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癇的疗效及脑电图变化。方法49例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癇的病人,观察其单服TPM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疗效及脑电图。结果临床疗效服药半年33例控制发作。脑电图半年仅5例异常。结论TPM单药治疗癫癇疗效明显,脑电图改善快,脑电图可作为观察疗效、指导用药、调整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癎)疗效和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疗效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49例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癎)的病人,观察其单服TPM 1个月、3个月及半年的疗效及脑电图.结果 临床疗效服药半年33例控制发作,脑电图半年仅5例异常.结论 TPM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脑电图改善快,脑电图可作为观察疗效、指导用药、调整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诊断明确的癫患儿30例,于治疗前、TPM单药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交联肽(NTX)浓度。结果 (1)TPM组治疗前的血清PICP浓度和血清NTX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治疗6个月后,TPM组的血清PICP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TPM组治疗6月后的血清PICP浓度低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P<0.05),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应用TPM治疗癫可抑制骨形成,对于长期服用TPM的癫患儿需要补充维生素D、钙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的疗效。方法71例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患者按单双号顺序分为奥卡西平组(35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组和卡马西平组分别有25例及29例完成6个月治疗;脑电图改善率分别为44.0%及44.8%;显效率分别为92.0%及8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及4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卡马西平组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均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相似,但奥卡西平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抗癫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例难治性癫患者灶所在脑区给予rTMS治疗(0.5 Hz,45%最大输出强度,每天15串、100次/串、串间隔30 s,连续10 d),观察治疗前后各3个月患者的临床发作及1 h时长的脑电图癫波数量,并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运动阈值检查,以观察感兴趣区(ROI)放射线摄取比值的变化和皮质兴奋性改变。结果:4例患者经rTMS治疗后,3例无发作,1例发作1次。脑电图:1例癫波减少了20%;4例静息运动阈值均增高。SPECT:4例均显示rTMS后ROI值进一步降低。结论:低频rTMS对难治性癫有治疗作用,其抗癫作用可能与减少癫灶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增加静息运动阈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添加托吡酯(TPM)治疗有效的癫癎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6例添加TPM治疗有效并持续6个月以上的患者,逐渐减、停合用的抗癫癎药,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结果转换成功32例(57.1%),完全控制13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恶化4例,中途退出20例;不良反应减少14例次(35.8%).结论添加TPM治疗有效且稳定的非难治性癫癎患者大多数可成功转换为TPM单药治疗,而难治性癫癎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托吡酯添加治疗转换为单药治疗癫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添加托吡酯 (TPM)治疗有效的癫疒间 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添加TPM治疗有效并持续 6个月以上的患者 ,逐渐减、停合用的抗癫疒间 药 ,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结果 转换成功 32例 (5 7.1% ) ,完全控制 13例 ,显效 15例 ,有效 4例 ,恶化 4例 ,中途退出 2 0例 ;不良反应减少 14例次 (35 .8% )。结论 添加TPM治疗有效且稳定的非难治性癫疒间 患者大多数可成功转换为TPM单药治疗 ,而难治性癫疒间 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癫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mg/d,OXC组为600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TPM治疗64例癫癎患者,平均日剂量为138 mg,服药6~36个月,将每例患者治疗最后3个月的发作次数与基础期比较,并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8.1%,其中控制率为4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0.3%,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占57.1%,多数较轻微且持续时间较短.10例(15.6%)因治疗无效、不良反应或经济等原因终止治疗.结论 TPM长期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耐受性好,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致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7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致癫病例资料,观察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症状学、头皮脑电图、皮质脑电图、头颅MRI及手术方式等影响因素,术后癫按Engel标准评判。结果 17例肿瘤均全切除,并在术中脑电图监测指导下进行扩大切除(裁剪式病变切除7例,脑叶切除术10例),病理检查均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WHOⅠ级)。7例病人出现并发症,其中视野缺损5例,对侧肢体远端感觉减退1例,记忆力减退1例。随访1.5~6年,随访期间癫控制均为EngelⅠ级,其中ⅠA级14例,ⅠC级3例(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第2个月和第4个月无诱因发作1次,1例术后2年高热后发作1次)。统计分析显示:仅"继发全面发作与否"对术后癫控制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22)。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致癫多为药物难治性,需手术治疗并可取得较好疗效。术前癫特点的综合评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托吡酯单药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BECTS)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脑电图动态变化。方法对37例BECTS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并进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完全控制31例(83.8%),显效2例(5.4%),有效2例(5.4%),无效2例(5.4%),总有效率94.6%。(2)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37.8%,多为轻度不良反应且呈一过性。(3)脑电图:服药3个月后,正常6例(16.2%),好转17例(45.9%),无明显变化14例(37.8%)。服药12个月后,正常19例(51.4%),好转13例(35.1%),无明显变化5例(13.5%)。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BECTS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脑电图好转快,可作为治疗BECTS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样的癫样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我院34例临床拟诊癫的发作性疾病做视频脑电图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临床拟诊癫病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示患儿临床发作时同步脑电图无癫波发放。