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脑组织钙神经素(calcineurin,CaN)的异常分布与表达及离子变化情况,探讨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酒精中毒组60只,盐水对照组40只.正常喂养1w后开始造模.酒精中毒组(60只):每日每只大鼠分别按8ml/kg灌胃2w,随后再按照10ml/kg灌胃1w,按12ml/kg灌胃1w,共灌胃4w.每日灌胃2次,其间隔均为6h,酒精浓度为50%.盐水对照组(40只):同时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每周测量体重,观察其一般生物学特征;免疫组化法测定CaN的阳性表达;原子吸收法测定Ca2、Mg2+、K+、Na+等微量元素变化.结果 两组大鼠一般生物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体重差异具有的统计学意义;酒精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CaN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小脑CaN表达无差异(P>0.1);原子吸收法测定酒精组的Ca2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Mg2、K+、Na+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后可以引起大鼠大脑皮质、海马CaN异常表达及Ca2+含量明显增多,推测酒精中毒后可对神经元产生以Ca2+代谢为主的影响,导致酒精中毒性代谢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酒精中毒后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的病理学改变及caspase-3的异常表达。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酒精中毒组30只;盐水对照组20只。酒精中毒组每日每只大鼠分别按8ml/kg灌胃2w,随后再按照10ml/kg灌胃1w,按12ml/kg灌胃1w,共灌胃4w。每日灌胃两次,其间隔均为6h,酒精浓度为50%。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并对两组大鼠进行体重、一般生物学特征、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caspase-3的检测。结果造模成功后,两组大鼠的体重存在的统计学差异;HE染色后酒精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小脑锥体细胞数目减少,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TUNEL法测定酒精组大鼠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酒精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的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的病理学改变,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引起与凋亡相对应部位caspase-3阳性表达,并参与大鼠酒精中毒后凋亡机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PKC、CaMK Ⅱ在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 Ⅱ)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脑缺血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per-manent occlus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2-VO)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周组,缺血8周组,缺血12周组(n=10),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PKC、CaMKⅡ、谷氨酸受体NMDAR1、NMDAR2B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缺血3周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缺血8周和12周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缺血3周组海马区PKC、CaMKⅡ与谷氨酸受体NMDAR 1、NMDAR 2B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缺血8周和12周组表达均降低(P<0.01).结论 PKC、CaMKⅡ与谷氨酸受体NMDAR 1、NMDAR2B变化规律相同,在缺血后期PKC、CaMKⅡ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4.
酒精戒断对清醒大鼠海马DG区部分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清醒状态下大鼠长期饮酒停饮后出现戒断症状时海马DG(dentate gyrus)区部分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0g~350g)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酒精组(n=30)。酒精组用50%酒精按10ml/kg/d灌胃1周(n=10)、2周(n=10)、4周(n=10),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4周。用微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末次饮酒6h、30h、48h、72h海马DG区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同时观察大鼠撤除酒精后不同时间戒断症状。结果2周酒精组及4周酒精组在末次饮酒30h、48h时,清醒大鼠海马DG区天冬氨酸及谷氨酸水平较末次饮酒6h显著上升(P<0.05),末次饮酒72h与末次饮酒6h无明显变化;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时间与戒断症状明显出现时间基本一致;1周酒精组、对照组在上述各时段天冬氨酸及谷氨酸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1)酒精戒断症状与饮酒时间长短呈正相关;(2)酒精戒断综合征与海马DG区细胞外液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4周造成酒精中毒模型。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的方法进行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VEGF的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VEGF均未表达,酒精组大鼠大脑皮质其中5只VEGF为强阳性表达,7只为阳性表达,3只为弱阳性表达,2只未表达。海马区7只为强阳性表达,6只为阳性表达,2只为弱阳性表达,2只未表达。结论酒精中毒后可以引起VEGF的表达,VEGF的表达可能对脑血管与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T2-104肽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皮质内NMDAR1、NMDAR2B、CRMP2、PCRMP2的表达影响,进而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单次单侧脑室微量注射Aβ25-35片段制备AD大鼠模型,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Wistar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ST2-104多肽和盐酸美金刚治疗。