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 )多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 ,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1]。但在ILVT射频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由心电轴左偏转变为心电轴右偏的现象及其电生理机制少见报道。本文报道 2例并分析其可能的电生理机制。资料和方法男性、女性各 1例 ,年龄 2 8岁和 3 6岁 ,均有阵发性心悸史 ,心动过速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 2例患者经临床检查 (包括X线心脏片和超声心动图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右 (左 )股静脉分别…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血吸虫病腹部B超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虽有儿童血吸虫病的临床报道,但迄今缺乏患儿腹部B超及血清生化改变的报告。本文就此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对象 1993年5月,用Kato-Katz法,对安徽省池洲地区××村村民进行粪检普查。同年9月,对粪检阳性,年龄在5—14岁的29例儿童(其中男16例,女13例)进行腹部B超检查。 2 腹部B超检查项目与方法 检查项目有肝实质(分Ⅰ—Ⅲ级)、肝表面和外形、肝左叶长与厚度(mm)、肝右叶第一长径(右腋中线)、第二长径(右锁骨中线)、最大斜径、脾脏长度(左腋中线)及脾脏指数(SI)、门脉主干内径、门脉第Ⅱ级分支外/内径(D/d)比值等。检查方法基本上按WHO1992年发表的“超声诊断在血吸虫病应用中的试行标准化方法”,使用日立EUB-200B超仪,以3.5MH_2探头作检查。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心动图 (U CG)检查的普及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RIE)的报道渐趋增多 ,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 5 %~10 % [1 ] 。本文作者报道我院 RIE 2 3例的 UCG特点。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RIE患者 2 3(男 12 ,女 11)例 ,年龄 12~ 72 (36±2 7)岁 ,患者均有不明原因发热史 ,参照 Robbins的诊断标准 [2 ]诊断。其中原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 2 0例。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 HP- sonos10 0 0或 5 5 0 0型的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5 MHz或 2~ 4MHz。M型、二维、脉冲、连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检查 ,常规系列切面测量…  相似文献   

4.
血管痉挛是心导管检查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痉挛伴ST段改变多发生在左心导管检查,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时,而由右心导管检查引起者罕见。宪报道一例。患者男性,14岁,因自幼发现紫绀入院,拟诊法乐氏四联症。心电图(附图A)正常。行右心导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例已停止治疗2~4月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复发唯一部位为眼前房,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例1:男,3岁。首次腰穿脑脊液(CSF)正常,并作中枢神经系统(CNS)预防性治疗。治愈停药后4个月出现右眼充血、疼痛和畏光。检查示右瞳孔固定、不规则,虹膜、葡萄膜弥漫性增厚、苍白,前房有少量积脓。前房抽吸和虹膜活检确诊为右眼前房白血病细胞浸润。经右前房和虹膜放疗并予以第2疗程  相似文献   

6.
王进权 《心脏杂志》2008,20(2):146-146
在心电图检查中,发现青年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时,临床医生多认为是生理性的,常对此不够重视而发生漏诊和误诊.笔者报道在体检中发现的2例IRBBB并发心脏结构异常病例,以引起同道对青年人IRBBB的再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产镍钛合金封堵器治疗老年动脉导管未闭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2 0 0 0年 5~ 9月应用我院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蘑菇伞形镍钛合金封堵器成功治疗 3例老年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 :3例中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6 1、6 4、6 5岁。术前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2例 ,阵发性房颤1例。心功能Ⅳ级 1例 ,Ⅲ级 2例。封堵方法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 ,分别放置F8鞘管 ,经静脉鞘管插入J形右心导管行右心导管检查 ,并将右心导管经肺动脉通过未闭动脉导管 (PDA)至主…  相似文献   

8.
<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在总人群的发生率为0.6%1.3%,包括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肺动脉,LCA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等。左、右共干罕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人群的0.024%1.3%,包括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肺动脉,LCA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等。左、右共干罕有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人群的0.024%0.044%。本文报道罹患此种畸形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冠脉造影(CAG)均证实患者冠脉起源异常,并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术(PCI)。  相似文献   

9.
Lambert—Eaton肌无力样综合征(L-EMS)是一种少见病,国内报道不多。我们报道3例。一、病例介绍例1:男,56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4个月、头痛20天、右侧偏瘫5天入院。体检:一般内科检查除血压为180/90mmHg外,无明显异常。神经科检查:神志清,失语,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中枢性面瘫,右面部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Ⅱ~0,右下肢0~  相似文献   

