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索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构建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可行性,比较不同型号活检枪制备犬椎间盘退变模型效力。方法选取6只1岁龄雌性杂种犬。将犬腰1-2、腰3-4及腰5-6椎间盘纳入退变模型制备实验研究,并行随机分组。A组使用18号活检枪;B组使用20号活检枪;C组使用24号活检枪。行经皮椎间盘穿刺。术后4周及12周分别行核磁及数字平片检查,评估各组椎间盘高度变化及髓核含水量状态;术后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每组取出髓核组织量A组(3.0±0.53)mg、B组(2.01±0.34)mg和C组(3.0±0.53)mg。平均操作时间为1.4 h;出血量为5~10 ml。术前椎间盘高度数测量做为基线,3组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组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MRI相对信号强度均出现下降,与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第12周,A组MRI相对信号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与B组和C组相比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2周A组和B组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活检枪髓核钳取技术可用于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制备;20号活检枪制备的退变模型在12周观察期内显示出较为缓和、重复性高、可信性强的退变进程,适用于椎间盘退变生物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行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时进或不进入纤维环内摘除变性髓核组织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和术后MRI表现.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将符合标准的107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54例行MED时只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B组53例行MED时摘除突出的椎阳间盘髓核组织并切开纤维环摘除盘内髓核组织.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椎间盘及其周围结构的MRI检查结果和形态变化.结果 107例患者经过1~4年(平均2年)随访,A组无手术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B组4例手术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A组疗效为优51例(94%),良3例(6%),优良率为100%;B组疗效为优42例(79%),良7例(13%),差4例(8%),优良率为92%.采用Videman等的方法对椎间盘信号进行半定量评定,A组于术前后的腰椎间盘MRI信号强度、厚度、椎管横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突出的程度、椎管前后径与侧隐窝宽度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前后的腰椎间盘MRI信号强度、厚度、突出的程度、椎管前后径与侧隐窝宽度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管横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显著,但MED尽可能减少了对椎间盘结构的破坏,保持了脊柱相对稳定性,延缓了椎间盘的进一步退变,降低了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退变颈椎间盘中核因子κB和白介素-6表达,为探讨椎间盘退变病因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6月龄SD健康大白鼠随机分为颈椎病动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0只。模型组行颈肌切除及棘上、棘间韧带切断术,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后即缝合。术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摄颈椎X线片进行组间评分比较,证实模型成立,于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椎间盘核因子-κB和白介素-6表达。结果:①颈椎X线片显示模型组大鼠术后3个月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其X线片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术后3个月颈椎间盘髓核发生退行性变。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退变椎间盘组织核因子-κB和白介素-6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结论: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可引起颈椎间盘退变,退变机制可能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和白介素-6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骨水泥(CPC)渗漏入椎间盘后组织学变化、细胞凋亡状态及其对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每只犬的L2~3、L3~4、L4~5椎间盘作为实验对象,用完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PMMA和CPC 3组,经椎间盘直接穿刺注入骨水泥制成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24周后观察椎间盘组织学改变,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细胞,并对3组椎间盘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椎间盘未见退变,PMMA及CPC组椎间盘显示髓核的细胞外基质呈不同程度压缩,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纤维断裂或扭转.对照组、PMMA及CPC组病理评分分别为4.4±0.5、9.6±0.7、8.8±1.0;3组髓核组织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依次降低,吸光度(A)值分别为0.368±0.026、0.241±0.020、0.302±0.019;髓核组织细胞TUNEL A值及Bax蛋白的表达依次升高,TUNELA值分别为0.212±0.016、0.3820.021、0.326±0.021,Bax蛋白A值分别为0.227±0.024、0.361±0.037、0.276±0.021,上述3组病理评分、TUNEL、Bax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MMA、CPC注入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PMMA所致椎间盘退变较CPC更严重.