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乌骨藤提取物C21甾体苷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cv,SACC)低侵袭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83,SACC-83)和肺高转移细胞株(SACC-LM)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10,20,40,60,80,100 μmol·L-1) C21甾体苷处理SACC-83和SACC-LM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药物的IC20IC50;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CC-83和SACC-LM细胞Bcl-2、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C21甾体苷降低SACC-83和SACC-LM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并且作用于SACC-83细胞C21甾体苷的IC20浓度为7.49 μmol·L-1,IC50浓度为38.34 μmol·L-1;作用于SACC-LM细胞的C21甾体苷IC20浓度为9.30 μmol·L-1,IC50浓度为46.04 μmol·L-1;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明显减少。C21甾体苷IC20浓度分别促进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经7.49,9.30 μmol·L-1 C21甾体苷分别处理SACC-83及SACC-LM细胞后,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骨藤C21甾体苷抑制SACC-83及SACC-LM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和Caspase 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萍  姬白嫣  魏娟  杜小敬  黄凤 《肿瘤药学》2021,11(6):701-706
目的 探索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宫颈癌HeLa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DMSO)、藏红花素组(400 μg·mL-1)、顺铂组(5 μg·mL-1)、联合组(藏红花素400 μg·mL-1+顺铂5 μg·mL-1)。干预48 h后,CCK-8检测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CompuSyn软件计算藏红花素与顺铂的联合指数(CI),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的表达。结果 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CI为0.68,具有中度协同效应;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Cyclin D1、CD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G2/M期比例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Cyclin D1、CDK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藏红花素联合顺铂可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设对照组、大蒜素(50 μg/mL)组、顺铂(5 μg/mL)组、联合给药组(大蒜素50 μg/mL+顺铂5 μg/mL)。药物干预48 h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运用CompuSyn软件计算大蒜素与顺铂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clin D1、CDK2、P27、Cleaved 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0.01),CI为0.69(提示大蒜素与顺铂具有中度协同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和顺铂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CDK2、Bcl-2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比较,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且P27、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蒜素联合顺铂具有协同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对高脂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血脂小鼠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0.5,1.0,1.5 mg·kg-1·d-1)雷公藤多苷,测定不同时间段小鼠体质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otal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活性,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小鼠体质量、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肝脏LCAT水平等的影响。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后小鼠体质量和血脂显著升高(P<0.01),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1),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P<0.01)。注射雷公藤多苷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同时显著降低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此外,雷公藤多苷片能显著提高血清LCAT水平和HL、LPL的活性。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并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香叶木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香叶木苷组,香叶木苷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5、25 μg/mL的香叶木苷DMSO溶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DMSO。药物处理24 h后,台盼蓝染色及Live/Dead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CCK-8及EdU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香叶木苷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香叶木苷对Bcl-2、Bax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香叶木苷降低HepG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5、25 μg/mL组差异显著(P<0.05、0.01、0.001);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各浓度组均差异显著(P<0.01、0.001),且均呈剂量相关性。经5 μg/mL香叶木苷处理后,HepG2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促凋亡蛋白Bax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Bcl-2/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香叶木苷抑制HepG2细胞活力和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机制与调控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草酸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角质形成细胞分泌COX-2/PGE2和对共培养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为对象,分为对照组、LPS组、甘草酸苷组(2,5,10 μmol·L-1)。