10.
以往报道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塞注重脑干和小脑的表现,没有详述神经耳科学的表现。本文报道2例 AICA 梗塞前单纯眩晕发作的病人,眼震电图(ENG)、听力检查和 MRI 证实有神经耳科学方面的损害。例1.男,75岁,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出现反复发作、周围环境旋转性眩晕,历时几分钟,间隔数周无症状。9个月后出现左手笨拙、轻微的躯干共济失调。早期听力检查正常,2周后示听力中度降低。前庭功能试验正常。12个月后入院。查体:左视向左搏动性眼震,右视变为向右搏动性眼震(Bruns 眼震),右下斜视,右面部感觉减退,右耳听力丧失,右肢辨距不良和步态失调。1天后出现右侧周围性面瘫。3天后听力检查示右耳听力完全丧失。ENG 示右耳双倍冷热刺激无反应。旋转试验表明向左转所得结果和双向时间常数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确定左室肥厚来评价先前报道的诊断右束枝传导阻滞时的左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方法三年期间,系统地观察了右束枝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标准为(1)QRS 间期≥0.12秒;(2)右心前导联继发 R 波并高于初始 R 波;(3)右心前导联类本位曲折出现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对收治的 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7例 PPH患者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13~ 5 6岁 ,平均2 8岁 ,多以劳累性呼吸困难 (10 0 % )和晕厥 (43% )为首发症状 ,体检均有肺动脉瓣区第二音 (P2 )亢进、分裂及 2 / 6级收缩期杂音。下肢水肿 2例 ,肝脏肿大 1例。心电图表现为右室肥大者 6例 ,伴心肌劳损 2例 ,出现肺型 P波 1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 ,T波倒置 4例。全部患者 X线胸片均示心脏增大 ,肺动脉段突出 5例 ,外周血管影减少可见“残根征”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右房、右室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类型之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中,只有不到1/3的患者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而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更为少见。本文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的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即左右冠状动脉共开口)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在肺动脉高压诊疗中可靠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综合评价超声检查在肺动脉高压(PAH)诊疗过程中的可靠性。方法:在数据库PubMed(1966年1月至2006年5月),Embase(1980年至2006年),中国期刊网(1978年1月至2006年5月)中,检索以PAH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检查和右心导管检查,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二种方法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对超声检查在PAH诊疗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有8项研究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入选PAH患者256例。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合并后的R值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23~0.735。2.共有6项研究对超声检查和右心导管检查进行了肺动脉收缩压测量值的比较,超声检查的结果明显低估了右心导管的结果;对其中48h内完成二种检查的2项研究进行综合比较,发现超声检查的结果仍低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但二者差异的显著性降低。结论:在PAH的诊疗过程中超声检查的结果低估了肺动脉收缩压但可以反映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在患儿CT检查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CT检查需实施镇静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2~7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于CT检查前M组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D组患儿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镇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M组患儿比较,D组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舌后坠、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镇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均可在患儿CT检查镇静中有效应用,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患儿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永存左上腔静脉大多引流至冠状窦。直接引流至左房者罕见,常伴冠状窦缺如。本文报道二例左上腔静脉直接引流至左房且伴正常冠状窦。例1 2岁的法乐四联症患儿。在外科修补术前曾作心导管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右和左室峰压为  相似文献   

17.
低血钾引起左束支阻滞病例国内已有报道,而造成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者(RBBB)似未见刊,现报告2例如下: 例1 男性患者,67岁。既往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本次以消化性溃疡入院。检查:血压17.3~10.9kPa;心肺(一),心率63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血电解质正常(血钾4.25mmol/L)。心电图同历次一样,均为左前分支阻滞(LAFB)。入院后口服胃生酮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畸形(CAA)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尸检时被发现,其发生率为0.6~1.3〔1〕。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更为少见。左冠状动脉(LCA)起源于右冠状窦者约为0.15〔2〕。左主干(LM)起源于右冠状窦同时伴有冠心病且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则更为少见。现报道我院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肺动静脉瘘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近 2年有报道采用弹簧圈封堵肺动静脉瘘 ,我院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器成功封堵 1例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 4岁。因鼻窦炎术前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膈上一圆形团块状影入院。一般检查 :血压 11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右侧腋中线第 5、6肋间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 ,心肺未见其它异常。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内径在正常范围 ,多普勒检查无异常血流信号 ,右心声学造影提示肺动静脉瘘。胸片及CT示右肺下叶前段见一类圆形团块状影 ,…  相似文献   

20.
一例病例为新型隐球菌巨大肉芽肿阻塞于右主支气管 ,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圈套电灼 ,肿物被完全摘除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 0岁。阵发性咳嗽、反复发热 3个月 ,偶尔咳少量白粘痰 ,活动后有气急症状 ,经抗炎治疗 ,症状未改善。体检 :气管居中 ,右肺语颤降低 ,叩诊呈浊音 ,呼吸音消失。心浊音界轻度右移 ,心率 75次 /min ,律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痰细菌培养未检出致病菌。胸部隆突倾斜分层片显示 :右主支气管管口可见 2cm× 3cm大小高密度阴影 ,边缘 (境界 )较清楚。肺功能测定 :肺活量 (VC) 1 72L ,一秒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