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Treg对同种异系心脏移植小鼠受体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于术前1 d、术后2周分别将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Treg (1×106)于尾静脉注入受体体内,术后1个月抽取小鼠外周血,分离B细胞,检测其在抗IgM抗体刺激下的增殖情况,检测小鼠外周血IgG、IgA水平,以判断应用CD4+CD25+Treg后小鼠体内B细胞功能状态.实验组:术前、术后2周使用CD4+CD25+Treg(n=8);阳性对照组:术前、术后未使用CD4+CD25+Treg(n=8);空白对照组:未移植小鼠(n=8).结果 实验证实,实验组B细胞增殖水平最低,空白对照组其次,阳性对照组最高,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gG、IgA水平检测证实,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 经尾静脉注入CD4+CD25+Treg后心脏移植受体体内B细胞的功能可明显受到抑制,CD4+CD25+Treg可通过对B细胞的这一作用调节受体免疫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D4+CD25+Treg细胞调节T细胞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通过检测Treg细胞表达介导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并设置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和分隔培养实验模型,分析Treg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形成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各机制的主次要关系.方法对比分析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膜分子CTLA4、CD28表达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分泌水平;以TransWell Millicell-PCF分隔培养槽分隔培养Treg细胞与不同淋巴细胞组成的反应体系,采用向共培养及分隔培养体系加入与不加入IL-10、TGF-β1抗体的阻断方法,检测Treg细胞对不同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结果 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效应性T细胞,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分别达到(380±36.3) pg/ml和(790±56.8) pg/ml,Treg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浓度水平与效应性T细胞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共刺激分子CTLA4、CD28在Treg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Treg细胞以表达CTLA4为主.Treg细胞对共培养体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分隔培养,通过分泌IL-10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亦明显强于通过TGF-β1.结论细胞接触机制是Treg细胞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而细胞因子机制中,以通过分泌IL-10的方式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对肾移植后大鼠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Lewis和F344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将Lewis大鼠淋巴细胞负载F344大鼠抗原,然后从负载抗原后的Lewis大鼠淋巴细胞悬液中用MACS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并用流式检测分选Treg细胞纯度以及RT-PCR检测分选细胞的Foxp3基因表达.以F344、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将供体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治疗组,n=8),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组(n=8).于术前1d,术后15d检测移植后4组大鼠血清IL-10、IgG,并于术后15d 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结果 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并检测到Foxp3表达.移植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均无法检测到IL-10浓度.术后15d治疗组血清IL-10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在术后15d血清IgG浓度已经显著升高,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术后15d血清IgG浓度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供体脾细胞的刺激反应也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能显著促进体内IL-10的产生以及抑制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并且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VEM、CD160在不同CD4+T细胞亚群,不同功能状态下的表达以及HVEM-CD160通路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分别检测3例不同个体CD4+CD25+Tregs及CD4+CD25-T细胞在1 000 IU/ml人重组IL-2、与细胞数量1∶1的抗CD3/CD28 mAb包被磁珠的刺激下第0、3、5天HVEM或CD160的表达情况。采用1.25、2.5、5μg/ml HSV1gD蛋白处理4例不同个体Treg,培养5 d后,将处理的Treg与Teff在体外以1∶1混合并加入300 IU/ml IL-2及等量抗CD3/CD28 mAb包被磁珠,行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于培养结束前18 h加入3H-TdR,共培养7 d后检测各组细胞CPM增殖情况。5μg/ml gD蛋白处理5例不同个体Treg后将其细胞浓度调整为5×106并接种于6孔培养板内,加入500 IU/ml IL-2共培养7 d,行RT-PCR(Realtime PCR)分析Treg Foxp3基因表达。结果 HVEM在初始CD4+CD25+Tregs表面呈中度表达,平均表达率为42%,且随着Treg的活化其表达HVEM上调;CD160在初始CD4+CD25-T细胞表面呈低度表达,平均表达率仅7%,但伴随其活化,表达CD160有所上调。采用不同浓度HSV1gD蛋白处理Treg后2.5μg/ml与5μg/ml浓度组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作用与空白对照组(276±35)相比明显下降,CPM值分别为(2 014±202)、(6 535±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T-PCR分析发现Treg经5μg/ml gD蛋白处理后Foxp3基因表达率下降,仅为空白对照组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体接受免疫刺激后Treg通过上调HVEM表达与CD4+CD25-效应性T细胞(ef-fective Tcell,Teff)表面上调表达的受体CD160交联从而上调Treg Foxp3基因的表达,最终介导了Treg对Teff活化、增殖的抑制作用,HVEM-CD160通路对Treg免疫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Treg细胞表达介导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TLA4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 ,并设置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和分隔培养实验模型 ,分析Treg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形成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及各机制的主次要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Treg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膜分子CTLA4、CD2 8表达和细胞因子IL 10、TGF β1 分泌水平 ;以TransWellMillicell PCF分隔培养槽分隔培养Treg细胞与不同淋巴细胞组成的反应体系 ,采用向共培养及分隔培养体系加入与不加入IL 10、TGF β1 抗体的阻断方法 ,检测Treg细胞对不同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结果 :Treg细胞分泌IL 10和TGF β1 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效应性T细胞 ,Treg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和TGF β1 水平分别达到(380 0± 36 3)pg ml和 (790 0± 5 6 8)pg ml,Treg细胞分泌IL 10和TGF β1 的浓度水平与效应性T细胞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共刺激分子CTLA4、CD2 8在Treg细胞和效应性T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Treg细胞以表达CTLA4为主。