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与肿瘤标志物CEA、NSE和CYFRA21-1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3例肺癌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全身骨显像的同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其血清CEA、CYFRA21—1、NSE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ECT联合CEA+NSE+CYFRA21—1检测和E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9%(152/171)和65.5%(112/171)、96.7%(89/92)和87.0%(80/92)、91.6%(241/263)和73.0%(192/263),ECT联合CEA+NSE+CYFRA21—1检测优于单独SPECT检查(P〈0.01)。结论核素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癌胚抗原(CA125)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原发性NSCLC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伴骨转移者62例,未发生骨转移44例。回顾性分析骨转移患者SPECT骨显像,血清CYFRA21-1、CA125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类型NSCLC骨转移发生率,骨转移分布情况,骨转移Soloway分级与CYFRA21-1、CEA水平间的关系,SPECT骨显像、CYFRA21-1、CEA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NSCLC骨转移发生率为58.59%,腺癌骨转移发生率(64.62%)显著高于鳞癌骨转移发生率(48.78%)(P<0.05);骨转移最常见于肋骨(占59.68%),其次为脊柱(占51.61%);经Spearman相关分析,CYFRA21-1、CEA水平与骨转移分级呈正相关(r=0.317,r=0.574,P均<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PECT骨显像联合CYFRA21-1、CEA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高于各单项检查指标。结论相对于单独指标诊断,SPECT骨显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能更有助于NSCLC患者骨转移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6):326-327
本文报告了4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SPECT全身骨显像的结果,对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肺癌骨转移发生率82.2%(37/45),多发性转移36例;骨转移的部位以肋骨为多见,其次是脊柱、骨盆、四肢;骨显像探测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于X线(28.9%)。肺癌患者应常规作全身骨显像,这对肺癌的分期和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在胃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7例胃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63例)及54例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72-4、CA19-9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72-4、CA19-9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5.29%、62.43%,骨转移组全身骨显像32例为阳性(占94.12%),仅2例为阴性(占5.88%),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骨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 CA72-4、CA19-9检测联合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胃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联合肿瘤标志物CEA、CA153检测的方法对于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为13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CEA、CA153的测定。结果:联合应用ECT和血清CEA、CA153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要明显优于单独应用EC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结论:可将ECT联合血清CEA、CA153检测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位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春雷  张心敏  边海蓉 《上海医学》2003,26(5):346-347,T002
目的 用^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对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以探讨不同细胞类型的肺癌骨转移的特点、规律及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6--1998年收治的162例肺癌骨转移阳性病例,对肺癌骨转移的部位、病理类型、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癌骨转移以胸部骨转移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脊柱、骨盆、四肢和颅骨。肺腺癌较其他病理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多发性转移占72.2%,孤立性占27.8%。骨扫描阳性的病例中,有骨痛症状者为58%(94/162例);68例无痛病例中,有ll例被证实为假阳性。骨扫描可于症状出现前5d-7个月诊断骨转移。结论同位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肺癌患者应常规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7.
核素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特点和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c^-MDP)山对肺癌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探讨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140例肺癌有转移病例,对骨转移的部位,数量与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率为34.1%,骨转移部位以胸部骨骼为最多,其次为脊柱和骨盆,肺腺癌,鳞癌较其它类型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摄片与X-CT,结论:全身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最有价值,肺癌患者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9 mTc-MDP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骨转移分布情况,对比9 mTc-MDP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检测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在肺癌骨转移中,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转移分布以胸部骨和中轴骨为主;9 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肿瘤标志物,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可进一步提高检测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论 肺癌骨转移的病情复杂,以腺癌转移至胸部骨和中轴骨最为常见,通过核素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较高,可协同提高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早期骨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0例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神经原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对45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同时测定NSE、CEA.结果:有骨转移的(31例)SCLC患者中NSE、CEA浓度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的肺炎患者,骨显像阳性组和骨显像阴性组比较发现,NSE有显著差别(P<0.001),NSE有较显著差别.阴性组与肺炎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定血清NSE、CEA有助于明确诊断SCLC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CA153、CEA联合检测对提高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A153、CEA检测和全身骨扫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伴骨转移组CA153、CEA水平明显增高,与乳腺癌无骨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随骨转移区域的增加CA153、CEA水平进一步增高;乳腺癌无骨转移组CA153、CE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CA153、CEA及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单发病灶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2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混合同种异体骨植入骨折处,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固定。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2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良好的成骨作用,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和预防骨不连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Fibrous dysplasia is an uncommon benign disorder of unknown etiology. Rarely, it presents isolated in the temporal bone. We present three cases of monostotic fibrous dysplasia that involved the entire temporal bo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体骨/固骼生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3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四肢良性骨肿瘤;术中将病灶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自体骨颗粒加固骼生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避免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1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结论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戴涟生  苗宗宁  荆浩  程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4):1786-1786,179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骨不连与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增殖后再植于骨不连与骨缺损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例骨不连与1例骨缺损患者均治愈,疗效良好。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用于骨不连与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验证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bBMP)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探讨煅桡骨 (SB)作为其载体对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将bBMP植入 1 6只balb/c小鼠肌袋内 ,每周宰杀 4只行细胞学检查 ,连续 4周。② 1 6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造成双侧桡骨 1cm缺损 ,分别植入bBMP -SB和SB进行自身对照 ,分批宰杀后行X -线照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入肌袋内的bBMP术后一周即可诱导软骨细胞形成 ,2周时可见编织骨 ,4周时可见小梁骨及骨髓成形。而骨缺损实验中 ,bBMP -SB组在软骨诱导、小梁骨的形成数量、骨折愈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SB组。结论 :①bBMP有强大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②bBMP -SB复合骨可促进骨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