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癌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治疗情况,从治形与治神的不同角度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的以胃癌、肠癌为第一诊断的患者,按预防复发转移期、带瘤生存早期、带瘤生存晚期、临终前期四个期分析目前治疗在各期中的对形和神应用情况。结果:收集胃肠癌患者437例,胃癌256例,结肠癌94例,直肠癌87例。带瘤生存早期和晚期手术及放化疗应用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均应用了中医抗肿瘤治疗,但在临终前期中西医均不进行抗肿瘤治疗。介入减黄和支架术等对正常形的治疗均在疾病的晚期应用。对神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减轻手术及放化疗反应、胃肠减压、骨保护、止痛、治疗肠梗阻、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患者在预防复发转移期,当西医进行放化疗时,具有扶正和抗癌作用的中成药应用较多;在西医抗肿瘤治疗结束后,中药以抗癌为主;带瘤生存期,抗癌中药应用减少,扶正中药应用次数增加。临终前期无中药汤剂,仅予中成药静脉应用。结论:预防复发转移期对形治疗以放化疗为主,中医抗肿瘤治疗作为辅助,临终前期不进行抗肿瘤治疗。对正常形的治疗均在疾病的晚期应用。在预防复发转移期,在西医对形治疗结束后,以中药治形为主;中药对神治疗疾病全程均在应用,带瘤生存期治神中药应用增加,临终前期中药仅予以对神治疗。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采用ELF方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配合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胃癌30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30例晚期胃癌病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8岁~75岁,中位年龄55岁。其中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1例,  相似文献   

3.
目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我院参照全国胃癌研究会化疗小组推荐的HCP’T与CF/5-FU+CDDP方案治疗以胃痛为主的晚期恶性肿瘤47例,其中可供评价的有35例,现将观察结果l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9例,女6例,中位年龄59岁(39岁~75岁)。其中胃癌23例.大肠癌9例,胆囊癌1例,壶胞癌1例,双顿转移癌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转移部位:肝转移1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9例,左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全县广泛转移3例。病入活动状态(Ka。。。fsky)>50分,心。肝、肾功能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胃肠癌及乳腺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 .[方法 ]在围手术期 ,即在术前、术后 3d、术后 1周及术后 2周分别采集 35例大肠癌、2 1例胃癌及 33例乳腺癌病人的血 ,采用CA 15 0 0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结果 ]手术刺激可使胃肠癌患者的术后 3d及术后 1周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尤为显著 ,胃肠癌及乳腺癌病例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围手术期胃肠癌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发生明显变化 ,而乳腺癌病人的维维蛋白原含量在术后3d及术后 1周显著增高 ,尤其是有转移的病例 ,术后 2周趋于术前水平 .[结论 ]发生转移的胃肠癌术后短期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病人的术后短期内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 .  相似文献   

5.
自1986年以来,根据情肺化痰、祛风平喘扶正固本的机理,自拟平喘饮及平喘九,治疗支气管哮喘10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06例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18岁以下29例,18~35岁46例,36~50岁21例,51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4年,平均6.6年。1.2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1988年哮喘病诊断标准(修改稿)为难。1.3方药及其加减(1)平喘饮:金银花20g,桔梗10g、炙麻黄12g,蝉农10g、炒杏仁12g,清半夏10g、五味子15g、苏子10g、白术12g、云苓12g、白果10g、地龙15g、制僵蚕15g、补骨…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9~1997年共为8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l!l$床资料1.l病例:男6例,女2例,年龄35—70岁。皆为腺癌。二次手术间隔时间6个月~6年。原手术方式: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复发形式:局部复发1例,其他脏器转移3例,腹膜转移1例。12再次手术方法:残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2例,残胃部分切除、残胃十二指肠吻合2例,卵巢转移瘤切除术2例,残胃加右半结肠切除。食道空肠吻合术1例,l例已腹膜广泛转移而中止手术。术后均行腹腔插管化疗或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7.
开普拓及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肠癌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韵屏  姚远  万进 《广东医学》2003,24(4):431-432
目的:探讨开普拓(CPT-11)及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肠癌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17例晚期肠癌患者(C1级以上),因腹膜,肝转移不能手术根治,经用CPT-11和5-FU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及癌症相关症状的改善。结果:17例患者可评估者15例,其中7例,CR,8例PR,1例死亡,1例失访,肿瘤相关症状在1-2周期化疗结束后分别为55%及33%。结论:CPT-11+5-FU对晚期肠癌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尤其对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仍可取得较好缓解率,并能减轻肠癌相关症状,且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本院近二年收治三例多发性原发癌,分别为鼻腔癌-胃癌,乳癌-直肠癌和胃癌-恶性淋巴瘤。病例摘要例1,女,49岁。于1976年因鼻衄发现右鼻腔一赘生物,病理证实为鼻腔癌,用~(60)钴治疗而愈。十年后又因胃部嘈杂感、饱胀,胃纳减退,作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小弯侧前壁巨大溃疡拟诊为胃癌。行剖腹探查,见癌块已浸润到浆膜面,并远处转移。作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腺癌。例2,女,48岁。1986年发现右乳肿块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poⅡ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8例胃肠癌(33例胃癌,65例结肠癌)进行TopoⅡ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TopoⅡ蛋白在胃癌、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8.5%(16/33)、40.0%(26/6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TopoⅡ蛋白的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TopoⅡ蛋白在胃肠癌中的表达可能与胃肠癌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杨锐珍 《当代医学》2010,16(30):78-79