Aβ注射2 d后给药10 d,HE染色法观察脑皮质部分形态变化,甲醇刚果红染色法观察淀粉样物质沉积情况,WB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皮质组织NMDAR1、NMDAR2B、CRMP2、P-CRMP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淀粉样物质沉积明显增多,脑皮质部分NMDAR2B表达显著增多(P0.01),NMDAR1表达相对减少,P-CRMP2与CRMP2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ST2-104多肽可以逆转上述现象,降低NMDAR2B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P0.05),增加NMDAR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均为P0.05)。结论 (1)ST2-104可能通过减少NMDAR2B表达降低其活性来发挥对AD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大鼠自由饮用不同低浓度的酒精饮料的造模方法,建立与人体慢性酒精中毒类似的简便、理想的大鼠慢性酒精中毒自由饮模型。方法将成年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6%酒精组、8%酒精组和12%酒精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自来水,24h自由饮用。模型组大鼠每天自由饮用各浓度的酒精饮料,不给予水。造模4个月后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血酒精浓度,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部的病理变化。结果(1)造模4个月后,模型组大鼠血中酒精浓度在150~200mg/100ml。(2)造模后透射电镜下模型组额叶、小脑、海马突触间隙厚度变薄,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小泡数量增多,突触间隙变窄,突触厚膜致密物电子密度降低;光镜下仅有小脑及海马有病理改变。结论自由饮用低浓度酒精饮料4个月可以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自由饮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给予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海马区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酒精组24例(C组)、对照组8例(B组)、假手术组8例(A组);酒精组分为1.0g/kg组(C1)、1.5g/kg组(C2)、2.0g/kg组(C3)3个亚组,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大鼠模型,缺血后行Longa 5分评分。C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即刻、1h、2h、3h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g/kg、1.5g/kg、2.0g/kg)的酒精;B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缺血-再灌注后24h再行Longa 5分评分,取脑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海马区GLUT-1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h与对照组比较,C组大鼠Longa评分明显减小(P<0.01),C1、C2、C3组间比较,C3组Longa评分减小最明显(均P<0.05)。C组大鼠海马区GLUT-1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均P<0.01);C1、C2、C3组间比较,C2组与C3组均较C1组阳性细胞表达增多(均P<0.01);而C2组与C3组比较,GLU-1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别(P>0.05)。C组在缺血-再灌注后即刻、1h、2h、3h给予酒精,海马区GLUT-1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C组比B组GLUT-1表达阳性细胞数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一次性给予酒精治疗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酒精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保护因子GLUT-1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影响,为酒精依赖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180~200g)利用慢性间歇性主动饮酒(IA2BC)方法建立大鼠酒精依赖模型。当建模21d时,随机将饮酒大鼠分为腹腔注射组和中脑腹侧背盖区(VTA)注射组,VTA注射组给予脑立体定位术在VTA留置套管,继续完成28d建模;建模成功后测量大鼠戒断0h、72h后再饮酒时酒精偏好。在酒精戒断期间向大鼠腹腔或者直接VTA注射L-EVs,测量给药后大鼠的酒精偏好,部分大鼠预先在VTA注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拮抗剂K252a。结果 腹腔注射L-EVs后,与戒断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的酒精偏好明显降低(P<0.01),VTA中微量注射L-EVs后,与假手术组和溶剂组相比,SD大鼠酒精偏好均明显降低(P<0.01),而在L-EVs注射前预先注射K252a可以拮抗L-EVs对酒精依赖大鼠酒精偏好的抑制作用。注射L-EVs与向VTA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酒精依赖大鼠戒断后再饮酒时饮酒偏好的影响是相似的。并且,腹腔注射L-E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丙戊酸钠(VPA)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酒中毒模型组、VPA干预组、VPA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乙醇浓度梯度递增式的方式灌胃8周制作慢性酒中毒模型,而第5周始酒中毒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VPA干预组于第5~8周腹腔注射VPA,VPA对照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第5~8周给予VPA。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7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余7只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中毒模型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空间探索次数显著减少(P0.05);Y迷宫中2d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海马BDNF含量下降(P0.05)。与酒中毒模型组相比,VPA干预组大鼠的行为学成绩均得到改善(P0.01),海马BDNF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中毒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而VPA对酒精诱导的学习记忆损害有干预作用,海马BDNF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孕期酒精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饮酒对照组和孕期酒精暴露组,每组各8只;饮酒法建立大鼠孕期酒精暴露模型,子代成年后,采用Y-型迷宫测试子鼠学习记忆成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子鼠海马组织NR2B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子鼠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结果 (1)各组子鼠成年后学习记忆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6,P<0.05),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学习记忆成绩[(43.00±15.33)次]比正常对照组[ (25.13±12.35)次]和饮酒对照组[(26.12±11.95)次]明显下降(P均<0.05);(2)各组子鼠成年后海马组织中NR2B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95,P<0.01),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海马区NR2B mRNA表达(0.97±0.14)较正常对照组(0.52±0.10)和饮酒对照组(0.62±0.12)明显上升(P均<0.01);孕期酒精暴露组子鼠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孕期酒精暴露对子代大鼠的神经损伤可能与NMDA受体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中α-Syn及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组以及治疗组,每组均设4d及8d2个时间点。