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 :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 :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 :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 ,标本同治。指出 ,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 ,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军 《中医药学刊》2003,21(1):145-146,150
中药调节血脂异常已明确有效成分的单味药:大黄、姜黄、甲壳聚多糖,油茶皂甙,红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单味中药及提取液:松针提取液,人参,南葶苈子,郁金,中药复方的实验:活血化瘀,化痰降浊,补虚祛邪,标本同治,指出,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出处方,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加强对复方中药的配伍组方规律的研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世纪回眸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李仪奎 《中成药》2000,22(1):59-70
论述了二十世纪中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论述了中药药理研究发展的五个阶段,基本特点及其与中药药理学科形成的关系。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成就包括单味药研究、复方研究和药性研究。单味药研究方面,列表说明了常用药中研究较为深入,基本上能够说明其功能主治的中药104种,并以研究成果卓著并已推广应用的十余种中药为例证。在复方方面,从传统古方研究、现代经验方研究和复方配伍关系研究等三个不同侧面简要介绍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建荣  李晓玫 《中草药》2003,34(11):963-96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中药复方药理学、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并以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为指标,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脑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及脑保护剂三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主要影响脑循环的中药药理研究,同时探讨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其中有些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肌条、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和实验性血栓形成、护脑及抑制脑代谢、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这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脑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论据,并为临床防治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台湾中药研究现状及展望黄苏萍(福建中医学院台湾中医药研究咨询中心福州s50003)张丽华(福州铁路中心医院350013)台湾目前的中药研究主要围绕其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立足台产药物,逐渐由单味药的生药、毒理、药化、药理研究向复方中药的药理与临床疗效评估发展过渡,并且注重药物的品质管制,逐步形成了以中药研究为特色的中医研究体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台湾中药研究之现状及趋势作一论述。1科研政策导向台湾的中药研究自80....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成原则,由数种单味药配伍构成的统一整体,目前已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可分为全方研究与拆方研究法两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意量效关系,与化学成分研究也应相辅相成。以下就近年来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概括了系统生物学在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对系统生物学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试谈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三个方法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从单味药逐渐发展到复方,可以认为多数中药复方的临床效果比单味药更好,原因可能是复方的多向调节作用。但是,复方研究和从中药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还相当欠缺。1998年我国第一个中药复方制剂丹参滴丸以药的形式进入美国,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作为新药走向世界已是必然趋势。从复方中提取新药的工作应该如何着手?药理实验怎么作?笔者提出三条思路。1 充分利用中医药长期实践的丰硕成果 中药有十分特殊的性质,这就是:①由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原因,很少有动物实验,临床的实践对象是人体;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药效为指标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思路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及引起这种效应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量变规律的科学,可为指导中药剂型改进、临床合理用药、优选用药方案及精选复方中的药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目前还未搞清,再加上中医临床常用复方,这样就给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还有些单味中药及复方其粗制剂有效,而经进一步分离和提取的各种成分药效均减低甚或无效,这就不能用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那么对这些药物如何进行动力学的研究呢?这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抛砖引玉,现谈谈我们是怎样以药效为指标来进行中药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讨的,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效成分组--中药复方活性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是历代中医学者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用药形式。迄今为止,相对系统完整的中药复方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对于中医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所谓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它既不同于中药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是组成复方的各单味药中有效成分的简单加和,而是指复方中产生某种药效的全部活性物质的总和。随着中药现代化理念的提出,中药复方研究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也相应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药研究的必然趋势——中药复方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和优势。药有限,方无穷。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须、相使、相恶”的作用规律,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和辩证论治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复方药效和临床研究发展迅速,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单味药。复方化学研究也已开始起步。但迄今尚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复方系统研究实例。为此,我们就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整体思路与同行讨论。1 中药复方系统研究的整体思路我们认为中药复方系统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中心,药理是围绕临床的药理,化学是围绕药理的化学,进而制剂是围…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中医复方用药分析及单味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十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分析了复方用药和单味药研究的特点。防治骨质疏松的内服中药的功效有一定的规律特点,既滋肝养肾、强筋健骨、补气健脾,且以补阳药为主,占主要中药和补益药的一半,选择用药紧紧围绕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单味中药的药效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没有临床研究,研究除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外,还有药物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单味药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每一味中药,是对复方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将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等范畴。中药在缓解消除运动性疲劳具有多靶点和独特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主要以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以及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为主。本文就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中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和中药单体进行梳理,认为今后应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筛选有效方药,缓解、消除运动性疲劳,以期为治疗运动性疲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和开发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中药复方自身的特点 中药复方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中医药理论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复方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单味药相加或毒性的相减,而是方中药物之间发生的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使全方发挥治疗作用。同样,复方的有效物质也不一定是复方中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总和。如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而成,四物汤为补血代表方,具有促进红细胞增生的作用。四君子汤为补气代表方,本身并无促进红细胞的增生作用。但两方合用后,八珍汤比四物汤作用更显著,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这些说明中药复方具有西医药某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常用镇静中药配伍和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琼  王立为  刘新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342-2346
对近10年用于镇静安神中药的临床和药理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按其性味归经-复方配伍-镇静作用关系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镇静作用的中药主要见于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等,其中单味药以养心安神药中的酸枣仁和远志的使用频率为最高,使用种类最多的则为补虚药,且多归心、肝二经。涉及到的镇静药理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主活动实验、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强迫游泳法等。镇静作用多与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需进行现代科学研究,认识是一致的。迄今多从药理,临床进行了一定研究,而化学研究尚少,故应加强复方药物韵化学研究。现就中药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研究方案设计及确关问题,谈些看法。一、中药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的必要性:中医临床用药,除在较少情况下使用单味药(如独参汤等)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复方。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看,复方能更好地体现中医药学的用药规律和优点,是中医药学的精华之一。中医复方药物的功效,是其所含多种化合物的综合作用结果,然而内中所含的化合物,到底哪些起主要作用、辅助作用和不起作用,此问题的解决是离不  相似文献   

19.
抓住药对 剖析方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认识,一直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难点,主要是针对复方的主治作用,难以从药理方面作出明确解释[1]。一般对单味中药,可分离得到单体化学成分,说明其药理机制,但面对一张众多药物组成的复方,由于化学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多难以进行;加...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药理学研究 3.1 中药配伍药理学研究思路 许氏等[45]认为中药配伍后其药理作用所以能优于单味药,主要是由于中药配伍后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解除(或减弱)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等。 赵氏[46]认为,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方法离不开现代药理学的基本方法,但同时还必须遵循中医方剂学的组方理论和配伍规律。常采用的具体研究形式有复方整体研究法与拆方研究法,拆方研究法又包括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和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等。 姜氏[47]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君药的主导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从药理学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