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火灾的危险因素,探讨火灾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方法]在描述1996~199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分布的基础上,对27个省、自治区的火灾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再分别研究各类地区的火灾特点.[结果]根据Mcquitty相似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27个省、自治区分为5类,每一类地区的人口状况、生产及生活情况与其火灾情况呈现密切的对应关系,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火灾受害情况越严重.[结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更应重视火灾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火灾情况的有序样品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揭示我国火灾发生的客观规律。方法 对我国建国54年的火灾资料进行有序样品聚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有序样品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我国的火灾发生情况分为5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火灾特点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总体上火灾形势是随着经济发展趋于严重。结论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火灾形势严峻,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火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究我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卫生区域,为4类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与国家统计局基础数据建立数据库,对经济、社会与卫生等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检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探索分析, 科学归纳评价指标,深度剖析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资源现状。结果:指标体系所代表的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归纳, 结合树状图结果并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6组,并对卫生资源潜力型、优质资源短缺型、 人口流出型与经济发展匹配型4类地区进行讨论。结论:4类地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一方面应基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条件,结合现有卫生资源,做好顶层规划;另一方面需科学设立参照系,缩小同类型地区的差异,从而助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火灾伤害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伤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火灾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联合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火灾频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火灾发生数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各地区年平均人口数、城市个数、国内生产总值(GDP)、个体和私营企业数、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居民年均生活消费支出均呈正相关,提示人口数和城市数越多,经济越发达。生产经营越活跃的地区火灾形势越严重。其中偏回归系数最高的是个体和私营企业数及其从业人数,提示个体和私营企业以及其从业人员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结论 我国火灾形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趋于严重,个体和私营企业以及其从业人员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加强个体和私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可以减少火灾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2004~201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下同)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利用统计年鉴资料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聚类分析和行政区域划分,采用Poisson回归和集中曲线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和孕产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4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各种原因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均逐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由2004~2005年的42.02/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9.24/10万,平均每年下降3.25/10万.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地区四的孕产妇死亡危险比是地区一的6.12倍.纳入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后,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孕产妇死亡率越高,孕产妇保健情况对各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国不同地区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制定区域卫生规划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状况。方法:利用统计年鉴数据,考虑经济、社会、人口、健康等因素,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地区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全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划分为6类地区,两种分析方法的分类结果类似。结论:将全国卫生区域分为六类,第一类地区:上海市、北京市;第二类地区:天津市;第三类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第四类地区:辽宁省、山东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重庆市、陕西省、湖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海南省、四川省、江西省、安徽省;第五类地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贵州省、云南省;第六类地区为:西藏自治区。分类结果基本符合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7.
1991~199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27-31
目的 了解90年代中国5岁下儿童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观察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对全国儿童死亡具有代表性的81个市县,855万人口的地区进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 1991~1995监测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7.3‰、36.4‰、44.5‰,比1991年分别下降了17.5%、27.5%、27.0%。5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妇幼保健院效率及效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各地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CCR和BCC模型分析2019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妇幼保健院效率,通过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2015—2019年妇幼保健院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3个地区的DEA有效,5个地区DEA弱有效,总体而言,县妇幼保健院的产出和投入的均衡性较弱。8个地区的单纯技术效率为1,各地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24个地区的规模状态未达到最优,整体以规模递增为主。结论 我国县级妇幼保健院运行效率整体偏低,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且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偏低,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妇幼保健院的规模,适当控制机构数量、人员数量和床位数量,注重县级妇幼保健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改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疫苗供应管理现状,总结我国疫苗供应管理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为疫苗供应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机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疫苗供应管理情况。结果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兵团均出现过疫苗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供应延迟的平均天数普遍较长。疫苗配送的及时性总体良好。相比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更需要采购应急疫苗。结论我国疫苗配送的及时性总体良好,对疫苗需求把控准确。但部分疫苗供应紧张,二类疫苗退出机制有待建立,西部地区在疫苗调动及库存把控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办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相关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秩和比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办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情况分为4档,其中评价结果为优的省份包括云南、四川;为良的包括贵州、陕西;为中的包括广西、新疆、甘肃、内蒙古、重庆;为差的包括青海、宁夏、西藏。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整体经济欠发达,但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环境、人口数量、医疗机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办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情况有着多方面的不均衡性。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例如:四川在综合评价中是优,实际中四川省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情况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前列;再如:西藏、宁夏:青海政府办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情况各项指标均处于中国西部地区后列。同时也可发现,中国西部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住院服务情况中差别最小的指标是急诊抢救成功率,表明西部地区政府办医院急诊抢救水平差别较小。结论秩和比法适用于各类资料的综合评价,能够科学反映中国西部政府办医院门诊与住院的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丁解我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整体现状,为促进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66所托幼机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中27个省(市、自治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分析。【结果】①27个省(市、自治区)的村级以上托幼机构(简称城市园)卫生保健工作整体分为三类:第1类包括6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平均为96.0%(采用中位数);第2类包括20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平均为68.5%;第3类包括1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为32.0%。②27个省(市、自治区)的村级托幼机构(简称农村园)卫生保健工作整体可分三类。第1类有1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为31.6%;第2类包括24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平均为12.2%;第3类包括2个省份。保健医配备率仅为2.7%。【结论】①1个省份的城市园的卫生保健状况和农村园的卫生保健状况相当。②要重视农村地区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我国政府向世界银行贷款,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10个省(自治区,下同)开展“疾病预防项目”(即卫Ⅶ项目),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和健康促进两个子项目。为了解“计划免疫子项目”的实施情况,1999年9~11月世界银行聘请5名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现将卫生人员培训的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 评估方法在项目单位对培训教材的组织、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自评的基础上,评估专家组先对教材的开发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估;然后深入项目省采取问卷调查和专业技能测试的方法对省、地区、县、乡、村级计…  相似文献   

13.
