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季铵化程度为60%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60)促进塞来昔布脂质体(CLXL)透皮吸收的作用进行体外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CLXL,并分别制成TMC60包衣和物理混合物;对TMC60包衣前后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进行了比较;以氮酮为阳性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CLXL 、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穿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量及速率进行考察.结果 TMC60包衣后,形态上呈现明显包衣层,粒径增大,Zeta电位由负转正,而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透皮试验结果表明,与CLXL相比,TMC60包衣CLXL、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氮酮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透皮渗透量及透皮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促进作用较强,与氮酮CXC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C60可显著促进CLXL的体外透皮效果,且以TMC60与CLXL物理混合物的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对睾酮凝胶在兔体内药动学的作用,考察TMC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效果.方法 用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分别为40%和60%的TMC,即TMCA0和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以泊洛沙姆P407为基质制备4份凝胶,以睾酮为模型药物,以月桂氮(廾卓)酮(2%)为阳性对照,以不加促渗剂为阴性对照,另两份凝胶分别含TMC40和TMC60各5%作为促渗剂.经皮给药后采用RP-HPLC测定兔血浆中的睾酮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4种凝胶进行比较,考察TMCA0,TMC60 的促渗效果.结果 经1H-NMR确定合成得到的TMCA0,TMC60季铵化程度分别为38.8%和67.2%.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ρmax,Ka,AUC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后,TMC60较空白组及月桂氮(廾卓)酮组各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MC40较空白组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较月桂氮(廾卓)酮组除参数Ka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MC60具有显著的促进睾酮凝胶透皮吸收作用,TMCA0较空白组促进吸收作用明显,但效果与2%月桂氮(廾卓)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甲氧沙林脂质体(LMOP)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无透皮促进剂的LMOP凝胶及以1%(ω)氮酮和1%(ω)丙二醇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接受液中甲氧沙林(8-MOP)的含量,计算其累积透皮释药量(Q),并将数据进行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样品凝胶体外释药符合H iguchi方程,不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Q=79.65t1/2 27.99;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LMOP凝胶:Q=117.39t1/2 34.37,显示后者的渗透作用更好。结论以1%(ω)氮酮和1%(ω)丙二醇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脂质体凝胶的透皮渗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白胶香挥发油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胶香对替硝唑的促透效果,为透皮促进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离体家兔皮肤渗透释药实验.测定含不同浓度白胶香和氮酮对替硝唑溶液的促透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促透剂对替硝唑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大小顺序为5%白胶香>4%白胶香>4%氮酮。结论5%白胶香对替硝唑溶液有显著的透皮促进作用,与其他浓度的白胶香和氮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2.0%、1.0%、0.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含2.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不同浓度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含2.0%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其透皮吸收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的透皮促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贴剂、含不同浓度氮酮利多卡因贴剂、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和含不同浓度氮酮的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在10 h内的体外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1)含1%、3%和5%氮酮的利多卡因贴剂的10 h药物累积渗透量分别是利多卡因贴剂的1.06、1.10、1.66倍(5%氮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1%、3%和5%氮酮的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含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具有类似的促渗效果。(3)含1%、3%和5%氮酮的正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相比,具有更大的增渗倍数(P<0.05 或P<0.01),且5%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贴剂有更好的促渗效果,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并与氮酮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氮酮对低分子肝素皮肤吸收的影响。方法 制备了含不同浓度氮酮的低分子肝素卡波姆凝胶,以Franz法测定了低分子肝素的体外透皮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的透皮率符合Ficks扩散方程。结论 3%、5%的氮酮对低分子肝素有显著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八桂止痛乳膏的最佳制备方法,确定最佳基质配方,考察不同浓度促渗剂氮酮对八桂止痛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方法  制备含不同浓度促渗剂的八桂止痛乳膏。采用 Franz扩散池法,离体小鼠皮肤为经皮吸收材料,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此研究测定方法,比较桂皮醛在不同浓度促渗剂下的累积渗透量(Q)、经皮吸收速率(J),以此为指标,筛选出最佳促渗剂浓度。  结果  不同浓度的氮酮均不同程度地促进桂皮醛体外渗透,其促渗顺序为: 5%氮酮组 > 3%氮酮组 > 7%氮酮组 > 1%氮酮组 > 10%氮酮组。经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含1%、3%、5%、7%和10%氮酮的八桂止痛乳膏中,选择5%的氮酮作为八桂止痛乳膏的促渗剂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及其组合对盐酸氟西汀经皮渗透性的影响,评价药物透皮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进行药物在大鼠皮肤的体外渗透性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结果:除了丙二醇外,氮酮、水溶性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等透皮促渗剂单用及其组合对盐酸氟西汀均有促透作用(P<0.05或P<0.01), 其中氮酮联用丙二醇或氮酮联用N-甲基吡咯烷酮对盐酸氟西汀的经皮促透作用最强.结论:恰当地选取透皮促渗剂联用可使盐酸氟西汀经皮渗透起到更好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浓度的氮酮(Azone)对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ar)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3%和5%Azone对Har均有促透皮吸收作用,而以含3%Azone的Har溶液透皮吸收率最高,这为设计制剂处方时选择最佳Azone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离体大鼠皮肤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建立比浊法测定低分子量肝素钠含量.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1.0%~5.0%的氮酮对低分子量肝素钠均有显著促透作用.结论 氮酮可作为低分子量肝素钠透皮给药制剂的促透剂.  相似文献   

12.
