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松郁安神方对失眠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T1AR)介导的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作用靶点。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和丁螺环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肝郁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8.5 g/kg)、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17 g/kg)和丁螺环酮组(2.0 mg/kg)按相应剂量灌胃,1次/d,连续14 d。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频次、时间同前。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质量、敞箱实验变化,检测各组5-HT1AR及cAMP、蛋白激酶A(PK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大便颗粒数上升(P<0.05),海马5-HT1AR、cAMP、PK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松郁安神方干预后,和模型组相比,松郁安神方高剂量组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粪便颗粒数均减少,5-HT1AR、cAMP、PKA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松郁安神方低剂量组敞箱实验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次数、粪便颗粒数减少,5-HT1AR、PKA和cAMP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高剂量组各项指标与丁螺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郁安神方改善肝郁失眠大鼠睡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海马5-HT1AR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5-羟色胺1A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探讨中药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实验测定大鼠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气逆证造模组大鼠大脑皮层5-HT1AR结合活性显著上调(P<0.01),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但不显著(P>0.05),经前平颗粒可显著下调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上述脑组织内5-HT1AR结合活性。结论: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5-HT1AR结合活性上调。中药经前平颗粒可能通过调节5-HT1AR结合活性发挥治疗PMS肝气逆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壬基酚(NP)对大鼠血浆和尿液中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血小板中5-HT和5-HT2A受体含量的影响,探讨壬基酚对大鼠5-HT和5-HT2A受体影响的毒效应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NP低、中、高剂量组[30、90、270mg/(kg·d)],隔日灌胃染毒28d后检测大鼠血浆中5-HT、血小板中5-HT和5-HT2A受体含量,并检测灌胃后收集到的24h尿液中5-HT的含量。结果 染毒28d后,随NP暴露的剂量增加,各组大鼠血浆、血小板及尿液中5-HT含量升高,血小板中5-HT2A受体表达则下降。NP暴露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及血小板中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1),NP暴露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5-HT2A受体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第4~28天,NP暴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尿液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P暴露剂量与大鼠血小板5-HT、5-HT2A受体及血浆和尿液中5-HT含量均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NP通过影响大鼠5-HT水平和5-HT2A受体表达而产生毒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证与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1A(5-HT1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模型组和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抑郁症模型组及异常黑胆质证模型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5-HT1A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PCR扩增后,BDNF、5-HT1A、β-actin1、β-actin2特异性电泳条带与目的基因和内参片段相同。定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只有1个峰,而且溶解温度均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水平降低,阳性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BDNF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与低剂量组,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模型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高剂量组5-HT1A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黑胆质证模型和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5-HT1A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给予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够上调海马BDNF、5-HT1AmRNA表达。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异常黑胆质与抑郁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区5-HT2A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open-feild法评分相近的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以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5-HT2A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体重增长14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2)模型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于第7天后明显降低;糖水消耗量于第14天后明显减少。(3)模型组海马5-HT2AR及其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慢性应激能诱发大鼠轻度抑郁,其机制与海马5-HT2AR及其mRNA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跑台训练对神经功能评分及大鼠缺血侧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5-HT1A受体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运动训练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造成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训练组于造模后第3天进行16 d的跑台训练。