采用ELISA法检测PGE2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OX-2、NF-κB p-p65、p-IKKα/β和MAPKp-p38蛋白的表达,比色法检测共培养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显著增加角质形成细胞COX-2、NF-κB p-p65、p-IKKα/β、MAPK p-p38蛋白表达(P<0.01)和PGE2的分泌(P<0.01),增加共培养黑素细胞黑素生成(P<0.01)。与LPS组比较,甘草酸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OX-2、NF-κB p-p65、p-IKKα/β、MAPK p-p38蛋白表达(P<0.05)和PGE2的分泌(P<0.05),减少共培养黑素细胞黑素生成(P<0.05)。结论 甘草酸苷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MAPK p38/NF-κB通路,从而降低COX-2/PGE2的表达,减少共培养黑素细胞合成黑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SAFI)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设置对照组、模型组、SAFI(0.05、0.10、0.20、0.40、0.80 mg/mL)组,对照组及模型组不加药,继续培养24 h,模型组及SAFI组分别加入1 mmol/L H2O2作用1 h,对照组不加H2O2。CCK-8法检测HUVEC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TUNEL染色法观察HUVEC凋亡状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质量浓度大于0.1 mg/mL的SAFI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质量浓度大于0.2 mg/mL的SAFI组LDH、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增加(P<0.05);0.4、0.8 mg/mL的SAFI组ICAM-1、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0.4、0.8 mg/mL的SAFI显著抑制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0.4、0.8 mg/mL的SAFI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AFI对H2O2诱导的HUVEC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SOD含量,降低氧化指标LDH、MDA以及炎症因子ICAM-1、VCAM-1水平,调节凋亡蛋白Bax、Bcl-2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香叶木苷在大鼠体内对格列苯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香叶木苷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香叶木苷(325 mg·kg-1,ig,qd)和同体积CMC-Na溶液7 d后,灌胃给予格列苯脲,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测定血药浓度,DAS 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香叶木苷组Cmax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缩短(P<0.05),AUC(0→t和AUC(0→∞)显著减少(P<0.05),CL显著增大(P<0.05),t1/2差异不显著。结论 香叶木苷影响格列苯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临床联合用药中应对格列苯脲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秦鑫鹏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药学研究》2022,41(6):351-356,368
目的 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从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因子等角度研究气滞胃痛片及其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影响,明确气滞胃痛片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首先考查脂多糖(LPS)和不同药效组分对 GES-1 细胞存活的影响,筛选出造模剂量和最佳给药剂量,考察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构建了一种集成有微阀结构的高通量药物筛选芯片,分析炎症细胞GES-1凋亡和坏死情况,结合炎症因子表达和微流控芯片中的细胞死亡结果共同探讨气滞胃痛片及其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影响。结果 根据抑制细胞存活的药物浓度梯度考察,得到脂多糖(LPS)IC50值和最佳给药浓度以及最佳造模浓度,结合TNF-α 试剂盒获得各组炎症表达;与此同时对于微流控芯片的适用性进行考察,芯片中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符合实验要求,可进行后续相关实验;通过微流控芯片以及 TNF-α 试剂盒考察气滞胃痛片中不同药效组分对炎症细胞GES-1的作用,发现给药24 h 后,甘草黄酮、延胡索生物碱等6种有效组分均能使促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并且均有明显的抑制炎症细胞GES-1凋亡或坏死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凋亡坏死率和炎症因子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草黄酮、延胡索生物碱的差异性最为明显(P<0.01),药效显著。结论 设计、制作微流控炎症细胞芯片,初步明确了气滞胃痛片对炎症细胞GES-1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复方中药效组分抗炎作用的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自乳化给药系统对雷公藤甲素的肝肾毒性影响。方法 构建荷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裸鼠肿瘤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和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灌胃给药,每2天1次,连续23 d,末次给药24 h后,各组裸鼠采血收集血清,检测各裸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尿酸;动物死亡后称重,解剖取肝、肾,观察形态,计算肝、肾指数;取各组裸鼠肝、肾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与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相比,给药后裸鼠血清AST和ALT极显著下降(P<0.01);总蛋白显著升高(P<0.05),白、球蛋白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血肌酐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显著下降(P<0.05);尿酸极显著下降(P<0.01)。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组肝细胞轻微肿胀,少见炎细胞灶状浸润;雷公藤甲素原料药组肝组织出现脂肪变形,肝细胞细胞核增大,碎片状坏死,中重度纤维化。2组动物的肾脏组织均无明显病理特征。结论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肝肾毒性明显小于雷公藤甲素原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绿萼梅总黄酮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米替林或氟西汀(20 mg/kg)组、绿萼梅总黄酮(120、240、360 mg/kg)组,每小组各12只,每天ig给药1次。通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利血平诱导眼睑下垂和体温降低模型、5-羟基色氨酸(5-HTP)诱导小鼠甩头模型,考察绿萼梅总黄酮的影响。