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探讨Am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AIH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PE标记的CRTH2单抗,以CD3/CD4、CD3/CD8设门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IH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IH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显著(P〉0.05),CD4^+/CD8^+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4^+CRTH2^-T细胞百分率、CD4^+CRTH2^-T/CD4^+CRTH2^-T和CD8^+CRTH2^-T/CD8^+CRTH2^+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而CD3^+CD4^+CRTH2^+T、CD3^+CD8^+CRTH2^-T及CD3^+CD8^+CRTH2^+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AIH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的Th1/Tc1型细胞优势;Th1/Tc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共刺激信号分子表达,探讨人类SLE和RA中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CD28、CDl52、诱导性共刺激因子(ICOS)、CD154、CD30和CD95分子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和RA患者组分别为CD3^+CD8^+T细胞和CD3^+CD4^+T细胞增加(P〈0.05);SLE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28和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ICOS分子表达减少(P均〈0.05),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均下降;RA患者2类T细胞亚群上CD28分子表达均降低,CD152分子表达率均增加(P均〈0.05),ICOS分子表达率无明显变化,CD154和CD30分子表达率分别增加或减少;SLE和RA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CD95分子表达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SLE和RA有不同的外周T细胞亚群平衡失控;T细胞的异常活化受复杂的细胞其刺激信号网络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2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CD^3+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性别、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患者血清中CD4^+、CD8^+T细胞状态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来分析R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RA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multis color flow cytometry),分析RA患者CD4^+、CD8^+T细胞状态;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T细胞百分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例明显升高(P〈0.05),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Th1/Th2平衡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建立一种准确的、客观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住院的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抗凝血,以PE标记的抗CD195单抗和CD30单抗与FITC标记的抗CD4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用淋巴细胞设门,分别以CD4^+ CD195^+和CD4^+CD30^+细胞代表Th1、Th2细胞,分析ITP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百分率及Th1/Th2比例的变化。结果ITP组治疗前Th1、Th2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而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Th1/Th2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异常,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ITP患者体内Th1/Th2比值升高,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Tb1优势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CD4^+、CD8^+细胞表达CD45RO和CD45RA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8名正常人外周血、43例RA患者外周血和15例关节液的CD4^+、CD8^+细胞CD45RO、CD45RA的表达。结果RA患者关节液CD4^+、CD8^+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RA患者外周血和正常人外周血(P〈0.01);RA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P〈0.01)。活动期RA患者血液CD4^+、CD8^+细胞表达CD45RO的百分比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P〈0.01)。结论CD45RO^+淋巴细胞是参与RA病理过程的主要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激活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S患者中低危组(RA+RAS)22例,高危组(RAEB+RAEBT)8例。结果表明:MDS组T细胞(CD3^+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CD45RA^+细胞(未致敏CD4^+细胞)的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SD组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危组(RA和RAS)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功能的改变: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比例均增高,以及B细胞数量的减少。高危组(RAEB和RAEBT)主要表现为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CD3^+细胞,CD3^+CD4^+CD8^-细胞(T辅助细胞)数量的减少,CD3^+细胞HLA—DR和CD69的表达并不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结论:MDS病人存在有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生改变,所以T细胞亚群及活化功能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平衡的改变,以及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例难治性贫血患者(RA)和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RAEB)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Monensin存在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因子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表达CD3^+ CD8^-IFN-γ^+细胞(Th1)、CD3^+CD8^-IL-4^+细胞(Th2)、CD3^+CD8^+IF-γ^+细胞(Tcl)、CD3^+CD8^+IL-4^+细胞(Tc2)的百分率。结果与活化T细胞之间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DS组患者Th1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体内的Th细胞向Th1细胞漂移,产生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如IFN-γ,TNF-β等。Th2,Tc1,Tc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D4^+CD45RO^+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573(P〈0.05),CD4^+CIN5RA^+细胞的百分率和Th1细胞的百分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509(P=0.05),而和Th2,Tc1,Tc2的百分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MDS患者存在有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以及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且这些因子主要来源于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3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3^-/CD16+56^+)的表达率。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后CD3^+、CD4^+、CD4^+/CD8^+表达高于化疗前(P〈005),其中化疗有效组(3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无效组(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D19^+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NK细胞降低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化疗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CD5^+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变化,探讨其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RA患者(RA组39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8例)外周血CD5^+B细胞(包括CD5^+CD19^+和CD5^+CD20^+亚群)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判断RA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结果外周血CD5^+B细胞在R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外周血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患者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百分率与RA非活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CD19^+和CD5^+CD20^+B细胞亚群可能参与RA发病,但与RA的活动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ITP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40例C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利用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采用RT-PCR法检测T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CITP患者外周血CD4^+T、CD4^+CD25^+T细胞百分率及T细胞Foxp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CD4^+CD25^+T细胞百分率与Foxp3 mR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C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调节T细胞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丙肝患者RNA高拷贝组、低拷贝组、RNA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百分率,分析其在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阴性组和低拷贝组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RNA高拷贝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且有调节性T细胞的增高,说明细胞免疫及调节机制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35例IT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应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4单抗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结果ITP组外周血中Tr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r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也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r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结核病免疫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观察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CD3^+,CD4^+和CD8^+T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对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动免疫疗法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的发生及主动免疫治疗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66例UHA患者和30例健康已生育妇女(NF组)及30例主动免疫治疗后的UHA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6^+CD56^+细胞亚群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同时,比较采用主动免疫治疗30例和未采用主动免疫治疗的36例UHA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结果UHA患者与NF组比较,血中CD3^+、CD16^+CD56^+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主动免疫后CD3^+、CD16^+CD56^+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下降(P〈0.050)。主动免疫治疗组的再次妊娠成功率为92.86%,未主动免疫治疗组29.03%,P〈0.001。结论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改变与UHA的发生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调节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再次妊娠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 CD8^+ T、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 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 CD8^+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 CD25^+ /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 CD25^+ T、CD4^+ 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 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2例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内生场热疗+放疗治疗组;放疗组(对照)。用钴60治疗机常规放射治疗,DT60~66Gy/3033F;综合组加内生场热疗,2F/W,8~10F。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综合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单放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下降(P〈0.05),CD4^+/CD8^+下降(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放射反应减轻。结论内生场热疗可能减轻食管癌患者的急性反应,改善放疗所致的T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以35倒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35例确诊的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IL-4和IFN-γ情况。结果 PBC患者组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下降,CD4^+T/CD8^+T比值上升(P〈0.05);PBC患者CD4^+T细胞IFN-1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PBC发病机制中,CD4^+T细胞和TH1亚群细胞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未孕妇女进行对照,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结果: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子痫前期患者总T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8^+T淋巴细胞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未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患者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569,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相互间的平衡失调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