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胡海玉  张坤龙  程雁 《安徽医学》2023,44(7):787-791
目的 分析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早产儿生后即监测血常规,出生一周后出现一次或多次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1.5×109/L的纳入病例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组,n=60例),另60例血ANC≥1.5×109/L的早产儿按1∶1匹配纳入对照组。收集可能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胎龄将病例组患儿分为极早/超早产儿组(胎龄<32周)、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比较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出现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差异。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OR=5.123,95%CI:1.341~22.473)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延长(OR=1.345,95%CI:1.187~1.579)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密切相关(P<0.05)。病例组不同胎龄患儿比较发现,胎龄越小中性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级预防在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疗效、患者依从性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断明确的,并使用中等风险化疗方案,有二级预防指征的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72例,给予二级预防,根据使用的药物进一步分为A1组(37例)和A2组(35例)。A1组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皮下注射;A2组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6?mg皮下注射。B组59例,化疗规律检测血常规,当出现2~4度粒细胞减少时,给予rhG-CSF 5?μg/kg皮下 注射。比较A、B组患者能够按既定周期足剂量化疗的病例数、3、4度粒细胞减少人次、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人次、化疗周期天数、患者依从病例数、非化疗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按周期足剂量化疗病例数:A组高于B组(P?<0.05);3、4度粒细胞减少人次:A组少于B组(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人次:A组少于B组(P?<0.05);化疗周期平均天数:A组少于B组(P?<0.05);依从率: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化疗产生费用:A组费用高于B组(P?<0.05)。结论 规范的二级预防能够明显减少发生3、4度粒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人次,能够较好地保证患者按周期足剂量完成化疗。选用rhG-CSF还是PEG-rhG-CSF进行二级预防,需要考虑患者依从性和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183例乳腺癌患者接受非密集型AC-T方案(吡柔比星70 mg+环磷酰胺0.8 g+多西他赛100 mg,21 d/周期)、剂量密集型ddAC-T方案(吡柔比星85 mg+环磷酰胺1.0 g+紫杉醇290 mg,14 d/周期)及其他化疗方案(铂类、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第一周期与后续治疗周期FN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N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8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7.21%(123/183),Ⅲ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在ddAC-T方案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EC-T/AT/TC/EC方案化疗,化疗后48h单次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00μg/kg或6mg,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出现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2例(48.8%),其中发热伴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8.9%)。化疗结束到中性粒细胞出现最低值的时间为(7.78±1.80)d,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1.2±0.8)d,中性粒细胞恢复>2.0×109/L的时间(2.5±1.1)d。23例(51.2%)在全程化疗中未出现粒细胞缺乏,并且治疗耐受性良好,提示PEG-rhG-CSF具有良好的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和安全性。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较少关注患者的临床检验指标。目的 观察F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情况,并分析其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脾胃病科门诊且确诊为FD的患者为FD组(n=87),选取同期于本院工作的健康职工及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45)。收集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嗜酸粒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异常率和具体数值的比较;并对两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白细胞分析。结果 FD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异常者15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6例,均表现为偏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也表现为偏低。FD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4例,其中1例表现为偏低,3例表现为偏高;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分数异常者3例,其中2例表现为偏低,1例表现为偏高。FD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2例,均表现为偏高;健康组嗜酸粒细胞计数异常者1例,表现为偏高。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FD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FD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女性(P<0.05)。结论 FD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健康人群偏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率较健康人群高,且这种现象在女性FD患者中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邱荣良 《中原医刊》1997,24(1):30-30
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诱发感染的诊治原则邱荣良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郑州450003)放、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简称粒减)所诱发的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存。本文通过14例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6例确诊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婴幼儿,〈3岁占63%。持续发热的患儿占96.23%,多数为病毒感染(86.73%),严重的细菌感染占11%(败血症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0.9%)。药物性粒细胞减少占2.8%,主要为解热镇痛药和抗菌素所致。所有病例用利血生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好发于婴幼儿,定期检查血常规利于早期诊断,利血生片能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对58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感染大肠埃希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MicroScanA/s4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NC21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作综合分析。结果示滥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增加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1.7%),氧派嗪青霉素/他唑巴坦(10.3%),丁胺卡那霉素(19.0%),头孢西丁(19.0%),头孢他啶(22.4%)。提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应缩短粒细胞缺乏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大肠埃希菌感染,降低其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PAIgM)水平和治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本院46例ITP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水平并观察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前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ITP组PAIgG、PA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27例免疫球蛋白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PAIgG、PAIgM水平是辅助诊断ITP的一种可靠方法,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易误诊为骨髓疾病的早期症状,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盖冠华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58-58,80
目的采用序贯设计的临床试验原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进行临床资料汇总;评估吉赛欣对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2月~2009年1月我院收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4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所有患儿予吉赛欣5μg/kg皮下注射治疗1次,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后次日或隔日复查血常规,评估吉赛欣的治疗效果。结论实验室结果显示本病以病毒感染为主(52.9%),其次为支原体感染(26.5%),原发疾病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多见;吉赛欣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白细胞绝对值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上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妥泰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练启辉 《海南医学》2011,22(11):44-46
