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梅毒及其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感染苍白螺旋体(TP)梅毒患者中,单纯梅毒感染61例,TP合并CHB患者21例和TP合并CHC患者1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52.2±8.5)%、(40.3±5.7)%、(18.1±3.9)%、(12.4±3.7)%和(1.2±0.3),均显著低于健康人[分别为(69.1±7.6)%、(50.7±6.9)%、(20.6±4.7)%、(16.2±4.3)%和(1.9±0.5),P<0.05],而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2.4±7.3)%、(24.7±6.5)%和(8.7±1.5)%对(26.2±5.4)%、(21.8±6.2)%和(5.4±1.1)%,P<0.05];三组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TP组(P<0.05),而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TP组(P<0.05),TP合并CHB组与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梅毒患者存在显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合并CHB或合并C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更明显,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肝硬化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3±2.4)%,显著低于健康人组【(42.9±3.2)%,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6.4±3.2)%,显著高于健康人组【(32.9±4.2)%,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健康人组【(1.3±0.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计数的显著变化,可能也存在相应的免疫功能紊乱,系肝功能受损后的结果抑或是诱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同期在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接受胃镜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和PGII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PGI水平(93.8±28.3)μg/L,显著低于健康人【(135.7±21.6)μg/L,P<0.05】或CHB患者【(116.3±32.4)μg/L,P<0.05】,血清PGII水平为(13.3±5.7)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9.2±2.4)μg/L,P<0.05】,血清PGI/PGII比例为(7.1±2.3),显著低于健康人【(14.8±3.4),P<0.05】或CHB患者【(9.6±2.9),P<0.05】;健康人、CHB和肝硬化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68.0%、32.9%和19.6%,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轻、中、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7.5%、25.0%和17.9%,与健康人(分别为8.0%、6.0%和2.0%,P<0.05)或CHB组(分别为37.1%、11.4%和5.7%,P<0.05)比,差异显著;肝硬化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62.4±7.9)%,显著低于健康人【(68.3±5.8)%,P<0.05】或CHB组【(66.4±7.4)%,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5.7±7.4)%,显著低于健康人【(50.3±6.6)%,P<0.05】或CHB组【(45.4±6.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34.4±4.7)%,显著高于健康人【(27.2±4.3),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8±0.3),显著低于健康人【(2.8±0.9),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高,血清PGI和PGII水平变化明显,其发生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NAFLD患者89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3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5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纳入对象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CD4+T细胞、CD8+T细胞。结果NAFLD组血清IL-1β、IL-18和CD4+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RA和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ASH患者血清IL-1β、IL-18和CD4+T细胞明显高于NAFL患者(P<0.05),而IL-1RA和CD8+T细胞明显低于NAFL患者(P<0.05);血清IL-1β、IL-18、IL-1RA、CD4+T细胞、CD8+T细胞诊断NAS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0.808、0.669、0.872和0.742,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IL-1β、IL-18和CD4+T细胞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水平降低,在鉴别NASH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余甘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及肝组织LXRα/FAS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给予模型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处理,另给予不同剂量的余甘子灌胃处理,连续给药6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IL-10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IL-17+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采用WB法检测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改善,血清ALT、AST、TC、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34.7±0.9)pg/ml和(3.2±0.2)pg/mL,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为(4.8±0.2)pg/mL(P<0.05);大剂量余甘子处理组CD4+IL-17+百分比为(1.1±0.6)%,显著低于模型组[(1.9±0.4)%,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为(1.5±0.6)%,显著高于模型组[(0.9±0.2)%,P<0.05];小、中、大剂量余甘子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LXRα和FAS蛋白表达显著减弱[分别为(1.8±0.1)和(2.0±0.2),P<0.05]。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可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能与其对炎性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和LXRα/FAS通路因子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姣姣  赵永昌  武军霞 《肝脏》2023,(8):924-927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恶性胸腹水患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3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胸腹水患者,根据胸腹水良恶性将患者分为恶性组(24例)和非恶性组(76例)。检测胸腹水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与恶性胸腹水发生风险的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CD3+、CD3+CD4+、NK细胞水平分别为(61.2±11.3)%、(67.2±13.1)%、(20.4±3.4)%,显著低于非恶性组[分别为(75.3±9.9)%、(73.6±8.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10月我院诊治的118例CHB患者,其中合并NAFLD患者42例,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2个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计算CD4+/CD8+细胞比值,使用FibroScan 502型肝脏弹性检测仪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结果 在治疗12个月末,CHB合并NAFLD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及CAP水平分别为(72.3±8.9)U/L、(63.3±9.2)U/L、(76.2±9.8)U/L和(301.1±10.7)dB/m,均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43.2±7.6)U/L、(45.1±8.3)U/L、(48.8±7.7)U/L和(262.7±7.6)dB/m,P<0.05];合并NAFLD组血清总甘油三脂、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5±0.7)mmol/L、(6.1±1.0)mmol/L和(2.7±0.3)mmol/L,均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1.8±0.5)mmol/L、(4.7±0.9)mmol/L和(1.9±0.4)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2±0.4) mmol/L,显著低于CHB组】(1.6±0.3)mmol/L,P<0.05];CHB合并NAFLD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6.7%,显著低于CHB组的82.9%(P<0.05),而两组血清HBeAg和HBsAg阴转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HB合并NAFLD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32.6±4.9)%和(1.1±0.2),均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36.4±5.2)%和(1.4±0.3),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9.1±3.6)%,显著高于CHB组【(26.9±3.1)%,P<0.05】。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治疗CHB合并NAFLD患者能收到同样的抗病毒效果,但会降低血清ALT复常率,其血脂和肝内脂肪变的问题也另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观察48 w。