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氟中毒山羊骨骼抗压强度试验,并与骨氟、骨钙及钙磷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氟中毒山羊骨骼强度普遍降低,骨氟、骨钙含量及钙磷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氟中毒时骨骼强度降低是骨氟及骨钙磷代谢紊乱的结果。这一试验结果为氟中毒的劳动能力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钙摄入量对于青春前期女童骨量增长的影响,为该人群钙适宜摄入量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年龄10.0±0.7岁的241名青春前期健康女童为对象,设计普通膳食组、牛奶补充组和钙剂补充组三组,总钙摄入量分别为600、900和1200mg/d,进行2年干预,采用多次称量及3d膳食询问法获得2年间日均膳食钙摄入量,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干预前后全身、腰椎及近端股骨骨矿物密度和骨矿物含量。结果2年间三组的平均钙摄入量分别为552±61、864±139和1166±207mg/d;日均钙摄入量与全身、多位点骨矿物含量和骨矿物密度显著正相关;当日均钙摄入量达到864mg/d时,全身骨矿物含量增加值显著高于钙摄入量为552mg/d膳食组;当日均钙摄入量达到1166mg/d时,股骨颈骨矿物含量及骨矿物密度和腰椎骨矿物密度的增加值显著高于未达到1166mg/d的干预组。结论9~11.5岁的青春前期女童钙摄入量达到1166mg/d,全身特别是负重部位能获得较高骨矿物含量和骨矿物密度增长,提示青春前期钙适宜摄入量可能为1200mg/d。  相似文献   

3.
儿童骨密度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古桂雄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34-4936
骨密度又称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单位面积的骨矿含量.就测量精度而言,面积骨矿密度并不逊色于体积骨矿密度.由于骨矿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BMD是评估骨钙含量、骨钙丢失率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众多疾病和人体衰老过程均可影响骨钙代谢,引发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钙剂对大鼠生长发育影响的差异,并研究不同种钙剂对大鼠钙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断乳SD雌性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纳米螯合钙组、苹果酸枸橼酸钙组、L-天门冬氨酸钙组、牦牛骨钙组、牛骨钙组、珊瑚钙组、鱼骨钙组、碳酸钙组以及低钙对照组,各组饲以用不同种钙剂配制的饲料以及低钙饲料,进行4周饲养实验及3d代谢实验。[结果]牦牛骨钙组、牛骨钙组体重低于低钙对照组(P﹤0.05),牦牛骨钙组体重低于碳酸钙组(P﹤0.05),牛骨钙组身长低于碳酸钙组与低钙对照组(P﹤0.05),牛骨钙组食物总利用率为37.39%,低于低钙对照组(P﹤0.05)。纳米螯合钙组、牦牛骨钙组、珊瑚钙组、鱼骨钙组和碳酸钙组表观吸收率分别是91.04%、91.96%、92.55%、93.24%,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牦牛骨钙组、珊瑚钙组、鱼骨钙组和碳酸钙组的钙储留率分别为89.26%、89.78%、90.97%、91.66%,明显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结论]与其他实验组相比,牦牛骨钙和牛骨钙促进大鼠生长发育的效果较差。8种钙剂在饲料钙水平相同时,吸收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骨钙丢失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丢失是必然发生的,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加速骨钙丢失,比如女性的妊娠和哺乳,为了满足发育中的胎儿或者哺乳婴儿,母体需要从机体输出大量的钙。身体由于种种原因被制动,骨量会因为钙丢失加速而下降,但是过量的运动同样会加速骨钙丢失。骨质疏松症是现代社会困扰很多患者的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骨钙丢失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的联系,人们试图通过补钙弥补体内生理或病理性钙丢失,这一措施是否有效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入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人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钙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缺钙同一些重要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 1.骨质疏松:这是一种威胁着年人健康的常见病。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的减弱,体内生成1.25—双羟维生素D_3的量减少(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吸收钙,调节机体的钙磷代谢),致使钙的摄入量明显减少,使骨钙丢失。据统计,男性40~45岁以后,每10年骨钙丢失3~5%,女性则从35岁以后就开始骨钙丢失,停经后,骨钙丢失加速,每10年,骨钙丢失9%。所以老年人如不注意钙的摄入,是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证实,一般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每年以0.1-0.5%的速度减少。到60岁时竟会有50%的骨钙减少,此时就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目前除了应用一些激素可减缓钙质的减少外,还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防止骨钙减少。骨的密度是指矿物质的含量,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钙。骨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补钙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峰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9):860-860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不可缺少的宏量元素 ,尤其儿童、青少年时期需要钙的量较大 ,每天要从食物中摄取 1克以上的钙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 ,有人把钙质比拟为青春发育的支架基料[1] 。