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与肠道菌群的整体调节作用高度吻合,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治疗酒精性肝病。本文综合近年来中药调控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从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以及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来发挥干预酒精性肝病的作用,以期为中药干预酒精性肝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影响中轴关节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关节炎症状,控制关节的破坏,但对整个疾病进程而言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注重机体平衡和整体调节,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多靶点、多途径地作用于人体,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上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现代研究显示中医药主要通过发挥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调节免疫的作用来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进程,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文章从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与文献挖掘获取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搜索慢性心力衰竭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黄芪活性成分-CHF-靶点网络模型。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疾病-药物交集靶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芪21个化学成分,黄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预测靶点有145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得出黄芪主要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合成、调节平滑肌收缩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等主要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揭示了黄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黄芪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转录因子中NF -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 B)家族的组成、激活与调节.NF-κB对相当多数量的基因发挥中心性转录调节作用,其在免疫与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新靶点在新药设计与相关疾病治疗新策略方面前景远大.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的防治与《内经》治未病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运用其“治未病”理论,指导治疗尚未发生疾病,而人体阴阳平衡已出现偏差的“亚健康”状态时,重视整体调节,注重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应用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健康无病。  相似文献   

6.
从“平衡医学”视角浅析中药治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医学是指人体健康应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和自然一体的医学新模式。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正与平衡医学健康新模式相吻合。中医学的宏观治疗大法就是调整阴阳,使之从失衡—平衡。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活性物质群体。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来调节各个方面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启动人体整体抗病能力和自我康复潜力。现代医学已经发现,许多中药都具有“生物调节功能剂”(BRM)样作用,特别是补益类中药。以人参为例,其中各种活性物质群体通过对机体的整体综合平衡调节而大补元气,扶正固本。现代医学由于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尤其是对机体的整体调节相当缺乏手段。中药复方以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平衡调节作用方式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中药配伍应根据平衡医学观点,用动态整体的思路进行遣药组方。“平衡医学”为我们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制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胚眙肺的发育以及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与肺癌、矽肺、放射性肺病、特发性肺炎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该因子及信号通路的作用,找到它调节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期,将为更深入研究肺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今后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阐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靶点或受体,观察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以及药物分子本身的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契机与挑战,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万林 《海南医学》2013,24(24):3665-3667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最近几年,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实践已表明了分子靶向治疗理论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但是肿瘤化学治疗最大障碍之一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临床产生耐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仅仅阻断一个环节不可能影响其耐药的发生,因为大多数实体肿瘤都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控过程。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多靶点药物研发以同时抑制多条通路。多靶点药物可以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中的多个环节,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临床使用的多靶点药物治疗原则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药物研发领域,从“单药单靶点”向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多靶点药物”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多角度攻击疾病系统,同时调节疾病网络系统的多个环节,可以克服许多单靶点药物的局限性,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虽然多靶点药物现已开始应用于很多重大疾病的治疗,但其研究仍然面临众多挑战,需要开拓和完善药物研究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多靶点药物...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lds a holistic theory, and specializes in balancing disordered human body using numerous natural products, particularly Chinese herbal formulae. TCM has certain treatment advantage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various complex diseases. However, due 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TCM,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unveil such holistic medicine by the current reductionism research strategies, which treat both herbal ingredients and targets in isolation. Recently, an emerging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has been introduced to tackle this bottleneck problem. A TCM-derived novel therapeutic concept, "network targe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medicine's "onetarget" concept, has been proposed from China. The network target strategy is able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the biological systems, drugs, and complex diseases from a network perspective, and thus provid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access ancient remedies in a precision manner and at a systematic level, which also highlights TCM's potential in current med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徐学河  周亚东 《中医学报》2020,35(3):504-507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活动,讲求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有机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内部的动态平衡,致力于恢复人体最本然的状态,与生态学的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绿色性等观念息息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在诊疗疾病以及预防养生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学属性;五行学说把人体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划分为有机配合的五个系统,同时还将这五个系统与五方、五季、五时、五气、五谷等联系起来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有机性生态学属性;气血学说与阴阳平衡观念认为,一旦人体的气血阻塞不通或阴阳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体现了动态性生态学属性;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确定患者的辨证分型,再运用天然药物、针灸等为患者治疗疾病,体现了绿色性生态学属性。  相似文献   

13.
