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激素联合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对Ⅳ型及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我院6年来收治Ⅳ型及Ⅳ+Ⅴ型LN各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联合静脉CTX冲击治疗。结果:治疗后Ⅳ型LN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沉(ESR)、血清补体C3及狼疮活动分数(SLE-DAI)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Ⅳ+Ⅴ型LN组除24h尿蛋白定量外,其他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似(P>0.05)。结论:激素联合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对Ⅳ型LN及Ⅳ+Ⅴ型LN均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6~2008年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44例,在B超下行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标本分别做直接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中,Ⅳ型最多,占55.6%;其次是Ⅴ型和Ⅲ型,分别占17.4%和15.3%;Ⅱ型、Ⅲ+Ⅴ型和Ⅳ+Ⅴ型相对少见。Ⅱ型多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症;Ⅴ型和Ⅳ+Ⅴ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症;Ⅳ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Ⅱ型荧光沉积部位以系膜区(Ms)为主,Ⅴ型和Ⅳ+Ⅴ型荧光沉积部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GCW)为主,Ⅲ型和Ⅳ型荧光沉积部位以GCW+Ms为主。Ⅳ型和Ⅳ+Ⅴ型的AI和CI评分要高于其他类型。结论 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均有一定的特点,这对于狼疮性肾炎的分型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特点、分析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56例病历资料,在B超下行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标本分别做直接免疫荧光、光镜和部分送检电镜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Ⅱa、Ⅱb、Ⅲ、Ⅳ、Ⅲ+Ⅴ、Ⅳ+Ⅴ、Ⅴ型各占3.6%、12.5%、10.7%、42.9%、8.9%、7.1%、14.3%.Ⅱ型多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症;Ⅴ型和Ⅳ+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症;Ⅳ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Ⅳ型和Ⅳ+Ⅴ型的AI和CI评分要高于其他类型.结论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的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9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互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肾活检中59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特点及关联.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1例,男女比为1:6.3.肾活检时男平均年龄为(28.6±10.6)岁,女平均年龄为(37.3±10.3)岁.本组59例LN肾活检中,以Ⅳ型最多,占55.9%,依次为Ⅲ型(11.9%)、Ⅴ型(10.2%)、Ⅱ型(8.4%)、Ⅳ+Ⅴ型(8.4%)及Ⅲ+Ⅴ型(5.1%).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型以Ⅱ、Ⅲ型为主;肾病综合征型者以Ⅳ、Ⅴ、Ⅳ+Ⅴ及Ⅲ+Ⅴ型为主;肾功能不全型LN,则以Ⅳ、Ⅳ+Ⅴ为主,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Ⅳ型LN患者血尿发生率较高,而Ⅳ、Ⅳ+Ⅴ型LN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Ⅳ、Ⅴ及Ⅳ+Ⅴ型LN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型及Ⅲ型(P<0.05).Ⅳ型AI评分最高,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学指标中,以血补体C3水平下降、抗dsDNA及ANA阳性发生率较其它免疫学指标高,Ⅳ型LN血补体C3水平降低最为明显,与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与临床资料间有一定对应关系,因此根据临床资料有时可以推测病理类型,对于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有一定的指导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桂仪 《广东医学》2006,27(4):592-593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配合激素和中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8例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患者,以霉酚酸酯1.5 g/d分2次口服,同时口服中等剂量强的松,中药辨证施治,疗程6~12个月,观察狼疮性活动分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蛋白、ANAd、sDNA、补体C3、C4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2例,缓解率为88.9%。结论霉酚酸酯配合激素和中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肾衰竭,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复发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多靶点方法激素+他克莫司FK506+环磷酰胺联合治疗25例Ⅴ+Ⅳ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观察多靶点方法对Ⅴ+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5例肾活检明确为Ⅴ+Ⅳ型LN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小剂量泼尼松联合FK506+CTX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治疗前与治疗6、12个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白蛋白、补体C3等,同时行SLE-DAI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激素+FK506+CTX联合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5%;治疗12个月完全缓解率为51.2%,总体有效率达到91.8%,20例患者(83.3%)SLE-DAI≤5。白蛋白、尿蛋白及SLE-DAI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显著(P0.01),疗效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少,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恢复。