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汉川市新堰镇入托儿童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乙肝抗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新堰镇区542名2~6岁入托儿童的乙肝三系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两对半全阴者占72.3%,HBsAb阳性占25.4%,大三阳者占1.15%,小三阳者占1.15%.结论 HBsAb阳性与年龄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21例扁平疣患者的乙肝三系检测分析冯德祥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曾发现扁平疣患者有乙肝三系检测异常者,为此,笔者对21例扁平疣患者进行了乙肝三系检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扁平疣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7~48岁,平均27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近年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乙肝控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全区每个市抽取2个县,按每个县采取PPS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行政村,按照0~岁、1~岁、3~岁、5~岁、7~岁、15~岁、20~岁、25~岁、30~岁和35~岁,共10个年龄组抽取调查对象,开展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标本HbsAg,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209人,HbsAg阳性率3.31%,城乡、川山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人群阳性率最高,0岁一儿童最低;托幼儿童阳性率最高,散居儿童最低。结论宁夏HbsAg阳性率较1992年大幅度下降,乙肝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仍应加强儿童常规免疫,同时重点加强成人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乙肝三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乙肝疾病的的相关特点.方法 将126例进行乙肝三对检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乙肝三对检查的结果,并分析乙肝疾病的特点等.结果 在本组126例患者中,经过乙肝三对检测可知,大三阳患者43例(34.13%),小三阳患者77例(61.11%),重型肝炎患者6例(4.76%).结论 采用乙肝三对来进行检测,能够准确了解乙肝患者的病理类型、病情进展等,在对乙肝患者进行疾病确诊、预后治疗时,可以参考乙肝三对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分析,完善乙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升乙肝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 ~7)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及感染模式.并通过实验检测了解(2 ~7)岁儿童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方法:用Tecan150/8全自动酶免分析仪,采用ELISA实验方法,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率0.5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1.02%.结论:(2 ~7)岁儿童乙肝感染率降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抗-HBS阳性率低,无抗-HBS阳性的儿童比例较大,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方法:对本地区43家托幼机构的526名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这526名婴幼儿执行乙肝疫苗免疫计划的情况,并检测其乙肝五项定量,比较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结果:所有婴幼儿均完成了乙肝免疫计划,其中1~2岁婴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1.90%;2~4岁婴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8.05%;4~6岁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72.29%。这526名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为71.48%。其中2~4岁婴幼儿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526名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出生后,应及时为其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其乙肝表面抗体的含量,当其乙肝表面抗原含量HBsAg>10 IU/L时,应复种乙肝疫苗,保持其抗体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我国特别是西藏地区高发传染病之一,西藏山南地区从2003年起开始对0~7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疫苗接种以来,乙肝感染率虽逐渐下降,但乙肝感染数仍然相当大,为了解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2008年我们对1072名中学生进行了乙肝标志物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试析临床对160例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验的结果。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乙肝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验乙肝五项标志物(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评价并分析检验结果、年龄分布状况。结果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核心抗体、表面抗体、e抗体、e抗原(P0.05),其中,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其次分别为核心抗体、e抗体、e抗原、表面抗体;年龄分布范围:0~18岁有8例,占比5.00%;19~55岁有114例,占比71.25%;56岁以上有38例,占比23.75%。19~55岁年龄段的乙肝检出率明显高于0~18岁、56岁以上的患者(P0.05)。结论临床对160例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可作为一项重要检测标志,可提高不同年龄段的乙肝检出率,充分体现了乙肝病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晋中市榆次区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儿童乙肝疫苗再次加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7年7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间到晋中市榆次区城区防疫妇幼保健中心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抽取13 282名健康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的检测,按年龄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表面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为69.30%,其中~1岁组为95.29%,〉1~2岁组为80.21%,〉2~3岁组为59.98%,〉3~4岁组为40.35%,〉4~5岁组为33.77%,≥5岁组为30.92%,随着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趋低。结论:抓好儿童乙肝的全程基础免疫接种,定期检测儿童体内乙肝抗体的水平,根据结果及时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宁市农村全人群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订我市具体的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市两村庄,按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636人,并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感染情况和抗体水平。