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倩  潘金火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85-786
目的:了解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方法:分别对现阶段巴布剂的基质原料及配比研究、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制备工艺以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作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巴布剂在现阶段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展现出良好开发价值.但市场占有率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提高其质量可控性和稳定性并将其推向规模化生产是巴布剂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浅谈巴布剂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布剂因刺激性、过敏性小,用药方便、疗效明显,被认为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型制剂。本文针对巴布剂生产制备中的难题,对产用新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将有助于提高巴布剂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巴布剂基质材料、基质配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向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药巴布剂与其它中药常用剂型的比较研究、基质的研究、制备工艺的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与开发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综述,指出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贴膏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巴布剂基质原料、基质类型、基质配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临床应用及疗效等方面,简要概述了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目前国内巴布剂产品在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华振 《中药材》1999,22(2):101-103
中药巴布剂是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本文从基质、材料、制剂工艺、主要药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此剂型的研究概况进行一步综述,为将来规模化生产、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独一味巴布膏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佐剂致大鼠足肿胀的试验模型观察抗炎作用。结果:独一味巴布膏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反应。结论:独一味巴布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中药巴布膏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中药巴布膏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巴布剂是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耐汗和重复揭扯性均好,且不宜过敏。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中药巴布制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海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84-885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巴布制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方法:选定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基质组成,制成复方中药巴布制剂。结果:以方中乌头碱为指标,严格控制其含量,并经动物刺激性实验.证明该剂量安全、可靠、无刺激性。结论:实验所制巴布制剂制备工艺兼有软膏剂与硬膏剂二种剂型的特点,工艺先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巴布膏剂研制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巴布膏剂(パツプ(劑),Cataplasms)在日本药局方10局前,是指高岭巴布,即泥状巴布(泥罨剂),而现代的巴布膏剂多以亲水性聚合物为基质.中国药典自2000年版在制剂通则中收录"巴布膏剂",2005年版对其的定义为:巴布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Ⅱ贴膏剂).国外的产品也称作"××贴付(劑)"或"Hydrogel Patch(水凝胶贴)".  相似文献   

13.
类风关巴布剂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动物对类风关巴布剂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①家兔6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②家兔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的皮肤急性毒性反应.③豚鼠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观察类风关巴布剂皮肤过敏反应.结果类风关巴布剂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任何刺激性反应,也未出现任何急性毒性反应;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结论类风关巴布剂是一个安全无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药巴布膏剂基质的选择与配方,中药类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巴布膏剂质量评价及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中药巴布膏剂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外用贴剂。  相似文献   

15.
中药巴布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巴布剂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日本出现[1],日本药局方第11 改正版对巴布剂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于20世纪80年代成功打入美市场[2],我国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90年代初开始规模生产,<中国药典>2000 年版Ⅰ部制剂通则项下增加了巴布剂剂型.1999年上海雷允上集团的"复方紫荆消伤膏"获得国内第一个巴布剂新药证书[3].现将有关中药巴布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消炎镇痛巴布膏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消炎镇痛巴布剂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黏着剂、保湿剂、加入顺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优选出消炎镇痛巴布剂基质配比。结果:优选最佳基质配比为明胶∶卡波姆∶PVA∶CMC-Na∶甘油∶丙二醇3∶0.4∶1.8∶0.8∶8。结论:按优选最佳条件制得了质量合格的消炎镇痛巴布剂。  相似文献   

17.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中药巴布剂已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神经痛、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并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我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开展了中药巴布剂的研究 ,并在治疗各种骨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另人满意的疗效。 90年代初中药巴布剂开始规模生产 ,至今已有多个产品在全国上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 ,作为外用中药贴剂的巴布剂较受患者的欢迎。尽管化学药物在治疗骨疾病以及癌症引起的疼痛方面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 ,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 ,巴布剂中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能更好地吸收和承载包括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并予以“凝胶化”成型。由于药物基质含有高达 40 %~ 70 %的水分 ,这样的结构犹如一个“药库” ,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本文分 3个部分对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中药巴布剂开发的优点和国内开发现状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巴布剂的研究及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巴布剂的特点、基质的选择、制备工艺、巴布剂的质量评价、临床应用、中药巴布剂、中药巴布剂的研究新方向。巴布剂是适用于水溶性药物的外用制剂,与其它外用制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必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巴布那儿提取物的毒性,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给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小鼠口服灌胃作为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急性中毒表现,按Bliss法程序统计处理计算。结果小鼠口服巴布那儿提取物半数致死量LD50=4.80g/kg和95%置信区间为3.81~6.05g/kg。结论巴布那儿提取物有一定毒性作用,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复方秦艽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秦艽、川芎、延胡索、当归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秦艽巴布剂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定量分析,HypersilBDS—C18(250mm×4.6min,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70:30:0.3,36%乙酸调pH至6.3),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0nm。结果秦艽、川芎、延胡索、当归的定性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延胡索乙素平均回收率96.01%(17;6),RSD=1.25%,进样量在6.952~69.52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该巴布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