Treg细胞对共培养体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分隔培养 ,通过分泌IL 10对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亦明显强于通过TGF β1 。结论 :细胞接触机制是Treg细胞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 ,而细胞因子机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中的动态变化和初步作用.方法 SD大鼠左足跖皮内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10 g/L)复制AA模型;检测大鼠关节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评分,HE染色法对关节组织作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腔淋巴结CD4+CD25+Treg的比例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CD4+CD25+Treg与关节炎症状的相关程度;分离所得腹腔淋巴细胞(LC)与腹腔巨噬细胞(PMΦ) 共培养48 h,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 AA大鼠腹腔LC中CD4+CD25+Treg比例在AA症状最明显时(21.70%±4.4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0%±2.15%)(P<0.01),其与PMΦ体外共培养时,共培养体系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CD4+CD25+Treg在AA症状最明显时比例增加,在共培养体系中可能参与抑制PMΦ分泌TNF-α和IL-6,提示CD4+CD25+Treg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CD4+CD25+Treg细胞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抑制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方法 以SD、Wister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受体脾细胞悬液同供体肾组织抗原孵育培养,诱导获得对供体抗原的特异性;采用MACS法分选具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 CD25 T细胞,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获得之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2、4、6、8、10周,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实验组,n=12),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n=12).观察两组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术后第10、40、80天MTT法检测比较两组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术后第10、20、40、60、80天分别监测各组血肌酐水平.结果 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为65.22%.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为(98.83±6.66)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25±4.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0、80天治疗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40、60、80天对照组血肌酐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有效抑制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细胞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Lewis肺癌细胞与不同浓度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Ⅰ(5×105个Lewis肺癌细胞与1×106个淋巴细胞共培养)、对照组Ⅰ(1×106个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Ⅱ(5×105个Lewis肺癌细胞
与2×106个淋巴细胞共培养)、对照组Ⅱ(2×106个淋巴细胞单独培养);Lewis肺癌细胞与
淋巴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采用3个时间点:24、48和72 h;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与淋巴细
胞共培养,选择培养上清浓度为20%和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Lewis肺癌细胞与脾淋巴
细胞共培养系统中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共培养对Foxp
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Ⅰ 中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
A表达明显增强(P<0.05),实验组Ⅱ中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Foxp3 mRNA表达无明
显变化(P>0.05);Lewis肺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培养24及48 h可见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72 h后变化不明显;20%和50% Lewis肺癌细胞培养上清
均可明显提高CD4+CD25+Treg数量及Foxp3 mRNA表达(P<0.05)。结论:肿瘤细胞及其培养
上清可诱导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功能增强,由肿瘤细胞所引起的CD4+CD25+Treg细
胞产生及功能增强可能是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L/lpr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含量、增殖能力及其对效应性T淋巴细胞(Teff细胞)的抑制能力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8只MRL/lpr小鼠及8只BALB/c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水平;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脾脏中的Treg细胞与Teff细胞,离体培养2周后,分别测量Treg细胞数量,并比较差异;用Treg细胞与Teff细胞组成共培养体系,5 d后检测Teff细胞的水平,计算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并比较差异。结果 MRL/lpr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总含量与BALB/c小鼠无统计学差异[(4.88±0.55)%vs(5.03±0.34)%,P>0.05];离体培养2周后MRL/lpr小鼠的Treg细胞数量显著低于BALB/c小鼠[(6.61±0.92)×105vs(13.25±1.91)×105,P<0.05];共培养5 d后MRL/lpr小鼠Treg细胞对Teff细胞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ALB/c小鼠Treg细胞(P<0.05)。结论 MRL/lpr小鼠体内Treg细胞增殖能力、抑制能力的下降可能导致体内免疫平衡的破坏、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参与MR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regulatory Tcells,Treg)的变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IL-10表达水平。结果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TGF-β1和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7.50±1.94)%、(46.41±11.12)μg/ml、(48.10±13.49)pg/ml,高于对照组(5.04±0.92)%、(35.21±7.46)μg/ml、(33.78±7.31)pg/ml(P<0.05)。TNM分期Ⅰ~Ⅱ期者与Ⅲ~Ⅳ期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1、IL-1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IL-10表达水平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明显相关(P<0.01)。结论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有一定价值。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Treg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负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