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应分析在大黄炮制减毒“量-毒”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及其减毒规律.方法:平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肝肾功能影响的差异,以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对应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炮制减毒的"量-毒"规律.结果:生大黄在最大给药剂量(76 g·kg~(-1))对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此剂量下连续给药14 d,生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试验组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在对应分析图中,各炮制品试验组随剂量增加偏离空白组的距离呈增大趋势,呈现出明确的"量-毒"规律,偏离距离越远,肝肾毒性越明显;对比各炮制品高剂量组偏离空白组的距离,生大黄>醋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清宁片.总体来看,炮制品的毒性低于生品,减毒作用强度与炮制程度相关.炮制减毒作用与结合蒽醌和鞣质类成分的下降均有关,其中结合蒽醌与毒性关系最明显.结论:大黄炮制减毒作用客观存在,其中熟制减毒作用较明显且药效物质损失较小.对应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适合于中药药效及毒性评估等多指标复杂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炮制方法繁多。但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药效和适应症的改变关系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中不同炮制品的安全性范围和疗程还不规范;不同炮制品附子的适宜证型不同,使附子药效定量标准难以统一,这些严重制约了附子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通过查阅近年关于附子炮制的研究文献,对该类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效学及毒理学改变进行概述,讨论炮制减毒前后化学物质基础、药效学和毒理学的变化。为选择合理的炮制方法提供指导,确保附子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佳药效并为后续对附子及其炮制品进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附子及其4种炮制品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紫外谱线组法测试附子生品及4种炮制品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谱线图谱,根据它们的紫外谱线图语峰位置的差异,对其加以区分鉴别,并比较炮制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中药紫外谱线组法进行鉴别,对获得的紫外谱线组进行分析.结果 附子生品及炮制品的紫外谱线组图像、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以用于附子及不同炮制品的鉴别.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以鉴别区分附子及其炮制品,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附子炮制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抗炎作用,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的急性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LD50。筛选出毒性较低的3种炮制品,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并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雷公藤生品LD50为111.45 g/kg,酒炙品LD50为112.32 g/kg,清炒品LD50为113.64 g/kg,醋炙品LD50为121.29 g/kg,蒸制品LD50为121.83 g/kg,甘草炮制品LD50为127.92 g/kg,莱菔子炮制品LD50为155.37 g/kg。通过LD50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毒性较低的雷公藤蒸制品、甘草炮制品、莱菔子炮制品进行抗炎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炮制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其中莱菔子炮制品的抗炎作用优于雷公藤生品。结论雷公藤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具有减毒保效作用,其中尤以雷公藤莱菔子炮制品的毒性降低最为明显,且抗炎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1)
目的比较高乌头生品及炮制品的高乌甲素含有量及急性毒性大小,为探讨高乌头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高乌头生品及炮制品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头生品及炮制品中高乌甲素的含有量。结果高乌头生品的LD_(50)为1.424 g/kg;高乌头炮制品的LD_(50)为2.625 g/kg。生品的毒性大于炮制品,高乌甲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70%、0.562%,炮制后含有量降低了一半。结论高乌头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表明用甘草汁炮制能够降低高乌头的毒性,且毒性与高乌甲素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高乌甲素就是高乌头的毒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邓江  龙丽娜  杜方麓 《中成药》2007,29(12):I0014-I0015
川乌、附子、草乌[3]等均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mg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故临床一般不提倡服用生品,一般服用炮制品,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会降低十倍,毒性也明显降低(苯甲酰乌头胺毒性即降低约仅为乌头碱的1/200,而乌头胺的毒性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0左右)。常见的炮制品种主要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等等。如今,市面上存在的有关乌头类炮制品种繁多,各个品种的产地,炮制工艺,品次均有不同,我们对流通于长沙药材市场的各种乌头类炮制品种中的乌头总碱、酯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附子总碱及其模拟炮制品对大鼠离体心脏的毒性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附子总碱及其模拟炮制品的不同炮制时间点(0,20,40,60,80,120 min)炮制品以及不同累积给药剂量(0,50,100,150,300μg)对灌注模型进行干预,以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心室舒张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心率(heart rate,HR)为指标,观察附子总碱及其模拟炮制品对大鼠离体心脏的影响。结果:与给药前平衡比较,模拟炮制80 min组累积给药100μg时显示心脏毒性,炮制100,120 min组累积给药300μg时才出现毒性(P0.05)。附子总碱及其模拟炮制品都能增加心率,都能使LVSP,LVDP,±dp/dt明显降低,并且与累积给药量呈正相关趋势,同时使LVEDP上升。结论:附子总碱及其模拟炮制品对大鼠离体心脏均呈现出毒性作用,随炮制时间的延长,毒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附子是确有疗效的毒剧类中药,构建关联临床毒副反应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提高其炮制减毒质控水平和保障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附子可导致室性早搏这一早期心脏中毒反应,构建基于大鼠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MTD)测定的附子炮制品质量生物评价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考察优化方法学(动物性别、体重、对照品稳定性与供试品稳定性),检测结果的重现性符合药品质量生物评价要求。