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芎为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道地性极强,长期以来集中在都江堰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近年来,学者对川芎的历史、品种和产地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系统梳理未有报道.作者从中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寻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最终认为,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为道地产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先进的栽培种植技术相结合的双因素关联决定型.  相似文献   

2.
川芎品种、产地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圆  贾敏如 《中药材》2001,24(5):364-367
中药川芎的品种和产地考证川芎的古本草名称为“芎,早在南北朝四川就有栽种,以川芎为正名者最早当推金·张元素《医学启源》;芎宋代起药材质量均以蜀川为胜,其品种即现在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历史道地产区应是现在四川都江堰市(灌县)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收集全国川芎的种质资源,以进行川芎优良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为川芎良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 文献研究,到全国川芎主产地实地调查、访问,收集种质资源.结果 对四川省内6个县市及省外6个省区,共20个川芎及芎藭类药材的主产区进行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了川芎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栽培及生长特性、产销和使用情况等.并在川芎道地产地都江堰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圃.结论 为川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及川芎新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川芎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来源于全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地上茎叶部分古称"蘼芜",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谓其"味辛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注,去三虫,久服通神" [1].四川都江堰、彭州为川芎的道地产区,现已大量栽培,长期以来,收获川芎时,弃去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部分须根.  相似文献   

5.
基于TCMGIS-Ⅰ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四川江油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附子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附子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除四川江油县等为附子的传统产区外,全国共有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10个省区的336个县市为附子适宜产区,适宜产区面积总和为294057.69km2。附子的次适宜产区和适宜产区面积大致相等。附子适宜区分析结果覆盖了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95%以上的区域,同时还分析预测出贵州、江西等普查没有记载的区域,为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可能是影响附子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川芎药材的HPCE-FP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川芎系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m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是中医常用的中药。对于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川芎嗪和阿魏酸,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藁本内酯等。文献报道四川灌县的川芎是道地药材,本文运用HPCE法建立了川芎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10个产地的川芎药材及川芎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用HPCE法研究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作者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刘维  裴瑾  杨梅  张祎楠  王倩 《中草药》2016,47(9):1625-1628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Cyathulae Radix为分析对象,对其道地产地变化原因进行探讨。川牛膝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传统道地产区为四川天全,目前主产区变为宝兴、金口河、兴隆、红椿、恩施等地。通过查询资料,实地走访川牛膝的主产地,调查产地资源、环境、栽培现状,从自然环境、人工干预、经济效益3个方面分析川牛膝主产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川牛膝资源持续利用,道地药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TCMGIS-Ⅰ的道地药材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川江油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了附子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附子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除四川江油县等为附子的传统产区外,全国共有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10个省区的336个县市为附子适宜产区,适宜产区面积总和为294057.69km^2。附子的次适宜产区和适宜产区面积大致相等。附子适宜区分析结果覆盖了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95%以上的区域,同时还分析预测出贵州、江西等普查没有记载的区域,为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TCMGIS-Ⅰ系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附子产地适宜性分析发现土壤可能是影响附子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金莲花的适宜产地.方法:以河北省围场县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金莲花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按金莲花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其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河北北部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南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没有适宜区.结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金莲花生产,认识金莲花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11.
多产区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  严铸云  何冬梅  王萌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893-1897
研究采用PCR-DGGE和DNA测序技术,探究了四川5个不同产区间川芎内生真菌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芎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不同个体、不同产区间的差异,同产区不同个体川芎内生真菌的相似程度较高,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较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石羊镇川芎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其他4个产区丰富,同时与其他产区相似度均很低,存在其他产区未见的特有种.综合分析认为在四川5产区中,都江堰市石羊镇的川芎内生真菌种群最为多样且群落结构相对固定,这可能是川芎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地药材浙贝母产地适宜性的GI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江鄞县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浙贝母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浙贝母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分析,除浙江鄞县等为浙贝母的传统产区外,浙江、安徽、上海、江苏也是浙贝母的最适宜产地。江苏的大丰、南通、海门、如东等气候土壤条件与浙江鄞县有一定差异,为浙贝母生长适宜区,而不是最适宜区。结果对于认识浙贝母的道地产区形成、适宜区的划分及引种栽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川芎传统道地产区及沿经度向南连续扩展区域的土壤元素分异特征,从土壤无机元素层面寻找道地川芎产区的自然环境边界。方法: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及ICP-MS等技术分别测定土壤及川芎植株中24种元素的含量,利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根际土壤与川芎各部位间无机元素的相关性,筛选"特征元素";基于全元素及"特征元素"的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对土壤样本分别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与川芎传统道地产区土壤元素特征相似的样地范围。结果:测定元素中,K,Mg,Mn,Rb元素在根际土壤与川芎植物中明显相关。全元素及4种特征元素的地理分异特征均显示川芎传统道地产区与其临近扩展区域S1~S6(除S4)样地土壤元素分布呈现高度相似性;S14~S16样地与传统道地产区的相似度次之;扩展区域中段S7~S13样地与传统道地产区呈现较大差异。结论:研究区域内土壤元素特征不完全受地理距离控制,沿经度呈现"断层式"分布格局。此研究为川芎的栽培适宜区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其道地产区的自然边界或可由传统的都江堰产区向南延伸60公里至邛崃境内。此外,K,Mg,Mn,Rb特征元素或可作为评估川芎适宜土壤环境的潜在标记因子。  相似文献   