结论诊断儿童癫病应慎重,视频脑电图是确诊癫与非癫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发作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部分性癫患儿27例应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进行自身对照,观察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完全控制无发作及显效18例占66.7%(其中完全控制无发作16例占59.2%),好转8例占29.6%,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占96.3%:无效1例占3.7%:加重0例。结论: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部分性癫的疗效与金标准卡马西平一致,疗效好。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比,不良反应少、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我科从2002年10月~2004年2月对卡马西平(CBZ)耐药的33例癫疒间患者加用托吡酯(TPM)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男19例,女14例;年龄13~65岁,平均29.6岁;病程3~6年,平均4.5年。原发性癫疒间16例,继发性癫疒间17例,均符合1989年国际抗癫疒间联盟的诊断标准;均经CBZ单药治疗>1.5年,发作频率减少<50%而CBZ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发作频率≥4次/月。入组前均经过16~24h视频脑电图监测,10例监测期出现临床发作伴脑电图同步异常,23例未出现临床发作,但脑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1.2方法1.2.1加药方法TPM的初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儿科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患儿入组,TPM目标维持剂量为2.5mg/(kg·d)。基础期1个月,记录癫癎发作次数;加药期2-3个月;稳定期3个月,坚持服用维持剂量,记录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儿癫癎总有效率为82.2%,其中显效71.1%,无效17.7%,治疗各种类型癫癎有效率均>75%,不良反应率58%。多数短暂而轻微。结论 TPM单治小儿癫癎疗效明显,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致灶切除治疗无病灶中央区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致灶切除术治疗无病灶中央区癫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无病灶中央区癫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放置颅内电极,采用皮质脑电图监测定位癫发作起源区,皮质电刺激定位功能区,采用术中唤醒行致灶切除术。结果随访11例,时间17~32个月,按照Engel分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术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3例,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2周及3个月恢复;残留手指活动不灵1例。结论在颅内电极精确定位功能区及致灶的前提下,采用致灶切除术治疗无病灶中央区癫,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MRI阴性难治性儿童额叶癫的脑电图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MRI阴性难治性儿童额叶癫病例的治疗经验。根据病儿发作的症状及头皮脑电图特点,在可疑的癫灶起源区植入颅内电极,行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根据其间期、发作期特点制定癫灶切除计划。病灶位于功能区时术中行皮质电刺激,进行癫灶及功能区定位。结果本组行单纯前额叶切除7例,前额叶切除加局限性皮质切除4例,局限性皮质切除加皮质热灼6例,前额叶外侧切除加局限性皮质切除3例,前额叶内侧切除加局限性皮质切除5例(其中3例加胼胝体切开);对其中6例灶位于功能区病人于局限性皮质切除后加行皮质热灼。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手术后疗效按Wilson标准评判,癫发作完全消失7例,发作次数显著减少8例,发作程度减轻6例,无明显改善4例;优良率为84%。结论分析头皮脑电图初步定位癫灶后,再应用颅内电极进行精确致灶及功能区定位,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选择前额叶切除、局限性皮质切除、皮质热灼、胼胝体切开或根据需要联合多种术式,是治疗MRI阴性难治性儿童额叶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12例颞叶顽固性癫患者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着重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及癫发作的监测及护理;强化癫的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结果术后半年以上随访,7例患者疗效满意,4例疗效显著,1例疗效较差,本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7%(11/12)。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颞叶顽固性癫效果良好,其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护理措施,术后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关键,健康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氧自由基治疗对癫患者脑电图和发作频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1—2012-05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癫患者63例,将所有入选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抗癫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氧自由基治疗(维生素C、E)。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5例,改善4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3例,改善2例,总有效率6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自由基治疗能够增强抗癫基础治疗的效果,减少癫发作次数和放电频数,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lamotrigine、antiepileptic drugs、random等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关于拉莫三嗪单药治疗青少年肌阵挛癫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包括Meta分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病例观察研究等,采用Jadad量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英文文献1220篇,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6篇高质量(Jadad评分≥4分)文献共314例青少年肌阵挛癫患者(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166例,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组148例),包括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2项病例观察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组(RR=0.540,95%CI:0.320~0.910;P=0.020),而癫发作频率减少50%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00,95%CI:0.870~1.650;P=0.260)。结论拉莫三嗪对青少年肌阵挛癫安全、有效,且疗效与丙戊酸钠相当、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是青少年肌阵挛癫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女性患者尤其适用。但与其他抗癫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尚待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