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司来吉兰0.5mg/kg,直至试验时间点。对照组及PD组每日均连续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至试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yn及Bcl-2在3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PD组大鼠结肠中的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通过司来吉兰治疗后,治疗组Bcl-2表达显著高于PD组,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d时较治疗4d时,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5)。α-Syn在PD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以及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且治疗组中α-Syn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5);且治疗8d时较治疗4d时α-Syn表达减低(P0.05)。结论帕金森大鼠结肠组织中的Bcl-2表达降低,而α-Syn表达增加。司来吉兰能缓解PD后Bcl-2的降低以及α-Syn的升高,能有效缓解帕金森患者的肠道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骼肌与骨质疏松症关系密切,导致其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细胞的凋亡,这种凋亡可能是Caspase家族蛋白所介导的。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去势大鼠骨骼肌caspase-3和 caspase-8调控作用。 方法:SD大鼠48只等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后3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仅切除周围少量脂肪组织。造模2周后,中药组给予补肾健脾方(2.979 g/kg)灌胃,西药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0.104 mg/kg)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次/d。 结果与结论:①干预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密度值和骨矿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1);而中药组和西药组的骨密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 < 0.05),且2组骨密度值和骨矿含量接近(P > 0.05)。②酶标免疫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骼肌中Caspase-3和 Caspase-8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 0.05)。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骨骼肌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P < 0.05),而西药能显著减低Caspase-8表达水平(P < 0.05)。③说明补肾健脾方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提高骨密度,而且能显著减低Caspase-3的水平,但不能显著减低Caspase-8水平,显示补肾健脾方不是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去抑制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结肠中TH及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均设4d及8d2个时间点。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联合治疗组每日灌胃1次司来吉兰0.5mg/kg及2次左旋多巴15mg/kg,直至试验时间点。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只每日均连续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至试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H及nNOS在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中的TH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通过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后,联合治疗组TH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d时较治疗4d时,TH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nNOS在模型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明显增多(P0.05),且联合治疗组中n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0.05),治疗8d时较治疗4d时,nNOS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大鼠结肠组织中的TH表达降低,而nNOS表达增加。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能缓解PD后TH的降低以及nNOS的升高,能有效缓解帕金森大鼠的肠道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损伤(chronic alcoholic muscle injury,CAM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5只,生理盐水灌胃)和实验组(B组,45只,灌酒),建立CAMI模型.将A组再随机分为A1~3组(分别于生理盐水灌胃第2周、第6周和第12周末处死,每组5只);B组再随机分为B1~3组(分别于灌酒第2周、第6周和第12周末处死,每组15只).光镜下观察大鼠骨骼肌病理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骨骼肌MMP-9的mRNA表达的动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大鼠骨骼肌MMP-9的酶活性变化.结果 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组大鼠跖肌Ⅱ型肌纤维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增生,其中I型胶原增生明显.A1组与B1组大鼠骨骼肌MMP-9 mRNA的表达甚少,Western blot和酶谱法检测仅显示MMP-9前体型.B2组大鼠跖肌MMP-9 mRNA表达(0.0579±0.0046)较A2组(0.0198±0.0023)增高(t=-9.151,P<0.01),B3组大鼠跖肌和腓肠肌MMP-9 mRNA的表达(0.1417±0.0116、0.0599±0.0057)均较A3组(0.0249±0.0049、0.0237±0.0021)增高(t=-18.095,P<0.01;t=-5.933,P<0.05).