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盐城市某小学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聚集性疫情,为今后学校类似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主动搜索病例,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进行呼吸道多病原核酸检测,同时采集该小学病例数最多的两个班级学生和无病例的另一所小学的同年级一个班级学生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结果 该小学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27例,首发病例2021年5月9日发病,末例病例6月14日发病,疫情持续37 d,病例主要集中在5月28日—6月2日,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27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0.51%,其中一(4)班学生罹患率最高,为20.00%。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建议学校加强因病缺课监测,提高对可疑聚集性病例早期识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起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调查和处置进行总结,为今后支原体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防治和处置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按照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学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共有26例病例,均为学生,明确诊断为肺炎患者19例。首发病例2018年5月26日发病,末例病例6月21日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5月29日—6月2日,疫情共持续27天,累及2个相邻班级,罹患率为31.33%(26/83);其中1班病例数最多,为21例,罹患率50.00%(21/42)。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12份,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7份,阳性率58.33%,采集痰标本3份,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3份,阳性率100%。病原体为支原体P1-Ⅰ型,对阿奇霉素耐药。结论 呼吸道多病原检测结果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初步判定为一起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聚集性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疫情,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谱,为今后学校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对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及血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结果该校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首发病例9月16日发病,末例病例11月9日发病,疫情共持续54 d,病例主要集中在10月11日—11月8日。临床症状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咽痛、头晕/头痛。36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5.24%,其中503班学生罹患率最高,为60.98%,该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84.38%,隐性感染率为24.39%;教师血清及咽拭子标本均无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结论本起疫情暴发是由于首发病例出现后未及时隔离,教室内空气流通较差导致,今后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蔡甸区一起乙型流感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了解流感发病趋势,总结学校防控流感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武汉市某中学流感样病例(ILI)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17年10月19~24日期间,通过病例搜索共发现9例ILI,均为X班学生,班级罹患率为21.43%。采集病例咽拭子9份,其中7份检出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系),阳性率为77.78%。结论确定此为一起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聚集性疫情。开展晨检、消毒、病例隔离、追踪及落实返课程序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四价流感疫苗上市或成为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浙江省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该传染病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指标,为疫情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包括聚集性病例特征、传播方式、罹患情况等,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潜伏期和代间距进行估算。结果宁波市自1月21日报告首例病例,截至3月10日,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2起,累计报告聚集性病例166例,其中确诊病例137例,无症状感染者29例。聚集性病例中女性占63.25%(105/166),≥50岁病例占59.64%(99/166);经家庭、亲戚朋友、同事、聚众活动以及高风险地区暴露感染的比例分别为40.96%(68/166)、 10.84%(18/166)、 1.81%(3/166)、24.10%(40/166)和22.29%(37/166)。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总罹患率为6.70%(166/2 478)。22起聚集性疫情涉及41个家庭病例聚集,家庭续发率为57.27%(87/152)。经推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潜伏期2~21 d,中位数5 d,众数3 d,均数7.11 d;代际间距1~21 d,中位数6 d,众数3 d,均数7 d。结论家庭聚集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主要表现形式,潜伏期病例和隐性感染者可作为传染源导致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8-06-27/08-03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呼吸道多病原核酸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共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6例,其中学生24例,教师2例,男性罹患率16.83%,女性罹患率10.59%,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6,P=0.221);指示病例1(首发病例)6月27日发病,疫情共持续37 d;病例主要集中在四年级1-4班,发病时间集中在07-16至07-22;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均占100%;四年级1-4班罹患率为13.98%,其中四4班罹患率最高为39.13%,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33.013,P<0.001);该起疫情结案前病例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率为68.42%,结案后为40.00%,结案后波及人群阳性率为30.00%,三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78)。结论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较强,在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仍有传染性,而且导致的无症状感染患者较多,使防控工作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必须及时处置,防止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一起由甲型H1、H3合并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流感病毒合并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对该学校疫情进行调查处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此次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流感疫情共报告病例19例,均为该学校四(3)班学生,其中男生9例,罹患率26.47%(9/31),女生10例,罹患率38.46%(10/26),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患者年龄均为10岁。病例中发热100.00%(19例),咳嗽78.95%(15例),咽痛36.84%(7例),头晕、头痛31.58%(6例),乏力15.79%(3例)。共采集7名病例咽拭子7份,其中1份样本甲型H1合并H3亚型核酸阳性,2份甲型H1亚型核酸阳性,1份甲型H3亚型核酸阳性,无重症及住院病例。结论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该起疫情为甲型H1合并H3亚型流感暴发疫情。部分病例隔离不及时、隔离时间不够造成了疫情在...  相似文献   

8.
