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早期梅毒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血清试验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们对近年来开展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梅毒病原体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临床诊断梅毒患者的血清:一期梅毒血清114份、二期梅毒血清130份、早期潜伏梅毒血清21份,血清来源于我所门诊。RPR检测试剂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经卫生部药品生物检定所“审批检定”合格。TPHA试剂盒由南京协宁试剂厂生产。FTAABS试验试剂盒由美国BBL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2.
19S IgM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对一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S IgM-TPHA +474188563288 -404314合计514192593392χ2值28.822.4 P值 TPHA* 螺旋体暗视野**+ - 合计 + - 合计表1 92例一期梅毒可疑患者19S IgM-TPHA与TPHA试验和螺旋体暗视野结果比较 目前一期梅毒临床上仍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作为初筛试验,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作为确证试验,但在梅毒感染早期,特异性 IgG抗体尚未产生或滴度很低,甚至非特异性抗体(类脂质抗体)尚未产生时,以上 2种血清学方法都不能证实临床诊断而造成漏诊。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测虽然在理论上对一期梅毒有较高的检…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TPHA、TPPA与FTA-ABS三种方法检测50例梅毒病人血清和43例非梅毒血清,其敏感性分别为96%,96%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7.7%,97.7%和100%,建议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开展FTA-ABS进行梅毒确证,基层单位可使用TPHA和TPPA作为梅毒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4.
梅毒血清学五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评价各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做非特异性抗体半定量检测。结果ELISA,SYP,TPHA,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RUST对二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最高,其余各期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①使用SYP对临床上疑诊梅毒的患者进行筛选,结合TRUST的实验结果可对梅毒进行诊断。②综合考虑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变化水平才能真实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对梅毒诊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用TPAb法对梅毒患者,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相比较。结果:TPAb法检测一期梅毒21例敏感性为71.43%,高于RPR法(57.14%)及TPHA法(66.67%);二期梅毒64例,TPAb法及TPHA法检测敏感性均为100%,高于RPR法(92.19%),同时对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特异性为100%。结论:TPAb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简单、方便、快速,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梅毒的诊断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目前实验室常规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是一种筛查试验;用死的或活的梅毒螺旋体来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这两者是确诊试验。除极早期梅毒外,各期梅毒均能得到诊断。心拟脂试验(如RPR)可检测到感染3~5周后的抗体,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可导致假阳性结果(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螺旋体试验(FTA-ABS,TPHA)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4种以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为基础的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860例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采集其静脉血。分别取全血和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4种试剂盒的检测。检测方法分别按照说明书进行。结果:以TPHA为标准,结果分别为:①Abbott Determine Syphilis TP test:血清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9%;全血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99.4%。②SDBIOLINE Syphilis 3.0 test:血清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7.9%;全血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9.4%。③VISITECT-SYPHILIS test:血清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8.1%;全血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99.7%。④Syphicheck-WB test:血清敏感性为67.4%,特异性为98.8%:全血敏感性为64.0%,特异性为99.7%。结论:4种试剂盒均具有优良的临床操作性能,适用于STD门诊的梅毒快速检测。而且这4种快速诊断试剂盒在血清中的检测比全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医院进行检验的梅毒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其中一期梅毒患者48例,二期梅毒患者112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16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群均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测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97.5%;TPPA检测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8.8%;TPHA检测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7.5%。ELISA与TPPA检测敏感性高于TPHA(P0.05),三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TPHA检测梅毒敏感性较差,而ELISA与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成倍增长,梅毒的早期诊断对梅毒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我们对10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同时做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试验,采用的方法是TPPA、TPHA、TRUST。对3种试验在早期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做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10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男性72例,女性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4.9岁,患病时间为2周一8个月,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和症状,采血同时做TPPA、TPHA、ThUST3种试验。按诊断标准,确诊为早期梅毒,其中潜伏海毒30例,一期梅毒46例,H期梅泰32例,他…  相似文献   