同时,Western blot和酶谱法也检测出B3组大鼠腓肠肌和跖肌活性型MMP-9的表达量及酶活性进一步增强,与B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的表达和活性增高可能参与了骨骼肌间质纤维增生,促进了C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自由饮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模型,探讨其电生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酒精组,对照组饮水,酒精组酒浓度从6%、9%、12%各5 d递增加至20%后以该浓度维持饲养,于第2、3、4个月末行电生理及电镜检查,每周记录大鼠体重,每两天记录饮食量。结果酒精组大鼠体重及食量均较对照组差。电生理检查在4月末时酒精组与对照组相比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CMAP波幅降低,4个月时酒精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电镜下观察,4个月酒精组坐骨神经可见轴索肿胀、消失,轴索内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微管、微丝及神经丝的数量减少,结构不清,髓鞘增厚,板层分离、松解。结论自由饮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经电生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符合人类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的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Aβ组、Aβ+生理盐水组、Aβ+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后3组在大鼠双侧海马CA1区立体定向注射Aβ造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β+阿托伐他汀组在造模1周前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kg.d)灌胃,Aβ+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4周后,测定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MDA、SOD及GSH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β组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内MDA活性明显升高(P<0.05),SOD、GSH活性明显降低(P<0.05),Caspase-3的表达升高(P<0.05),Bcl-2的表达降低(P<0.05),与Aβ组相比,Aβ+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组织内MDA明显减低(P<0.05),SOD、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Caspase-3的表达下降(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β1-40诱导AD大鼠模型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及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Rho激酶、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法舒地尔治疗组,每组24只,再分为1 d、3 d、7 d、14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Rho激酶、Nogo-A的表达。结果 (1)B组、C组各时间点Rho激酶表达均高于A组(P<0.05),术后7d最为明显,C组Rho各时间点表达较B组减少(P<0.05)。(2)B组、C组Nogo-A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多(P<0.05),C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B组减少(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后Rho激酶及Nogo-A的激活从而达到促使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碱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成年Wistar大鼠(270±30 g)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酒精组(n=6)和治疗组(n=6)。酒精组与治疗组大鼠胃内先灌入50%食用酒精,每次0.5 ml,每10 min灌1次,直到大鼠出现酒精中毒状态为止。30 min后,治疗组大鼠灌胃双氢麦角碱0.7 mg/kg,酒精组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用脑内微量透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几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包括谷氨酸(glutamate,Glu)、天冬氨酸(aspartate,Asp)、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甘氨酸(Glycine,Gly)、牛黄酸(Taurine,Tau)和丙氨酸(Alanine,Ala)。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Asp、Glu和Gly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而Gln、Tau和Ala含量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2)治疗组大鼠海马DG区细胞外液中的Asp、Glu和Gly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结论(1)急性酒精中毒与海马DG区Asp、Glu和Gly含量增加有关。(2)双氢麦角碱可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的大鼠海马DG区Asp、Glu和Gly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B1及B2激肽受体在匹罗卡品癫(癎)幼鼠模型中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幼年(3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癫(癎)模型组15只,采用匹罗卡品法制作癫(癎)模型,分为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慢性期组3亚组,每亚组5只;生理盐水对照组(盐水组)15只,与匹罗卡品实验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给予腹腔注射盐水,分为与实验癫(癎)组各时间点相对应的盐水6h组、盐水5d组、盐水60d组3个亚组,每亚组5只.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海马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的B1及B2激肽受体的表达变化,并相互比较.结果 与盐水6h组、盐水5d组比较,急性期组、静止期组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与生理盐水60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水60d组比较,在实验癫(癎)模型各亚组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水各亚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1、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1与B2激肽受体mRNA表达失衡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