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黏附分子层粘连蛋白(LN)和纤黏连蛋白(FN)与成釉细胞瘤复发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ABC方法检测28例成釉细胞瘤组织中LN和FN的表达。【结果】在28例成釉细胞瘤中,LN和FN在基底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和39.3%,复发性成釉细胞瘤LN和FN在基底膜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P〈0.01)。LN和FN的表达形式相似,阳性着色部位均位于基底膜及部分肿瘤细胞的胞浆,在基底膜连续着色的部位,靠近基底膜的肿瘤外周细胞胞浆染色较强,中央内层细胞胞浆染色弱或无,而在基底膜着色缺失的部位,靠近基底膜的肿瘤外周细胞胞浆染色弱或缺失。【结论】LN和FN在基底膜表达缺失与成釉细胞瘤的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成釉细胞瘤局部侵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浅表性膀胱肿瘤组织中基底膜胶原蛋白Ⅳ(type Ⅳ collagen,Col Ⅳ)、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以探讨基底膜蛋白与浅表性膀胱肿瘤组织分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法检测3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石蜡标本切片的基底膜ColⅣ和LN的表达.结果: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增高,colⅣ和LN表达下降(P<0.05).初发组随访观察3~24个月,13例复发.复发患者基底膜ColⅣ、LN含量明显低于无复发肿瘤患者(P<0 05).结论:基底膜中ColⅣ、LN缺失程度与癌的分化程度、侵袭力及肿瘤的复发有关,ColⅣ和LN可作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术后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无血清培养基中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建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法。【方法】 用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无血清培养基和DMEM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和传代次数,流式细胞仪(FCM)测定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结果】在DK-SFM培养基中,细胞传代6次,平均生长92d;细胞形态清晰,仅见少许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SPF值为12.3%~14.5%,PI值为11.6%~15.3%。在DMEM中,细胞传代3次,平均生长61d;细胞境界不清.并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SPF值为7.9%~9.2%,PI值为8.3%~9.6%。【结论】成釉细胞瘤细胞在DK-SFM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时间长,DK-SFM较DMEM更适合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无血清培养基中成釉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建立成釉细胞瘤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法。【方法】 用Defined Keratinocyte-SFM(DK-SFM)无血清培养基和DMEM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和传代次数,流式细胞仪(FCM)测定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结果】在DK-SFM培养基中,细胞传代6次,平均生长92d;细胞形态清晰,仅见少许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生长:SPF值为12.3%~14.5%,PI值为11.6%~15.3%。在DMEM中,细胞传代3次,平均生长61d;细胞境界不清.并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SPF值为7.9%~9.2%,PI值为8.3%~9.6%。【结论】成釉细胞瘤细胞在DK-SFM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时间长,DK-SFM较DMEM更适合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皮肤低温储存后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在不同温度储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以探讨其与皮肤冷冻损伤的关系。方法:用FN、LN抗体对5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并用H.E染色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新鲜皮片组相比,-196℃H抗冻液中储存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FN、L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4℃、-20℃、-80℃储存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皮肤低温储存后冷冻损伤与细胞外基质中FN、LN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低温保存皮肤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贾晓明 《医学争鸣》2003,24(14):1268-1270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在不同温度保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探讨其与皮肤冷冻保存的关系.方法:用FN,LN抗体对新鲜皮肤以及4℃,-20℃,-80℃或-196℃保存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并比较它们在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并通过HE染色比较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新鲜皮肤组相比,-196℃,H抗冻液中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FN,L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4℃,-20℃,-80℃保存皮肤的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破坏,FN,LN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皮肤低温冷冻保存时细胞外基质中FN,LN发生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中p1 6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分析了 47例成釉细胞瘤中p1 6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32例良性成釉细胞瘤中 p1 6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71 .9% (2 3/32 ) ,恶性成釉细胞瘤中则为 40 .0 % (6/1 5)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1 6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相关性 (P>0 .0 5) ;在 1 1例复发肿瘤和 36例无复发肿瘤中 ,p1 6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6 .4% (4/1 1 )和 69.4% (2 5/36)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1 6基因mRNA表达缺失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mad4反义寡核苷酸(antioligodeoxynucleotide,antiODN)对体外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GMC)分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正义、反义、错义Smad4寡核苷酸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HGMC,并进行高糖培养,同时设立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脂质体组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FN、LN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转染Smad4反义寡核苷酸的HGMC分泌的FN、LN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高糖组、正义组、错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高糖作用的时间延长,体外培养的HGMC分泌的FN、LN量逐渐增加,而转染Smad4 antiODN可以抑制高糖的刺激,减少FN、LN的表达,从而减少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为延缓肾脏纤维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PF)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48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模型鼠康复新液治疗组(康复新液组)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XM组); 用BLM 5 mg/kg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复制模型。鉴定模型成功后,使用康复新液和DXM进行灌胃治疗。康复新液组康复新液治疗剂量为5 mL·kg-1·d-1,DXM组的DXM治疗剂量为0.25 mL·kg-1·d-1,灌注周期为21 d。治疗后取大鼠肺组织,行H-E和马松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采用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层连结蛋白(LN)、纤维连结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B方法检测肺组织中LN,FN及α-SMA的表达情况。 