目的 探讨妥泰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妥泰治疗5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记录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控制24例(48%),总有效率为92%;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4例(28%);经秩和检验治疗后总体病情级别低于治疗前(H=23.7,P<0.05).治疗后患者QOLIE-31评分、DST评分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用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7例患者,单用托吡酯口服滴定法治疗,对所有患者比较各种不同类型小儿癫痫控制情况、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部分性发作>L-G综合征>West综合征>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完全控制比率L-G综合征>部分性发作>West综合征>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各时间段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6例,分别为体重不增、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嗜睡、语言障碍、头晕各1例。结论: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口服吸收迅速,能较快达到有效治疗剂量,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慢性偏头痛易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我国偏头痛防治指南未明确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根据个人经验或者本医院现有药物选择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案,且国内无相关大样本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托吡酯滴定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托吡酯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吡酯组79例和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79例。两组均给予托吡酯片治疗,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评定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最终完成6个月治疗及随访患者共125例:托吡酯组65例,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60例。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均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组头痛发作天数、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和PSQI评分少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评分少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在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同组治疗3个月(P<0.05)。治疗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低于托吡酯组(P<0.05)。治疗3、6个月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托吡酯组(P<0.05)。托吡酯口服剂量100 mg/d患者114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79.78%(71/89);150 mg/d患者18例,占总有效人数的比例为20.22%(18/89)。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0)。结论 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减轻偏头痛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托吡酯应用剂量100 mg/d时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远之  林智君 《海南医学》2014,25(2):241-242
目的 观察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对部分性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5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x2=7.2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50% (x2=6.308,P<0.05).结论 托吡酯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效果优于卡马西平,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成人癫痫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分别应用托吡酯与丙戊酸钠单独治疗成人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托毗酯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丙戊酸钠组(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明显高于托吡酯组的1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0,P〈0.01)。结论托吡酯对各种癫痫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新型抗癫痫治疗药物,可作为新诊断的成人癫痫患者的首选药物单独使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托吡酯对男性酒依赖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复饮的影响。方法 采用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把入组的患者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托吡酯治疗组(协同用药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单一用药组)。共治疗了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可视渴求量表(VAS)等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组HAMA、HAMD评分在治疗后4周末、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协同用药组渴求程度下降更为明显(P<0.05);协同用药组在随访6个月时复饮率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9,P=0.001<0.05);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酒依赖患者,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托吡酯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相当,但减少对酒的渴求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且患者有更低的复饮率。2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 TPM)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检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21项相关研究。选择研究的标准限定在神经科专业期刊的论著性文章。每一研究的样本量大于10。入组病例年龄2岁以上。结果 13项研究(n=1095)符合纳入标准。均系自身对照开放性研究。在资料完整13项研究中,完全缓解率为23.8%,有效率为61.5%,无效率为10.1%。有关的不良反应集中在体重减轻237例(21.6%),嗜睡68例(6.2%),肢体麻木63例(5.7%),厌食72例(6.5%),头痛头晕59例(5.3%),其他103例(9.4%)。去除研究结果描述略为粗糙及样本含量偏小的4项研究后,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有关不良反应的比例与上述结果相近(P>0.01;P>0.05)。结论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多在可耐受范围,临床上应注意各年龄段、不同发作类型亚组之间有关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徐晓燕 《中外医疗》2016,(13):107-108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在治疗难治性癫痫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托吡酯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多发性抽动症67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5例,氟哌啶醇组32例。以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分值做为疗效评定依据,于治疗第4、8、12及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4周末,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5.7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3%,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肯定,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分析托吡酯(妥泰)单药和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ICD-10TS诊断标准的多发性抽动症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托吡酯从加药剂量到目标剂量缓慢加药,从每日0·5mg/kg开始,每周加量0·5mg/kg,目标剂量每日(2-3)mg/kg;对照组采用硫必利,根据年龄,(50-150)mg/次不等,每天两次。以抽动发作减少次数作为评定疗效,于治疗第4周、8周及12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对上述两组不能控制的采用托吡酯和硫必利联合用药。结果12周末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77·5%,两组疗效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z=1·23,p=0·22>0·05),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z=2·77,p=0·003<0·05)。联合组对顽固性TS疗效明显,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对顽固性TS可采用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