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吕妮娜  蒙智扬 《新中医》2015,47(6):260-262
目的 :观察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结合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中医疗法治疗。中药以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针灸以火针疗法。总共治疗4疗程,每疗程5天,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评价,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67.31%,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率54.00%,总有效率82.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结合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可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3):515-516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共服用30天.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入院时与第15天、第30天比较,补阳还五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第3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15天后疗效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0天疗效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巨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治疗,B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巨刺治疗,C组采用单纯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D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 4组治疗后CSI各项评分(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阵挛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阵挛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及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后总分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配合巨刺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改变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剂量,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A组,32例,黄芪用量30g,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B组,32例,黄芪用量从30g逐渐加量到210g,无常规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C组,32例,在B组基础上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三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沉、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C组与补阳还五汤A组和补阳还五汤B比较,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疗效与黄芪剂量改变有关系。结合针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钟琴娟  沈煜颖  徐毅 《新中医》2019,51(5):164-166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联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阴不足证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胃阴不足证证候评分、Hp根除情况、临床疗效,检测血清PINP、胃泌素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7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胃阴不足证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88.24%,对照组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清PIN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两项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常规四联疗法联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证Hp感染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其调节患者血清PINP和胃泌素水平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秋香 《河北中医》2012,34(5):690-69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加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加巴氯芬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疗效和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乙哌立松片及复方牵正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记分法,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积分(上肢)、Fugl-Meyer积分及Barthe积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可显著缓解痉挛状态,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燕 《中医药导报》2011,17(12):57-5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1例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7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B组和C组分别只加补阳还五汤口服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2疗程后各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较B、C组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结合针刺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二者结合能进一步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盛梅梅  吴秋枫  方子燕 《新中医》2020,52(14):51-55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合补肺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A组给予常规西药+苏子降气汤加减,B组给予常规西药+补肺汤加减,C组给予常规西药+苏子降气汤+补肺汤加减。比较4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肺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和随访期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8%,A组为80.49%,B组为80.49%,C组为97.56%,4组总有效率比较,C组A/B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4组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4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C组A/B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4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4组FEV1%和FEV1/FVC比较,C组A/B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A组为7.32%,B组为9.76%,C组为14.63%,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40.00%,A组为24.24%,B组为24.24%,C组为0,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加减、补肺汤加减均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改善肺功能,二者合用加减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更佳,还可显著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组(A组)、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组(B组)、泻阴补阳针刺组(C组)和传统针刺组(D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法,B组给予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法,C组单纯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D组给予传统针刺。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Fugl-Meyer积分高于B组、C组和D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合巨刺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肢体功能活动评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自身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肠溶阿司匹林、心脑舒通等并配合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丹参多酚酸盐、地塞米松、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以改善循环、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并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损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不同程度耳聋总有效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GA)证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CAG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乳酶生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TCM)证候相关症状评分、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GS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CM证候症状及黏膜炎症、腺体减少、炎症活动度及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吗丁啉治疗胃阴不足型CGA证的疗效明显,上调患者血清GS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 蔡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8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6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过信封式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32 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 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其可促进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的提升,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5.
吴惠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8-2078
目的:观察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菱形肌劳损性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刺血拔罐疗法,B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疗法,观察比较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1.7%,B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郑锦英 《北京中医》2009,(4):291-292
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组辅以中药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从治疗第4周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 1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1.3%、94.1%;对照组分别为50.6%、87.1%;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较满意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中风后遗症,具有特别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中医主要症状评分变化,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半身不遂评分、总积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恢复期,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优于对照组76.67%,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还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止颤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帕金森病疼痛的疗效。方法:6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基础用药,治疗期间西药用量滴定不变,治疗组在基础用药上加用止颤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颤汤合芍药甘草汤对改善帕金森病疼痛以及帕金森病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