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细胞比值。结果 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分别为(809.8±101.5)IU/mL和(193.4±24.5)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1.7±204.9)IU/mL和(244.2±5.7)IU/mL,P<0.05】;观察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P<0.05),血清HBeAg转换率为12.5%,血清HBsAg转阴率为8.3%;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2.5±4.6)U/L和(45.1±5.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4±5.2)U/L和(68.2±5.4)U/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8.5±4.2)%、(38.1±3.6)%和(1.8±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4±3.8)%、(32.6±3.1)%和(1.1±0.4),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1.3±1.8)%,显著低于对照组【(28.7±2.0)%,P<0.05】。结论 应用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CHB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在部分患者获得了血清学应答,可能与应用α-干扰素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PD-1配体(PD-L1)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76例AI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口服治疗或异甘草酸镁联合雷公藤多甙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使用CyFlow Counte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PD-L1表达,包括PD-L1+/CD4+、PD-L1+/CD8+、PD-1+/CD4+和PD-1+/CD8+表达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48.9±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7.5±11.2)U/L,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45.5±7.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9.5)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65.5±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91.3±5.8)U/L,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PD-L1+/CD4+百分比为(15.4±4.5)%,显著低于对照组【(19.3±5.8)%,P<0.05】,外周血PD-L1+/CD8+为(6.5±2.7)%,显著低于对照组【(9.2±3.0)%,P<0.05】,外周血PD-1+/CD4+为(7.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2.5±3.1)%,P<0.05】,外周血PD-1+/CD8+为(7.5±1.7)%,显著低于对照组【(10.1±1.2)%,P<0.05】;血清GLO水平为(13.4±1.5)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3±1.8)g/L,P<0.05】,血清IgG水平为(10.9±2.4)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6±2.9)mg/mL,P<0.05】,血清IFN-γ水平为(13.0±2.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1±2.8)ng/mL,P<0.05】。结论 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IH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改善了外周血T细胞PD-1和PD-L1表达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和免疫靶向治疗术后复发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术后复发性HCC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分别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或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和阿帕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mRES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结果 在治疗后3 m,观察组有效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68.2±6.8)%、(45.9±4.7)%和(1.8±0.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6.1)%、(33.3±4.5)%和(1.3±0.2),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2.5±1.8)%,显著低于对照组【(28.3±1.4)%,P<0.05】;观察组I/II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P<0.05);观察组1 a生存率为4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P<0.05)。结论 采用TACE联合RFA和免疫靶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复发性HCC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可能与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H手术,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CIA,而在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IC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2.5±0.8)分和(3.7±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2)分和(5.8±1.7),P<0.05】,在术后72 h,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1.1±0.4)分和(3.2±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7)分和(5.1±1.3),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3±7.5)%、(36.8±4.9)%、(32.5±3.2)%和(16.3±2.9)%,与对照组【分别为(75.2±7.4)%、(37.6±4.4)%、(31.2±3.4)%和(17.4±2.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LH后PCIA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CD4+T、CD8+T、Tc17、Th17和Treg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83例(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25例,B期23例,C期18例,D期17例)和健康人35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及Tc17(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索糖基转移酶Colgalt2基因敲除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模型中CD4 T细胞记忆和归巢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6~8周的基因敲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给予所有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体BMSC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4 w末,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7.2±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1.7±2.9)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1.4±5.8)g/L和(241.4±54.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9±5.2)g/L和(197.8±42.7)mg/l,P<0.05】;研究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分别为(116.1±42.7)μg/L、(67.1±18.1)μg/L和(92.2±14.9)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3.5±38.8)μg/L、(98.7±21.3)μg/L和(112.8±16.7)g/L,P<0.05】;研究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分别为(67.2±4.3)%、(42.8±1.2)%和(1.5±0.1),显著高于对照组【(60.8±3.3)%、(37.6±4.6)%和(1.4±0.1),P<0.05】;研究组Child-Pugh评分为(7.8±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2.3)分,P<0.05】,MELD评分为(14.3±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7.6±2.4)分,P<0.05】。结论 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7月我院诊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41例接受LCBDE联合LC术,另44例接受在ERCP下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LC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残留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7.6%对93.2%和2.4% 对6.8%,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4%,镇痛泵使用率为36.6%,VAS评分为(2.5±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59.1%和(3.1±0.6),P<0.05);在术后2周,两组血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及D4+/CD8+比值分别为(52.8±7.1)%、(40.3±7.5)%、(21.0±5.2)%和(1.9±0.3),与对照组的(54.7±6.9)%、(41.0±7.2)%、(22.5±5.6)%和(1.8±0.3)比,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2.4%对9.1%,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能减轻术后疼痛,仍为治疗这类疾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