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癫癎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癫癎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随访评估.结果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2 a内记忆商数显著性下降,影响因素有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癎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结论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癎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对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痢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临床记忆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随访评估。结果 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2a内记忆商数显著性下降,影响因素有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痫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结论 受教育年限、入组后月癫痢性发作次数、入组后日平均药物剂量对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的记忆功能具有显著性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临床和基础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长期使用丙戊酸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主要表现为上肢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停用丙戊酸钠、减少剂量或用另一种抗癫痫药物替代后,震颤通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失。对于药物难治性震颤患者,可考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丙戊酸钠引起癫痫患者震颤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后,比较添加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外伤性癫癎效果.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131例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患者,进行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以治疗前3个月癫癎发作频度为对照,对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 应用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发作频率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分别为72.6%和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7%.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外伤性癫癎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对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钧宇  胡华强 《医药导报》2011,30(10):1314-1315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对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抗癫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癫患儿87例,分为丙戊酸钠组43例和奥卡西平组44例. 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开始5~15 mg.kg-1.d-1,po,bid,渐增至有效剂量. 发作控制剂量为20~40 mg.kg-1.d-1,平均(25.0±8.6) mg.kg-1.d-1. 奥卡西平组给予奥卡西平,剂量从10~ 15 mg.kg-1.d-1开始,每周增加10 mg.kg-1.d-1,直至有效剂量. 发作控制剂量为10~45 mg.kg-1.d-1,平均(29.0±10.1) mg.kg-1.d-1,分2次服用. 对入组患儿通过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进行盲法评定. 入组时及入组后6个月进行WISC评分;测定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及总智商( 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 结果 丙戊酸钠组用药前VIQ、PIQ、FIQ分别为(94.4±1.6),(101.9±3.1),(98.2±4.3)分,6个月后分别为(93.8±2.3),(89.2±2.6),(96.9±5.2)分. 奥卡西平组用药前VIQ、PIQ、FIQ分别为(99.8±1.9),(103.0±2.1),(101.7±2.5)分,6个月后分别为(98.2±3.2),(104.0±5.2),(102.3±4.1)分. 丙戊酸钠组6个月时PI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Q,FSIQ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各项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丙戊酸钠对操作智商具有不良影响,但是对语言智商和全面智商影响不明显;奥卡西平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及丙戊酸钠单药对照治疗新诊断的成人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入组患者124例,其中试验组60例,起始剂量25 mg·d-1,qd,对照组64例,起始剂量丙戊酸钠200 mg·d-1,bid。根据患者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调整剂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以达最佳或最终剂量。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平均发作次数和退出试验的病例比例评价药物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时间试验组(8.10±6.44)个月,对照组(14.16±11.75)个月。最佳或最终剂量范围试验组50~300 mg·d-1。对照组200~1500 mg·d-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及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8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或换药。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成年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好于丙戊酸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8例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在(3~5.5)个月内相继全身出现紫癜样皮诊进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药物血浓度监测.结果服用丙戊酸钠3~5.5个月全身出现紫癜样皮疹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出血时间延长,根据本组临床资料显示,血小板减少数量与丙戊酸纳药物血浓度正相关.结论丙戊酸钠能影响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时间延长,患儿以双下肢为主、全身皮肤出现紫癜样皮疹,其中2例并伴有牙龈出血,影响的程度可能与丙戊酸钠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均应用抗癫药物,根据不同类型选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鲁米那、丙戊酸钠进行治疗。经治疗,40例患者中,28例癫发作停止,10例需长期服用抗癫药物,2例治疗中停药致癫再发,再服药后得到控制。结论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40例中,经过治疗后,28例癫发作停止,20例需长期服用抗癫药物,2例治疗中停药致癫再发,再服药后得到控制,说明致的原因随着治疗而改善,故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的抗癫药物不需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患者165例,分析监测结果与性别、年龄、药物剂量、剂型及合并用药间的关系。结果 0-16岁组低于50μg·mL-1比例最高,〉60岁组平均血药浓度最高;血药浓度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服用缓释片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高于普通片;碳青霉烯类、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不同程度影响其血药浓度。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众多,应据监测结果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于浚玫  王立娜  王永军 《中国药房》2014,(40):3761-3764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齐拉西酮组(37例)和丙戊酸钠组(40例)。齐拉西酮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胶囊起始剂量为20 mg,每2 d增加1次剂量,每次增加20 mg,剂量范围为60120 mg,口服,bid;丙戊酸钠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片起始剂量为400 mg,每2 d增加1次剂量,每次增加200 mg,剂量范围为400120 mg,口服,bid;丙戊酸钠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片起始剂量为400 mg,每2 d增加1次剂量,每次增加200 mg,剂量范围为4001 200 mg,口服,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所有患者失眠症状严重时,给予佐匹克隆3.751 200 mg,口服,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所有患者失眠症状严重时,给予佐匹克隆3.757.5 mg,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其他镇静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使用佐匹克隆例数及平均使用天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随时间变化趋势,治疗后双相障碍专用量表(CGI-BP)评分减分值、体质量和代谢指标减分值,记录治疗前后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HAMD-17评分、实际随访时间、实际服用药物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患者平均使用佐匹克隆例数及平均使用天数均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抑郁CGI-BP评分减分值、体质量、代谢各指标减分值均显著优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躁狂、双相CGI-BP减分值、葡萄糖减分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SS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和安全性与丙戊酸钠相当,但齐拉西酮在改善患者失眠、转躁方面显著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20,(3):344-34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的856例患者的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剂型、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标情况、给药剂量调整情况以及与卡马西平、氟康唑、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联用情况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结果:856例患者共行1 270例次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其中男性407例、女性449例,年龄(38.2±13.8)岁,体质量(52.3±10.0)kg。