应用该方法检测生附子及其不同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蒸附片、刨附片、炮天雄致大鼠室性早搏MTD,结果表明,生附子炮制后MTD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黑顺片、蒸附片、刨附片与白附片的MTD分别为生附子的15.76,22.36,19.65,20.97倍;而炮天雄几乎无毒,用该方法检测不出MTD。该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反映附子及其炮制品的整体心脏毒性。进一步结合附子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与PVC呈显著相关。此外,可能还存在其他与致心律失常相关的未测成分,值得深入研究。上述研究为附子临床早期心脏毒性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整体、综合的方法,可作为化学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为保障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大戟脂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大戟脂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生品和炮制品进行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以LD50为毒性指标,判断毒性的大小。结果:大戟脂生品、烤制品、炒制品、灰埋制品的LD50分别为2.898g/kg、4.963g/kg、3.752g/kg、4.579g/kg。结论:3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大戟脂的毒性,以烤制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1):103-107
目的:评价不同炮制工艺的附片在功效以及毒性方面的异同。方法:选用黑顺片、炒附片、蒸附片3个附子炮制品种,采用急性毒性评价其毒性作用的差异;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冰醋酸扭体致痛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试验,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抗血栓的作用。结果:测得小鼠口服,炒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170g原生药/kg、蒸附片的最大耐受量为268g原生药/kg、黑顺片LD_(50)为138.13g原生药/kg;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炒附片40g原生药/kg、蒸附片10g原生药/kg和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炒附片10g原生药/kg和蒸附片40g原生药/kg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数量以及尾部血栓黑尾长度,但三种附子炮制品均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三种不同炮制工艺可显著影响附子的急性毒性作用和药效学作用,其中炒附片、蒸附片的减毒、存性作用最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附子乌头草乌及其炮制品的毒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毒效角度出发,比较附子、乌头、草乌不同炮制品及提取物的毒性,为研究和应用这些生药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以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急性死亡率,心电影响阈剂量来观察毒性,以镇痛及其抗室颤来观察其药效。结果:从急性毒性看,白附片和黑顺片毒性较小,其最大给药剂量均为20.52 g.kg-1。盐附子毒性较大,LD50为11.301 g.kg-1。结合相关活性综合考察,临床安全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草乌毒性较大(LD50 292.38 mg.kg-1),经炮制后毒性明显减小,约降低70.32倍。结论:附子、乌头炮制后起到了减毒存效的作用,而草乌炮制后则表现为毒效同时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通过分析多条代谢通路,从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揭示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品组、炮制品组(附子醋制后蜜制),每组8只,生品组和炮制品组每天分别灌胃0.64 g·kg-1的附子生品和附子炮制品,空白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 d后,收集大鼠尿液、血清及心脏组织,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微板法和免疫抑制法分别对血清和心脏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活性检测,比较附子炮制前后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与附子炮制减毒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附子炮制减毒的作用机制。结果 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生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可见明显的浆细胞、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表明生附子具有心脏损伤性;炮制品组大鼠的心脏组织HE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表明经过炮制之后附子毒性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生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上升(P<0.05),炮制品组大鼠血清及心脏组织中LDH和CK-MB活性明显下降(P<0.05),提示炮制后附子的心脏损伤性降低。尿液代谢组学共筛选了108个附子生品明显影响的内源性代谢物,其中附子炮制品明显回调了其中51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生附子毒性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炮制品附子减毒相关的体内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氨酰tRNA生物合成代谢,色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等。结论 龟龄集中所载附子醋制后蜜制的炮制工艺可明显减弱作用生附子的心脏损伤性,减毒机制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等方面,为附子炮制减毒机制及临床安全应用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附子新型炮制品与传统炮制品温阳作用,探讨附子温阳作用的"量-效"关系,为附子新型炮制工艺的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实验设定空白对照组、模型组、4个炮制品给药组(黑顺片组、高温炮制品组、高压炮制品组、微波炮制品组),每组设定6个浓度给药剂量,灌胃给药,测定小鼠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内皮素(ET)及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统计实验数据绘制量效曲线,分析剂量与相应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4种炮制品在不同剂量下均能提高阳虚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增加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提高ET值,并随着剂量增加与指标值呈一定的相关性;与黑顺片组比较,在相同给药剂量下,4个炮制品组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高压炮制给药组中阳虚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最大,血浆中c-AMP和c-AMP/cGMP最高,c-GMP含量最低。结论附子高压炮制品温阳作用优于黑顺片、高温炮制品、微波炮制品,其温阳作用在0.75~7.04g/kg给药剂量范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变化情况与毒性变化及对小鼠氯仿致颤作用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附子生、炮品及提取生物碱急性毒性实验及相应氯仿致颤实验探讨炮制过程中附子化学成分变化的同时对其毒性和相关药效的影响作用。