结果绿萼梅总黄酮各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P0.05、0.01);绿萼梅总黄酮240、360 mg/kg能显著抑制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下垂和体温降低(P0.05、0.01),同时能显著增强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P0.05、0.01)。结论绿萼梅总黄酮对小鼠各模型有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刺老苞Araliae Echinocaulis Radicis et Cortex根皮总提取物对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7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和刺老苞根皮总提取物组,每组15只。经去势手术2周后,仙灵骨葆胶囊组、刺老苞根皮总提取物组ig相应药物悬液(20 mg/kg),每天1次,连续12周。观察大鼠给药前后体质量变化;试剂盒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取右侧股骨检测骨密度、骨微量元素和羟脯氨酸(Hyp)水平;取左侧股骨进行骨力学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C、ALP、骨微量元素(钙、磷、镁、锰)、Hyp水平,骨密度、骨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老苞根皮总提取物组与仙灵骨葆胶囊组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ALP、骨微量元素(钙、磷、镁、锰)、Hyp水平,骨密度、骨力学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刺老苞根皮总提取物有效改善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生川乌瓜蒌不同配伍比例醇提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比较瓜蒌对其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灵敏、专属、快速的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ig生川乌与瓜蒌1∶0、6∶1、1∶6配伍醇提液,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分析,经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tmax和t1/2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川乌与瓜蒌6∶1配伍组tmax显著减小(P0.05),生川乌与瓜蒌1∶6配伍组tmax显著增加(P0.01、0.001),且t_(1/2)显著降低(P0.05、0.01),提示生川乌与瓜蒌不同配伍比例影响了3种生物碱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结论生川乌与瓜蒌配伍影响了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过程,配伍比例是其配伍禁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丹参、红花药对配伍前后对大鼠肝药酶亚型CYP1A2、CYP2E1和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用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作为CYP1A2、CYP2E1和CYP3A4的探针药物。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丹参(1.2 g生药/kg)组、红花(0.4 g生药/kg)组、丹参(1.2 g生药/kg)+红花(0.4 g生药/kg)组,按上述剂量ig给药7 d。于末次给药后30 min,尾iv探针药物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溶液,在不同的时间点取血进行检测;以甲硝唑为内标,采用HPLC法检测探针药物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的量,评价各药物组对大鼠CYP3A4、CYP2E1和CYP1A2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咖啡因、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的清除率(CL)有所增强,曲线下面积(AUC)减少,其半衰期(t1/2)有减少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红花组咖啡因和氯唑沙宗的CL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咪达唑仑的CL显著降低(P<0.01),氯唑沙宗的AUC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咖啡因和咪达唑仑的AUC明显增加(P<0.05、0.01);丹参+红花组咖啡因和氯唑沙宗的CL明显降低(P<0.05),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P<0.05),其t1/2有延长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丹参、红花配伍后对CYP450亚型CYP1A2和CYP2E1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丹参、红花配伍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A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B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C组),每组5只。按杠柳毒苷10 mg/kg、三七总皂苷0.74和2.22 g/kg (分别相当于香加皮与三七的配伍比例为1:1和1:3)的剂量ig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qRT-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比较,杠柳毒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后,总菌、拟杆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0.01),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上,3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的三七总皂苷配伍后,可对大鼠肠道中的总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藏紫菀总黄酮对高原缺氧小鼠抗氧化能力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压密闭实验筛选藏紫菀总黄酮最佳抗缺氧剂量;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酰唑胺(200 mg/kg)组和藏紫菀总黄酮(500 mg/kg)组,模拟海拔8000 m高原环境,减压缺氧12 h,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rf-2、SOD、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常压密闭实验中,藏紫菀总黄酮500 mg/kg剂量组小鼠的存活时间最长,为最佳给药剂量;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后小鼠脑组织中SOD、CAT、GSH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OD蛋白表达和Bc1-2/Bax比值显著降低 (P<0.01);经藏紫菀总黄酮预处理后,小鼠脑组织中SOD、CAT、GSH和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Nrf-2、SOD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藏紫菀总黄酮提高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 Rehd.叶总黄酮对衰老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C组及湖北海棠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50、300、600 mg/kg),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大鼠ip D-半乳糖200 mg/kg,对照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VC组ig VC溶液200 mg/kg;湖北海棠叶总黄酮组ig湖北海棠叶总黄酮150、300、600 mg/kg。