To explore advantage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by analyzing differences in the origin of philosophy for human health between CM and Western medicine (WM). Methodologically,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CM is its systems theory, which is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M and WM. Since the birth of CM, it has taken the human body as a whole from the key concepts of “qi, blood, yin-yang, viscera (Zang-Fu), and meridian and channel”, rather than a single cell or a particular organ. WM evolves from the Western philosophic way of thinking and merely uses natural sciences as the found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M is based on human structures, or anatomy, and therefore, research of WM is also based on the way of thinking of decomposing the whole human body into several independent parts, which is the impetu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WM. The core of CM includes the holistic view and the dialectical view.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ontain various components and treat a disease from multiple targets and links. Therefo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reat a diseased state by regulating and mobilizing the whole body rather than just regulating a single factor, since the diseased state is not only a problem in a local part of the body but a local reflection of imbalance of the whole body.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之制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与自然、社会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发生联系。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体质、年龄、性别、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因而在治疗上须依据疾病与患者、地理、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适宜的治疗方法,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制宜观是指导中医临证的重要观点,是基于整体观念,以追求人体内外环境协调平衡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精准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比于仲景年代,现代社会的老年病、代谢病、慢性病逐渐成为主流。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现代医学疾病已成为经方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传统经方依赖的辨证体系缺少对慢性病的全程认识,另一方面经方善于调节机体宏观状态,但对现代疾病的理化指标却缺少针对性,此外经方在现代医学疾病诊疗中的药用剂量规律尚不明确。因此,要实现经方新用,一方面需借鉴仲景“病-期-态”诊疗模式,重新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需于传统中药理论中引入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实现经方的态靶同调,并进一步深化经方量效关系的研究,使经方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疾病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整体出发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包括经络学及中药方面)、心理学及食疗等方法配合眼科专科治疗。结果25例病例中,显效21例,占84%;有效2例,无效2例,各占8%。结论对于难治的、较严重的眼底出血性疾病,从多方位角度的调节人的整体机能,从而改善全身特别是眼部微循环及神经细胞功能,有效阻止病变发展,改善视功能,提高视力,从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西医学对比解读中医学的理念。认为人体有相似于自然环境的机体内环境,疾病就是内环境的变化,中医治疗着眼于内环境治理,引起内环境改变的原因就是病因,中药的寒、热、温、凉就是治理内环境的需要。提出中西医学理念不同的关键是西医着眼于消灭病原体,中医着眼于清除病原体必需的环境,澄清了两种医学分歧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防治卵巢储备下降(DOS)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生活干预,包括有调摄精神、调节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是防治DOS关键的基础治疗;其次药物干预,应该注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不能盲目以"补"为主;最后其他干预,即治疗对卵巢功能有抑制作用的原发疾病,杜绝或减少药物和手术对卵巢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特色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控作用来系统纠正疾病造成的机体失衡。中药在治疗多基因、多因素引起的某些复杂疾病方面相对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学成分药物)有独到优势。但以天然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在质量控制和疗效科学依据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中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目前,组合治疗现代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机会。提出应用现代组合成分药物和组合治疗新概念,科学阐明中药药效的学术观点;并提出综合应用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生物医学新兴科技从中药中开发现代组合成分新药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刘佳维  宋高臣  石秀梅  耿显瑜 《医学综述》2012,18(17):2782-2784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化疗药物的治疗常常伤害正常细胞且伴随免疫功能下降。中药多糖具有肯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近年来,中药多糖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中药多糖的直接作用抑杀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力和增效减毒作用等方面对中药多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