骨水泥漏入椎间盘导致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对细胞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与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培养效果.方法 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组织分为A、B两组进行培养.A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预消化30 min后组织块接种;B组:体积分数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5h后过滤、离心、接种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培养成功率和原代细胞融合时间.HE、甲苯胺蓝、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 A、B两组培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P<0.01).A组培养的髓核细胞可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细胞荧光检测Sox-9、Ⅱ型胶原、蛋白聚糖呈阳性表达.结论 与单纯Ⅱ形胶原酶消化法比较,Ⅱ型胶原酶预消化后贴壁培养法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成功率高,短时间内可获大量细胞,且强表达Sox-9、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新近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加剧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间的差异。方法选取胸腰段新近压缩骨折患者PKP术65例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后均有磁共振成像检查资料,分成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和>12个月两组,利用磁共振(FS-T2WI矢状位)图像进行Pfirrmann分级,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压缩骨折椎体(术椎)上、下两个椎间盘与非骨折椎体(非术椎)下单个椎间盘在FS-T2WI的磁共振Pfirrmann等级,对比手术前后同一患者同一椎间盘的Pfirrmann等级变化,最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相关机制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54例,年龄60~90岁。评估手术椎上、下椎间盘和非手术椎下椎间盘各65个,随访时间≤12个月组的术前后Pfirrmann分级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个月组术前后Pfirrmann分级对比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PKP手术后加剧邻近椎间盘退行性变机制较多,但对加速邻近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在术后时间长短上有区别,术后≤12个月没有明显加剧作用,对术后12个月后邻近椎间盘具有加剧退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椎体成形术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椎间盘渗漏是否会引起椎间盘退变,以及椎间盘退变程度与漏人PMMA的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每只L1/2~L4/5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PMMA组。对照组仅行椎间盘穿刺,不注人任何物质。PMMA组按注射量不同分为0.1ml、0.3ml、0.5ml 3组。计算椎间盘指数百分数(%DHI)及MRI指数,参照Masuda标准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评分并分析。分别对4组的观察指标行方差分析及SNK法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24周X线片显示对照组椎间隙无狭窄,组织学检查未见椎间盘退变。PMMA组X线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椎体前后缘见骨质增生,腰椎侧弯,PMMA0.3ml及0.5ml组可见许莫结节。MRI显示椎间隙不同程度狭窄,他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髓核形态不规则,纤维环与髓核境界不清。组织学检查显示髓核细胞数量不同程度减少,空泡变小。髓核的细胞外基质不同程度压缩,纤维断裂或扭转。4组%DHI、MRI指数、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MA漏人椎间盘会导致椎间盘退变,且退变程度与PMMA漏人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T2-mapping及T2*-mapping成像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糖尿病模型组(15只),两组中按时间(1月、3月、6月)随机各均分为3组。按分组时间对实验兔脊柱行T2WI、T2-SPAIR、T2-mapping和T2*-mapping序列矢状面MRI扫描。图像后处理后,测量L6-7、L7-S1椎间盘内髓核的T2和T2*值。随后解剖获取每只实验兔这2处椎间盘进行HE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在HE染色切片上对髓核组织学退变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组织学退变评分间髓核T2值、T2*值的差异。结果:不同组织学退变评分之间髓核T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16,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2分与3分、5分与6分之间T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组织学评分与T2值呈高度负相关(r=-0.794,P<0.01)。不同退变评分间髓核T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3,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织学评分2、3、4分之间T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T2*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组织学退变评分与T2*值呈中度负相关(r=-0.615,P<0.01)。结论:T2-mapping和T2*-mapping成像技术均可以客观和定量反映椎间盘的退变情况,T2-mapping较T2*-mapping成像对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4例D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给予A组常规疗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ESWT干预。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磁共振成像髓核T2弛豫时间值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复发情况、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髓核T2值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ESWT干预,可明显改善DLBP患者疼痛症状,还可以使退变椎间...