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治疗12周,电镜观察各组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DC组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和系膜细胞呈显著性,DL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结论:氯沙坦能够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它能够对糖尿病肾脏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氯沙坦对STZ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肾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 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C)、糖尿病对照组 (D)、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于实验第 6、12和 2 4周 ,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及尿蛋白排泄率 ,并对肾脏标本进行了光镜、电镜观察 ,同时测量各组大鼠的平均肾小球体积。结果 :于第 6周、12周、2 4周 ,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C组相比 ,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DL组尿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同时期的D组 (P <0 .0 5 )。DL组肾小球体积显著低于D组(P <0 .0 5 )。电镜检查发现D组基底膜显著增厚 ,系膜和系膜细胞显著增生 ,DL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氯沙坦能够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进程 ,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超微结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TR)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将健康的Wistar大鼠 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糖尿病对照组 (DC)、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 ,每组各10只。用链脲佐菌素 6 0mg 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模型 ,造模后第 2天起DL组每天给予氯沙坦 2 0mg kg ,每周监测血糖 ,4周末取腹主动脉作电镜观察。结果 :DC、DL组血糖明显升高 ,4周后电镜显示 ,DC组腹主动脉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内弹力层中断 ,并出现平滑肌细胞 (SMC)伸入内膜 ,而DL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4周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即出现超微结构改变 ,氯沙坦能改善这种病理变化 ,ATR对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糖尿病对照组 (DC)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 (DL) ,DL组于第 5周起给予氯沙坦 2 0mg/kg/d ,分别于病程第 4、8、16周测血糖、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左室心肌AngⅡ ,左室重量指数 (LVMI) ,电镜观察左室心肌。 结果 :病程 4周时 ,可见DC组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 ,肌原纤维灶性变性、溶解 ,肌原纤维间间隙增宽。随病程延长 ,线粒体和肌原纤维病变加重 ,可见肌原纤维片状坏死 ,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突向管腔 ,但基膜增宽不明显 ,而DL组改变明显减轻。病程第 4、8、16周 ,DC组LVMI均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16周时 ,DL组LVM和LVMI均显著低于DC组 (P <0 .0 1) ;4周时 ,DC组血浆AngⅡ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而心肌AngⅡ升高不明显 ;第 8、16周 ,DC组血浆和心肌AngⅡ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 (P <0 .0 1) ;16周 ,DL组血浆AngⅡ含量与DC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而心肌AngⅡ无明显变化。 结论 :糖尿病时存在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和左室肥厚 ,氯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变。  相似文献   

5.
赵蓉  周霞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2):150-151,F002
①目的 探讨DN一号 (主要成分为黄芪、党参、丹参、大黄合剂 )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 ,观察应用DN一号治疗 8周后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 ,并与未治疗组 (糖尿病肾病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均正常 ,足细胞、内皮细胞排列整齐 ,基膜厚度正常 ,屏障结构完整。糖尿病肾病对照组出现明显病变 ,系膜区明显增宽 ,足细胞足突融合、基膜增厚 ,屏障结构破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糖尿病肾病治疗组病变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明显减轻。④结论 DN一号对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细胞外基质 (ECM )%D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糖尿病早期肾脏肥大和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 ,DN)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组 )和氯沙坦治疗组 (DL组 )。左下腹腔注射STZ 6 0mg/kg体重制成糖尿病模型 ,DL组在糖尿病模型确立后第 2d予氯沙坦 10mg/(kg .d)灌胃 ,C组与D组仅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检测各组第 4、 8wk末 (每组各取 6只 )的血糖、尿白蛋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相对肾重 ;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 β1、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 ,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光密度值。结果 :DL组较D组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 ,相对肾重减轻 (P <0 0 1) ;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大鼠肾内TGF β1蛋白表达增多 ,肾小球FN和Ⅳ型胶原沉积增多 ;DL组TGF 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 ,治疗 8wk后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肾脏ECM积聚是糖尿病肾脏肥大的重要原因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的TGF β1表达 ,减少ECM积聚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乔静  邓华聪 《重庆医学》2004,33(5):739-740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给予氯沙坦治疗,测定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肾皮质SOD、CAT活性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UAE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从而减少蛋白尿和肾脏损害,这可能是氯沙坦保护糖尿病肾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5),STZ 60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5),4 mg.kg-1.d-1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氧化血红蛋白(HbA1 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等生化指标及光镜、电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DC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罗格列酮治疗后的DR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DC组及DR组的BG、HbA1 c、MAU、BUN较C组明显升高(P<0.01);DR组与DC组相比,BG、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BUN、MAU明显于低DC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损害,表明它对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钾 (Losartan)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 ,模型成功后 ,动物分成 2组 ,治疗组给予氯沙坦钾灌胃 ,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设正常对照组 ,亦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的第 1,2 ,4周取肾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和电镜制样 ,石蜡切片HE ,PAS染色 ,光镜观察 ,超薄切片经铅 -铀双染色 ,电镜观察。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出现血糖升高 ,肾组织切片PAS染色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性增宽 ,肾小球囊壁PAS阳性物明显增多。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足突融合、系膜外基质增多 ,内皮细胞窗孔消失 ,有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闭锁 ;治疗组肾小球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 ,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动物实验证实氯沙坦钾可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增生 ,改善肾功能 ,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膜3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3-MMP)及组织2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2)mRNA表达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氯沙坦组(C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以RT-PCR法检测MT3-MMP、TIMP2及TGF-β1mRNA的表达,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系膜基质面积/系膜面积),收集24h尿检测尿白蛋白。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MT3-MMPmRNA、TIMP2mRNA和TGFβ1mRNA表达以及均显著高于A组,C组显著低于B组,但与A组无显著差异。B组尿白蛋白、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密度显著高于A组,C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氯沙坦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并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T3-MMP及TIMP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1.
