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胆道探查术后T管早期夹管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道手术T型管引流按常规2周后窦道形成经造影胆道正常,夹管24h后无不适,方可以拔管,但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阻断了肝肠循环,影响了疾病的治愈和健康的恢复。为了探讨T管早期夹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104例肝胆管结石病?..  相似文献   

2.
T型管早期造影夹管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T型管的合适夹管时间以减少胆汁丢失的方法.方法将9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型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夹管组在术后4~6天行T型管造影显示通畅后即行夹管;常规组按常规方法术后2周造影再夹管,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早夹管组胆汁丢失量、胆汁中丢失的电解质的含量、输液量及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造影,早夹管能减少胆汁的丢失,并发症少,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探查置T管引流术是胆道外科常见手术之一,胆道手术T管引流按常规2周后窦道形成,方可拔管,但长时间T管开放引流,使大量胆汁、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进而影响疾病痊愈.我院2005年8月~2008年9月收治胆总管结石18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我们将T管夹管时间提早到术后4~7天,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食前后夹管2h,逐渐增至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如患者无不适转为全日夹管。试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即当胆总管压力小于2.1kPa(21cmH2O)时夹闭T型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型管监测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及流量阻力,比较两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夹管时间及闭管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胆管流量、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管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夹管和闭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T型管夹管时机可以促进胆道功能尽快恢复,可使T型管的夹管和闭管时间明显提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切开探查时放置T管对胆总管可取得良好的支撑引流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多在术后2~3周且经T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无狭窄、无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并见T管窦道形成完全即可拔除T管。常规拔除T管后,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2001—2008年本院治疗拔T管后胆漏患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胆道手术,要放置T管引流。胆道术后胆总管内放置T管的目的主要是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和防止术后胆漏。根据胆道术后留置T管的作用及生物学效应机理、应何时拔除T管,无疑对胆道术后病人很重要。近期时有报道T管拔后致胆漏,腹膜炎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管引流夹闭时间。方法:对1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术中用F21号探子通过胆总管下段进入十二指肠,并T管测压,将适应T管引流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早期夹管组(A组),术后4~5d夹管;对照组(B组),术后两周夹管。结果:146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胆道残余结石和胆总管下段狭窄;术后15dAB两组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增加1、6kg和减轻3.5kg;平均血红蛋白为125g/L和113g/L;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为术后第6d和第11d;平均胆汁丢失量为1640mL和6580mL。结论:早期夹管可明显减少胆汁丢失量,减少贫血,体质恢复快,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康复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胆道内置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立明  彭毅  王秋生  冷希圣  周汉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46-1148,11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以胆道内置管引流代替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过去4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6月共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6例,其中70例因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较严重的胰腺炎等放置T管引流外,其余96例术中确诊已取净结石、无胆道狭窄的患者放置内置管引流取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放置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为45~237min,平均98min。术后胆漏4例,引流2~4d自止,无需特殊治疗;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当日行再次腹腔镜手术结扎止血成功。内置管除3例不能自行排出,于术后1个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外,其余93例患者内置管均自行排出。随访3个月~4年均未发现胆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胆道高压,保证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应于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9.
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做好T型管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8例胆道术后应用T型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疾病手术后病人带T管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道肿瘤切除、胆肠吻合术、术中胆道损伤后等常规放置,除具有支撑胆道、引流和减压作用外,还可根据T管引流胆汁的色、质、量了解胆道是否有感染、出血、胆汁外漏等,并能发现胆道残留结石和经T管窦道取结石。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T管的管理要求较高,要严防术后T管滑脱、堵塞、拔T管致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好T管也是病人顺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经治带T管患者2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胆道疾病手术治疗时,应用T型管引流,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致因胆总管内压力过高而使胆汁外溢,同时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引流液的细致观察及对T型管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外引流一般常规于12~14天行T管造影,显示胆道无异常后,先行夹管48小时以上,无异常后于术后14~20天拔除T型管。由于外引流时间相对较长,致大量胆汁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肠道内没有胆汁将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内毒素增多,对术后病人恢复有较多不利。本组病人采用胆总管探查术后5~7天抬高T管,使胆汁流入肠道,效果良好。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53岁。其中胆总管结石1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胆总管蛔虫卵1例。手术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术。 2 处理方法 本组均于5~7天将T管外引流袋悬挂于距腹  相似文献   

14.
自制胆汁回输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起我院用自制胆汁回输管随机对 38例接受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的患者施行胆汁回输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 11例 ,女2 7例 ,35~ 73岁 ,平均 4 7岁。急症手术 9例 ,择期手术 2 9例。肝外胆管及肝内、肝外胆管结石 37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于术中安放T型管时分别经T型管、胆总管、Oddi括约肌插入胆汁回输管。术后胆汁日引流量为 4 5 0~ 10 0 0ml。术后第 2天 15例回输胆汁 ,第 3天 18例 ,第 4天 5例 ,平均回输天数为 7 3d。比同期未行胆汁回输的患者每日平均少补液 80 0ml,…  相似文献   

15.
朱利琴 《护理与康复》2009,8(5):377-378
目的观察延期拔除T型管对减少胆漏发生的效果。方法将327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单月、双月分观察组153例、对照组174例。对照组T型管留置10-14 d后,全日夹管1-2 d,常规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通畅,开放引流1 d后拔管。观察组按对照组夹管1-2 d后无不适,予夹管后带管出院,留置4周后,常规造影、开放引流1 d后拔管。结果观察组胆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延期拔T型管可减少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蔡爱宁  张积平 《护理研究》2004,18(3):501-503
胆道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手术方式多采取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术后T型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有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还对胆道起着支撑作用,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等。T型管拔管至少于术后2周,最长达半年,特殊情况还需终身带管。为了缩短住院日,绝大多数病人都要带管  相似文献   

17.
对2008年3月~2011年11月间胆管结石需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手术126例进行术后多项指标的观察比较。126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7min,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平均34h,并发症发生率为3.96%,无剧烈右上腹痛及黄疸加重发生。胆总管探查后混合放置双J管与T型管引流胆道,能充分引流胆道,且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方法 对180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患者采取前10 d开放引流,10 d后根据病情选择抬高引流的方法,促进胆汁更多流入肠道,患者无不适后可试行夹闭T型管,并行经T型管胆道造影了解胆管通畅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最短住院时间12d,最长住院50 d.结论 采取“阶梯式”护理方式,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地降低T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促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行胆道冲洗和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8年4月106例胆道术后置双腔T管行胆道冲洗、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结果33例经双腔T管胆道冲洗患者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2%,冲洗1周后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7%,胆道感染得到明显控制。73例经双腔T管胆汁回输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4、1%,无胆道逆行感染及胆瘘发生,无1例死亡。经双腔T管肠内营养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白蛋白、体重未见下降。结论自制双腔T管具有引流、冲洗、胆汁回输,肠内营养等多种用途,且临床疗效满意,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占小平  李定 《临床医学》2007,27(12):40-4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道疾病患者,术中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完成探查后Ⅰ期缝扎胆囊管。结果21例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结石14例,胆管炎4例,阴性3例。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胆道疾病,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安全可行,较常规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明显降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