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斌  朱伟  梁雪  李新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3):200-202,2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78例;冠心病组190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受累的主要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多支病变组66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计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 3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40)和对照组(n=128),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为(448.32±11 5.12)μmol/L,对照组为(371.36±98.9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线性同归关系(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是否相关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79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据冠脉积分分为狭窄程度不同的三组:轻度狭窄组24例,中度狭窄组33例,重度狭窄组22例,对照组38例。测定血清UA、TG、CHO、HDL、LDL等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尿酸在年龄、性别等各亚组中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程度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年龄小于55岁患者中,冠心病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同对照组间无差异(354.77±92.60umm o l/L V S 345.06±122.71umm o l/L,P>0.05);年龄大于55岁患者中,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积分为标准划分的狭窄程度不同的三组中,各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结论:①男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之间没有相关性,女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相关性。②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 ,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 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31例 ,与非冠心病组 (狭窄程度 <5 0 % ) 2 9例 ,其中冠心病组统计病变累及支数 ,并按冠脉狭窄程度分级得出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运用酶免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 Hcy)浓度并进行比较。将 t Hcy水平与性别、年龄、收缩压、冠心病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等采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t Hcy浓度 (17.8± 7.1μmol/ 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10 .0± 5 .8μm ol/ L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非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强 ;冠心病组 t Hcy增高与病变累及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记分 (CSS)成正相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且其升高水平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狭窄者分为冠心病组,无狭窄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静脉血测定总胆红素、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造影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再根据病变损害的程度评分。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控制其他易患因素影响后血浆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定性关系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定量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387例血浆总胆红素水平(11.57±4.68)μmol/L低于对照组117例(15.09±5.66)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偏相关分析发现,低血浆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危险性有独立的预报价值。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浆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0001)。结论: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及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呈负相关,胆红素水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体检中心体检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DXC800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根据Gensini评分法可分为冠状动脉狭窄轻度组(2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28例),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与UAP组(P<0.05),UAP组血清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血清Hcy水平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其水平检测对冠心病预防与诊治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CAD)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将10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CCC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10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160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与B组(P<0.05),B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组(P<0.05);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心肌梗死(MI)、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05名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9例,非冠心病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ti-Ox-LDL浓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结果:ACS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nti-Ox-LDL水平高于<30分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nti-Ox-LDL与冠心病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正常对照组,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积分,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93±1.31 vs 4.75±1.04 μg/L,t=3.11,P<0.01),E2和E2/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LDL-C的影响后,冠心病组T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与病变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51,P<0.01);E2和E2/T与病变积分无相关关系.低T水平、高胆固醇血症和老龄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冠心病病人血清T水平低,且随T水平降低,病变程度趋于严重;T水平降低可能是男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检测hs-CRP,并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P。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6,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1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9例与对照组32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及NT-proBNP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冠心病组中男性比例、LDL-C、LP(a)与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NT-proBNP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95% CI:1.001~1.003;P=0.003)。②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2,0.044),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比较:LP(a)、NT-proBN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值分别为0.001,<0.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LP(a)、NT-proBNP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 NT-proBN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P(a)、NT-proBNP水平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邹华玉  李佳蓓  张艺 《西部医学》2009,21(2):203-205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在控制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后,显示MPV和冠脉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06(P〈0.01)。去除了年龄、吸烟、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的影响后,证明MPV大小与冠脉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MPV的大小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对冠心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CT)融合显像评估冠心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疑似冠心病并接受SPECT/CT显像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计算心肌各节段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灌注积分差(SDS),并根据SSS分值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异常组;根据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统计冠脉狭窄程度,分析心肌灌注异常区域SSS、SDS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度异常组25例,中度异常组40例,重度异常组19例;MPI共检出血流灌注异常区96个,其中轻、中、重度异常患者灌注异常区分别为25、45及26个;CTCA示轻、中、重度分别有23、45及26个异常灌注区冠脉存在狭窄;心肌血流灌注SSS、SDS与冠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622、0.451,P<0.05);其中轻、中、重度异常组SSS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17、0.627及0.546,P<0.05);轻、中、重度异常组SDS与冠脉狭窄程度也呈正相关(r=0.358、0.487及0.51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其中,中、重度灌注异常患者心肌灌注状态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176例冠状动脉单支狭窄>65%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40例的CRP浓度,并观察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P<0.01),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CH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疑诊CHD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87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衡量尿微量白蛋白(MAU).结果 MAU阴性者CHD发病率显著低于MAU阳性者(P<0.01),MAU阳性者出现1、2、3支冠脉病变率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总积分均高于MAU阴性者(均P<0.05) ACR值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且任意冠脉病变支数组之间ACR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CR值与Gensini总积分存在正相关(r=0.593,P<0.01).结论 MAU定性和定量均能反映非糖尿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确诊冠心病患者178例,依据其冠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常规、FBI,并设置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14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越多FIB水平愈高,血浆FIB水平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明显相关性(P<0.0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FBI、TG、LDL-C、TC、HDL-C、ApoAI、ApoB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FBI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且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与冠心病明显相关,FBI可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总胆红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及研究组中不同血管病变组血清中血尿酸、总胆红素以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相比,研究组冠心病患者SUA、TC、TG以及L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而TBIL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而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与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实验室诊断的参考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V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CAVI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患者,连续人选后进行CAVI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化验检查,并分为A组(CAVI值≥9)及B组(CAVI值<9),观察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与CAVI的关系.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了解CAVI与血糖增高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29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35例,无糖尿病者163例.CAVI≥9.0者患糖尿病,多支病变者显著增多,并受年龄、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CAVI增高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CAVI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分析冠心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核素MPI及CTCA检查,完成图像重建及图像融合。根据MPI靶心图计算心肌负荷总积分(SSS),并根据SSS将患者分为轻度灌注异常组、中度灌注异常组、重度灌注异常组。结果134例患者(共有143个血流灌注异常区),其中轻度灌注异常组71例,有71个心肌灌注异常区;中度灌注异常组29例,33个心肌灌注异常区;重度灌注异常组34例,39个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区。143个血流灌注异常区,冠脉正常16个,冠脉狭窄程度<25%、狭窄程度为25%~50%、狭窄程度为51%~74%、狭窄程度为75%~99%及完全闭塞的个数分别为19、23、44、38、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心肌血流异常区负荷积分、灌注积分差都和冠脉狭窄程度呈正关联(r=0.598、0.451,P<0.05)。各组分析:轻度灌注异常组、中度灌注异常组、重度灌注异常组心肌血流异常区负荷积分、灌注积分差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和0.328、0.631和0.482、0.441和0.312。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对于功能相关性冠脉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冠心病心肌血流异常与冠脉狭窄关系密切,尤以中度灌注异常组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