10.
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4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的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90.20%),TPHA检出86例(84.31%),TP-ELISA检出88例(86.27%),RPR检出70例(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和TPHA检测均(-),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检测252例血清样本。结果TRUST,TPHA,TPPA,ELISA,FTA的敏感性分别为88.3%,96.7%,99.2%,97.5%,93.3%;特异性为84.8%,91.7%,97.0%,90.2%,96.2%。其他四种方法与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TPPA比较,TRUST,FTA的敏感性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方面,除FTA与TP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三种方法均低于TPPA,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PP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为临床检测梅毒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五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梅毒患者血清样本,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五种方法对梅毒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TRU-S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6.4%、85.3%,TPH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2%、96.3%,TPPA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6%、98.3%,ELISA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8%、98.3%,胶体金法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9.0%、97.4%。其中ELIS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其与TRUST、TPHA以及胶体金三种方法敏感性相比,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TPPA法相比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在特异性方面,ELISA检测方法与TRUST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PHA、TPPA、胶体金三种方法特异性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及TPPA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以作为梅毒血清筛查的首选方法,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够提升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USR、RPR、TPHA试验均按试剂盒说明操作。前二者筛选阳性者,血清作原倍至1∶32稀释后再作USR或RPR试验。1∶4以上阳性者用TPHA做证实试验。结果:1989年~1994年我们对部分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抗体监测共12373人份,未发现梅毒抗体阳性者。1995年监测3188人份,阳性2人,阳性率0.63‰。1996年监测3399人份,阳性5人,阳性率1.47‰。本组梅毒抗体阳性者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职业除1名为炊事员外,其余都是服务员,有半年以上性乱史,其性伴较多。本次调查梅毒抗体阳性者均在小公司、合资企业、酒(饭)店、OK厅、招待所等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例1女,25岁;例2为例1之女,11个月。于2002年9月27日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首次来我院就诊,均无症状及皮损。血清学检查:例1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阳性,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1∶64,诊断:早期潜伏梅毒。例2TPHA阳性,TRUST1∶1024,诊断:早期胎传潜伏梅毒。过去病史  相似文献   

15.
四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效果。方法对20例梅毒患者血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 ICA)四种不同的血清学方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TPHA与G ICA比较,TPHA与ELIS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PHA,ELISA对梅毒检测结果呈正相关,ELISA的S/CO随TPHA滴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用G ICA对梅毒进行筛选,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梅毒进行确诊,并用ELISA结合TRUST进行疗效判断,是较为理想的血清学实验组合。  相似文献   

16.
我科选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为筛查试验,并作为病人疗效观察的主要指标,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PTHA)为特异性确证试验,对近7年1352例梅毒患者均做RPR及TPHA检测,其结果结合临床体征、病史确诊梅毒患者192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97年1~6月对我院门诊165例性病就诊者进行梅毒临床及血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抽静脉血液2—4ml,离心沉淀吸取上层血清为检查标本。 检测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HA),试剂盒由西班牙生产,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抗体(TP-CMIA)的效果,以及同ELISA,TPHA和TPPA法的可比性。方法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ELISA法、TPHA和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盘标本。结果CMIA,ELISA,TPPA和TPHA法检测梅毒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98.08%,96.15%,96.15%和92.31%,特异性均为100%。TP-CMIA法对弱阳性标本显示出较好的检出效果(8例弱阳性标本检出7例)。结论TP-CMI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其他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用作梅毒抗体的筛查之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Burnet研究所自制的IgA快速检测试剂(POC)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性能。方法利用性病中心参比实验室库存的455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IgA-POC应用性评估,标本根据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ELISA)结果分为未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和早期现症组。对3组标本进行IgA—POC盲样检测,评估其对现症梅毒的诊断能力。结果IgA—POC对早期现症组的诊断灵敏度为92.6%(147/163),对既往感染组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为72.22%(104/144);对未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为97.97%(145/148),总特异性为85.27%,达到了WHO对梅毒快速诊断试剂的最低要求。IgA—POC对早期现症梅毒诊断灵敏度高于IgM—ELISA(59.51%)(Z=6.88,P〈0.05),但其对既往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低于lgM-ELISA(98.61%)(Z=6.18,P〈0.05),两种方法对未感染的排除诊断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25)。结论IgA—POC对早期现症梅毒的发现能力较IgM—ELISA强,可以应用于早期现症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9岁,阵发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5 d。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HA)呈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呈阳性;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考虑颅内梅毒树胶肿。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提示梅毒树胶肿。本例患者病变早期即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故先行手术治疗解除占位,而后予正规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