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单用和联合用药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其主要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但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早期发现并预防紫杉类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是当前乳腺癌化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对紫杉类药物致周围神经病变(PIPN)的机制、PIPN评估标准和最新防治策略,为临床防治药物性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紫杉烷类是一类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然而在其治疗过程中,亦有多种不良副反应,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紫杉类药物的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临床上CIPN以感觉神经病变为主,可伴有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变化.由于其在癌症患者中的高发病率,严...  相似文献   

3.
孟贤芳  姜硕珍 《华夏医学》2004,17(5):689-690
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转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以及病灶和水肿带来某些运动神经元的不完全损伤,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自然获得,由于脑卒中所致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我科于2001年11月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心理  相似文献   

4.
紫杉烷类可能是治疗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有效药物 Brown回顾性分析了紫杉烷类治疗44例卵巢性素间质肿瘤用或未用铂类时,紫杉烷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发现,铂类的应用与复发瘤反应相关。紫杉烷类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和过敏。紫杉烷类可能是治疗卵巢性素间质肿瘤的有效药物,与铂类的联合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J Clin Oncol,2004,22:3517~3523).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文献报道肢体创伤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64%[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恢复的康复治疗尚不尽人意,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恢复的最佳时机。为此,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35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紫杉烷类药物联合或不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方案与博莱霉素、依托泊甙和顺铂(BEP)联合治疗方案对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1985~2002年间在本研究机构就诊的所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纳入者均为经病理检验确诊、有相关临床评估且接受过紫杉烷类药物或BEP方案治疗的初发或复发病例。结果:222例患者中,21例接受BEP方案治疗,其中11例为初发,10例为复发;44例患者共接受了48个疗程的紫杉烷类药物治疗(4例患者各接受2个疗程),其中11例为初发,37例为复发。新确诊的病例中,接受BEP方案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腹膜转移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腹膜转移往往与生存质量下降、生存期短相关。传统的放化疗等手段未能取得明显疗效。众多研究表明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在胃癌腹膜转移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单独HIPEC或联合手术等治疗可以预防腹膜转移的发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关于HIPEC的药物选择没有指南推荐,大多中心按照既往研究和经验选择。目前大多数研究推荐铂类及紫杉烷类药物作为胃癌HIPEC药物。因此,本文就胃癌HIPEC临床研究中药物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胃癌HIPEC药物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即使预先给药,也有9%患者在应用紫杉醇后会发生超敏反应。本研究基于卡铂脱敏治疗的经验,评价应用标准脱敏方案对紫杉烷类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分析了17例有紫杉烷类药物过敏史但仍需继续接受紫杉烷治疗的患者。对这些需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治疗的患者进行6~7h的标准脱敏方案治疗。结果:曾对紫杉烷类有严重过敏反应的17例患者,成功完成了77个周期计划的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的脱敏治疗,其中72次无任何反应。4例患者在脱敏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但程度不及先前严重,并且能耐受继续治疗而未发生进一步的反应。这4例患者中,第1例在…  相似文献   

9.
康复护士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卒中所致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残疾、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康复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具有自身特点,未掌握专业康复技术,就难以保证康复效果。目前,我国综合医院绝大多数护士没有受过规范康复护理培训,自2003年开始我科选送了3名从事内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及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经过全脱产半年至一年培训,为住院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的功能训练及康复指导,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几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所致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生存下来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认知的功能障碍,从而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能在急性期注重开展康复治疗,就可有效地防止残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的临床试验分析看,虽然很难评价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孰优孰劣,紫杉类药物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状况的观点却已经被学术界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电针组与康复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我院用电针刺激疗法对电针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康复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帮助其快速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防止其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进而全面地提升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重视康复治疗,能使患者在功能、容貌、心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提高生存质量。近年来,我们对39例危重烧伤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脑卒中救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其致残率仍高达80%以上。此类病人生存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善病人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其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紫杉烷类新剂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杉醇和多西他赛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药物.由于紫杉烷类药物具有强疏水性,市售注射剂均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浮EL(cremophor EL)作溶媒,临床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此,研究新型高效低毒性药物载体是近年来紫杉烷类新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杉烷类的新剂型如乳剂和微乳、前体药物、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纳米粒和嵌段共聚物等,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较为常见,往往造成上肢严重残疾。康复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起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本论文将从臂丛神经损伤系统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两方面来讲述简述有关如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郑丽珊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21-421,42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力法。在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的24h内采用简式Fugl-Meger评估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以后在每1周诃估1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对照组为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9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康复治疗),神经损伤修复术后试验组予以康复治疗,对照组行空白对照.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测及运动感觉功能评定来评价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定,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74%,对照组为71.16%.结论 有效的康复治疗可减轻损伤神经局部粘连及瘢痕形成,可减缓运动终板变性及肌肉废用性萎缩,同时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含紫杉烷类药物辅助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 收集34例胃癌根治术后应用含紫杉烷类药物辅助化疗且已经死亡患者的完整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tubulinⅢ在术后病理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 2检验分析β-tubulinⅢ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β-tubulinⅢ表达对含紫杉烷类药物辅助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1) 在34例胃癌患者中,β-tubulinⅢ表达15例,阳性表达率44.1%。β-tubulinⅢ的表达与肿瘤发病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关。(2)β-tubulinⅢ阳性表达患者DFS 10个月,中位OS 18个月;β-tubulinⅢ阴性表达患者DFS 15个月,中位OS为21个月。β-tubulinⅢ阴性表达与阳性表达患者的DFS及中位O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β-tubulin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作为胃癌根治术后接受紫杉烷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但与肿瘤临床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风患者在急性期得到救治,如何进行康复治疗以降低残缺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我国临床康复治疗尚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康复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中医康复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手段,对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