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胶原含量变化影响MRI信号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退变腰椎间盘组织胶原含量的变化对MRI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行腰椎间盘MRI扫描,依据T2WI信号强度对其退变程度分为三类;测量拟手术椎间盘及脑脊液T2WI信号强度,计算出二者的比值。全部患者行PLD手术,取出的30个髓核标本行Ⅰ、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染色区的平均光密度以及半定量胶原含量。结果:全部髓核组织中均有Ⅰ、Ⅱ型胶原的阳性染色,Ⅱ、Ⅲ类椎间盘胶原染色强度分别为0.50±0.08、0.54±0.06,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1,P=0.02)。胶原染色总强度与平均信号强度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胶原含量的增多是引起椎间盘T2WI信号强度降低的生物化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评估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胸腰弯侧凸(AIS)腰椎间盘(腰1/2-腰5/骶1)早期退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临床诊断为AIS的女性患者及与其年龄相匹配的2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腰椎间盘常规MRI和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椎间盘进行Pfirrmann(Pm)分级。将38例AIS患者中腰1-骶1椎间盘未发生任何退变(PmⅠ级)为未退变组(24例),任何节段存在退变(分级高于PmⅠ级)为退变组(14例)。测量AIS两组患者及对照组腰椎间盘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率(MD)值,应用ANOVA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比较3组腰椎间盘间以及每组各节段椎间盘间FA值和MD值的差异。结果 AIS退变组腰椎间盘MD值显著低于未退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两组腰椎间盘M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退变组腰椎间盘FA值显著高于未退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两组腰椎间盘F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退变组腰1/2、腰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磁共振T2-mapping探讨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 30例单纯性肥胖和30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均行腰椎常规MRI序列矢状位及T2-mapping扫描,得到T2-mapping原始图及伪彩图,并测量两组L1~S1椎间盘髓核的T2值;组内不同节段髓核T2值比较用ANOVA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两组间对应节段髓核T2值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肥胖组:髓核T2值范围79.50~123.50ms;30例L1~S1各节段髓核T2值均数范围(89.82±6.34)ms~(112.65±5.75)ms。对照组:髓核T2值范围91.70~145.40ms;30例L1~S1各节段髓核T2值均数范围(108.17±1 0.37)ms~(126.65±10.22)ms。统计检验结果:肥胖组组内仅L2~3与L4~5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L1~2与L5~S1、L2~3与L4~5、L2~3与L5~S1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除L1~2椎间盘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余节段T2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能发现腰椎髓核退变早期的生化成份的变化;肥胖可能促使或加速腰椎髓核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人工髓核柔性稳定一体化系统对维持犬颈椎椎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40只,分成4个试验组:完整组(A组)、颈椎间盘病变组(B组)、钢板内固定组(C组)、柔性稳定组(D组).颈椎间盘病变组(B组)、钢板内固定组(C组)和柔性稳定组(D组)分别经前路行C3/4髓核摘除术、钢板内固定术、柔性稳定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可控轴向量化机械载荷模拟正加速度(+Gz)重复暴露诱导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病理变化,为+Gz致飞行员腰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周组和8周组,每组8只.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轴向、量化加压装置,对兔腰4-s椎间盘直接施加40 N的压力,每日10次,每次15s,间隔5 min,4周组加压4周,8周组加压8周,对照组不加压.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MRI、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兔椎间盘加压4周和8周的退变程度. 结果 ①实验8周组和对照组、实验4周组比较,DHI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8周组和对照组、实验4周组比较,MRI 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55、3.330,P<0.01),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8周组和对照组、实验4周组比较,组织学Thompson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93、2.095,P<0.05),实验4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免疫组织化学示:实验8周组Ⅱ型胶原退变显著,Ⅰ型胶原在髓核中分布增加. 结论 DHI、MRI和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腰椎间盘较早发生退变,且受压时间越长,退变越显著.为飞行员腰椎间盘退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椎间盘移植术后中远期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及脊髓面积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相关资料,平均随访6.1年,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结果①颈椎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变病例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7.5±27.2)%,创伤病例有1~2个Frankel级别改善;另外,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及手术节段曲度维持满意,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变化。