14.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以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的1km2的栅格气候数据库以及1:4000000的土壤数据库,并以1:1000000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内蒙古武川和山西浑源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了蒙古黄芪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蒙古黄芪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蒙古黄芪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南部,黄河以南的华东地区基本没有适宜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蒙古黄芪生产、认识黄芪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川芎个重与其有效成分相关性,揭示川芎等级划分的内涵;比较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总酚酸的含量,为川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新老产地川芎中总酚酸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川芎个重与其阿魏酸、总酚酸相关性.结果: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含量为0.173 4% ~0.312 9%,总酚酸含量为0.978 6% ~1.472 3%,新老产地川芎的阿魏酸、总酚酸含量差异较小,川芎个重与其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总酚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新新产地与老产地适宜川芎的栽培种植,可通过新新产地的引种栽培来缓解药材的供需矛盾;川芎药材平均个重与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揭示了川芎等级划分的内涵,为中药材等级划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历代本草、方书、经史等各类古代文献,结合近现代相关研究资料,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川芎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历史的变迁情况按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经考证可知,川芎原名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别名及商品名较多,因宋代以来医家均奉蜀川所产芎?为佳,故取川芎作为药材正名。早期川芎基原较为复杂,主流基原为藁本的栽培驯化种,即今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但尚有用野生藁本属近缘植物作芎?入药的情况。明代以后各地出现新的栽培变种,如江西抚芎L. sinense cv. Fuxiong等,民国后陆续转为自产自销。川芎道地产区几经变化,唐代推崇甘肃天水等地,宋代及其后均以四川都江堰一带所产为胜。川芎历代主流多用生品,亦有辅料炮制品,如酒川芎能增强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另有炒制、醋制等炮制方法。经典名方中涉及的川芎药材可依据此考证结论进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7.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110-1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川芎对动物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川芎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测阿魏酸、水分、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挥发油的含量;制备不同产地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分别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ADP诱导的兔体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比浊法),并计算聚集抑制率;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血管法)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测定不同产地川芎水提物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各产地川芎阿魏酸和水分含量差异不大,微量元素、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DP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聚集率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小鼠凝血时间延长作用、PT延长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都江堰、彭州、彭山川芎水提物5g/kg对APTT延长作用与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彭州、都江堰、彭山川芎均能降低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全血表观黏度没有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且各产地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彭州、都江堰、彭山均为川芎道地产区,这三个不同产地川芎均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延长凝血时间及APTT、PT时间,降低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结合化学成分、水分、微量元素、挥发油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该药效指标可作为川芎活血化瘀作用的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金莲花的适宜产地。方法:以河北省围场县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金莲花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按金莲花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其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河北北部及与其接壤的内蒙古南部地区,华东、华南地区没有适宜区。结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金莲花生产,认识金莲花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以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的1km^2的栅格气候数据库以及1:4000000的土壤数据库,并以1:1000000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以内蒙古武川和山西浑源为道地基点县,运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I),分析了蒙古黄芪的全国适宜产地。结果表明按蒙古黄芪药材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条件分析。蒙古黄芪主要适宜产区集中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的南部,黄河以南的华东地区基本没有适宜区。系统分析结果对合理发展蒙古黄芪生产、认识黄芪道地产地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