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白花丹素和白花丹素-铜配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大多数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大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小于白花丹素,推测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强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缩小,可能与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配位关系、构效关系有关。结论: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张静  孙润广  齐浩 《中草药》2002,33(11):1002-1005
目的:对合成的3种甘草酸苯胺铂配合物的结构,理化特性以及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及X衍射对其结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实验选用黑色素瘤(LiBr),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7721)细胞作为体外抗癌活性的模型,用MTT法其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元素分析结果和理论计算一致。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官能团配位与结构相符。X射线衍射分析表示该类化合物均属斜方晶系。结论:抗癌活性与浓度以及甘草酸苯胺铂配体切相关,磁场处理的甘草酸苯胺铂配合物对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和表征两种新的黄芩苷稀土配合物。方法:将配体黄芩苷溶于吡啶中,分别加入Y(NO3)3.6H2O,Ce(NO3)3.6H2O,回流10h,生成目标化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黄芩苷-铈和黄芩苷-钇配合物。结论:首次合成的黄芩苷-铈和黄芩苷-钇配合物有望开发成为潜在的镇痛与抗炎新药。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铬(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合成和表征了一种新的黄芩苷-铬(Ⅲ)配合物,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配体黄芩苷溶于60%乙醇水溶液中,在pH=9的碱性条件下,加入三氯化铬,回流4h,生成目标化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热分析对其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合成的黄芩苷-铬(Ⅲ)配合物的分子式为Na2Cr(C21H16O11)2(OH)-.10H2O。且证实了该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是稳定的。结论首次合成的黄芩苷-铬(Ⅲ)配合物有望开发成为潜在的降糖新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配体大黄素和其3种金属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天然大黄素和相应的金属盐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大黄素-锌、大黄素-锰、大黄素-铁(Ⅲ)等3种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超氧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等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配体及配合物对3种自由基均有一定清除作用.其中大黄素-铁(Ⅲ)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最强,其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达19.96 mg·L-1小于大黄素(EC50147.87 mg·L-1)、大黄素-锌(EC50 30.76 mg·L-1)、大黄素-锰(EC50 100.04 mg·L-1);大黄素-铁(Ⅲ)清除超氧自由基活性也为最强,其EC50达60.832 mg·L-1,小于大黄素(EC50853.152 mg·L-1)、大黄素-锌(EC50436.296mg·L-1)、大黄素锰(EC50 161.949 mg·L-1);实验范围内(1×10-4mmol·L-1≤C≤4×10-3 mmol·L-1)配合物和配体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总体不强,均小于25%,但配合物活性稍高于配体.结论:大黄素与Fe3+,Zn2+,Mn2+离子形成配合物后抗氧化活性增强,其中以大黄素-铁(Ⅲ)配合物抗氧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相溶解度及分子模拟对染料木素二元与三元包合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优选染料木素包合物的种类。通过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确定三元包合物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对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与二元包合物相比溶解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研究表明,以处方染料木素与HP-β-CD物质的量比(1∶1.8),加入染料木素-HP-β-CD总质量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通过酸碱位移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染料木素的溶解度可达8.8 mg/mL,溶出度为93%;体外抗癌活性实验表明,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能明显增强染料木素对MCF-7细胞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 优选工艺为酸碱位移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染料木素三元包合物,能明显提高染料木素的溶解性,并显著增强染料木素对MCF-7细胞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氢杨梅素—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二氢杨梅素金属锌配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二氢杨梅素为配体合成其金属配合物,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MTT,RT-PCR方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结果:二氢杨梅素金属锌配合物成功合成;MTT显示细胞凋亡率,随配合物作用时间,浓度增加而增加;RT-PCR显示caspase-3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上调,bcl-2基因表达随配合物浓度增加而下调。结论:配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关配合物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染料木素单硫酸酯,并且考察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以染料木素为原料,与苯甲酰氯生成染料木素-7-苯甲酸酯,再与氯磺酸反应生成染料木素-4′-硫酸酯;以染料木素与己酰氯反应生成染料木素-4′-己酸酯,再与氯磺酸反应生成染料木素-7-硫酸酯。结果与结论采用基团保护策略合成染料木素单硫酸酯,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MTT检测表明染料木素单硫酸酯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消旋体雌马酚(equol,Eq)对7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并与大豆异黄酮主要成分黄豆苷原与染料木素比较。方法肿瘤细胞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雌马酚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同浓度下雌马酚、黄豆苷原与染料木素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雌马酚对7种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在50μmol/L时,抗癌活性染料木素>雌马酚>黄豆苷原。结论雌马酚在体外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雌马酚的抗肿瘤活性弱于染料木素,强于黄豆苷原。  相似文献   

10.
