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次而对应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节型肝硬化则以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次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辅导借鉴,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各证型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积分、BMD值及骨折特点。结果:三种证候的腰椎及股骨BMD值进行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及脾肾两虚型的BMD值显著小于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候的积分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三个证候的骨折发生率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分析总体证候积分与BMD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积分与股骨BMD存在负相关,而与腰椎BMD则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三种中医证候中积分与骨折发生率最高的一型。  相似文献   

4.
蓝芳  史伟  宋丹  梁黎黎 《河南中医》2011,31(10):1127-1130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朝武  王娟 《新中医》2014,46(12):71-73
目的: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T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6种证型,每种证型各收集4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T检查计算患者肝脏体积、肝脏血流灌注量并进行CT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湿热水停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大于正常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小于正常人,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肝脏动脉灌注量(HAP)低于正常人(P0.05),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PVP)均低于正常人(P0.05),各证型患者的总肝血流灌注(THBF)均低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水湿内停证患者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低于正常人(P0.05),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HPI高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和水湿内阻证患者以均匀型肝硬化为主,湿热水停证患者以节段型为主,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和脾肾阳虚证患者以结节型为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均有其特点,CT检查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共74例,并于行。肾穿刺活检术前后24h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从而观察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之间联系。结果:脾肾亏虚证22例(29.8%),脾肾阳性证11例(14.8%),心肾气虚证3例(4.0%),肝肾阴虚证2例(2.7%),阴阳两虚证1例(1.3%),与之相对应的肾脏病理类型较重:水湿浸渍证12例(16.2%),湿热蕴结证10例(13.5%),脾肾气虚证6例(8.1%),痰湿内蕴证4例(5.4%),浊瘀内阻证2例(2.7%),风水相搏证1例(1.3%),与之相对应的肾脏病理类型相对较轻。结论:病理类型较重者以脾肾亏虚兼痰湿浊瘀证多见,而病理类型轻者以单纯的水湿浸渍证及湿热内蕴证多见,西医肾脏病理的对推断中医证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重症肌无力(MG)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Osserman分型之间的关系,探寻MG病的中西医结合辨治规律。方法回顾整理北京市回民医院2003-2008年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56例MG病例,分析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Osserman Ⅰ型20例中以脾气虚弱证多见(14/20),Ⅱa型17例中以肝肾不足证(7/17)、脾肾两虚证(6/17)多见,Ⅱb型12例中以脾肾两虚证多见(8/12),Ⅲ、Ⅳ、Ⅴ共7例均为脾肾两虚证;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以脾气虚弱证为佳。结论单纯脾气虚证病情相对较轻,受累的肌群较少,以眼外肌受累较多见,中医临床疗效较好。脾肾两虚证病情较重,可见于多组肌群受累,多累及延髓及呼吸肌;肝肾不足证以眼外肌和四肢肌群受累多见;此二证型的临床疗效较前者略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骨折发生率,并进行证候评分。结果:32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占6.88%,脾肾两虚组证20.62%,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占72.50%,各证候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证及脾肾两虚证骨折的发生率(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其余两证(P〈0.05);三证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证候,同时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辨证分型规律进行探讨,为中医建立和完善多发性骨髓瘤(MM)的规范化辨证治疗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初诊的128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录入证候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观察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初诊MM的临床中医讧型分为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水湿内蕴、痰毒瘀阻五种类型,提示MM病机以脾肾虚为主,以痰瘀湿毒为要。结论:聚类分析应用于中医证候研究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0.
黎创  谢羿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19-162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对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肾穿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历共144例进行病理与中医辨证的相关分析。结果:脾肾阳虚组病理表现最严重;气阴两虚组硬化较脾肾阳虚组轻但总体病变重于脾肾气虚组;兼见湿热内蕴证肾病理变化常见炎症浸润及组织增生,其程度较水湿内阻证明显;瘀血内阻型的肾组织增生及病理活动性均较水湿浸渍证明显;兼证中湿热内蕴证患者肾病理出现浸润的情况最为常见,瘀血内阻证的病理活动性最强。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转化过程中,病理浸润与硬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不同的证型之间肾病理改变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2011年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12.0软件对该病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在16个影响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辨证的主要证素中,病位因素以肾、脾为主;病性因素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因证素以水湿、湿热、瘀血为主。证候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肾气虚(不固)证、脾气虚弱证、下焦湿热证等。结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具有特征性,研究其可提高NS蛋白尿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肢端性白癜风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统计分析86例肢端性白癜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病程、分期、不同年龄患者的关系。结果: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虚弱型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逐渐增高;风湿蕴热型和脾胃虚弱型在病程≤1年的患者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中风湿蕴热型病程≤1年和>1年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病程≤5年和>5年统计,不确定型的比例逐渐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白癜风风湿蕴热型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儿童白癜风患者(≤14岁)脾胃虚弱型比例显著高于成人(P<0.05)。结论:肢端性白癜风中医证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中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中医药对大学生亚健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15年(1996-2010)现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期刊杂志肺心病缓解期研究的有关报道,统计分析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在纳入271篇文献中共出现62个证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项证型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阳虚血瘀、肾虚失纳、肺脾两虚、痰热壅肺和水凌心肺,其累计频率为89.1%。结论:肺心病缓解的中医证候以单纯本虚为多,本虚标实和标实证候也不少见。本虚以脾肾两虚、肺肾两虚、肺气亏虚最为常见;本虚标实以气虚血瘀证较常见;单纯实证以痰瘀互结证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2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观察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而且CRF可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的临床表现,以尿毒症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结论: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CRF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晚期CRF证候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20年间发表的共情缺陷常见病症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包含辨证分型标准、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证候分布的基础或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文献中出现的证候并对不同病症的共有证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存在共情缺陷的病症有14种,对其中9种病症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筛选得中医证候51个。在各病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证候是痰火内扰证、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结论:共情缺陷多涉及心、肝、脾、肾四脏,临床诊疗可从以上思路进行证候辨识并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严重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病例中医证型分布及规律。方法:依据辨证标准搜集180例AS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ASD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180例病例中首诊心脾两虚证最为常见(62.2%),其次为肾精亏虚证(14.4%)及脾虚肝亢证(11.1%),心肝火旺证及痰蒙心窍证出现频次较少。其证型随治疗存在虚实转化的变化规律,心脾两虚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发病年龄及病程与中医证型变化无相关性,发病年龄在24月龄以前病例28例(15.56%),24~48月龄108例(60%),48~72月龄33例(18.33%)。结论:ASD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部分属本虚标实证,随着病程及治疗显现出由实转虚的趋势,证型分布具有以心脾两虚证为主导的典型规律,早期诊断及干预符合临床发病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软EXCEL表汇总,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与五脏中肺、脾、肾二脏关系最密切,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两虚;从气血津液辨证看,代谢综合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表现最严重的证侯是痰湿.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易表现出气虚、痰湿或血瘀夹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