③术后病变节段脊髓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由(112.7±20.5)mm2增至(172.2±29.6)mm2;而移植椎间盘髓核灰度值则有明显降低,由0.36±0.17减至0.21±0.15;上下相邻节段椎间盘内髓核灰度值由术后即刻0.33±0.15降至随访时0.30±0.1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①异体颈椎间盘移植术后疗效满意,重建了颈椎稳定性及生理功能,安全可靠。②虽然中长期随访移植椎间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但影像学显示术后椎间盘可以存活,有效维持并改善了颈椎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改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07至2018-12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PTED组(n=30例)和髓核摘除组(n=30例)。行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个月的影像学评估。结果 X线片与术前相比, PTED组L3-4椎间隙高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与术前相比,髓核摘除组与PTED组的相对信号强度(RSI)在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PTED组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也无明显变化,但是髓核摘除组在术后6个月开始显著降低,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在术后1 d、术后3个月,PTED组患者RS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PTED组患者RSI值比髓核摘除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从术后6个月开始,髓核摘除组患者邻近的L3-4节段逐渐地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结论 利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比较,在术后对邻近椎间隙的解剖结构、病理改变,退行变的影响更小,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化学法去除同种异体神经髓鞘和雪旺细胞,形成去细胞基膜管支架后复合甲状腺激素,来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用化学法处理得到去细胞基膜管支架;外源性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经化学处理后形成无菌、pH值中性的T3水溶液然后溶解在明胶水凝胶中,局部注射在去细胞基膜管支架上。实验分3组:去细胞基膜管复合甲状腺激素移植组(A)、去细胞基膜管移植组(B)和自体神经移植组(C)。术后进行形态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电生理学、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检测。结果术后8周SFI比较,C组(-36.36±1.91)优于A组(-41.58±2.98)和B组(-41.89±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31.38±1.87)和C组(-30.03±1.73)优于B组(-36.7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远端再生有髓神经截面积恢复率在8周、12周两时间点上,A组、C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甲状腺激素的去细胞基膜管修复神经缺损,效果优于单纯去细胞基膜管移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其中行单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11例(A组),行等离子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14例(B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术后6个月依据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36±0.92)分,B组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57±0.8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43±0.51)、(1.71±0.61)、(1.36±0.49)、(1.29±0.47),均低于A组的(2.91±0.54)、(2.45±0.52)、(2.09±0.3)、(1.82±0.6)分(均P<0.05)。术前,A组患者症状评分(8.91±0.94)分,B组(8.57±1.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B组术后1周和1、3、6个月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1.07)、(14.93±0.73)、(15.5±1.09)、(15.93±0.61)分,均高于A组的(13.18±0.75)、(14.09±0.94)、(14.54±1.08)、(15.36±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B组整体优良率为92.9%,A组为81.8%。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佳,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修复对巴马猪退变椎间盘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及激光治疗组(Las组),每组各3头。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Mod组及Las组在影像引导(DSA)定位引导下利用16G针刺入猪L2-3、L3-4、L4-5、L5-6椎间盘进行破坏,建模后1个月,Las组对已处理的椎间盘进行低能量激光治疗,其他两组不进行治疗.3组观察1个月后放血处理,取出椎间盘,行HE染色检测其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间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的变化。结果 Con组猪的椎间盘T_加权像呈高信号,Mod组椎间盘髓核T_加权信号强度明显下降,椎间盘信号为灰黑色或者黑色的低信号影,且椎间隙变窄;Las治疗组T_加权像呈中、高信号影。与Con组比较,Mod组和Las组的TNF-α、IL-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组比较,Las组TNF-α、IL-1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修复术对退变的猪椎间盘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