染料木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法测定染料木素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人肝癌SMMC-7721细胞系体外增殖的影响,按台盼蓝排染法计数活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MTT法检测显示,染料木素对JEC细胞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染料木素浓度的升高,JEC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曲线逐渐下移,10-4mol.L-1的染料木素作用下的JEC细胞生长曲线呈现与5Fu相似的下降趋势。结论染料木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淡豆豉和黑豆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并检测提取物中4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方法:MTT法观察淡豆豉和黑豆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率的影响,Annexin/PI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淡豆豉和黑豆提取物中4种异黄酮成分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变化。结果:淡豆豉和黑豆提取物对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诱发癌细胞凋亡,但高浓度淡豆豉提取物的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明显高于黑豆(P0.05)。淡豆豉提取物中大豆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黑豆提取物(P0.01),但染料木苷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淡豆豉提取物与黑豆相比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淡豆豉中含量较高的异黄酮成分大豆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可能是其较强的抗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染料木素β-环糊精包合物,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及稳定性。方法 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出染料木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 建立了一种制备染料木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方法。结论 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单体染料木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奈玛特韦为阳性对照化合物,利用主蛋白酶荧光偏振法筛选模型检验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芹菜素、根皮素、芹菜素-7-葡萄糖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和橙皮苷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阳性对照物奈玛特韦在100、50、25μmol/L浓度对于主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1%、76%和70%,而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素、毛蕊异黄酮、芹菜素、根皮素、芹菜素-7-葡萄糖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4’-葡萄糖苷和橙皮苷在对应药物浓度均未表现出对主蛋白酶的有效抑制活性。结论 上述黄酮类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理活性,其作用机理极可能为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而并非抑制主蛋白酶,实验数据可为后续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对A375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并探讨MAPK信号通路与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以人黑素瘤细胞A375为研究对象,将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作用于A375细胞48 h,另设空白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Na OH裂解法检测黑素量;多巴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TYR)活性;RT-PCR法测定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以及MAPK信号通路关键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ERK2,c-Jun氨基末端激酶2(JNK2)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染料木素在安全剂量(10-1,10-2,10-3μmol·L-1)下均可明显抑制A375细胞黑素合成及TYR活性(P0.01),1μmol·L-1染料木素明显下调A375细胞TYR,TRP-2,TRP-1(P0.05,P0.01)mRNA表达,以及ERK1,ERK2,JNK2(P0.05,P0.01)mRNA表达。结论:染料木素可通过抑制TYR活性和/或下调TYR,TRP-1及TRP-2 mRNA表达,抑制A375细胞的黑素合成,此作用与抑制ERK1,ERK2,JNK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崔在五  葛喜珍  李恩 《中药材》2004,27(9):656-658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染料木素,观察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3',5'-环磷酸腺苷(cAMP)、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的影响,细胞增殖测定采用MTT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料木素在0.1~100 μmol/L范围内能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P<0.05,P<0.01),且呈计量依赖性;一定浓度染料木素能提高培养液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cAMP和6-Keto-PGF1α水平.结论:染料木素可能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cAMP和6-Keto-PGF1α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合成高效新型的钌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方法合成L-蛋氨酸酰-(8-喹啉基)胺(MHQA)和N-叔丁氧羰基MHQA缬氨酸酰-(8-喹啉基)胺(TMHQA),以这两种配体为基础合成了Ru(Ⅲ)配合物Ru(MHQA)和Ru(TMHQA)。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和推测两种配合物的结构。针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测试了配体及其Ru(Ⅲ)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该类Ru配合物在一定浓度下(1×10-6mol·L-1)对不同肿瘤细胞都有很高的抑制活性,且比相应配体显著增强。结论Ru(MHQA)和Ru(TMHQA)配合物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期望将来从该类配合物中发现生物活性更突出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染料木素的小肠吸收与体内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提高染料木素的溶解度和渗透速率来改善染料木素的小肠吸收及体内活性。方法:运用热力学溶解度测定方法测定染料木素于水及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察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F-68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及亲水性高分子辅料PEG-6000、PVP K30和羟丙基-β-环糊精对它溶解度的影响。利用非翻转大鼠小肠囊模型测定染料木素的渗透系数,考察不同类型的吸收促进剂对它通透性的影响。利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考察增溶增渗剂对染料木素体内活性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在水及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18μg·ml-1,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使它的溶解度显著提高。染料木素于大鼠小肠的渗透系数为2·36×10-6cm·s-1,不同类型的吸收促进剂均能使染料木素的渗透系数增加,促吸效果为:0·5%脱氧胆酸钠>0·5%十二烷基磺酸钠>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泊洛沙姆F-68>0·5%吐温80>0·5%羧甲基壳聚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增溶后的染料木素较增溶前的染料木素的体内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增溶增渗后的染料木素较仅增溶的染料木素的体内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以溶解度及渗透系数为指标改善染料木素的小肠吸收能够改善它的体内抗衰老活性。  相似文献   

18.
正交试验优化芹菜素锌络合反应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芹菜素锌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芹菜素与醋酸锌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反应温度和体系的pH值对芹菜素锌配合物的产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在体系pH值为9的条件下,50℃络合反应5h,产率为77.51%。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芹菜素锌配合物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芦荟大黄素-铝螯合物,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方法 以芦荟大黄素为配体,Al3+为形成体,合成芦荟大黄素-铝螯合物,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螯合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芦荟大黄素的C-8羟基氧、C-9羰基氧与Al3+螯合配位,配位比为2∶1。在本实验条件下,螯合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均强于芦荟大黄素配体。结论 芦荟大黄素与金属Al3+配位产生了协同抗氧化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配体类中药”治疗氧化应激性疾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合成溴取代的白杨素衍生物,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HT-29)细胞和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了6个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结论溴取代白杨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IC50=0.85~11.60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