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97家医院在2018年8-10月的1000张门诊冠心病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1 000张冠心病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占53%,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3%,遴选药物不合理占23.5%。冠心病各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或合并房颤是导致抗血栓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需重视各类冠心病治疗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和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国9个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处方数据,分析评价脑卒中患者门急诊处方用药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9年期间我国9个城市120家样本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处方,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段集中在61~80岁,占比超过50%,男女比例为3∶2;就诊科室排在前3位的是神经内科(47.0%)、神经外科(9.6%)和老干科(7.8%);处方量排在前10位的药品种类包括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剂、祛痰药、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以及抗高血压药,其中调节血脂药、抗血小板药、祛痰药以及神经保护剂的用药合理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氨溴索的最佳剂量尚不明确、神经保护剂过度应用等;此期间脑卒中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我国的脑卒中用药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液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辨证用药情况。方法:自"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课题数据库中筛选中医诊断项非空的数据2 837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析真实世界中的痰热清注射液辨证用药与超适应证用药情况。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咳(咯)痰不爽、发热、咽喉肿痛,占全部临床治疗症状的77.90%。临床多用于风温肺热病,证候多见于痰热阻肺证及其同类证名(50.65%)。有30.03%的患者存在不适宜病证用药,包含痰热清注射液用于禁忌病证、无关病证。与无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相比,被医疗保险覆盖的患者有可能被处方痰热清注射液用于其不适宜病证的趋势(OR=1.18,P=0.077 8,χ2=3.11)。与辨证不适宜组相比,辨证适宜组的住院时间更短(P<0.000 1,Z=143.88),住院总花费更低(P<0.000 1,Z=154.9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中医临床主要治疗的症状、疾病、证候多符合说明书中标注的功能主治,仍存不适宜病证用药等情况,应建立相关中医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中与药相关的10个指标分为3个方面即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医改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应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论:合理用药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在医改新形势下为医院药事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提高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后含有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63%,明显低于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44.50%。结论:采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处方内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将成为今后医院处方审核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提供参考。方法: 以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说明书为基础,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参照相关文献及规范,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利用评价细则,以此为依据,对某院2018年11-12月共140例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的140份病历中,与最优方案接近程度(Ci)大于80%的50例(占比35.7%),Ci在70%~80%的20例(占比14.3%),Ci在60%~70%的70例(占比50.0%)。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用于其药物利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院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较为合理,但医院需在处方权限、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使用现状,分类探讨用药合理性,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某院门诊处方数据,筛选其中包含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药品的处方,进行点评与合理性分析。结果: 共抽取42 457张门诊处方,男性占70.9%。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诊断(57.2%),其次是冠心病(28.4%)和高血压(23.0%),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分别占比7.4%和4.9%。84.3%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处方剂量为100~200 mg bid。不合理处方有759张,处方不合理率为1.8%。不合理处方主要涉及临床诊断不完整(62例,占0.15%)、用法用量不适宜(41例,占0.10%)、联合用药不适宜(656例,占1.5%)、重复用药(316例,占0.74%)。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情况主要见于肾内科和诊断为高血压、心力衰竭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对其他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进行分析显示,合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比例为58.8%,合用他汀类药物比例为19.5%,合用钾补充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比例相对较小(1.0%和0.07%)。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门诊合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其使用不断增加,药师应根据不合理处方的原因进行合理用药宣传,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开展药学监护,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佳  任昭  刘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20):2127-2132,2156
目的: 优化航天中心医院前置审核系统中成药处方审核规则,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中成药合理用药。方法: 基于该院中成药使用现状及前置审核系统应用情况,在国家颁布的中成药合理用药政策制度要求下,结合该院近5年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提炼出对应审核规则。结果: 审核规则优化后,实时审核不合理处方检出率提高,事后处方点评不合理率由13%下降到3%~4%。不合理处方类型也发生变化,优化前多集中在"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两方面,优化后这两类不合理处方明显减少,现多集中在"适应证不适宜"方面。结论: 根据该院个性化用药情况优化中成药处方审核规则,能有效弥补现有审核系统中成药审核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处方审核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但有些审核规则的优化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利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资料,建立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细则,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2020年100例住院患者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二级指标中疾病诊断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相对权重排名前两位,医师处方权限及临床疗效监测排名后两位。评价的100份病历中,与理想解相对接近程度(Ci)等于100%的3例(占比3.0%),介于90%~100%的6例(占比6.0%),介于80%~90%的8例(占比8.0%),介于70%~80%的11例(占比11.0%),介于60%~70%的61例(占比61.0%),50%~60%的11例(占比11.0%)。主要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表现在疾病诊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四个方面。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的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药物利用评价方法可综合多个评价指标,操作性强,评价方法简便灵活。评价结果显示该药的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院5-HT3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促进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在2018年1-12月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20份,就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20份住院病历中合理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的病历数有20份,用药合格率仅有16.67%;不合理应用的病历数有100份,不合理用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法用量不适宜(75份,75%),联合用药不适宜(13份,13%),疗程过长(8份,8%),适应证不适宜(4份,4%)。结论: 5-HT3受体拮抗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超剂量用药问题较多,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和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5-HT3受体拮抗剂的医嘱点评以及采购管理,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汪光玉 《中国药房》2010,(10):878-880