目的探讨肠癌复发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自2005年~2010年3月本院共收住11例肠癌术后复发病人,其中3例为左半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例为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复发;4例为结肠癌术后肝转移;2例为结肠癌术后腹膜转移。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自28岁至72岁,距首次手术时间自1.5~10年,均通过外科再手术切除复发或转移灶。结果外科再手术治疗降低了患者5年死亡率。结论外科再手术治疗是肠癌复发转移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化疗是晚期胃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们采用 10 -羟基喜树碱(HCPT) (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醛氢叶酸(LCV)、5 -氟脲嘧啶 (5 -Fu)、顺铂 (DDP)组成HDLF方案 ,治疗晚期胃癌 2 5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 2 5例 ,男性16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1~ 75岁 ,中位年龄 5 3岁 ,19例为术后复发转移者 ,6例经胃镜确诊 ,全组病例均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Kps评分 6 0分以上 ,其中转移部位 :锁骨上淋巴结 4例、肺转移 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 6例、腹膜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12月,我科应用大剂量醛氢叶酸(HD-CF,Faulding药厂生产)、氟尿嘧啶、顺铂(PDD)组成PLF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病人,男26例,女4例;年龄32~68岁。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或大肠癌。12例为姑息切除术(手术有残存)后化疗病人,无可测病变;18例为胃肠道癌术后复发转移不能手术而有可测病变(有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肺、肝、盆腔转移)的病人。18例中胃癌12例,腹腔转移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1例,1例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本院制剂扶正抗癌膏改善大肠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化疗相关性疲乏及对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结直肠癌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4个周期,共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膏,化疗开始每日服用,每次10g,每日3次,每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8周。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行KPS(卡氏)评分,并使用疲乏量表(FA)进行疲乏程度评分;在治疗的每周期观察2组血常规及骨髓抑制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2) 2组疲乏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无显著性变化,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 2组免疫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膏能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改善化疗相关性疲乏,增强肠癌患者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晚期胃肠癌减积术后腹腔化疗初探方震川王汉清王明治李敏1993年2月~1996年12月,笔者尝试采用细胞减积术联合早期腹腔化疗(EPIC)治疗晚期胃肠癌12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8~70岁。病程2d~36个月。胃癌7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奥沙利铂(L-OHP,艾恒)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7例晚期胃肠癌,其中胃癌9例,大肠癌18例,初治8例,复治19例,化疗前均经肘正中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给予FOLFOX方案,即L-OHP130mg/m^2,静脉滴注4h,d1;CF 200mg/m^2,静脉滴注2h,d1,5-FU 500mg于CF滴完后静脉推注,续以5-FU2.4~3.0g/m^2持续静脉滴注48h,每3周重复.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全组患者获得PR12(51.9%)例,其中胃癌的有效率为44.4%;大肠癌的有效率为55.6%,初治有效率62.5%,复治有效率47.4%,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74.0%)、口腔黏膜炎和腹泻(59.2%),以及一过性感觉异常(55.6%).结论:国产奥沙利铂联合CF/5-FU组成的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取得明显效果,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扶正解毒通络组(简称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9~71岁,以45岁以上病人为多,占29例;发于头面部11例,胸胁部17例,腰胁部15例,其它部位3例。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2~69岁,45岁以上占21例;发于头面部9例,胸胁部15例,腰胁部10例,其它部位5例。所有患者都有带状疱疹病史,患处刺痛、灼痛或放射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基本方:忍冬藤30~60g,红藤、乳香、没药各9~15g,板蓝根、路路通各25~50g,酸枣仁、柏子仁各10~25g,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芪、女贞子、鸡血藤各15~30g。加减法:头面部加菊花、石决明,胸胁部加柴胡、郁金,腰胁部加续断、桑寄生,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次服300ml左右,饭后服,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物。10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消炎痛25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B1 20mg,口服,每日3次。10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解扶正方联合mFOLFOX4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m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清解扶正方治疗,治疗3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指标、KP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肿瘤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记物(CEA、CA199)、KPS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肿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扶正方联合m FOLFOX1治疗晚期大肠癌,能提高肿瘤缓解率,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体能状态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龙妹  杨小兵  吴万垠 《广东医学》2016,(14):2069-207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H1650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活力检测法观察扶正抗癌方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扶正抗癌方对p-SAPK/JNK、SAPK/JNK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加入SP600125(SAPK/JNK抑制剂)后检测扶正抗癌方对Sp1表达的影响; MTT活力检测法观察抑制SAPK/JNK后扶正抗癌方对H165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扶正抗癌方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P<0.05);扶正抗癌方以时间依赖性上调 p-SAPK/JNK和SAPK/JNK蛋白的表达(P<0.05),以浓度依赖性下调Sp1蛋白的表达( P<0.05);抑制SAPK/JNK逆转了扶正抗癌方对Sp1蛋白表达的下调和对H165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可通过介导SAPK/JNK通路抑制Sp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H165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m23在食道癌、胃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基因在39例食道癌、39例胃癌、42例肠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且nm23低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有关;与患者的性别、癌的分化程度等生物学行为无关。结论:食道癌、胃肠癌nm23低表达者具有较强的浸润转移能力,nm23可作为预测食道癌、胃肠癌转移及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4年6月~1997年6月用中药合紫外负离子喷雾治疗寻常痤疮1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36便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35)诊断标准。136例中男61例.女75例,年龄15~36岁.其中20~30岁103例。病程2个月~15年。皮损以丘疹、脓疱性为主,少数为囊肿,结节性及混合性。2治疗方法2.1中药内服基本方;黄芩10g,批把叶(去毛)10g,桑白皮10g,蛇舌草30g,银花:40g,连翘10g,制军10g,紫草10g,丹皮10g,赤芍10g,生山楂30g,生米仁:309,泽泻10g,生甘草6g。加减:脓癌性加地丁单30g,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