马颖 《中国校医》2021,35(8):589-592
目的 对一起校园内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从而明确诊断,有效防控流感疫情。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搜索病例,分析疫情特征;采集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3例,罹患率为1.53%。63例病例分布于10个班级,其中1(9)班病例数最多14例,有明显的聚集性。采集11例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显示,8份样本乙型B-Victoria流感病毒阳性,2份样本甲型H3流感病毒阳性,1份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暴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提高学生防病意识,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可有效控制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幼儿园诺如病毒感染病腹泻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疫情原因,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模式。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特征和暴发危险因素,并对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16名病例,其中7例幼儿可能病例、8名幼儿确诊病例和1名教职工确诊病例,全园罹患率为3.59%(16/446)。该起疫情仅涉及1个班级,所涉班级幼儿罹患率和教职工罹患率分别为45.45%(15/33)和33.33%(1/3),其中男性罹患率61.11%(11/18),女性罹患率26.67%(4/15),男女幼童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2份肛拭子样品中有10份诺如病毒核酸GⅡ阳性(8例患病幼儿、1例患病老师和1名隐形感染保育员);空调冷空气促使诺如病毒的气溶胶呈扇形加速扩散,导致部分幼儿感染发病。结论该聚集性疫情由感染诺如GⅡ型病毒的教职工呕吐形成的气溶胶在空调冷空气的加速扩散导致,因此应加大教职工健康监测力度,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及时有效隔离。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22年1月1至20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分析Delta变异株引起的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本研究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分别为276例和599例, 密切接触者的罹患率为5.43%(15/276), 次密接触者的罹患率为0.17%(1/599)。传播链关联确诊病例10例, 一至五代病例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分别为20.00%(5/25)、17.86%(5/28)、0.72%(1/139)、14.81%(4/27)、0(0/57)。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显示:与病例同住/同屋、同餐、邻居间接触、同一交通工具接触、同空间、工作接触的罹患率分别为26.67%、9.10%、8.33%、4.55%、1.43%、0。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减少家庭聚集性病例和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学校流感流行特征并分析学生疾病负担情况, 为指导学校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济南市天桥、历下、高新3座城市建成区建立学校流感监测哨点, 进行流感样病例(ILI)监测及暴发疫情监测, 并进行学生流感疾病负担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和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9年第42周—2020年第1周, 济南市3个学校流感监测点累计报告ILI占同期监测人员总数百分比(ILI%)为7.91%, 其中幼儿园儿童ILI%(24.19%)最高, 随着年级的增长ILI%逐渐降低, 教师最低。报告ILI集中于2019年第49~52周, 期间报告流感样病例占监测期间报告ILI总数的84.81%。监测到2起流感暴发疫情, 病原分别为H3N2、B(Victoria), 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低年级。调查2 297名学生发现, 2019年10月以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577名, 其中去医院就诊者占85.26%, 使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者占32.75%, 使用抗生素治疗者占64.81%, 进行输液治疗者占42.63%, 住院者占3.99%, 住院者花费平均6 686元。患病学生平均缺课3.77 d, 因照顾患儿家长平均误工4.26 d。  结论  进行学校流感样病例监测是主动发现流感流行趋势及暴发疫情、准确掌握学校流感流行特征的重要方式。幼儿园儿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罹患流感给学生及托幼儿童造成较重的疾病负担, 也是引起学生缺勤及家长误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特点,并对防控工作予以总结和评价,为集体单位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两起疫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测序。  结果  两起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A幼儿园发病21例,持续11 d,B幼儿园发病43例,持续33 d,流行曲线呈现增殖模式。病例集中在托班和小班,年龄2~4岁为主。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重症病例。采集病例上呼吸道标本检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对4份标本进行测序,为B亚群。  结论  幼儿园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时要考虑呼吸道合胞病毒,注意与其他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的鉴别,控制措施要严格,避免疫情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探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现场随访和电话回访卫生老师及病例的方式,调查收集2022年11月8日至12月6日静安区某小学甲型流感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首发病例于2022年11月8日上午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6℃。本起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99例,其中学生92例,教师7例,总罹患率为9.45%。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发热、咽痛及咳嗽,经医院快诊试剂诊断为甲流病例27例。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最高(24.46%),不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1);教学楼二楼病例罹患率最高(23.47%),不同楼层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1)。病原学检测显示,导致该次暴发的流感病毒为甲型H3N2病毒。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找出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州市某小学一起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引起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hMP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学校暴发疫情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等开展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为阴性再开展流感病毒等其他常见的14种上呼吸道病毒检测。  结果  共发现53例hMPV感染病例,首发病例为2020年12月15日; 病例集中在12月21—26日; 末例病例为12月29日。历时15 h疫情结束。病例均为一年级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44.92%(53/118),其中101班的罹患率为23.08%(9/39),102班为53.85%(21/39),103班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 < 0.05)。