结论:采用激素+FK506+CTX多靶点治疗Ⅴ+Ⅳ型LN,不仅能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还能减轻膜性病变,FK506还能直接通过抑制足细胞的过度活化,改善足细胞功能,从而减少蛋白尿,所以大大提高了对V+IV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且联合用药可以减少细胞毒药物的剂量,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延长了有效治疗的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1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住院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在B超引导下行肾活检,标本分别行直接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检查做病理分型,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男性占14.7%,女性占85.3%。病理类型中,Ⅳ型最多,占50.9%;其次是Ⅴ型、Ⅱ型和Ⅳ+Ⅴ型,分别占15.5%、12.1%、11.2%。Ⅲ和Ⅵ型相对少见分别占4.3%、0.9%。Ⅱ型多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Ⅴ型和Ⅴ+Ⅲ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和Ⅴ+Ⅳ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Ⅳ型、Ⅴ+Ⅲ型和Ⅳ+Ⅴ型SLE-DAI积分和AI较高,Ⅳ型、Ⅳ+Ⅴ型、Ⅴ型和Ⅴ+Ⅲ型CI较高。结论:综合分析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临床表现、活动性病变和慢性病变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医师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各病理类型中,Ⅳ型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Ⅱ型、Ⅴ型。Ⅱ型、Ⅲ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且Ⅲ型患者血尿重于Ⅱ型。Ⅳ型和Ⅴ+Ⅳ型高血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最高。Ⅴ+Ⅲ型与Ⅴ型蛋白尿均高于Ⅲ型,Ⅴ+Ⅲ型血尿重于Ⅴ型和Ⅲ型。Ⅳ型补体C3下降率、抗dsDNA阳性率及活动性指数(AI)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指数(CI)以Ⅳ型及Ⅴ型为高,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以Ⅲ型及Ⅳ型为重。结论Ⅳ型是最常见、活动性最高、临床表现最突出、预后最差的一种类型,需要积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所以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要和病理结合起来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病理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99例LN患者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N病理类型以Ⅳ+Ⅴ型最为常见,占38.10%,其次为Ⅳ型26.30%,Ⅴ型为16.20%,Ⅱ型最少,占3.03%;临床肾损害主要以肾病综合征型(51.52%)、肾炎综合征型(36.36%)为主。最常见的肾外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损伤(80.81%),其次为浆膜炎(56.57%),而神经系统损伤少见(5例)。Ⅳ+Ⅴ型血肌酐最高,Ⅲ+Ⅴ型24 h尿蛋白定量最高,Ⅳ型血红蛋白最低,Ⅱ型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比其他各病理类型低(P0.05)。SLEDAI评分Ⅳ型最高,Ⅱ型最低,且Ⅳ型、Ⅳ+Ⅴ型评分明显高于Ⅱ型(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肾活检术对于判断肾脏病变程度、活动性,指导进一步诊治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春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115-4116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利用免疫荧光病理检验中荧光抗体敏感性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采用免疫荧光病理检验法检验,观察荧光抗体在病理切片上的沉积情况。结果 C1q、C3、IgA、IgG、IgM等荧光抗体沉积分布在Ⅱ、Ⅲ、Ⅳ、Ⅴ型,以Ⅳ、Ⅴ型较为多见;病理分型Ⅱ型“满堂亮”阳性率45.00%,Ⅲ型阳性率为50.00%,Ⅳ型阳性率为75.00%,Ⅴ型阳性率为66.67%。结论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通过免疫荧光病理检验中荧光抗体敏感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Ⅴ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4例经肾活检诊断为Ⅴ型LN患者及同期92例Ⅴ+Ⅲ型、Ⅴ+Ⅳ型、Ⅳ型LN患者的一般资料、全身症状、肾病表现、肾脏病理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型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评分(SLEDAI评分)、发生高血压、贫血的比例以及贫血和低C3血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莫维光 《微创医学》2003,22(6):825-828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各种类型病变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71例狼疮性肾炎肾穿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根据WHO1982年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评分.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占52%,其次是Ⅱ型(22%)和Ⅴ型(16%),Ⅵ型最少(0.6%).各型病变中以Ⅳ型最重,皮肤浮肿是各型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Ⅳ型和Ⅴ型LN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Ⅰ、Ⅱ、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171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维光 《医学文选》2003,22(6):825-828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各种类型病变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171例狼疮性肾炎肾穿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根据WHO1982年标准进行病理分型,并分别进行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评分。结果 病理类型以Ⅳ型LN最多,占52%,其次是Ⅱ型(22%)和Ⅴ型(16%),Ⅵ型最少(0.6%)。各型病变中以Ⅳ型最重,皮肤浮肿是各型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 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Ⅳ型和Ⅴ型LN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Ⅰ、Ⅱ、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收集了符合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26例,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30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具有临床活动指标及病理活动指标的患者,病理类型以Ⅳ型、Ⅴ型为主,其诱因有感染、不规则的激素治疗、劳累及日晒。结果表明:控制狼疮性肾炎的活动,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Ⅳ型狼疮性肾炎的肾功能恶化的较快。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Ⅳ型狼疮性肾炎(LN)免疫发病机制.