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1.
利多卡因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尿管刺激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接受留置导尿的60例男性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导尿操作,研究组30例在常规插尿管前在尿管表面涂抹无菌石蜡油及利多卡因液,自尿道口注入尿道2%利多卡因2~3mL,插管成功后经尿管远端口向膀胱内注入1%利多卡因10mL并夹闭导尿管l0~15min,观察并评价2组病人对导尿管的刺激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结果:2组病人导尿管刺激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在插入尿管前后局部使用利多卡因液可明显减少或减轻导尿管刺激反应,而且方法简单、实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引起住院患者特别是高龄、慢性基础疾病及危重症者的肺部感染[1]。这些菌株特点为耐药率较高,毒力不是很强。但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野生珠感染与前者不同,其毒力强,可迅速致患者死亡,对抗生素普遍敏感。2013年5月以来本院收治了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野生珠肺外原发感染,均因迅速呼吸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而死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宁海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NPPV,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于10 min内静推毕后,采用微量泵静推,以0.1~0.6μg·kg-1·h-1剂量维持,以镇静Ramsay评分2~4分为目标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以及对NPPV的依从性(改有创通气率)和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对NPPV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创通气率[4%比16%]和住ICU时间[(5.47±3.19)d比(8.78±3.45)d]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PPV时有良好的疗效,可作为ICU内AECOPD患者NPPV时安全有效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4.
5.
6.
大剂量亚甲蓝救治重度氰化钠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大剂量亚甲蓝加硫代硫酸钠救治重度氰化钠中毒的疗效。方法本院2001年2月-2004年6月用亚甲蓝5~20mg/kg、硫代硫酸钠12.5—25g静注,救治重度氰化钠中毒患者4例。结果4例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随访3年未见明显后遗症。结论大剂量亚甲蓝加硫代硫酸钠救治重度氰化钠中毒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苏后早期经食道快速诱导低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7头,体质量(36±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n=9):常温组(NT组)、体表降温组(SC组)与食道降温组(EC组)。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min,心肺复苏5min,制备心肺复苏猪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5min时,EC组与SC组外接冰毯仪,分别经食道降温导管与体表冰毯进行降温,目标温度33℃,持续至ROSC后24h,再以1℃m复温5h。NT组全程维持正常体温(38.0±0.5℃)。ROSC后30h内动态监测核心体温,并于ROSC后3、6、12、24与30h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含量与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ROSC后30h时处死猪,取小肠组织,应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C组降温速率和达标时长均显著优于SC组(2.8℃/h vs.1.5℃/h,102min vs.185min,均P〈0.05)。与NT组相比,EC组在ROSC后3h、SC组在ROSC后6h的IFABP含量与DAO活性均降低(均P〈0.05)。与SC组相比,EC组在ROSC后6hIFABP含量和在ROSC后12hDAO活性均下降[IFABP(pg/ml):6h为(710±32)vs.(777±52),12h为(870±49)vs.(960±64),24h为(1022±65)vs.(1143±63),30h为(882±71)vs.(1006±45);DAO(U/ml):12h为(39.9±1.9)vs.(43.4±3.2),24h为(30.6±2.4)vs.(34.0±3.1),30h为(26.1±2.7)vs.(29.4±2.2),均P〈0.05]。与NT组相比,EC组与SC组TNF-α、IL-6含量减少,且凋亡指数、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SC组相比,EC组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进一步减轻[TNF—α(pg/mL):(721±94)vs.(922±125);IL-6(pg/mL):(454±69)vs.(697±132);细胞凋亡指数(%):(6.2±2.6)vs.(12.8±3.0);caspase-3(IOD):(8.9±1.6)vs.(15.9±1.9),均P〈0.05]。结论经食道可以快速诱导低温,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体表降温并产生更好的ROSC后肠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高血压急症中与其他静脉应用降压药协同降压作用。方法高血压急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组)和对照组(乌拉地尔组)。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50~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50ml,根据血压水平以5~10mg/h微量泵持续泵入降压。观察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mg/kg,然后用静脉微量泵恒速输注维持剂量0.5~4.0mg·kg-1·h-1,控制患者镇静水平于RamsayⅡ~Ⅳ级。同时给予乌拉地尔50~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50ml,根据血压水平以5~10mg/h微量泵持续泵入,其余处理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药物用量。结果两组均显效或有效降压,但观察组乌拉地尔24小时用量(149.82±15.63)mg,明显小于对照组(216.61±19.64)m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应在高血压急症患者中作为常规药物较早使用,以发挥其降压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停与复苏,于复苏前和复苏后1、3、6、12h应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指示连续派血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LUS与PaO2/FiO2、EVLWI、PV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的基本参数具有可比性。假手术组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复苏组的PaO2/Fi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苏后1、3和6h均低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EVLWI和PVPI在复苏后持续升高(F=17.96、27.70,P<0.001),EVLWI从基线的(9.7±1.3)mL/kg升高到12h的(21.0±5.5)mL/kg,PVPI从(2.3±0.7)mL/kg升到(6.1±0.5)mL/kg,且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相应值。复苏组的LUS也持续升高(F=34.2,P<0.001),基线和复苏后1、3、6、12h分别为(2.6±0.5)、(13.4±0.9)、(15.0±1.9)、(15.8±0.8)和(17.6±4.0)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值。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625,P<0.001),与EVLWI、PVPI正相关(r=0.790、0.882,P<0.001)。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肺超声评分与传统肺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实时、连续无创地评估复苏后肺损伤的程度,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老年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1例呼吸心搏骤停的老年患者均经心肺复苏(CPR)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进入加强护理病房(ICU)给予亚低温治疗。CPR后3个月,31例恢复意识为恢复组,另外30例未恢复意识为未恢复组。监测所有入选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评估血清S100β蛋白、NSE和球静脉氧饱和度对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意义。结果恢复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于12 h达到峰值,随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NSE水平于48 h达到峰值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球静脉氧饱和度依次显著升高(P0.05)。未恢复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的血清S100β蛋白于48 h达高峰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NSE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球静脉氧饱和度虽依次显著升高(P0.05),但持续50%,且恢复组在2、12、24、48、72 h时间点的S100B和NSE均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0.05),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12、24、48、72 h显著高于未恢复组(P0.05)。结论对于CPR后自主循环恢复给予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当发现血清S100β蛋白12 h后仍显著升高、NSE水平48 h后仍显著升高,球静脉氧饱和度持续50%,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