结果济宁市农村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较低水平(1.57%),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1~4岁年龄组(75.47%)高于5~14岁年龄组(59.09%),高于15~59岁年龄组(31.33%)。结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大大提高了全市儿童人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Backgrou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e CHB) with detectable levels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 in serum has been reported in cases from Asia.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find out prevalence eCHB and to correlate its presence with the clinical status and severity of the illness in ca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Ind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83.30/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不明显。以20-29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50-59岁,发病率较低的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例以农民为主,占65.36%。结论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首先应对易感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和20岁以下青少年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其次,强化对卫生医疗机构和饮食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第三,提高住院分娩率,继而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第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对HBV DNA多位点基因变异的影响,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嗜酒组和非嗜酒组,采用DNA芯片技术, 检测HBV DNA前C区1896及1814位点、BCP区1762及1764位点、P区528及552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嗜酒组在BCP区1762 、1764位点的变异率明显高于非嗜酒组(P均<0.05)。在前C区1896、1814位点,P区528、552位点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酒精可导致乙肝病毒BCP区1762 、1764位点发生基因突变,BCP区基因变异可促进HBV在人体内的复制表达,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5.
王启龙  张蔚 《中外医疗》2016,(27):31-33
目的:分析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一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以及150名参与体检的健康群众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性质的差异,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分为2个不同的组别,乙肝患者为对研究组,健康群众为对照组,平均每个小组的成员均为150例,对两组成员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的试验,对其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得知,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其浓度随着其拷贝数的提高而增加,HBV-DNA拷贝数<103,其HBV-LP浓度为9.82,DNA拷贝数为103~105,其HBV-LP浓度为15.43,DNA拷贝数为105,其HBV-LP浓度为92.76,健康群众的HBV-LP浓度为0.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康群众)的HBV-LP阳性率(0.00%)与研究组(乙肝患者)阳性率(72.73%、82.76%、96.36%)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HBV-DNA、HBV-PreSI与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显著,可对患者的乙肝活性与肝脏的受损状况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等进行有效的反应,对其病情的诊断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锦容 《当代医学》2011,17(36):129-129,49
目的分析乙肝患儿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为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乙肝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 180例乙肝患儿中均有不同指标呈阳性,HBsAg阳性率最高,达93%(167/180)。结论乙型五项的检测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组合及传染性检测更加准确,可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兴山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山县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20岁2269人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HBsAb阳性率为75.58%,HBsAg阳性率为0.84%。3~6岁组HBsAb阳性率为89.59%,HBsAg阳性率为0.41%。7~14岁组HBsAb阳性率为84.07%,HBsAg阳性率为0.57%。15~20岁组HBsAb阳性率23.90%,HB-sAg阳性率2.44%。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兴山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正常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CD58可否作为判断病情的一个标志。方法:分别抽取乙肝携带者、肝硬化及肝癌的全血,测定红细胞CD58分子的表达情况,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亦显著降低(P〈0.05)。但乙肝携带者组与肝硬化组的红细胞CD58分子数量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58是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发展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脂氧素A4水平与疾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患者34例、慢性中度患者30例,慢性重度患者30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分析脂氧素A4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的关系.结果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外周血脂氧素A4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轻度患者和慢性中度患者(P〈0.05),和疾病临床分度显著相关.外周血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与ALT和AST的水平均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41,=0.019和=-0.37,=0.034.结论外周血血浆脂氧素A4的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燕晋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78-387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后的效果,以改变乙肝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方法:收集患者的信息,采用适宜方式分别在吸烟、饮酒、饮食、自我隔离、运动作息、情绪等方面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对45例乙肝患者前后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其充分认识到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