砂仁、藿香、苍术挥发油对士的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砂仁、藿香、苍术挥发油对士的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模型药士的宁的含量。以氮酮为对照,分别考察1%,3%,5%。7%、10%的砂仁、藿香、苍术挥发油对士的宁的促渗效果。结果:5%砂仁挥发油,5%藿香挥发油,1%苍术挥发油与3%氮酮对士的宁的促渗效果最好,对士的宁(6.6230mg/mL)12h的平均累积渗透量(Q。2,mg/cm。)分别为2.1487,2.3579,2.2450,2.3520;增渗倍数分别为1.0133,1.1148,1.1934,1.0625。结论:5%砂仁,5%藿香,1%苍术挥发油对士的宁有一定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老年EH患者24 h血压昼夜变化与BNP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EH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06例,对照组(35~<65岁)6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NP及24 h动态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LVH、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不同类型血压变异与BNP、LVMI的关系.结果 ①老年组非杓型及LVH患者所占比例(42.5%,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老年组非杓型患者的BNP、LVMI及LVDD均明显高于老年组杓型者及对照组非杓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老年组杓型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BNP与EVMI呈正相关(r=0.37,P<0.05).③老年组不伴有LVH的非杓型患者BNP较杓型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老年组患者BNP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重构,血浆BNP水平在老年高血压不同性别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满意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初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0.00%)低于对照组产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为80.00%,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围术期重度不适率(4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改善产妇产后的泌乳功能,并能够明显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含有不同剂量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效果及抗炎、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离体BALB/c裸小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改良Franz垂直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皮接收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比较不同剂量的合成冰片对乳膏中苦参碱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给药后2~48 h,含合成冰片的乳膏中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均高于无冰片乳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不同剂量冰片组累积渗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给药后12 h体外经皮渗透基本达到稳态,且12 h后各组苦参碱累积渗透量均呈下降趋势。给药12 h内,渗透速率顺序为3%冰片1%冰片2%冰片0.5%冰片无冰片;12 h后冰片质量浓度越大,苦参碱含量降低越快。药效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质量浓度1%、3%冰片的湿疹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及DNCB诱发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与曲咪新乳膏比较,质量浓度1%、3%冰片的湿疹乳膏均能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质量浓度1%合成冰片的复方中药湿疹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效果良好,可有效抗炎及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李涛  李传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32-133,136
目的 探讨患者负面情绪对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吉化公司总医院进行MRI诊断的120例患者,根据入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焦虑程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检查完成之后观察组焦虑量表得分为(38.5±4.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晰率、心率及血压正常率分别为91.67%(55/60)、70.00%(42/60)、75.00% (45/60),均高于对照组(P<0.05);初次诊断(β=1.41,OR=2.34)、焦虑(β=1.42,OR=4.17)和怀疑身患恶性肿瘤(β=1.92,OR=3.22)对图像质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结论 通过全程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了诊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12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EsR、CRP均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非他酮缓释片对抑郁症患者血清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安非他酮缓释片和氟西汀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P和NPY水平变化,并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SP水平[(40.12±12.73)、(48.43±12.17) ng/L]均较治疗前[(55.17±14.76)、(54.97±15.01)ng/L]明显下降,NPY水平[(138.4923.17)、(119.53±22.86)ng/L]均较治疗前[(104.64±21.37)、(103.26±20.56)ng/L]明显上升(P< 0.05或P<0.01),且实验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x2=4.2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P<0.05).结论 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SP水平及升高NP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后拔管期的护理方法研究及其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行开胸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拔管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2.18±5.59)、(71.59±5.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78.11±4.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11±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 (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患者开胸术后拔管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对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