、SUA、Scr、ACR、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在治疗1~6个月时SUA达标人数(达标率)分别为42例(77.8%)、47例(87.0%)、51例(94.4%)、52例(96.3%)、52例(96.3%)、52例(96.3%)。治疗6个月后,非布司他治疗组eGFR高于基线水平〔(56.42±14.49) ml?min-1?(1.73 m2)-1比(50.95±13.66) ml?min-1?(1.73 m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布司他治疗组HbA1c、TC、LDL-C、SUA、Scr、ACR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与ACR呈线性正相关(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SUA、SCr、ACR均与eGFR呈线性负相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SUA是ACR的影响因素(P<0.05),而糖尿病病程、SUA、Scr是eGF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非终末期DN伴HUA患者SUA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