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贵阳市城区2193例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了解贵阳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对贵阳性市城区15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在1998年4月1日-1999年3月31日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贵阳市地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4.76%,男童高于女童(P<0.05),意外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5)。伤害类型前三位为:跌伤、撞伤、动物伤;96.32%的伤害为轻度,3.68%为中度,无1例伤残和死亡。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父亲年龄、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宠物、儿童民族、儿童看护人,居住楼层、家庭人均收入等。结论:贵阳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高,意外伤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意外伤害是贵阳市儿童健康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铁路旅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结核病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本次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铁路旅客相关人口学特征以及该人群的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铁路旅客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8.1%,就本次调查结果看,年龄因素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旅客人群构成的特点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3.
伤害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害流行病学 (injuryepidemiology)是描述伤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分布特征 ,分析伤害的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 ,提出伤害的干预对策和防范措施 ,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门流行病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 :①伤害的测量 ,如强度测量 (发生、死亡、致伤、残疾等 ) ,程度测量 (创伤严重度 ) ,损失程度测量等 ;②伤害原因、危险因素、危险环境、高危人群、危险行为和隐患的研究 ;③伤害监测 ;④伤害干预研究 ;⑤伤害的社会经济学研究。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如现况调查、分析性研究和类实验研…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潍坊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学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调查期间伤害发生率为6.87%,男生为8.51%,女生为5.08%;平均伤害次数为2.14次,男生为2.2次,女生为2.0次。学生意外伤害发生危险影响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学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学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分布特征及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在该人群实施伤害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3月对泰安市岱岳区2所农村中学1799名学生进行伤害现况调查。[结果]过去1年内伤害发生率为31.91%,男生为42.26%,女生为18.92%;初中生为39.30%,高中生为21.27%。前6位伤害为跌落伤、刀割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交通伤和硬物碰伤。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该针对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和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金属加工企业职工意外伤害发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意外伤害干预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康桥镇5家企业共1921名职工,对其过去一年中发生职业意外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康桥镇金属加工企业职业伤害发生率为6.9%,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职工职业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187例伤害事件中.主要伤害原因为锐物穿刺伤,构成比为47.1%;主要受伤部位为手指,构成比为43.3%。职业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单位安全管理措施等。结论职业伤害在康桥镇金属制造企业流行情况比较普遍,需要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劳动力人群致死性伤害的死亡情况及其主要原因和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闸北区因伤害死亡的劳动力人群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死因、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结果 伤害死亡率为21.12/10万,居该人群全死因第3位.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84倍.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居该人群全死因第3位,潜在工作损失年数居全死因第2位.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位居该人群伤害死亡前3位.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主要是交通违章行为、环境因素、家庭纠纷和压力等.结论 伤害已成为影响劳动力人群健康的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倒是今后该区伤害防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中学生意外伤害及其与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中学生人群中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抑郁障碍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南京地区13个区县的56个学校的168个班级7161名在校的初一~高三的中学生,其中初中生占71%,高中生占29%;男生为49.4%,女生为50.6%。调查的有效应答率为92.5%。结果该样本人群中意外伤害总的年发生率为40.0%,其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划刺伤和其他伤害的年发生率分别为1.0%、1.4%、16.1%、16.9%和4.6%。高中学生中车祸、骨折、摔跌伤和划刺伤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初中学生;而从每一个年级来看,高年级学生中骨折的发生率较低,高三学生中划刺伤的发生率也较低。与女性学生相比,男性学生更容易发生上述各类意外伤害;而各类意外伤害的年龄差异不显著。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统计控制后,抑郁障碍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与非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0,95%CI为0.78~2.53),但抑郁障碍患者罹患其余4种类别意外伤害的可能性仍然显著大于非抑郁障碍患者(车祸OR=2.22,95%CI为1.13—4.38;摔跌伤OR=1.28,95%CI为1.04~1.58;划刺伤OR=1.40,95%CI为1.14~1.71;其他伤害OR=1.93,95%CI为1.41~2.65)。结论抑郁障碍可能是意外伤害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抑郁障碍患者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做好青少年的抑郁障碍防制工作将有助于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级中学共423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初中生意外伤害的现况。结果在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203例,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6.80%,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显著性(x^2=7.236,P〈0.01),留守组前五位意外伤害依次为:咬伤(27.6%)、跌伤(13.3%)、交通伤(11.3%)、锐器伤(7.9%)、触电(6.4%)。留守组意外伤害与监护类型、家庭收入、年级有关。结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严重,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特别是二次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潍坊市儿童少年伤害发生现状,探讨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87%,8~15岁儿童随年龄增长伤害率有增高趋势。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离校距离、业余活动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等。结论 潍坊市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现状不容忽视,应针对儿童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