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AC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前1个月是否口服他汀类调脂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52例(A组)、对照组64例(B组)。入选患者均行PCI治疗,PCI术后依据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术后1周、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心肌微循环灌注达到MBG 2~3级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A组LVEF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术后6个月LVEF与术后1周比较,P<0.05。结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提高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改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PCI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因AMI行PCI的患者388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87例及中青年组(<60岁)201例。通过观察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blush分级(MBG)及术后ST段回落比例,评价2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组织灌注及预后。结果中青年组较老年组病变血管数明显降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明显缩短,术后MBG 3级、术后TMP 3级及ST段回落比例及LVEF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PCI术后虽病死率低于中青年,但组织水平灌注和心功能较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与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AMI并接受急诊PCI的老年患者273例,根据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灌注良好组(MBG 3级)159例和灌注不良组(MBG 0~2级)114例。比较2组入院时血常规等情况,分析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灌注不良组MPV[(11.2±1.4)fl vs(9.4±1.2)fl]及白细胞计数[(11.2±1.0)×109/L vs(10.1±1.3)×109/L]较灌注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OR=2.409,95%CI:1.640~3.539,P0.01)和白细胞计数(OR=1.683,95%CI:1.107~2.558,P0.05)是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预测因素;相关分析显示,MPV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与急诊PCI术后MBG(r=-0.616,P0.01;r=-0.449,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r=-0.671,P0.01;r=-0.265,P0.05)呈负相关。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老年AMI患者中,其MPV和白细胞计数越高,术后心肌灌注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接受急诊、易化、延迟介入治疗(PCI)的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液灌注进行评价。探讨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69例AMI患者分急诊PCI(A)、易化PCI(B)、延迟PCI(C)三组。术后7d、30d行超声心动图及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近期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观察1年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2)超声心动图30d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3)SPECT显像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结论(1)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2)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54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生理盐水。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充血分级(MBG)、ST段回落、心肌坏死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乌拉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相比,PCI后cTFC降低、MBG增加、ST段回落增加、LVEF增加、CK和TnT峰值降低(P均<0.01)。结论:乌拉地尔可改善AMI急诊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不增加住院期间MACE。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中的意义。方法 55例未行急诊PCI的AMI患者,以术前静息及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为有存活心肌组和无存活心肌组,观察两组PCI前后1周静息心肌灌注缺损计分变化及PCI前、PCI后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有存活心肌组和无存活心肌组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缺损积分PCI前分别为(11.66±0.43)、(12.41±0.64)分,PCI后分别为(7.02±0.56)、(10.09±0.45)分,两组PCI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均有改善(P均<0.05),有存活心肌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更显著(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PCI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PCI后12个月有存活心肌组LVEF、LVEDD改善优于无存活心肌组(P<0.05或<0.01)。结论静息及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可作为判断AMI患者延迟PCI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Lyophiluzed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商品名 新活素)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住我院STEMI且行急诊PCI患者,排除术前收缩压<100mmHg、前降支血流TIMI 2-3级、肾功能不全者。符合入选条件共60例,其中术前应用新活素(先予1.5ug/kg静脉注射3分钟,再以0.01ug-1.min-1静脉维持泵入至单剂0.5g结束)29例为rhBNP组,余31例为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用药及介入治疗过程基本一致。观察两组冠脉病变特点,比较两组再灌注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及术后3-5天左室收缩功能(LVEF)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无显著差异;rhBNP组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5天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显著减轻前壁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TIMI血流III级时的心肌灌注水平及其对心功能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36例AMI患者PCI后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①利用心肌声学造影评分(MCS)及室壁运动评分(WMS)分析PCI后心肌灌注情况与室壁运动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声学造影积分指数(CSI)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肌灌注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③根据心脏二维超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及LVEF的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灌注水平对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III级。共152节段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再灌注有关。①MCS为0分的18节段中,2个(11.1%)WMS为1~2分;MCS为0.5分的30节段中16个(53.3 %)WMS为1~2分;MCS为1分的104节段中,82个(78.8%)WMS为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PCI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室壁运动呈正相关(P<0.05)。②心肌灌注好的A组LVEF显著大于B组[(52.1±3.4)%,(47.2±2.9)%,P<0.05]。③术后6个月A组的LVEF及LVEDD均无明显变化,B组的LVEF较前有所下降[(47.2±2.9)%,(43.8±4.4)%,P<0.05],LVEDD较前有所增加[(50.2±2.9) mm,(56.3±3.1) mm,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良好的心肌灌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微灌注及复流现象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进行SHG强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AMI伴SHG患者PCI后心肌微灌注及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AMI伴SHG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患者均采用PCI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6(IL-16)水平,术后1周心肌微灌注指标(包括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达峰时间及心肌微灌注血流量),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18、IL-1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IL-18、IL-1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心肌显像峰值强度、曲线上升至平台期斜率、峰浓度及心肌灌注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心肌显像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LVEDVI、LVSVI、LVEF及术后1周、1个月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LVEDVI、LVSV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有效减轻AMI伴SHG患者PCI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肌微灌注及心功能,减少无复流现象发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因AMI行直接PCI的患者492例,根据HbA1c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HbA1c≥6.5%组189例和HbA1c<6.5%组(对照组)303例。通过观察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blush分级(MBG)及术后ST段回落率(STR),评价2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组织灌注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A1c≥6.5%组的病变血管数、术中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比例、住院期间病死率及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显著增加,而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MBG 3级、TMP 3级和STR的比例及LVEF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A1c≥6.5%是影响术后STR(OR=2.156,95%CI:1.057~4.328,P=0.036)及住院期间病死率(OR=1.021,95%CI:0.418~2.412,P=0.02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A1c升高的A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较差,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应重视这些高危患者,并尽早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成功血运重建术对心肌梗死后远期左室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存活心肌的关系.