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2.3岁)采用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监测通气前后患者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以改善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SaO2水平,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的疗效与特点。方法对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危重症及重症病例进行了无创通气治疗动态观察。结果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症状和低氧血症。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高原地区抢救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及重症的一种行之有效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PPV)在危重症甲型H1 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8例,均按需给予综合药物治疗,同时尽早实施NPPV,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NPPV治疗24 h后与治疗前比较,PaO2[(92.50±18.55) vs (52.20±11.30)mm Hg]和Sp02[(95.00±3.10)% vs(75.00±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例患者均未行有创通气,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8例患者均能正常工作,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NPPV可作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呼吸支持方案,可避免或降低气管插管等有创通气方式,且降低医疗费用,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玲  陈红  刘亚玲 《四川医学》2010,31(7):940-94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PPV)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12月四川某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1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PPV治疗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PPV前后低氧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7例仅采用NPPV,NPPV使用24h后,PaO2和平均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气体交换获得持久性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并最终存活出院,其中1例出现气胸;另2例先采用NPPV,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2例带无创转院,此4例患者随访均死亡。结论 NPPV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合并呼吸衰竭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低氧,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后期可作为机械通气的序贯治疗,参数设置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危重症甲流早期无特异性,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但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经过奥司他韦抗病毒、机械通气支持等抢救治疗,2例死亡,3例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短期内即迅速并发ARDS、MODS,死亡风险极高。尽早诊断、尽早抗病毒治疗、积极机械通气及预防MODS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主要治疗措施及转归,以期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8例危重症甲流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指标及转归。结果:APACHEⅡ评分(19.0±7.8)分;死亡5例,其中4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病例血小板较治愈及好?±停é?=8.000,P<0.05)。4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均死亡;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5例因无创机械通气失败而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在有创机械通气时并发气压伤,均死亡。结论:危重症甲流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对危重症甲流患者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出现呼吸衰竭须机械通气者,建议直接采用小潮气量、低PEEP的有创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8.
金钧  杨新静  黄芳  李娜 《苏州医学》2010,33(1):39-41
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鼻导管吸氧往往疗效不佳,需及时改为机械通气治疗。加拿大168例重症甲型H1N1患者中,136例(81%)患者需机械通气,128例(76.2%)为有创通气,55例(32.7%)为无创通气。美国67例重型甲型H1N1患者中42例(63%)需要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甲型H1N1患者的主要死因,相关尸解研究显示,甲型H1N1流感感染后病理改变主要集中于肺,其组织学改变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坏死性细支气管炎及肺泡出血[1].截至2010年3月7日,我国共确诊127 427例,其中重症及危重病例8 320例,死亡796例[2].采用无创通气治疗SARS及禽流感既往曾有报道,但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尚无大样本报道.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伴肺炎致低氧血症患者的血气特点及应用BiPAP辅助通气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宋艳  鲁桂兰  王倩 《现代医学》2010,38(4):440-442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pO2、PaO2、pH等参数与初始仰卧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伴有肺部并发症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加强监测与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44例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无创通气(Vision无创呼吸机);记录患者年龄、COPD病史,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血钠、动脉血气(pH、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14项生理指标,分析可能影响NPPV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等因素。结果:NPPV组治疗后2h,与治疗前比较,PaO2、pH值即有显著上升,PaCO2下降,24h后各指标继续改善;而常规组2h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不明显,24h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均低于NPPV组(P<0.01);NPPV组治疗失败率及需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PaCO2升高以及昏迷者尤其2h后无明显改善者,NPPV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结论:N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手段。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CO2潴留者NPPV治疗2h无效者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2.