病例年龄在6~7岁。发病班级男生罹患率为48.00%(24/50),女生为42.65% (2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较轻,以咳嗽、咽痛、流鼻涕为主,仅少部分出现发热。采集20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13例hMPV核酸阳性。  结论   hMPV引起的症状相比流感较轻,不容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应开展相关防治知识宣传,做好晨午检,杜绝带病上课。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南昌市重症肺炎病例的甲型流感病毒分布特征和发病特点,为重症肺炎病例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8年3月南昌市重症肺炎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和病例资料,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3年4月~2018年3月共检测来自南昌市17家医疗机构的261例重症肺炎病例,检出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7例,总阳性率为29.50%。其中包括39例新甲H1NI病例、13例季节性H3、1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3例人感染H10N8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重症肺炎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12月至次年5月),年龄中位数48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1例。2013-2018年南昌市报告21例人感染H7N9/H10N8禽流感病例,90.48%(19/21)的病例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发现,病死率33.33%。  结论  南昌市重症肺炎病例中近三成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其中新甲H1NI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死亡病例均为禽流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7年3月-2018年3月青岛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谱与流行特征。  方法  随机抽选青岛地区符合国家流感监测方案诊断标准的流感监测病例中的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作为研究对象,共检测359例。采集患儿咽拭子,采用多重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对9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筛查。  结果  359例标本中200例至少有1种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5.71%(200/359)。其中,阳性最多的是流感病毒B型(Influenza Virus B,IVB)Yamagata亚型29.50%(59/200),其次是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15.00%(30/200),呼吸道腺病毒(Adenovirus,AdV)13.50%(27/200),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A,RSVA)12.50%(25/200),流感病毒A型(Influenza Virus A,IVA)H1N1亚型10.00%(20/200)等。2例3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4种病毒混合感染。  结论  2017年3月-2018年3月9种呼吸道病毒在青岛地区均有流行,IVB Yamagata亚型、HEV、AdV、RSVA亚型、IVA 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病毒。其中流感病毒、HEV、RSV、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9种病毒在各病毒流行月份存在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江西省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时空聚集性,为流感暴发和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传染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江西省报告的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江西省存在流感冬春季季节性流行高峰; 以赣南地区高发,年发病率均在全省平均发病率的2倍以上; 15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升高,自2017年的53.90%升至2019年的72.24%。探测到四类时空聚集区域:一类聚集区域为2018年12月19日至2019年4月25日赣南地区的16个县区(RR=9.72, LLR=15 061.27, P < 0.001),二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北地区的13个县区(RR=20.68, LLR=3 867.86, P < 0.001),三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月9日至2019年3月27日赣东北地区的18个县区(RR=3.13,LLR=1 297.439,P < 0.001),四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西地区的17个县区(RR=5.09, LLR=1 233.47, P < 0.001)。  结论  2017―2019年江西省流感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但是不同地区的聚集时段有差异,聚集时段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 MEM)建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预警系统,为青海省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获得青海省2013―2020年流感监测数据,取其中的流感病毒阳性率数据,按周进行整理,再利用MEM估计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同时可用交叉验证法对MEM的预警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MEM获得相应的流感流行阈值和分级强度阈值,流行开始阈值、流行结束阈值、中强度阈值、高强度阈值和极高强度阈值分别为16%、7%、29%、48%、60%。本次研究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6%,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结论  本次研究建立的MEM模型在青海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利用此模型在青海省建立流感预警系统,指导流感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合肥市2015-2019年度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为今后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度合肥市哨点医院每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数据以及相应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其流行情况。  结果  2015-2019年度,合肥市3家哨点医院监测ILI累计183 789例,占门/急诊人数的5.06%。ILI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主要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各年度IL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4.793,P<0.001)。实验室共接收样本17 442份,检测结果阳性4 925份,占28.24%,高阳性率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不同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 567.306,P<0.001)。从分型上看,主要为Victoria型和季H3型。ILI发病率和病原学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r=0.491,P=0.021)。  结论  2015-2019年度合肥市流感活动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高峰,不同流感病毒亚型混合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