连续给药6周,并根据体质量调整给药量。记录大鼠日常活动能力、体质量、记忆功能、氧化指标、炎性因子和病理变化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学习记忆能力减退,并且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下降(P<0.01),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大鼠脑组织中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能显著缩短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衰老大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到平台的距离,并降低其穿越平台的次数(P<0.01);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能够显著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水平(P<0.05、0.01);湖北海棠叶总黄酮还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NO、T-NOS和iNOS含量(P<0.05、0.01)。结论 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衰老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恢复神经细胞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补骨脂不同提取部位大鼠长期ig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 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备得到补骨脂不同部位提取物,即渗漉药渣、上层渗漉液和混合物。将SD大鼠98只,按体质量、性别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补骨脂药渣高、低剂量组,补骨脂干膏高、低剂量组,补骨脂混合物高、低剂量组(高、低剂量均相当于生药6、3 g/kg),每组14只。以1 mL/100 g剂量ig给药12周。每周称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剖取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取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取肝脏和肾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物高剂量组以及干膏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与对照组相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干膏低剂量组雌性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无显著差异。除干膏高、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雄性、雌性大鼠肝脏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雄性大鼠混合物高剂量组以及药渣高、低剂量组的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三酰甘油(TG)显著下降(P<0.05、0.01),混合高剂量组和干膏高、低剂量组尿素氨(BUN)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大鼠混合物高剂量组和干膏高剂量组总胆汁酸(TBA)显著升高(P<0.01),混合物高剂量组和药渣高、低剂量组总胆红素(TBIL)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大鼠长期ig给予补骨脂不同提取物可造成一定的毒性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肾脏功能损害,并且损伤程度存在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的补益作用,为酒五味子"入补药熟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甲巯咪唑法造肾阳虚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右归丸(3.7 g/kg)组、生五味子(2.8 g/kg)组、酒五味子(2.8 g/kg)组、醋五味子(2.8 g/kg)组,另设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从第16天开始ig相应药液,给药体积均为10mL/kg,连续30 d。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素(TSH)、一氧化氮(NO)、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水平;测定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计算cAMP/cGMP;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各炮制品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血清FT3、FT4、NO及下丘脑TRH水平,降低血清TSH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均可以提高血浆cAMP水平,降低血浆cGM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中与生五味子、醋五味子组比较,酒五味子作用最优(P0.01)。五味子各炮制品对甲状腺病理形态均有所改善,其中酒五味子、醋五味子较优。结论五味子的补肾作用与改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抑制有关,酒五味子补肾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补骨脂水提药渣大鼠ig给药的长期毒性。方法 SD大鼠70只,按体质量、性别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补骨脂生药粉高、低剂量组,补骨脂水提药渣高、低剂量组(各组高、低剂量均相当于生药6、3 g/kg,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11.11、5.56倍),每组14只,雌雄各半,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每周称大鼠体质量,药结束后,取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称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全自动生化仪血清生化学指标;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指标;做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生药粉和药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药渣组雌性大鼠体质量随给药时间延长无显著性变化;补骨脂生药粉和水提药渣雌性、雄性大鼠的肝系数均显著升高(P<0.01);雄性大鼠生药粉和药渣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生药粉组和药渣高剂量组肾系数显著升高(P<0.05、0.01、0.001);雄性大鼠生药粉高剂量组血小板(PLT)水平,药渣低剂量组红细胞(RBC)水平显著升高,生药粉低剂量组和药渣低剂量组白细胞(WBC)水平,药渣高剂量组PLT水平显著下降,雌性大鼠各给药组PLT均显著下降(P<0.05);雄性大鼠生药粉组碱性磷酸酶(ALP)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下降,总蛋白(TP)水平显著升高,生药粉低剂量组尿素氨(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0.001);药渣高剂量组TP和白蛋白(ALB)、药渣低剂量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和ALP显著下降(P<0.05、0.01、0.001);雄性大鼠生药粉高剂量组和药渣组丙二醛(MDA)显著升高(P<0.05),雌性大鼠生药粉组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药渣组MDA均显著下降(P<0.05、0.01)。结论 长时间给予大剂量补骨脂水提药渣,对大鼠肝脏和肾脏功能均造成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