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举三个应用升阳举陷法的治病验案,分别使用升陷汤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益气聪明汤治疗上气虚陷,并分析气虚下陷按部位可分为大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上气虚陷证,对升阳举陷法在临床中应用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陷法是治疗大气下陷的基本法则,张锡纯首创的升陷汤是治疗大气下陷的经典方剂。笔者跟随曹洪欣教授临证期间,发现曹师应用益气升陷法治疗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排尿困难等诸多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益气升陷法治疗心肺疾病验案4则。益气升陷法出自清末民初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疗大气下陷的基本法则。多项研究表明大气下陷与现代医学心肺功能下降关系密切,大气下陷证是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肺疾病常见证型之一。文中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则病案均以大气下陷为基本病机,或因气虚气陷致瘀,或因气虚气陷使水液运行不利,聚湿成痰,偶遇外邪触发,则发而为病,抑或气虚气陷日久不复,瘀血痰浊郁而化热,终致气阴两伤。笔者临床上以"益气升陷"为基本法则,配合活血、祛痰、滋阴、清肺等法治疗心肺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魏哲  焦华琛 《国医论坛》2019,34(2):64-68
目的:总结升陷汤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结果:发现大部分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和体征都与宗气虚-宗气下陷有关,宗气虚-宗气下陷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此升补宗气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升陷汤疗效可靠。结论:升补宗气法可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气下陷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都存在大气下陷的典型表现,认为大气下陷是VMC基本证候之一。益气升陷法是治疗VMC的有效法则之一,采用治疗大气下陷基本方升陷汤化裁治疗VMC,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曹洪欣益气升陷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气升陷法是治疗大气下陷的基本法则,清末民初医家张锡纯所创制的升陷汤是治疗大气下陷的代表方剂.导师曹洪欣教授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顾维超学验俱丰,对张锡纯学术经验积有心得,尤其对张氏大气学说多有发挥,临床擅于运用益气升陷法治疗疑难杂症。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顾师大气下陷证的临床医案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对大气下陷证出现的适应病证及选方用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掌握顾师益气升陷法治疗大气下陷证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气下陷与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都存在大气下陷的典型表现,认为大气下陷是冠心病心绞痛基本证候之一。益气升陷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法则之一,采用治疗大气下陷基本方升陷汤化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升陷汤加减治疗功血气虚下陷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升陷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陷汤加减治疗功血气虚下陷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下陷证与病毒性心肌炎相关性机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洪欣  朱海燕 《陕西中医》2002,23(2):141-143
本文系统论述了大气下陷证与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认为大气下陷与 VMC的发病相关 ,大气下陷证与 VMC症状、体征相关 ,大气下陷证是VMC的一个常见证侯 ,益气升陷是治疗大气下陷证的基本法则 ,认为 VMC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与大气下陷证变化相应 ,是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升陷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胸中大气下陷,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具有益气升陷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升陷汤加味辨证治疗由气虚引起的疾病,效果良  相似文献   

12.
肿瘤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受手术、放化疗等多因素影响,常见阳气虚羸、气虚下陷证,在临床对符合方证的肿瘤患者应用升陷培本法,往往可获佳效。经方作为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药专力宏特性,深入挖掘经方在临床的应用,可继承、发展中医精髓。文章提出升陷培本法的基本概念,认为应辨病-辨证-辨症-辨体-辨志,五辨四诊相结合,并据“因势利导”的治疗法则可将升陷培本用于:胸部肿瘤术后的大气下陷、癌因性疲乏的中气下陷与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的肾气下陷,并举隅临床经方—升陷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及其方证主要证候和脉象,且后附医案以证之。  相似文献   

13.
从理、法、方、药4方面详细介绍张锡纯先生运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经验。张氏业医几十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善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治疗"大气下陷"证,临证遣方用药重视辨证,衷中参西,选药精准,君臣佐使配伍严谨;不仅可以治疗大气下陷之症状,而且还可以增强正气,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文中以大气下陷证的治疗为例,深入剖析张锡纯先生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丽 《河南中医》2004,24(12):63-63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李东垣《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在鼻科方面是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鼻科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方剂。本方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综观全方配伍大意,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一是升提下陷阳气,使湿浊降而清阳升,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可愈。  相似文献   

15.
岳鑫鑫  张茗 《河南中医》2020,40(3):473-477
升陷汤为治疗大气下陷证的代表方,临床多用于治疗因大气下陷所导致的脏腑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是胸中大气下陷,为升陷汤的主治病证,故临床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病、低血压病等。临床研究发现,升陷汤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抑制心室重构等作用。升陷汤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要根据症状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随证加减。由于本方剂型为汤剂,服用及携带不便。今后应开发新剂型,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升提法"是针对气虚下陷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文章简述了"升提法"自《黄帝内经》而起的发展过程,并举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失眠伴肛肛门下坠,以升陷汤加减治疗哮喘2例,阐述"升提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引用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张锡纯、陈士铎等医家的观点,对升提法的常用方药加以论述,为临床应用"升提法"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益气升陷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入手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在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证候演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VMC大气下陷证的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及益气升陷法的应用,证实了益气升陷法疗效的可靠性.VMC证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大气下陷与VM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气下陷证是VMC常见证候,其证候特征表现为咽中拘急或胸中坠胀,大气下陷由轻至重有虚-陷-竭的病理演变.临床对照研究此法治疗VMC,总显效率为76.1%,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同时,利用膜片钳、RT-PCR等技术,从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心肌损伤的凋亡机制、病情迁延的柯萨奇病毒RNA持续感染及心室重构与心功能等方面全面揭示益气升陷法的作用机理.实验证实该法通过对心室肌细胞INa、IkI、Ito的抑制和对ICa的激活,使心肌动作电位在多个环节延长,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调控c-myc、Bcl-2、INOS基因表达及抑制TNF-α、IL-6、IFN-γ炎性介质释放,达到抗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炎性反应与心肌损伤作用;能逐渐清除柯萨奇病毒RNA于心肌内形成的持续感染状态,防止向慢性期乃至心肌病演变;可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延缓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益气升陷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益气升陷法是多年临床中总结出的有效治法之一 ,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辨证中 ,总结出抓主症、辨兼症、察舌脉是VMC大气下陷证辨证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针灸升提法的临床应用210029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邱仙灵针灸升提法是用针灸以升阳益气,提举下陷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清阳不振、气虚下陷的各种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下者举之”。《灵枢·经脉》篇谓:“陷下则灸之”。《官针》篇说:“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