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评估多点扇形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对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10个肿瘤,行即时(15m in)、1个月、6个月及1年及2年CEUS或CECT复查,观察肿瘤有无残留及复发,评价CEUS与CECT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CEUS105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5个(89.62%),肿瘤残留11个(10.38%);CECT110个肿瘤完全消融为96个(87.27%),肿瘤残留14个(12.73%)。1年生存率,〈3.0 cm为90.62(29/32),≥3.0 cm为70.3(45/64)P〈0.05;2年生存率,〈3.0 cm为87.5(28/32),≥3.0 cm为60.9(39/64)P〈0.01,〈3 cm与≥3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EUS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CECT同样的敏感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或微波消融(MW)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14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或MW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CEUS对部分病灶进行检查。结果消融治疗前:有73例109个病灶行CEUS,其中106(97.2%)个病灶CEUS可清晰显示边界;CEUS测量病灶平均最大直径、面积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过程中:1枚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病灶在CEUS引导下完成RFA治疗;5枚病灶消融后即刻CEUS证实完全灭活。消融治疗后,有19例31个病灶行CEUS检查,肿瘤灭活诊断准确率为96.8%,与CECT检查结果一致,CEU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观察射频治疗肝肿瘤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常规超声对肝肿瘤射频治疗后疗效评估较困难,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肿瘤灭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43例肝癌患者69个病灶,RFA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和CEUS对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造影剂灌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EUS对肿瘤灭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91.0%、94.4%、92.7%和47.8%、59.3%、53.6%。结论 CEUS能准确判断RFA对肿瘤消融的范围及程度,是一种判定射频治疗后疗效并能及时指导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 CEUS)指导下射频消融( 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不宜外科手术或外科术后复发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CEUS检查,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后,RFA治疗。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7例,共计27例,28个病灶,肿瘤大小为1.3~5.2 cm。结果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内行增强影像学检查,除1例提示肿瘤残存外,27个病灶完全灭活,有效灭活率达96%。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出现少量胸水,未给予特殊处理。结论 CEUS指导下RFA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RFA治疗转移性肝癌8例,比较传统超声与CEUS检查对肿瘤病灶诊断结果及评价RFA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一般超声示肿瘤病灶为12个,CEUS示病灶为16个,病灶发现率提高33.3%(4/12);RFA治疗后,14个病灶消融完全(14/16),2个病灶重新消融(2/16)。结论CEUS能灵敏、清楚的显示肿瘤大小、数目及微小病灶,在肝癌行RFA治疗后能早期显示凝固样坏死与残留的肿瘤组织,是评估RF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ARFI)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 VTI)在肝癌射频消融( RFA)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 RFA的73例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 RFA后采用常规超声、VTI、超声造影( CEUS)和增强CT( CECT),测量消融灶最大长径及其垂直径,并对4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VTI、CEUS和CECT测得消融灶面积分别为(5.4±3.26)、(14.21±7.35)、(14.31±7.04)和(13.18±7.24)cm2。 VTI测值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与CEUS、CE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VTI获取的消融灶面积与CEUS、CECT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r=0.987,r=0.959,P<0.05)。结论 VTI能清晰显示消融灶的边界,较准确地判断肝消融灶的大小,对评价肝癌RFA疗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12例肝癌患者采用单纯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最大径>5 cm的18例肝癌患者采用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RFA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完全灭活率46.7%(14例),部分灭活率53.3%(16例)。单纯RFA组12例完全灭活率50.0%(6例),部分灭活率50.0%;RFA联合TACE组18例完全灭活率44.4%(8例),部分灭活率55.6%(10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AFP阳性患者术后AFP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对于大肝癌宜联合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116例患者共15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24h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对发现残留及消融安全范围不足的病灶及时补充治疗,随访4~19个月,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局部肿瘤进展的因素。结果:152个病灶中3个病灶初次治疗后CEUS显示有残留,补充治疗后达消融安全范围充足。最终9个病灶(5.9%)显示消融安全范围不足,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两个病灶有残留,7个病灶治疗完全;另外143个(94.1%)治疗后CEUS显示消融安全范围充足的病灶,一个月后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证实治疗完全。随访4-19个月,152个病灶有10个病灶证实有局部复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安全范围、肿瘤生长方式是射频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CC行RFA治疗需重视术前对病灶的生长方式,术后病灶的消融安全范围等的评估,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提高RFA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非手术适应证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cool - tip公司生产的单极冷循环射频治疗机对35例肝癌患者57个病灶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超声造影和CT结果、AFP变化评价疗效.结果:57个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融,术后CECT及CEUS检查证实41个(71.9%)病灶得到完全消融;16个病灶(28.1%)为不完全消融.22例术前血清AFP升高者术后2个月19例AFP均有下降.结论:RFA治疗非手术适应证肝脏肿瘤近期疗效较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导向冷循环射频消融(RFA)在肝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3月在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32例共48个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转移瘤直径〈3cm的20个,3~5cm的23个,〉5cm的5个。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后行腹部CT三期扫描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RFA治疗后完全坏死肿瘤39个(81%),其中直径〈3cm者19个(95%),3~5cm者18个(78.2%),〉5cm者2个(40%),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局部治疗肝转移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Chen MH  Wu W  Yang W  Gao W  Dai Y  Yin SS  Huo L  Y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1-3494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CEUS)判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后肿瘤的灭活情况,探讨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可靠性.方法 9例兔VX2肝肿瘤模型作RFA治疗后4d作Sonovue介导的CEUS检查,分析比较各兔子CEUS图片,确定肿瘤部位、数目、边界和肿瘤的坏死程度,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作径线测量和勾画出消融灶面积比例并与病理作比较,采用网格分析法计算出CEUS评价RFA疗效的诊断指标.结果 9例兔子中8例发现残留肿瘤灶,1例完全消融,残留灶在CEUS上表现为“快进快退”增强特点,消融灶一直呈无增强状态.以超声测量相关径线与病理对比基本无差异,消融灶面积比例分别为0.55±0.27和0.53±0.33,存在高度正相关(R2=0.89,P=0.001),其诊断敏感率、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88%、91%、80%和86%.结论 CEUS能较可靠评价RFA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30日~2010年4月30日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肾实质性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与CE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灵敏度(97.87%)、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80.85%、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肾实质性肿瘤增强强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等方面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对肾癌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动脉栓塞化学治疗联合射频消融(TACE+RFA)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确诊原发性肝癌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肝内复发而无肝外转移的患者159例,其中行TACE+RFA治疗者(TACE+RFA组)87例,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者(再手术组)72例,2组患者中均不包括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TACE+RFA组中最大肿瘤直径为4.5 cm,平均2.1 cm;再手术组中最大肿瘤直径为5.5 cm,平均3.5 cm。结果 TACE+RFA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再手术组中1例死于术后肝衰竭,8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TACE+RFA组和再手术组的1、2、3 a生存率分别为75.8%(66/87)、63.2%(55/87)、51.7%(45/87)和69.4%(50/72)、58.3%(42/72)、47.2%(3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TACE+RFA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相比,其疗效及预后相近,但TACE+RFA适应证更宽,术后出现肝衰竭的概率低,术后肝功能损害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