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五、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 根据Mogensen分期,临床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高滤过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2期:无症状期,临床亦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或正常,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3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2.
叶任高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彤  李海坚 《中国医刊》1999,34(10):43-4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并发症,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叶任高教授在对本病的长期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并形成独到的理论体系,现简述如下。1 早诊早治、用药审慎现代医学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Ⅰ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Ⅱ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尿蛋白排出率<30mg/24h,运动后排出率增高,休息后可恢复。Ⅲ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出率在30~300m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血压轻度升高;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尿常规可检出蛋白(尿蛋白排出率>300mg/24h),为持续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配合口服木糖醇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 ,常见于病史超过 1 0年的患者 ,是 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严重性仅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期 :早期 ,包括无症状期 (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和微量蛋白尿期 (尿蛋白排泄率即AER<2 0 0μg/mim) ;中期 ,即临床肾病期 ,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并逐渐增多 (AER>2 0 0 μg/mim) ,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肾功能逐渐减退 (血肌酐 <442μmol/ml) ;晚期 ,即尿毒症期 ,AER降低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顽固性高血压 ,并出现尿毒症症状 ,诸如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指由患者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该病可累及患者的肾血管、肾小球和肾问质。在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五期:肾肥大高滤期(Ⅰ期)、基底膜增厚期(Ⅱ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出现临床蛋白尿期(Ⅳ期)和发生尿毒症期(Ⅴ期)。处于Ⅰ、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此病患者的‘肾脏可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玻璃样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测定尿蛋白为微量,此期叫做隐匿性肾病,或早期肾病。如能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变可望好转。如控制不良,随病变的进展可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它是糖尿病患者发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其肾脏病变是慢性进行性改变,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临床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即糖尿病肾病Ⅲ期是其早期的主要特征。因此,扭转或消除尿微量白蛋白是临床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对2007年—2008年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的82例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肾小球肾病临床上少见,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治疗和鉴别进行探讨。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工人,以间断浮肿7a,多饮多尿7a,多食消瘦1a加重2周于1988年5月12日住院,患者于1981年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定性( ),定量5.5g/24h尿,血浆蛋白降低(具体不详),尿糖阴性,血糖5.5mmol/L。诊断为“肾病”,以强的松及中药治疗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血浆蛋白恢复正常。1987年6月上述症状再发,查尿蛋白( ),无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压正常。当地医院以中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邹宏昌 《吉林医学》2013,(33):6992-6992
目的:了解我国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以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肾小球疾病患者300例,通过临床项目(包括血压的测量、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尿蛋白免疫化学分析、尿渗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浆蛋白等)调查。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23例,其中男140例,女83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77例,男41例,女3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是IgA肾病(IgA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M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肝病性肾病。结论: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且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常见类型是IgA肾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0.
唐灵 《华夏医学》2000,13(6):839-84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多将 DN分为 3期。 1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2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3期 :晚期糖尿病肾病期。DN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干预治疗。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 ,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一综述。1 早期及临床蛋白尿期的治疗1.1 控制血糖糖代谢紊乱与肾小球高滤过、肾脏肥大及尿蛋白排泄有密切关系。高血糖主要通过增加蛋白非酶糖化、活化多元醇旁路及致微循环高灌注等机制发挥其病理作用。 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合作进行的 DCCT试验 ,比较了…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指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该病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和肾间质,在临床上可分为:肾肥大高滤期(1期)、基底膜增厚期(2期)、微量白蛋白尿期(3期)、临床蛋白尿期(4期)和尿毒症期(5期)。1期和2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需经肾活检、B超或运动实验方可明确诊断。3期糖尿病肾病指的是尿微量白蛋白介于30~300毫克/升之间,此期是治疗的关键。临床证实,经过两年的正规治疗,50%患者的肾功能可望恢复正常。这说明糖尿病虽不可治愈,但它的早期并发症是可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的:讨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辨证治疗.结论: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杨雪花 《新疆医学》2012,42(2):104-10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引起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发展到4期,临床表现为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24h尿蛋白>0.5g,大部分患者伴有大量蛋白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浮肿、  相似文献   

14.
黄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27-527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改变是: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肾单位肥大,肾脏体积增大及出现微量蛋白尿。因为此期患者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所以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然而,只要糖尿病患者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尿的微量蛋白检测,就可以排除或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了。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聚集,基膜增厚,晚期出现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衰竭。在肾小球疾病中,系膜细胞是重要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病理改变。因此,研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 根据Mogensen分期,临床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高滤过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2期:无症状期,临床亦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或正常,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 iubefil nephopathy,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多因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渗出性损害、肾囊滴状损害,造成肾功能受损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此病疗效不十分理想。笔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均属临床糖尿病肾病(IV期),排除其它原因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心衰等导致的肾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2-DM)患者合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对2-DM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活检的推荐指征。方法:可疑患者接受肾穿刺,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肾脏病史、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尿蛋白、血糖、血肌酐等临床资料和肾活检的光镜、免疫光镜、电镜等病理资料。结果:2-DM可合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短、全身情况良好、无肾功能不全的肾病综合征,高度提示合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存在;糖皮质激素治疗较安全。结论:①2-DM合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并非罕见;②如有出现突然的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史短等可疑因素时,应积极进行肾穿刺检查;③合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糖尿病并非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五、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 根据Mogensen分期,临床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高滤过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2期:无症状期,临床亦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或正常,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  相似文献   

20.
五、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分期 根据Mogensen分期,临床将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高滤过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2期:无症状期,临床亦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后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或正常,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