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方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骨架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以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通阳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给予通阳活血方相应浓度药物,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积培养基,采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活力、细胞骨架微管蛋白β-tubulin 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存活细胞量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β-tubulin裂解明显。通阳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存活细胞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β-tubulin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完整。结论通阳活血方可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兔窦房结细胞损伤,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保护窦房结细胞活力及细胞骨架微管蛋白β-tubulin形态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对损伤兔窦房结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5(Cx4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剂量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余各组均采用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窦房结组织损伤模型,待模型稳定后各用药组灌胃给药7 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兔窦房结组织Cx45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窦房结组织Cx45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家兔窦房结组织Cx45表达量显著升高,且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及阿托品组(P〈0.05或P〈0.01);阿托品及中、低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窦房结组织损伤后Cx45表达量明显减少,强心复脉颗粒能上调损伤窦房结组织Cx45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黄主要有效成分梓醇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梓醇高、中、低剂量组。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给予终浓度为100、20、10μg/m L药物,应用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凋亡率、β-tubulin的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β-tubulin裂解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梓醇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β-tubulin结构明显完整,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梓醇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窦房结细胞凋亡,保护窦房结β-tubulin形态可能是地黄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建立兔慢性窦房结损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强心复脉颗粒方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及强心复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以下简称高、中、低剂量组),每组5只,正常组不造模,余5组甲醛加压注射渗透法建立兔慢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并于模型建立稳定后连续灌胃给药7d,分别观测各组造模及给药前后心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品组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尸〈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较西药阿托品组效果显著(P〈0.05),低、中剂量组与阿托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复脉颗粒能够提高心率、改善心律失常,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放松法制备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用Imagepro Plus图象分析系统计算Bax,Bcl-2,Fas-L表达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窦房结损伤可明显诱导兔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引发Fas-L基因蛋白表达增强,同时显著引发Bax基因蛋白表达增强,Bcl-2/Bax下降;强心复脉颗粒可显著下调Fas-L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明显抑制和阻断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窦房结Bax,Bcl,Fas-L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和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通阳活血方含药血清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和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的影响。方法取新生乳兔窦房结细胞,以缺氧缺糖模拟缺血,以恢复氧和糖的供应模拟再灌注造成窦房结细胞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运用酶标仪、流式细胞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窦房结细胞活性、凋亡及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活细胞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凋亡明显增多(P0.01);空白血清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裂解明显。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活细胞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凋亡明显减少(P0.01),Vinculin结构较模型组完整,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通阳活血方含药血清能抑制模拟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窦房结细胞损伤;通阳活血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保护窦房结细胞活性、对抗细胞凋亡、保护细胞骨架蛋白Vinculin形态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强心复脉颗粒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强心复脉颗粒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率的作用。方法:将53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予强心复脉颗粒口服,对照组21例,予阿托品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24h平均心率分别增加6次/min和3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强心复脉颗粒可以明显提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心率,是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家兔窦房结急性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实验家兔50只,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强心复脉颗粒大剂量组、强心复脉颗粒中剂量组、强心复脉颗粒小剂量组、阿托品组。实验组给予强心复脉颗粒,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托品。结果强心复脉颗粒可以提高心率,改善窦房结功能,使起搏频率增快,从异位心律变为窦性心律,从而改善家兔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结论强心复脉颗粒有提高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演变及通阳活血中药强心复脉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兔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品组、强心复脉高、低剂量组,于缺血后10 min十二指肠给药1次。观察给药前后兔的心房间期(AA间期)变化,计算心律失常评分。结果 模型组兔缺血期AA间期延长40 ms以上,且随缺血时间延长,心律失常分数呈上升趋势,出现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加重;再灌注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次数减少,AA间期有所缩短。