芎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实验大鼠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SD 大鼠30 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和糖尿病治疗组(DT) 。各糖尿病组以四氧嘧啶腹腔内注射制成糖尿病模型。DT 组采用川芎嗪30mg·kg- 1 腹腔内注射,每周5 次,共12wk 。取肾脏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行蛋白糖基化产物测定。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川芎嗪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蛋白糖基化产物水平(DT与DC相比,P<0 .01);电镜则显示,DC肾小球基底膜明显不均匀增厚,而DT 大鼠病变较轻。结论 川芎嗪治疗可减慢实验大鼠DN 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影响,来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和糖尿病氯沙坦治疗组(DL组).于24周后,筛洗肾小球,提取肾小球胞浆和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同时测量血、尿肌酐和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氯沙坦治疗后,DL组胞膜PKC的活性、胞膜PKC活性占总活性的百分比、Ccr、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低剂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L-SI)、中剂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M-SI)、高剂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T)。后5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腹腔注射,制备DM模型。第5周起,NC、DC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0 ml·kg-1·d-1灌胃,L-SL、M-SI、H-SL组分别予以大豆异黄酮30、60、120 mg·kg-1·d-1灌胃,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0。1 mg/kg,每周2次(周一、四),其余时间同NC、DC组灌胃。每天灌胃2次,体积均为10 ml/kg。第10周末,测空腹血糖及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DC组比较,H-SI组大鼠体重、心肌组织LDH、CK、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体重、心肌组织LDH、CK、SOD活性,从而对心肌自由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Y3 3 3 5 3 1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对照组 ,糖尿病模型组及LY3 3 3 5 3 1给药组 (10mg·kg-1·d-1,灌胃 )。 8周后应用放射活性测定法检测肾组织细胞总蛋白激酶C(PKCt)、细胞浆PKC(PKCc)及细胞膜PKC(PKCm )活性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表达。 结果 模型组肾组织PKCt活性、PKCc活性、PKCm活性及PKCm/PKC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LY3 3 3 5 3 1给药组PKCt活性、PKCc活性、PKCm活性及PKCm /PKCc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模型组肾小球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Y3 3 3 5 3 1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结论 LY 3 3 3 5 3 1对糖尿病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葡萄子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血浆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GSPE对STZ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0.1%STZ以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对照组(DM1组,n=8)和糖尿病GSPE治疗组(GSPE250?mg/(kg·d),DM2组,n=12),另设2组,正常对照组(C1组,n=10)和正常GSPE治疗组(C2组,n=10)。24周后采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AGEs,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M2组AGEs较DM1组明显降低(t=2.792, P=0.02);DM1组肌原纤维和线粒体排列紊乱,经GSPE治疗后DM2组明显减轻。结论:GSPE能够抑制STZ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反应,对其心脏超微结构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百令胶囊对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n=9)为正常对照组,B组(n=10)、C组(n=10)、D组(n=11)采用阿霉素注射制备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正常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ml;B组(肾病对照组):每日灌服自来水3.0ml;C组(百令胶囊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mg·kg-1·d-1;D组(联合用药组):每日灌服百令胶囊粉2.0mg·kg-1·d-1,氟伐他汀2.0mg·kg-1·d-1。各组均灌服6周后,观察血清脂谱、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D组血脂谱明显低于B、C组(P<0.01),Alb明显高于B组(P<0.01),而与C组无显著差异,同时C、D2组肾组织损伤也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细胞外基质(III、IV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肾小球内聚积明显少于B组。结论氟伐他汀和百令胶囊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减少白蛋白排泄,减缓肾小球硬化,防治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龙藤提取物(BH)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其他3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接近于人1型糖尿病的大鼠糖尿病模型。3 d后经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含量>16.65 mmol•L-1为制模成功。1组作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另外2组7d后每天分别灌胃给予BH(465 mg•kg-1)和消渴丸(XKW,625 mg•kg-1),连续5周给药。每周1次测定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血糖变化。注射STZ 3 d和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给予BH和消渴丸5周后,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糖由(18.3±1.8)mmol•L-1下降到(5.3±1.2) mmol• L-1,消渴丸对照组血糖由(18.4±1.9)mmol•L-1下降到(5.2±0.8) mmol•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9.9±1.9) mmol•L-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8±2.3)mU• L-1升高到(42.2±3.5)mU•L-1, 消渴丸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1±3.3)mU•L-1升高到(40.9±3.7)mU•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8.7±3.1) mU •L-1]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胰岛变小,细胞萎缩,胞核固缩、消失,分泌颗粒减少。应用BH和消渴丸5周后,上述异常变化消失且胰岛细胞形态趋向正常。结论:BH对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恢复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