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肺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LN,FN及α-SMA蛋白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有上升; 使用康复新液和DXM治疗后,镜下可见康复新液组和DXM组的肺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LN,FN及α-SMA蛋白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有下降。 结论 康复新液可减轻BLM诱导的大鼠PF,其作用与其下调肺组织LN,FN及α-SM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延肾口服液(YSH)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s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比色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灌服延肾大鼠不同浓度药物血清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的影响。【结果】5%-20%YSH大鼠血清对原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FN、LN、Ⅳ-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O.05或P〈0.01),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延肾制剂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FN、LN、Ⅳ-C的抑制作用,是其防治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S100A4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U-20S以及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S100A4基因在人骨肉瘤细胞MG -63及U- 20S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骨肉瘤S100A4、CD44V6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人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葡萄胎、6例侵蚀性葡萄胎和6例绒毛膜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葡萄胎、层粘连蛋白在绒毛上皮基膜呈强阳性表达,在间质呈阳性,纤维粘连蛋白在线间质内呈阳性表达。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细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细胞间质内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D147在口腔鳞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MMP-9、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组织和对照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和10.0%;CD1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9.6%和20.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64.7%;CD147表达阳性率分别100.0%和70.6% .二者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MP-9和CD147参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KG*2〗观察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PC-1)与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在成釉细胞瘤的表达及分布,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相比较,为研究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HTH〗方法〖KG*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1和PC-2在30例成釉细胞瘤和15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表达与分布。 〖HTH〗结果〖KG*2〗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组比较,成釉细胞瘤组PC-1和PC-2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主要分布于成釉细胞瘤中成釉细胞样细胞、部分星网状层样细胞及发生鳞状化生和囊性变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及牙源性角化囊肿上皮衬里的棘层、粒层和部分基底细胞。实性/多囊型与单囊型及多囊型成釉细胞瘤的各病理亚型中PC-1和PC-2分布及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多囊蛋白可能参与成釉细胞瘤的上皮-间质转化,其高表达可能与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囊性转化及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与囊肿的形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在乳腺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乳腺癌及23例淋巴结转移灶的层粘蛋白、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失去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连续线状表达,表现为间线线状、条索状、碎片状或缺如。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核分裂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及瘤栓之间未见相关性。在淋巴结转移灶中,除脉管对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呈阳性表达外,也见个别转移癌细胞胞浆对层粘蛋白呈阳性反应,部分转移灶癌细胞间存在着碎片状层粘蛋白表达,癌细胞巢周围没有连续的或间短的线性状表达。结论随着腺癌进展,细胞外基质表达逐渐下调,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核分裂密切相关,表明分化越差,病理核分裂像赵多,转移能力越强的肿瘤破坏基底膜的能力越强。癌细胞具有产生基底膜橛物质的能力,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DNA修复蛋白hMSH2、MGMT的表达状况及其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及2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MSH2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P53蛋白表达关系.[结果]hMSH2、MGMT和P53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4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中P16,C-MYC和COX-2的表达。[结果]胃癌中P16,C-MYC和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39.4%(41/104),57.7%(60/104),63.5%(66/104)。P16的表达在胃癌中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均有显著差异(P〈0.05);C-MYC的表达在胃癌中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不同组织学类型无统计学差别(P〉0.05);COX-2的表达在胃癌中与淋巴结有无转移,TNM分期,不同组织学类型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而它们与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16与C-MYC、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C-MY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研究结果显示P16,C-MYC和COX-2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P16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及C-MYC和COX-2高表达能客观反映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且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故检测三种指标可正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探讨它与乳腺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纤维连接蛋白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细胞FN呈强阳性表达,而基膜FN及间质FN普遍减少甚至缺乏。结论细胞FN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标记物,间质FN及基膜FN减少有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腺瘤、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L 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n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为82.8%,腺瘤的阳性率为40.0%,差异有显著性(P<0.01)。Ln的表达Ⅰ级、Ⅱ级、Ⅲ级的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占16.7%、58.1%、9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L n在胞质表达的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1.2%,无淋巴结转移者3.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n与良恶性、淋巴结转移特性有相关性;发现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前缘的瘤细胞出现胞质表达及弥散分布和渗透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