强心复脉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A间期明显缩短 (P<0.01,P<0.05),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通阳活血中药强心复脉颗粒具有缩短AA间期,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予强心复脉合剂口服,对照组(81例)予阿托品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24h动态心电图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4h动态心电图: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率提高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36%,24h平均心率分别增加10次/min和4次/min,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LVEF: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P〈0.01)。结论强心复脉合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率和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ATP敏感钾(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通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冠心康保护心血管、抗心肌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加格列苯脲组、模型加吡那地尔组、模型加冠心康组、模型加冠心康加格列苯脲组,每组8只。用无钙台式液灌流1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45 min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心肌细胞钙-镁-ATP(Ca2+-Mg2+-ATP)酶、钠-钾-ATP(Na+-K+-ATP)酶活性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流电压钳模式记录各组心室肌细胞的ATP敏感钾通道(KATP通道)电流变化。 结果 在缺血的基础上,中药复方冠心康可使KATP通道进一步开放,通道电流明显增大,与KATP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具有同等开放效应(P >0.05)。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Ca2+-Mg2+-ATP酶、Na+-K+-ATP酶含量明显增高(P <0.05)。 结论 中药复方冠心康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促进KATP通道开放,减轻Ca2+内流,抑制Ca2+超载可能是冠心康在心肌缺血过程中发挥干预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延胡索碱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Ca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注射用水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30min后再灌注60min,之后断头放血取心脏匀浆并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1)Na+-K+-ATP酶活性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都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2)Ca2+-ATP酶活性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都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胡索碱药物预处理可提高心肌细胞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从而促进Na+-Ca2+交换,减轻细胞内Ca2+超载,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杨沙  沈燕  孙云浩  王舒 《天津中医》2012,(2):140-144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Ca2+]i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游离[Ca2+]i(以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在局灶性脑缺血1 h时升高,持续升高至缺血24 h时(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Ca2+]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Ca2+]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时间点,醒脑开窍针刺组[Ca2+]i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提示细胞内钙超载;醒脑开窍针刺组能有效调节缺血区的[Ca2+]i,提示在缺血后针刺治疗效果越早越好,为临床及早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扶芳藤液对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心率(HR) 及窦房结电生理、及心脏窦房结组织Cx45、Cx43及Cx40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心宝丸组及复方扶芳藤液组(中药组)高、低剂量组,每组各 8 只.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予生理盐水15 mL/d,心宝丸组予心宝丸悬浮液,中药组高、低剂量组分别予复方扶芳藤液连续灌胃14 d.取各组兔上下腔静脉之间的窦房结组织,常规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窦房结组织Cx45、Cx43及Cx40蛋白表达.结果大剂量组窦房结组织Cx45、Cx43及Cx4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小剂量组干预后窦房结组织Cx45、Cx43及Cx40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高,其中,Cx40较模型明显增高(P<0.05).结论复方扶芳藤可上调损伤兔窦房结组织Cx45、Cx43及Cx40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老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组.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芪挟正注射液在缺血前一周静脉给药,观察缺血3h再灌3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范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脑组织钙、水、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参芪组大鼠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陷,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缩小脑梗塞范围,抑制Ca2+聚集,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脑组织Ca2+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1-THP)对氯化钾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THP1/lmol/L组、1-THP10ILmol/L组、1-THP100μmol/L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扫描,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在静息状态下(1~100)/2μMol/L左旋IN氢巴马汀对胞内钙浓度([Ca2+]i)均无影响。左旋IN氢巴马汀对60mmol/LKCl诱导的外钙内流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组、1μMol/L1—THP、10μmoL/L1—THP、100Hmol/L1THP的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64.3±2.8)%、(46.3±3.1)%、(34.2±1.5)%、(20.8±1.2)%(P〈0.05)。左旋四氢巴马汀对10mmol/L。Caffeine诱导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纽、1μmol/L1-THP、10μmol/L1-THP、100μmol/L1—THP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53.9±4.3)%、(48.2±3.9)%、(44.3±4.6)%、(35.5±3.2)%(P〈0.05)。结论左旋四氢巴马汀可以通过减轻损伤诱发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程度来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家兔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n=5),B组为I/R组(n=10),c组为尤瑞克林后处理组(n=10)。分别在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2h末检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c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组织中MPO活性明显低于B组(P均〈0.05);再灌注2h末C组血浆中CK和MDA活性明显低于B组(P均〈0.01)。蛄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尤瑞克林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的损伤,减小梗死面积。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尤瑞克林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Ca2+超载、减轻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黄芪甲苷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肌细胞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组给药7d后开始造模。将Fura-2/AM荧光探针负载于大鼠心肌细胞,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2+浓度。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黄芪甲苷的低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黄芪甲苷的中、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黄芪甲苷的中、高剂量组与普罗帕酮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降低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