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搜集了全国29个省(市)有关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150项,结合专业知识,根据评价目的选出反映这方面情况的指标60项,用“变异数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分别对指标作进一步的筛选,最后入选指标27项。然后,我们采用定性排序和定量转化的方法给指标以合理的权重系数,用秩和比法(RSR),对指标进行综合得出社会经济(RSR1),卫生服务(RSR2),卫生资源(RSR3),健康状况(RSR4)4个综合指标。然后以这4个指标为分类变量,采用K一mean聚类,将29个省(市)分为5类,同时对综合指标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地区麻疹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在对我国麻疹流行特点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方法 ,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 ,麻疹的流行特点及计划免疫工作状况等 ,将我国除西藏 (因资料不全 )外的 2 9个省、市、自治区分为麻疹控制较好、一般、较差和高危四类。文章建议 ,对麻疹控制较好地区应着手建立麻疹监测系统 ;第二类地区应在建立麻疹监测系统的同时 ,考虑实施强化免疫 ;第三类地区应在考虑强化免疫的同时 ,重点加强对爆发疫情的监测和处理能力 ;而第四类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 ,开展局部强化免疫 ,减少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5.
1994~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虞敏毓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13-2814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投入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资源投入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各项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和纵向动态分析。结果:(1)2010—2018年,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各项指标权重出现变化,整体特征发生改变。(2)2012—2018年,东、中部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差距不断增加,西部差距减小。(3)地区分布上,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发展度在0.40~0.59之间,属于过渡发展类。纵向发展上,2010年的协调发展度最高,后8年间先下降后上升,但贵州、青海、宁夏、西藏、海南边远地区协调发展度在逐年上升。(4)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与协调发展度呈现一定的负向关系,在中部和西部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一般,中部协调发展度较高,东部和西部协调发展度的内部差异较大;协调发展度对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解释力度。需进一步调整卫生资源投入,提高精准性和动态性;关注区域间卫生服务的交互需求,改善卫生资源投入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和专业队伍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和专业队伍的建设现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8个省(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信防调查,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上海市CDC和广西壮族自治区CDC设立了伤害防治科,其他省、市CDC均未设立伤害预防控制部门;受访单位中只有37.30%设置专职的伤害预防控制人员;2005-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伤害防制工作经费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分别占到27.78%、28.58%和7.69%,西部地区有76.92%的CDC在4年中的伤害工作经费总投入不足10万元;大部分CDC的伤害防治工作仅开展建立监测点和开展公众教育;工作范围主要是收集伤害信息和日常生活伤害调查,调查对象重点是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有44.44%和28.57%的CDC要求建立伤害专业机构和专职人员队伍,而西部地区有76.92%的CDC则要求开展伤害相关人才培训.结论 中国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应根据不同地区工作基础和进展情况,提出不同的伤害预防控制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二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学术研讨会纪要由医师进修杂志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2月11~14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学专家,教授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共160名,会上收到论文300余篇,大会录选汇...  相似文献   

19.
<正>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工作不可缺少的信息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膳食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为及时了解国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展开,杭州市江干区作为大城市监测点进行了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现将居民食物营养摄入情况以及营养现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算省级层面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技术人员的面板数据,建立经济距离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我国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在省级层面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GDP、客运量等因素,以及临近经济空间地区的人均GDP、失业率等因素对本省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有显著影响。结论:在优化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时需要从省级层面统筹考虑,加强省域交流与合作,发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在内的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