结果:炮制在导致化学变化的同时引起毒性下降,同时对氯仿致颤的抑制作用也相应减低。结论:附子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导致毒性下降,并且对氯仿致颤的抑制作用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古籍记载的闹羊花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和药效的相关性,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HPLC-CAD)、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分别对闹羊花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性状(颜色)、指标性成分含量、毒性、药效进行评价。结果相较于生品,闹羊花经炮制后饮片颜色由灰黄色变为棕褐色,指标性成分闹羊花毒素II、III、V含量大幅度降低,3种毒性成分总量的顺序为生品(0.340%)>清蒸(0.181%)>酒蒸(0.178%)>醋蒸(0.15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闹羊花不同炮制品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的大小顺序为醋蒸(3.538 g/kg)>酒蒸(3.467 g/kg)>清蒸(2.725 g/kg)>生品(2.172 g/kg),表明炮制达到了"减毒"的目的。抗炎药效实验表明,闹羊花炮制前后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大小顺序为生品高剂量组(73.25%)>生品中剂量组(58.39%)>酒蒸高剂量组(49.63%)>醋蒸高剂量组(42.48%)>清蒸高剂量组(40.56%),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达到了"存效"的目的。结论闹羊花的多种炮制方法均有"减毒存效"作用,"减毒"以醋制为优,"存效"以酒制为优,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同时建立了毒性中药"外观性状-化学成分-毒性-药效"多元评价模式,为闹羊花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减毒存效机制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药槟榔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优选槟榔炮制工艺。方法 对槟榔不同工艺炮制品中醚溶性生物碱,鞣酸,脂肪类成分进行了测定;对小鼠急性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 不同炮制工艺对槟榔甲化学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生品比较,各炮制品毒性都有所降低,各炮制品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炮制工艺是槟榔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7.
毒性中药的古今炮制方法与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一门制药技术,而毒性中药的炮制又是炮制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毒性中药历代炮制方法按其炮制手段分五大类,并引证历代医药文献中关于各类去毒方法及炮制理论的原始记载,又结合现代对于乌头、附子、半夏、马钱子、大戟、斑蟊、巴豆等品种常用毒性中药的毒理与炮制原理的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了毒性中药炮制“制毒”的科学道理。进而在探明炮制原理的基础上,又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一些毒性中药炮制改革的新工艺及新制品的质控标准。故本文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各种毒性中药炮制方法及原理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优选炮制工艺.以同一批生何首乌为原料,分别采用高压清蒸、高压黑豆汁蒸、常压清蒸法炮制何首乌,以正常人肝细胞(L02)为模型,细胞毒价为指标,评价不同蒸制方法、蒸制时间的何首乌炮制品肝细胞毒性,并对部分炮制品进行UPLC-MS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毒价检测方法能有效评价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不同炮制方法均可减轻何首乌的毒性,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3种方法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没食子酸、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葡萄糖苷、大黄素均有明显降低,其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与其毒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何首乌经炮制可减毒,炮制方法、时间对何首乌成分及肝毒性均有影响,且高压清蒸3h减毒效果较佳,建议进一步加强何首乌炮制减毒控制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马钱子镇痛作用及其毒性的影响,为传统维吾尔医采用牛奶浸渍炮制工艺处理毒性药材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生马钱子、中医砂烫法炮制的马钱子、维医牛奶冷渍炮制的马钱子和维医牛奶热渍炮制的马钱子混悬液,观察小鼠14 d内的活动情况及中毒反应。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马钱子及其炮制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小鼠扭体试验观察灌胃不同剂量各组马钱子炮制品的扭体反应次数,评价镇痛作用。结果:生马钱子及中医砂烫法炮制的马钱子、维医牛奶冷渍炮制的马钱子和维医牛奶热渍炮制的马钱子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273.0、289.3、289.3和339.2 mg/kg。与模型组比较,维医牛奶热渍炮制的马钱子低剂量组以及维医牛奶冷渍炮制的马钱子高、低剂量组小鼠醋酸所致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维吾尔医牛奶热渍法和冷渍法炮制工艺能够增强马钱子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提高其对小鼠的LD50。研究结果阐释了维医牛奶浸渍炮制马钱子增效减毒的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产业化生产中草乌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和药效的相关性,确定"减毒-存效"的最佳炮制方法。采用HPLC测定草乌及其不同炮制品中6种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Bliss法分别测定草乌及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给药剂量;以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和醋酸扭体法试验考察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显示:①草乌生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358 8%;药典水煮法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002 2%,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036 2%;常压蒸制法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006 0%,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为0.056 7%;②生草乌的LD50为5.4 g·kg^-1,药典水煮法和常压蒸制法炮制品的最大给药剂量为133.34 g·kg^-1;病理观察显示,与正常组比较,2种炮制品对于小鼠的心、肝、肾均有一定的损伤;③药典水煮法和常压蒸制法炮制品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P<0.01或P<0.05),其抗炎镇痛作用强弱为:常压蒸制法>药典水煮法。上述结果提示:生草乌毒性较大,采用常压蒸制法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同时又保留了良好的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与药典水煮法相比,常压蒸制法具有工艺可操作性强、饮片质量稳定、抗炎镇痛作用更强等优势,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