运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对模型组及运动训练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2区神经细胞形态。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5-HT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5-HT1A受体及突触素的蛋白水平,逆转录PCR方法检测5-HT1A受体mRNA水平变化。结果:MCAO术后19 d,运动训练组mNS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01)。HE染色及尼氏染色显示假手术组中海马CA2区细胞形态完整;模型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受损明显;运动训练组细胞受损减轻。运动锻炼组5-HT含量(14.5±1.71)ng/ml较模型组(7.13±0.71)ng/ml有明显增高(P<0.001)。运动训练组5-HT1A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突触素蛋白表达在运动训练组也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跑台训练可改善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海马组织5-HT含量及5-HT1A受体表达,提高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及多巴胺(DA)亚型受体DA-1、DA-5表达的影响,探讨芪白平肺胶囊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PD合并抑郁组、芪白平肺胶囊组、文拉法辛组、芪白平肺胶囊+文拉法辛组。采用烟熏、断食、断水、游泳、水平摇晃、夹尾巴等方法,复制COPD合并抑郁大鼠模型。观察芪白平肺胶囊对COPD合并抑郁大鼠肺功能和一般表征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测定大脑海马区5-HT1AR 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DA-1、DA-5受体蛋白表达。【结果】COPD合并抑郁组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容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和FEV0.3/FVC等肺功能参数值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芪白平肺胶囊组、芪白平肺胶囊+文拉法辛组和文拉法辛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较COPD合并抑郁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1)。与正常组比较,COPD合并抑郁组大鼠大脑海马区5-HT1AR mRNA及DA-1、DA-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芪白平肺胶囊组、文拉法辛组和芪白平肺胶囊+文拉法辛组也存在大脑海马区5-HT1AR mRNA转录水平及DA-1、DA-5蛋白表达的降低,但程度较轻。与COPD合并抑郁组比较,芪白平肺胶囊组、文拉法辛组和芪白平肺胶囊+文拉法辛组的5-HT1AR mRNA转录水平和DA-1、DA-5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提高COPD合并抑郁大鼠大脑神经递质5-HT1AR mRNA转录水平和DA-1、DA-5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和5-羟色胺1 A受体(5-HT1 AR)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将大鼠分为高、低偏爱组,采用原位杂交对成瘾密切相关的3个脑区: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内5-HT转运体和5-HT1 A受体mRNA的表达在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大鼠依赖状态下,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 A受体mRNA的表达却相反,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P<0.05);在戒断状态时正好相反,5-HT转运体mRNA的表达在mPFC,VTA,Nac 3个区域,高吗啡CPP组显著高于低吗啡CPP组,而5-HT1 A受体mRNA的表达却是高吗啡CPP组显著低于低吗啡CPP组(P<0.05).结论:5-HT转运体和5-HT1 A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吗啡易感性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6):1244-1247
目的:研究水芹不同提取物(水、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乙醇提取水芹的最佳条件;按照最佳条件得到水芹乙醇提取物;然后,将水芹乙醇提取物加水溶散,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浓缩萃取液和剩余的溶液即得到水芹不同提取物。分别观察水芹上述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致小鼠睡眠的影响,以确定活性部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水芹不同提取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水芹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250 mg·kg~(-1))、高剂量(750 mg·kg~(-1))均能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入睡率,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时间,升高小鼠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结论:水芹乙酸乙酯部位是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部位,且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其镇静催眠的作用效果可能与5-HT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芹不同提取物(水、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乙醇提取水芹的最佳条件;按照最佳条件得到水芹乙醇提取物;然后,将水芹乙醇提取物加水溶散,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浓缩萃取液和剩余的溶液即得到水芹不同提取物。分别观察水芹上述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致小鼠睡眠的影响,以确定活性部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水芹不同提取物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水芹镇静催眠作用的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水芹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250 mg·kg~(-1))、高剂量(750 mg·kg~(-1))均能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入睡率,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睡眠时间,升高小鼠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结论:水芹乙酸乙酯部位是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部位,且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其镇静催眠的作用效果可能与5-HT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参竹精片对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参竹精片0.5、0.25、0.125 g/kg组,分别单次灌胃给药和连续7 d给药,末次给药后2 h,各组小鼠分别以30 mg/kg(阈下剂量)和50 mg/kg(阈剂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入睡时间、入睡率及睡眠时间,测定脑干组织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单次灌胃给药和连续7 d给药,参竹精片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的入睡率(0.5 g/kg,P<0.05),减少戊巴比妥钠(阈剂量)致小鼠的入睡时间(P<0.01),延长睡眠时间(P<0.01),增加脑干组织5-HT含量(P<0.05)。