1 270例次监测中,有554例次的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达标率为43.6%。多次监测的患者达标率高于单次监测患者,末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高于首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丙戊酸钠普通片组,未合用卡马西平/氟康唑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卡马西平组和合用氟康唑组,未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P均小于0.05)。结论:临床药师应重视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尽量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当患者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或卡马西平、氟康唑时会降低丙戊酸钠的达标水平,需对丙戊酸钠剂量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双丙戊酸钠组(68例)与托吡酯组(60例)。其中,双丙戊酸钠组初始剂量为125mg/d,每5d后剂量增加125mg/d,直至剂量为750mg/d后维持该剂量;托吡酯组初始剂量为50mg/d,每5天后剂量增加50mg/d,直至剂量为150mg/d后维持该剂量;两组服药持续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持续服药5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均能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托吡酯组相比,双丙戊酸钠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强度与持续时间都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丙戊酸钠的副作用更小(P〈0.05)。结论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组对偏头痛发作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双丙戊酸钠应用效果更好、更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青年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所选的观察对象为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年难治性癫痫患者,共有94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自尊量表(SE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统计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93.62%VS 72.34%,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ES及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在难治性癫痫青年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显著降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预防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效果。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时未发生癫痫的患者共计287例,随机分为预防组143例、对照组144例。预防组入院后即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未出现癫痫发作前不使用抗癫痫药物,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结果:预防组癫痫总发生率9·79%,对照组癫痫总发生率20·8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预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托吡酯组 39例 ,丙戊酸钠组 4 1例 ,托吡酯成人及儿童剂量在约 2mo中逐渐增至 2 0 0mg·d- 1及 4mg·kg·d- 1左右 ,po ,bid。丙戊酸钠缓释片成人剂量 0 .5~ 1.0 g·d- 1,儿童剂量逐增至总量 15~ 30mg·kg·d- 1,为每日清晨或早晨、中午 2次服用。治疗 4mo及 6mo后评定疗效。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 6mo的继发性全身发作 ,简单及复杂性部分发作有效例数优于丙戊酸钠组 ,4例在加药期快时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丙戊酸钠组 1例发生骨髓造血功能严重低下。结论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简单及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无骨髓抑制 ,也无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戊酸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旨在帮助儿童患者获得有效的血药浓度和满意的临床有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106例15岁及以下的癫痫患者,对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性别、年龄、每日单位体质量给药剂量、剂型和联合用药等因素对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年龄和药物剂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3~6岁组和7~15岁组)、血药浓度、每日单位体质量给药剂量、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是评估和预测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复杂,给药剂量与丙戊酸血药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年龄和药物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具有临床意义;年龄≥3岁、血药浓度、给药剂量和服用丙戊酸缓释片是药物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丙戊酸钠0.2 g·d^(-1),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拉莫三嗪,前两周12.5 mg·d^(-1),qd,两周后调整为25 mg·d^(-1),qd,若无用药不适感,增加剂量为100~200 mg·d^(-1)维持治疗。2组患者均需持续用药以保证对病情的控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作频率、治疗后发作期时癫样放电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vs 66.00%,92.00%vs 76.00%,P<0.05]。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的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64±1.28)vs(10.39±2.31),(1.98±0.52)vs(6.82±1.14),P<0.05]。治疗3,6个月后,试验组在发作期时癫样放电总减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00%vs 92.00%,64.00%vs 82.00%,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丙戊酸钠是治疗癫痫小发作、大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均有一定疗效。该药属一级代谢消除药物 ,其游离血药浓度与毒性发生率密切相关〔1〕。据文献报道 ,丙戊酸钠的肝脏毒性发生率为 7%~ 66% ,临床表现为各肝脏酶的异常及胆红质升高 ,纤维蛋白原减少 ,减药或停药后多能恢复正常〔2〕。本文考察了 51例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的儿童癫痫患者的肝脏酶活性 ,旨在通过该研究 ,考察丙戊酸钠对儿童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日本 760 0生化分析仪 (HITACHI 日本 )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剂型因素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为丙戊酸钠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信息,分析丙戊酸钠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我院癫痫患儿丙戊酸钠平均血药浓度为(67.71±18.03)μg/m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80.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剂量和剂型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相比单用口服液和单用缓释片而言,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口服液联合使用的方式能够维持更高的血药浓度,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剂型对丙戊酸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的影响。临床药师应发挥专业优势,重视药物剂型的选择,为临床抗癫痫药物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癫(癎)患儿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抗癫(癎)治疗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40例癫(癎)患儿服药前、服药半年、1年后,用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以35例健康儿童做对照. 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癫(癎)组服药前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丙戊酸钠治疗半年、一年后TC、TG、HDL-C及L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差异更为明显. 结论 丙戊酸钠长期应用对癫(癎)患儿血脂水平有明显彰响,治疗期间检测血脂水平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