方法:3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Ⅳ型LN患者及30例肾活检证实为Ⅴ型LN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均留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细胞因子(INF-γ,IL-1,IL-2和TNF-α)和5种Th2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和IL-1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淋巴细胞亚型和细胞因子表达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LN患者存在明显的贫血(P<0.001)、低补体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P<0.05).Ⅳ型LN患者CD3+细胞比率和计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改变,但CD4+细胞比率和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由于CD8+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而出现CD4+/CD8+比值倒置(P<0.01); CD20+细胞比率及计数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Ⅴ型LN患者相比,Ⅳ型LN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异常更显著,尤其表现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对照组相比,Ⅳ型LN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细胞因子异常,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有7种明显升高,其中包括3种Th1细胞因子INF-γ (P<0.05),IL-2 (P<0.05),TNF-α (P<0.01)和4种Th2细胞因子IL-4 (P<0.05),IL-6 (P<0.05),IL-10 (P<0.01),IL-13 (P<0.01);与Ⅳ型LN不同,Ⅴ型LN仅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其中除IL-2属于Th1细胞因子外,其余3种为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和IL-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调节性T细胞比率与多种临床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anti-dsDNA滴度、疾病活动性指数等(r分别为-0.781,-0.746,-0.646;P<0.05);IL-5与anti-dsDNA滴度、血肌苷呈正相关(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IL-10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与尿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呈负相关(分别P<0.05和<0.001);IL-13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IA)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免疫吸附对15例重症狼疮性肾炎、肾检病理类型为Ⅳ型(n=10)和Ⅴ+Ⅳ型(n=5)的患者进行治疗。100%患者入院时血清肌酐(Scr)升高[平均(330.5+207.2)umol/L(]女性12例,男性3例,年龄17-42岁),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补体C3、血沉、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明显下降([1:1800)下降至(1∶200),P0.01],抗dsDNA抗体滴度明显下降[(38.9+10.3)IU/L下降至(20.1+9.6)IU/L,P0.05]、血沉明显降低[(75.0+12.0)mm/h下降至(24.0+8.0)mm/h,P0.05],补体C3明显升高[(0.65+0.22)g/L升高至(0.82+0.31)g/L,P0.05];(2)免疫吸附治疗后SLE-DAI显著下降([20.5+4.6)分下降至(11.9+1.2)分,P0.05];(3)血肌酐Scr均显著下降([330.5+207.2)umol/L下降至(260.4+59.1)umol/L,P0.05];(4)不良反应:一例出现过敏反应。结论免疫吸附能较好的清除狼疮性肾炎患者体内的多种自身抗体,使患者的SLE-DAI下降,肾功能好转。因此,它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一种特异性强、疗效可靠、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对比环磷酰胺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确诊为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分别采用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对比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霉酚酸酯治疗总有效率和缓解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能有效控制狼疮肾炎患者的病情。结论:霉酚酸酯能有效控制Ⅳ狼疮肾炎,并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联合环磷酰胺(CTX)及来氟米特(LEF)治疗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比较其与传统二联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GC+ CTX组)、B组(GC+ LEF组)、C组(GC+CTX +LEF组).随访1年,观察尿蛋白定量等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1年观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A组35.7%,B组42.8%,C组78.6%.观察结束时C组尿蛋白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Ⅳ+Ⅴ型LN,C组治疗3个月后即明显减少尿蛋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与B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C+ CTX+ LEF联合多靶点治疗总体疗效优于LN的传统治疗方案GC+ CTX,尤其对Ⅳ+Ⅴ型LN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 (MMF)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和Ⅳ型 )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 ,67例行肾活检 (其中Ⅲ型狼疮性肾炎 2 0例 ,Ⅳ型狼疮性肾炎 47例 )。将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YC)联合治疗组 (CYC组 ) 1 5例、糖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组 (MMF组 ) 76例 ,治疗时间 6个月 ,CYC用量为1 g/月 ;MMF前 3月 1 .5g/d ,后 3月 1 .0 g/d ,应用 6个月。定期了解尿改变、肾脏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记录副作用。结果 :①MMF的疗效 :应用 6个月后 2 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 )和同期CYC组 (P <0 .0 5) ;尿红细胞减少 50 %的例数为 59例 ,显著高于CYC组 (P <0 .0 5) ;MMF可明显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 ;②MMF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免疫学的影响 :MMF治疗 6个月后 ,血清IgG水平降低 ,C3、C4 水平升高。MMF治疗 1 2周后 ,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CYC组。③MMF副作用 :主要为感染 (8例 )、胃肠道反应 (8例 )等。结论 :应用MMF是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Ⅳ型 )有效的方法 ,其副作用较小 ,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