刘勇  吕燕平 《中外医疗》2013,(23):16-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危重症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该院呼吸重症监护(RICU)收治的108例危重症流感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予NPPV治疗,观察通气2h后、24h后及撤机后的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重症流感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2h后,患者PaO2明显改善,呼吸频率逐渐下降;24h以后呼吸窘迫症状渐趋缓解,大部分能维持至病情好转,成功撤机。108例患者中,除17例因病情恶化及1例无法耐受改为IPPV外,其余病例和治疗前比较,PaO2和RR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NPPV治疗流感危重症患者方便,并发症少,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治疗有效,早期应用NPPV对于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避免IPPV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无创通气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治疗;持续无创通气组(B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24h和72h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血气分析值、失败率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A组较B组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间歇无创正压通气与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相似,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时住院8例稳定期COPD并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h/次,2次/d,连续2个月。治疗前后对动脉血气及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血气治疗前后PaCO2分别为(61.837±18.214)mmHg和(40.013±1.768)mmHg,PaO2分别为(44.125±11.679)mmHg和(76.000±9.970)mmHg、SaO2分别为(72.125±12.789)%和(91.750±3.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治疗前后FEVl分别为(18.00±4.36)%和(34.67±8.96)%、FEV1/FVc分别为(43.67±2.52)%和(55.00±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缓解期COPD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肺通气功能,改善患者缺氧情况及降低动脉血气CO2潴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通气4h、48h和治疗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治疗组pH、PaO2、PaCO2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气后4h、48h,结束时pH值和PaO2逐渐上升,PaCO2逐渐下降,气管插管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对照组疗效不明显。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吸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呼吸机予以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模式。观察NPPV组与常规治疗(RT)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pH、PaO2、PaCO2、SpO2)及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结果NPPV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2h后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2h后复查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3例患者终因心衰不能纠正而死亡。与常规治疗组及治疗前相比,NPPV组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很快稳定,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P均〈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PV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宁海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NPPV,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于10 min内静推毕后,采用微量泵静推,以0.1~0.6μg·kg-1·h-1剂量维持,以镇静Ramsay评分2~4分为目标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以及对NPPV的依从性(改有创通气率)和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对NPPV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创通气率[4%比16%]和住ICU时间[(5.47±3.19)d比(8.78±3.45)d]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PPV时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ICU内AECOPD患者NPPV时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发作入院治疗好转的COPD患者71例,随机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21例、家庭氧疗组24例、常规治疗组26例,分别治疗1、6个月后观察各组患者血气分析(Pa O2、Pa CO2)、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无创呼吸机治疗组Pa O2、Pa CO2、FEV1%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个月后,家庭氧疗组Pa O2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PCO2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而常规治疗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及肺通气指标,其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和家庭氧疗组。  相似文献   

19.
Zhan QY  Sun B  Tong ZH  Guo LM  Xu L  Zhu X  Jia XJ  Wang 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6):3262-3266
目的 总结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应用指征.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北京及天津地区5家医院5个ICU收治的18例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统一表格,由具有ECMO操作经验的医师采集资料并填写表格,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ECMO前一般情况、ECMO疗效及并发症、机械通气应用情况和临床转归.以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有18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ARDS接受ECMO治疗,男性及女性各9例(女性均为孕产妇),平均年龄(33±11)岁,其中8例并发有气压伤(6例为气胸).接受ECMO前,平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ld,有创通气60h.ECMO前2~6h生理学指标:平均氧合指数为(53±14)mm Hg,呼气末正压(PEEP)为(17±5)cm H20,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3.80±0.29,pH值7.38±0.10,血乳酸(3.3±2.3)mmol/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16±8.均采用静脉-静脉ECMO(VV-ECMO)方式,ECMO前、ECMO后2h机械通气参数设置分别为:呼吸道峰压(31±7)、(25±6)cm H2O,呼吸频率(15±4)、(22±6)次/min,吸入气氧浓度0.8~1.0、0.35~0.50,PEEP(16±5)、(12±4)cm H20.与ECMO前6h相比,ECMO后2h及24h动脉血气指标(pH,PaO2及PaCO2)均显著改善(P<0.05).ECMO支持时间2~168 d,平均为8d.11例成功脱离ECMO(其中8例存活出院,1例仍在ICU接受治疗,2例在ICU内死亡),7例ECMO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 对于常规机械通气难于支持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急性ARDS,ECMO可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氧合与通气状况,使肺充分休息,为治疗原发病争取足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