目的:了解我院麻风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住院部西药房2007年8月~2008年6月2745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及联用情况、列临床诊断前3位疾病抗菌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2.88元。列临床诊断前3位的分别是麻风溃疡、麻风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者1112例,占总病例数的44.13%;二联用药150例,占应用抗菌药病例数的13.49%。结论: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在麻风病患者中应用较多,存在一定的滥用现象及处方用药不适宜情况,需严格控制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我院2014年儿科急诊退热药处方了解退热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儿科急诊退热处方2 679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96%(2 142/2 679)处方患儿年龄为0~3岁;退热药品处方中,72.71%(1 948/2 679)为非甾体抗炎药,27.29%(731/2 679)为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83%(49/2 679),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联合用药不适宜、缺临床诊断、剂量不适宜。结论:我院儿科急诊退热药使用基本合理。药师应加大处方点评力度,确保退热药合理使用;临床医师应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制度,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科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18年第一季度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1200张,对处方中疾病分布、用药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 200张处方中,在诊断上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为主,这3种疾病占比90.42%。共使用8类52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中成药制剂(62.92%)、抗菌药物(49.83%)、平喘药(44.33%)。口服给药为最常用给药方式。处方点评合格率90.08%,适应症、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问题较为突出,分别占4.50%、2.67%和2.33%。结论: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中,存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偏高、联合用药不当、适应症不适宜、中成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的处方数据,探讨五味子在临床的使用剂量及应用规律。方法:通过2018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指标监测平台,收集北京市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门诊含五味子的内服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五味子使用剂量频次、频率、主治分布、配伍药物分类和比例等数据,对其基本用药剂量及配伍结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五味子总使用频次为12417次,目前临床上五味子的常用剂量范围为6~12 g,常用剂量为10 g(5967次,占48.06%)、6 g(3248次,占26.16%);其中儿童常用剂量为6 g。五味子主治疾病主要为肺系疾病,其次为心系疾病。处方中共涉及到745味中药,其中与五味子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83味,可分为16类,配伍使用频次排序居前3位的为补虚类、清热类和解表类。五味子与其常配伍中药的剂量比例以1∶1为多,数据分析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北京地区6家中医医疗机构中五味子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五味子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一级、二级医院合理用药状况,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龙岗区7家二级医院、7家一级医院门诊内、外、妇、儿、急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调查研究。结果一级、二级医院处方指标分别为:抗生素使用率62.87%、41.01%,针剂使用率31.705%、22.93%,平均用药品种2.42、2.44;处方平均金额69.63元、94.88元;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部分医院存在越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结论基层一级医院合理用药问题较突出,有待相关部门督促进行整改,提高用药水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输液门诊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使用状况与安全性,为临床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医院门诊30 d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输液处方18 029张,分析其静脉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的临床诊断、患者信息及治疗用药指征的相关性与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某院门诊处方使用中成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某院门诊西药房处方中使用中成药的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确定数量间隔法随机抽取某院2009年门诊处方,对处方使用中成药的品种个数、科别、患者年龄、诊断情况、中成药分类分布、合理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成药比率占55.2%,其中内科处方占37%、儿科占有19%、外科与五官科各约占15%;非中医背景医生处方中成药约占97%;使用中成药以清热药为主,约占30%;不合理用药以合用两种中成药过程中重复中药为主;中成药处方无中医诊断的占大多数。结论: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合理使用中成药应辨证使用。通过医药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半夏炮制品的超剂量使用情况,为道地中药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及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12月某院门诊含有半夏炮制品的中药饮片处方1 000张,对超剂量使用半夏炮制品的患者年龄、性别、科室分布,各剂量使用频次和频率,及诊断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典型病例进行处方分析。结果:超剂量使用的处方有705张,患者年龄(49.67±17.79)岁,其中男性患者占30.20%,女性患者占40.30%;主要分布于消化脾胃科、内科、肿瘤内科、耳鼻喉科、呼吸科。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法半夏超剂量使用343频次,姜半夏超剂量362频次;超剂量使用程度1.11~1.67倍出现688次,2.22~4.44倍出现17次。关联规则分析超剂量使用法半夏关联密切的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咳嗽"、"支气管哮喘+咳嗽",中医诊断为"内科癌病(脾胃虚弱证)+胃痞病(脾胃虚弱证)";超剂量使用姜半夏关联密切的西医诊断有"支气管炎+咳嗽",中医诊断为"胃脘痛病(脾胃气虚证)+胃痞病(脾胃气虚证)"。剂量在30 g以上患者5例,处方分析结果其中4例西医诊断为肿瘤,中医诊断为内科癌病,药物应付与诊断相符,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炮制品的临床超剂量使用情况较普遍,超剂量程度不同可能与半夏功效相关,临床应用分析将为保证其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个性化用药确定合理的剂量范围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基层医院真实医疗数据,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旨在为基层医院中西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0年北京市延庆区12家基层社区医院信息系统中90064张门诊处方,遴选出33234张心血管系统疾病处方以及9649张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对心血管系统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