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CIM立体构型设计的新型免疫抑制剂(J2)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57BL/6(H-2b)小鼠的淋巴细胞4×10^6~6×10^6经尾静脉注入经印钴照射(900拉德)后的DBA/2(H-2d)小鼠体内构建模型。将DBA/2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模型建立后即刻腹腔注射J2,每天1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CsA组注射环孢素A(10mg/kg体重);实验组J2A组(1mg/kg体重)、J2B组(4mg/kg体重)、J2C组(8mg/kg体重)。给药3d后分组处死DBA/2小鼠取脾制备淋巴细胞,用CD3、CD4、CD8单抗分别标记受检T细胞,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小鼠体内分裂增殖的情况,并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FSE标记C57BL/6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着染率大于99%。对照组分裂的CD4^+T细胞(75.34±1.58)%、分裂的CD8^+T细胞(83.48±1.25)%明显多于CsA组和实验组(P〈0.01)。J2B组和J2C组分裂的细胞数分别与C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2A组多于CsA组(P〈0.05)。对照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41.1±3.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J2A组(35.6±4.1)%、J2B组(24.0±3.7)%和J2C组(13.6±2.3)%CD4^+T细胞早期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CsA组(7.4±1.9)%(P〈0.05)。结论J2可能抑制T细胞亚群CD4^+T细胞的活化,从而进一步抑制CD8^+T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livertrans plantation ,OLT)手术前后外周血中MAGE 1、SSX1及CTp11基因m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OLT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上述 3种基因的表达 ,并对 2 6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HCC患者术前PBMC中MAGE 1、SSX1和CTp11基因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4 0 0 % (14 / 35 )、37 1% (13/ 35 )和 31 4 % (11/ 35 ) ,6 0 0 % (2 1/ 35 )患者的PBMC中至少可以检测到其中一种基因表达。 16例术前PBMC中检测到上述基因表达者 ,术后肿瘤复发 /转移率 (75 0 % )显著高于10例不表达这 3种基因者 (30 0 % ) (P =0 0 4 3) ;在术前及术后这 3种基因mRNA持续呈阳性或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 2 0例患者中 ,15例 (75 0 % )术后发生肿瘤复发 /转移 ,而 3种基因mRNA持续阴性或者由阳性转为阴性的 6例患者无 1例复发 /转移 (P =0 0 0 2 )。结论MAGE 1、SSX1及CTp11基因mR NA可以联合作为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用于检测HCC患者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并有助于选择OLT受体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了,也缺乏决定性的针对病因的疗法。因此,虽然对症支持治疗,及激素、氨基水杨酸类、甲硝唑类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使UC病人的累计10年生存率从50年代的70%左右上升到80年代以来的95%,但仍有相当数量病人因内科疗法无效或出现严重合并症需外科治疗。据国外统计UC病史长达10年以上者手术切除率可达14%~50%。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 1992~ 2 0 0 1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 32 9例的临床资料 ,对术后体温 >38 5℃ ,持续性发热 2周以上者 72例的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除 2例原因不明外 ,术后发热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和脾窝积血、积液合并感染最常见。门脾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1)。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1) ,且与术式选择有关 (P <0 0 5 )。结论门脾静脉血栓形成及脾窝积血、积液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高人肝组织中肾上腺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α1-肾上腺素受体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及病人肝组织中的变化,为肝硬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3H-哌唑嗪对四氯化碳诱导的18只大鼠肝硬变模型和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病人的肝组织进行了光学放射自显像研究。结果大鼠肝组织结构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密度(每10000μm^2银粒计数,正常/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1)肝细胞,946±100/431±54/567±92/692±55;肝动脉58  相似文献   
6.
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十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复合补片腹膜内置入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2003年1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复合补片修补腹膜难以对合的腹壁切口疝10例,均采用腹膜内置入修补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手术后早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和血清肿等并发症。10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等远期并发症和切口疝复发,10例患者均局部感觉良好。结论应用复合补片腹膜内置入修补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mRNAofα1 adrenoceptorinhepatictissuesofcirrhoticpatientswithportalhypertension Methods Semi 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and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wereusedin 12hepaticvirusB relatedcirrhoticpatientswithport…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含有人甲胎蛋白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能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特异表达目的的基因的质粒。方法 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点位点的引物,选择性地从人基因组中扩增出人甲胎蛋启动子(AFP promoter)主列并克琶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基因的质粒,pRT-UF5上,构建成含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质粒rAAV-AFP-GFP转染表达AFP的Hep G2细胞株和不表达AFP的293因的质粒rAA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妇女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因此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针。在缺乏无创伤检查方法的情况下,目前的常规是要么做部分腋窝淋巴结摘除以确定是否有转移,要么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这样既能断定是否有转移,也算是给有转移者做了治疗。不过由于大规模的乳腺普查,越来越多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是阴性的。对这些妇女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么大的手术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手术没有带来任何好处,还白白受了痛苦。为此,学者们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微创伤的腋窝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大约20年以前,Cabanas及其同事…  相似文献   
10.
大便潜血试验用于结直肠癌普查研究结果的系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大便潜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普查方面的作用并评价其利弊。设计:根据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汇总分析,系统评价大便潜血试验的意义。研究对象:来自5个国家4项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共330000人及两项非随机的试验共113000人。观察对象年龄均为40岁及40岁以上。判断结果的主要指标:潜血普查对结直肠癌死亡率影响的汇总分析。结果:本分析包括的各项研究设计从总体上看水平是高的。由于大规模潜血普查,结直肠癌在普查人群中较在对照人群中更早地被发现。4个随机对照分组观察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普查人群与对照人群相比,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