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4-23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处方,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559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组药队。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以滋阴填精、活血化瘀、清热安神药物为主。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54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和7组药队。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经验丰富,多采用清热化痰,开郁理气,滋阴润燥,宁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陈镜合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陈教授所治疗的不寐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处方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解析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245首有效处方的分析,归纳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与9首新处方。结论:陈镜合教授多用补气、理气、补血、安神之品治疗不寐,遵从健脾疏肝、宁心安神之法,体现其"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冼绍祥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49首,通过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出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基础用方及19个常用药对、14个新方组合。结论:冼绍祥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以补气为基础,同时辅以活血、化湿、清热等法,兼具岭南特色重视化湿清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徐雯教授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徐雯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处方,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02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14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16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2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其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即多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疏风、透疹之品进行组方,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吴伟教授门诊治疗不寐病历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00例,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心肝血虚证占42%;使用频次居前3位药物为酸枣仁(81频次)、柴胡(57频次)、首乌藤(56频次);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核心组合药共12组,前3位组合为"白芍,柴胡,远志""合欢皮,首乌藤,枳实""女贞子,黑豆衣,太子参";挖掘了"白芍,柴胡,远志,郁金,旱莲草"等新处方6首。结论:吴伟教授治疗不寐多用养血、疏肝、安神、益气之品,善用酸枣仁汤合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安神、益气及祛痰药,体现其临证治疗不寐"滋阴养血,疏肝安神"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叶天士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并整理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的频次分析、药物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92首,中药147味,高频药物为白芍、人参、茯苓、半夏、茯神等;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苦、辛、酸次之;归经以肺经为主;功效以清热为主,宁心、养阴生津、燥湿化痰次之;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物组合,包括燥湿化痰、滋阴潜阳、清热泻火、补益阳明之剂;关联分析得到常用药对,半夏-茯苓。结论 叶天士治疗不寐重视以白芍酸苦敛泻厥阴、甘味补益与燥湿化痰之剂和调脾胃、苦寒清热泻火、滋阴潜阳之剂交通阴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多用益气除痰化瘀之品,体现其"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的学术思想及"调脾护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70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3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心悸,多用活血凉血、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名老中医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36个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8个。[结论]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多用补虚、活血、清热、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7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0个核心组合和2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多用润肠通便、行气导滞之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14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1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多用疏肝理气、活血消胀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统计研究名老中医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46例共计156诊次的处方资料,运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结果:分析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充分体现其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浊之法论治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特色。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为今后临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胸痹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29处方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多用活血化瘀、化痰、理气、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探讨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郭蓉娟教授门诊治疗失眠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明确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0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郭蓉娟教授治疗失眠多用柔肝滋肾、疏肝清肝之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教授治疗NS 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的68 名患者病例,共280 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的基本方及8 首新处方。结论:数据挖掘法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林丽珠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林丽珠教授治疗乳腺癌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49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林丽珠教授认为乳腺癌的病机以气郁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临床多用理气、健脾、化痰、通络之品,体现其"理气补气,祛痰通络"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医案的处方资料,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方剂基本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剂134首,涉及147味中药,用药频次达1 886次。频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茯苓、甘草、三七、丹参、薏苡仁、党参、密蒙花、白术、枸杞子、白芍、五味子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79条关联规则和关联强度较强的药物组合31组,聚类分析得到6类。【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庞龙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处方用药规律如下:首辨虚实,虚者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实者利湿化痰、清热养血,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或补虚为主,或祛邪为主;通络、明目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靳三针传承人庄礼兴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研究对象为庄教授近10年所治疗的中风病例,提取其处方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并建立处方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筛选出的261首有效处方,涵盖药物123味,分析归纳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三位为炙甘草、当归、鸡血藤,得出4个核心药对“白芍+炙甘草”“鸡血藤+当归”“鸡血藤+五指毛桃”“地龙+僵蚕”与8首新方。结论:庄礼兴教授认为中风急性期应清热熄风化痰,恢复期注重活血,后遗症期注重补气。其还重用活血类药物,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用南芪代替北芪,体现其“立足于补气血,补气而不壅滞”的原则,为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