方法:选择依据病史、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为首次发作的前壁AMI,并于发病后2周左右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共计125例,其中参照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并发糖尿病者(A组)43例,未并发糖尿病者(B组)82例.PCI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室功能和梗死相关区域存活心肌的情况.详细分析和记录PCI前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并分别于PCI前和术后6 h、24 h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K-MB和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6个月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并随访其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与B组相比,A组PCI后即刻靶血管TIMI 2级血流所占的比例较多,TIMI 3级较少(分别为P<0.05和P<0.01).术后CK-MB和肌钙蛋白T增高者A组明显多于B组(25.6%∶9.8%,P<0.05).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结果示A组中62.8%和B组中56.1%的患者有存活心肌,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WMS)基本相同(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B组WMS明显减少,LVEF明显增高;而A组LVEF和WMS均无明显改善,LVEDVI反而增加;2组相比LVEDVI、LVESVI、LVEF和WMS均有明显差异(分别P<0.05和P<0.01).随访期间2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11.0%,P>0.05).结论:糖尿病AMI晚期成功血运重建对远期左室功能的改善作用较非糖尿病者差,其结果可能与糖尿病患者晚期PCI后缺血心肌未能得到有效再灌注或再灌注加重心肌损伤有关,而术前存活心肌可能不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应用溶栓剂的易化PCI组(A组,32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组(B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两组基础临床状况及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死亡1例,B组无死亡,B组出血并发症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TIMI计帧数显示B组快于A组(P<0.01)。B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A组(P<0.05),而90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B组1周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有高于A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的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合并有高血栓负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AMI恢复期并血栓负荷较重老年患者35例,随机分为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组(18例)和常规PCI组(17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PCI相关资料及临床预后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较高,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较低(P<0.05);血栓抽吸组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P<0.05);术后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恢复期患者行PCI的过程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有效,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01例首发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按症状发作至再灌注的时间(t)分为3组:t≤3h为A组,37例;3h0.05)。B组及C组PCI术后MBG0/1(58.06%、57.58%)和ST段回落不全(STR<50%)的比例(51.61%、54.55%)均高于A组(32.43%和27.03%,P<0.05),B组与C组间MBG、STR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在30d随访期间的死亡率、Killip分级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12h内不同时间组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相同,但再灌注时间<3h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提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TIMI血流达Ⅲ级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心动仪,应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高机械指数超声发射,对30例AMI患者PCI术后进行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显像和超声检查。结果共210个节段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有关,灌注正常即心肌造影计分(MCS)1分146段,灌注不良MCS 0.5分53段,无灌注MCS 0分11段。运动正常节段中MCS 1分者明显高于运动异常节段(P<0.05)。根据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将患者分为A组22例(CSI>0.8),B组8例(CSI≤0.8)。A组射血分数(EF)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TIMIⅢ级血流并非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心肌微循环与心室收缩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微循环良好的患者EF值大于微循环较差者。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是反映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再灌注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101例首发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按症状发作至再灌注的时间(t)分为3组:t≤3 h为A组,37例;3 h0.05).B组及C组PCI术后MBG0/1(58.06%、57.58%)和ST段回落不全(STR<50%)的比例(51.61%、54.55%)均高于A组(32.43%和27.03%,P<0.05),B组与C组间MBG、STR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及C组在30 d随访期间的死亡率、Killip分级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12 h内不同时间组获得TIMI 3级血流的比例相同,但再灌注时间<3 h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提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患者按有无行PCI术分为PCI组和非PCI组,检测不同时期血清BNP水平以及采用PhillipsIE33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1周左右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EDV、ESV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48h、72h时点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术对AMI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第7天的BNP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减轻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98例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临床资料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血糖≥11.1mmol/L组(C组)患者心脏Killip>1级的比例、白细胞计数、Hs-CRP水平、CK以及CK-MB水平,较血糖为7.8~11.1mmol/L(B组)及血糖<7.8mmol/L(A组)升高(P<0.05),LVEF降低(P<0.05),C组术后1h ST段回落幅度(STR)≥50%、3h T波倒置的比例较A、B组明显减少,C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后30 d内,MACE中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再发非致死性AMI、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较A、B组升高(P<0.05)。结论: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水平不断降低,30 d MACE发生率不断升高,积极控制血糖可能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87例STEMI患者,按梗死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为4组:A组(21例)应用他汀类药物>6个月;B组(25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6个月;C组(18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D组(23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急诊PCI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并于第21天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结果:A组和B组的心肌灌注积分、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明显低于D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D组(P<0.05)。C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也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B组(P<0.05),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20.
索传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82-2283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TA)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血栓负荷病变患者,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并随机分为TA联合PCI组(45例)和单纯PCI组(25例)。TA联合PCI组加用DiverC.E.血栓抽吸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一般发病资料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心肌显色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肌显色分级(MBG)、LVEF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TA联合PCI组MACE发生率较单纯PCI组低。结论 TA联合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是治疗AMI伴有血栓负荷病变有效的手段,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减少MACE事件发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患者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