[结论] 参竹精片可促进脑组织分泌5-HT,减少入睡时间、提高入睡率、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一定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缬草醛对慢-急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5-羟吲哚乙酸(5-HIAA)及5-羟色胺(5-HT)相关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平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缬草醛高、中、低剂量组(0.6、0.3、0.15 mg/kg)、匹维溴铵组(25 mg/kg)。采用慢-急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观察缬草醛对IBS模型大鼠腹部回撤反射(AWR)评分的影响作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结肠中5-HIAA含量;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缬草醛对IBS模型大鼠结肠5-HT1A、5-HT3A及5-HTR4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缬草醛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AWR评分,并降低结肠内5-HIAA含量(P0.05);缬草醛各剂量组均可调节结肠内5-HT1A、5-HT3A及5-HTR4受体的蛋白表达。结论缬草醛对慢-急性应激致IBS模型大鼠的胃肠道功能亢进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降低内脏敏感性,提示蜘蛛香环烯醚萜对IBS的症状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结肠内5-HIAA含量及5-HT相关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OPC)联合胡椒碱(PIP)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的抑郁焦虑样行为的作用,通过分析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中5-HT1A受体的变化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ICR小鼠分为正常组、CUMS组、CUMS+PIP(5 mg/kg)+OPC(12.5、25、50 mg/kg)组、CUMS+PIP(5 mg/kg)+OPC(50 mg/kg)+NAN-190(0.1 mg/kg)组、NAN-190组(CUMS+NAN-190 0.1 mg/kg)和氟西汀组(CUMS+氟西汀 10 mg/kg),共8个组。CUMS建模后,采用强迫游泳、悬尾、新奇食物抑制摄食实验和大理石掩埋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新奇食物抑制摄食潜伏期增加(P<0.05),大理石掩埋实验颗粒数增加(P<0.01);给予OPC(25、50 mg/kg)联合PIP(5 mg/kg)可改善由CUMS引起的抑郁焦虑样行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发现,OPC(25、50 mg/kg)联合PIP(5 mg/kg)用药可显著逆转由CUMS引起的海马、额叶皮层和下丘脑中的5-HT水平下降(P<0.05),然而对NE、DA无影响(P>0.05)。使用5-HT1A受体拮抗剂NAN-190(0.1 mg/kg)可逆转OPC和PIP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OPC和PIP联用可改善CUMS小鼠的抑郁焦虑样行为,这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HT1A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精皂苷(SRP)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SRP(100、200、400 mg/kg)组和氟西汀(2 mg/kg)组。采用不同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海马环腺苷酸(cAMP)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5-羟色胺受体(5-HT1AR)、蛋白激酶A(PKA)、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刺激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减少,体重降低,糖水消耗减少,处于抑郁状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5-HT1AR、cAMP、PKA、CREB表达显著降低,SRP组5-HT1AR、cAMP、PKA、CREB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SRP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5-HT1AR/cAMP/PKA/CRE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P13K/Akt/mTOR通路和神经递质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Zea-Longa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MCAO模型),MCAO模型复制成功后皮下注射利血平复制卒中后抑郁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双蒸水灌胃;低剂量组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2天给予40 mg乌灵胶囊;高剂量组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2天给予80 mg乌灵胶囊,1次/d。各组大鼠灌胃21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结果 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 <0.05),海马组织PI3K、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 <0.05),海马组织NE、DA和5-HT含量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乌灵胶囊可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且可调节海马P13K/Akt/mTOR通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中药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CUS)抑郁大鼠模型神经递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解郁安神中药小、中、大剂量组(8.2、16.3、32.7 g/kg),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应激刺激开始的同时连续灌胃药物35 d。通过敞箱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观察药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对大鼠海马、皮层的多巴胺( 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药物对大鼠海马BND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在行为学测试中表现出自主活动减少;皮层的5-HT和NE的含量明显降低( P<0.05),海马5-HT及5-HIAA、NE的水平亦显著降低( P<0.05), BDN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郁安神中药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CUS抑郁大鼠自发活动的减少;中药中、大剂量及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提高皮层5-HT、NE的含量( P<0.05),中药小、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海马NE的含量( P<0.05),中药各剂量可显著提高海马5-HT、5-HIAA的含量(P<0.05);中药大剂量及盐酸氟西汀可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P<0.05)。结论解郁安神中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及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