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诊治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对所选1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金属螺钉固定治疗.以患者术后随访的症状、功能检查、X线片征象及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定121例患者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分析组优87例,良22例,可8例,差4例;优 良率90.1%.结论 对于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早期诊断,通过手术复位螺钉固定方式早期恢复下胫腓联合的分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当代医学》2011,17(12):56-56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 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 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2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腓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加压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18例后踝予加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均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12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2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获随访8~2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收集32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单纯损伤7例,合并踝部骨折25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6例,需横向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21例。结果:随访9~17个月,平均12个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明确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贾雷 《黑龙江医学》2011,35(9):683-684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分离的3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0例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腓骨,螺丝钉固定内、后踝及下胫腓关节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3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治疗效果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根据患者表现,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优:20例,良: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韧带分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合并下胫腓韧带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24例.结果 本组24例患者根据主观感觉,踝关节的功能及X线法.优12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79.1%.结论 术前准确评估,正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是踝关节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唐旭  雷海 《中外医疗》2008,27(9):12-13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办法.方法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53例,行踝、下胫腓联合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7例,良1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 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及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0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7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13~120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35例,良3例,差2例,有效率95%。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及积极主动地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腓骨关节分离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韩锦荣 《中原医刊》2005,32(18):15-16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切开复位铜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根据骨折类型,合并内踝、后踝骨折选用松质骨螺丝钉固定,腓骨骨折用钢板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用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一疗效评定根据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评价,21例中11例评为优,7例评为良.3例评为可,优良率为85.7%,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治疗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4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9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3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2例采用克氏针固定;后踝:均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 X 线征评定疗效:本组优15例,良6 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断钉等情况.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技术,精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是提高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利阁 《中外医疗》2013,32(14):69-70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6例患者全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深部感染和断针情况,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优良率为83.93%。结论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使下胫腓联合稳定。术后功能恢复与术中固定方法、踝关节的复位效果及术后锻炼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戴志唐  岳海涛  唐洪辉 《四川医学》2010,31(11):1654-1656
目的通过对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下胫腓分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4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治疗。并以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随访的X线片征象评定2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本组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大的治疗,切开复位皮质骨螺钉固定,早期纠正下胫腓分离,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2例,骨折复位后,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内踝及后踝采用松质骨钉固定。骨折固定后,下胫腓联合乃不稳定,用1枚皮质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早期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12周、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螺丝钉。结果42例患者获得8~25个月的随访,42例中只有16例需要用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检查评定疗效,优22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3.3%,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结论精确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是提高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体的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对2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Endobutton系统技术重建下胫腓联合复合体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往年18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对比.通过随访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评估该技术的疗效.结果 Endobutton组患者为25例,随访时间24.0~32.0个月,平均(26.2±2.4)个月.依据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7例,良6例,一般2例;金属螺钉组为18例,随访时间18.0~20.0个月,平均(16.2±3.4)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一般3例.Endobutton组优良率、评分值较属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复合体为优(χ2=46.8,P<0.05).结论 改良Endobutton系统技术治疗踝部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恢复了下胫腓联合的正常运功功能、作用确切,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张武  赵烽  张仲子  熊鹰 《吉林医学》2009,30(7):595-59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7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踝关节功能按O lerud与Mon 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吉刚  陈根元  王清 《河北医学》2008,14(5):554-55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6年8月的49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29个月,平均13个月,49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28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93.9%。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的2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