婴儿从母体遗传下来的钙约有 6万毫克 ,成人体内 1 0 0~ 1 2 0万毫克的钙是在 2 5岁以前积累 ,吸收进入体内储存的钙质越多 ,骨骼就越健壮[1] 。在正常情况下 ,骨骼不停的进行新陈代谢 ,但主要体现为成骨和破骨作用 ,以及钙和磷的代谢过程。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 ,钙和磷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不能分割的。人体内钙和磷大部分存在于骨内 ,血液和体液内钙磷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期钙营养与骨矿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钙营养状况与骨矿密切相关。良好的钙营养是骨骼健康发育的基本保证和骨骼正常生长及形成峰值骨量的物质基础。成人期所达到的峰值骨量是决定老年期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因此 ,儿童期的钙营养应受到普遍的重视 ,调整膳食结构 ,改善儿童钙营养状况是我们需要尽快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钙的生物利用率与骨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健康主要取决于矿化程度 ,即骨矿物质密度 (BMD) ,表型差异则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由于几乎所有储存钙都用于骨的矿化和重建 ,因此可将BMD作为反映膳食钙生物利用率的一种长期 (>6个月 )的标志物。然而 ,由于BMD是一种反映钙生物利用率的非常敏感的标志物 ,因此其在膳食干预研究中的应用仅限于显著的骨生长和骨丢失时期。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可用于预测短期内 (>4个月 )膳食钙的总生物利用率 ,但由于其变异系数较高 ,因此可能不适用于一些膳食干预研究。目前 ,一些欧洲实验室利用一种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 (4 1Ca)标记骨钙 ,然后直接检测经尿的钙丢失率。钙吸收率与摄入量呈负相关 ,整个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取决于吸收率和排泄率 ,并受肠道内钙结合物的限制。膳食资料数据和对骨健康的间接检测数据表明 ,当经常性钙摄入量较低时 ,尤其是在骨生长或丢失期间 ,生物利用率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定量钙平衡的主要膳食调节因素对骨健康的影响 ,研究其与遗传和生理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何丽 《大众医学》2012,(9):38-39
人到中年,骨钙便逐渐开始丢失。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进一步加速,女性65岁以后可能丢失骨钙达30%~50%,男性丢失的骨钙也在30%左右。缺钙的结果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疾病接踵而来。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元素。而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连续补充钙剂好多年,可在医院检查骨密度后,医生仍诊断为骨密度低下,严重的甚至患有骨质疏松症。因此很多人认为,人老了补钙也没用。  相似文献   

14.
骨钙含量测定在骨质疏松模型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简单而精确的骨钙含量测定方法及在骨质疏松模型动物中的应用,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2%,变动系数为3.5%,用本法对4组实验动物骨钙含量进行监测,测得结果提示了骨钙含量的测定对评价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药物防治效价是一项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体钙元素的摄入不足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表明,钙是构成骨矿物质的重要成分。钙占人体重量的2%,而人体内的钙99%沉积在骨骼中,是维持骨骼强度的必要物质。当体内缺钙时,骨骼中的钙即由血液输送至身体各器官,骨钙也大量地向血液中转移,以致骨矿物质大量流失,结构变为疏松、多孔,发生骨质疏松症。由于缺钙,骨强度变弱,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老化大鼠骨形态学、骨生物力学改变特点与骨钙含量变化。方法以10只雌性20月龄老年大鼠复制实验模型后,另3月龄大鼠10只为青年对照组,观察大鼠骨形态学、骨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及骨钙含量变化。结果老年雌性大鼠形态、骨生物力学及骨钙含量发生显著性改变。结论老龄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改变于骨生物力学的改变,骨钙含量的降低影响骨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灿楠  刘德成  庄明  贺珍  丛宁 《卫生研究》2002,31(6):439-441
为探讨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间的相互关系 ,给初断乳Wistar大鼠喂饲 3周缺钙饲料后 ,按体重随机分为缺钙组、钙适宜组和高钙组 ,进行 12周喂养 ,并于实验第 5周进行 3天代谢试验。结果表明 ,适宜补钙可明显增加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股骨的重量 (P <0 0 5 ) ,加大补钙剂量 ,补钙效果未见增加。相关分析发现摄入钙与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吸收率、存留率呈负相关。量效研究发现 ,大鼠钙摄入量 (X)与吸收率 (^Y)间的关系呈双曲线函数形式 ,所得回归方程为 :^Y =e6 80 68×X- 0 882 1 +2 0 ,(F =47 315 4,P <0 0 0 0 1)。实验结果显示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骨钙与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的骨矿物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钙营养监测对一些骨代谢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治非常重要 ,所以选择一个简单易行、灵敏可靠的钙检测指标是十分必要的。血钙能直接反映人体血内的钙营养状况 ,但它受很多调节机制的保护 ,因而相当稳定 ,当人体早期缺钙或缺钙不严重时 ,都不能表现在血钙的变化上。骨骼X线拍片是检测骨骼钙的另一种方法 ,但只有在骨矿物 (主要是钙 )下降 30 %~ 50 %时 ,才能在X片上反映出骨密度的变化 ;骨密度检测技术自 60年代发展以来 ,被认为是一项方便、敏感、准确可靠的骨矿物测量指标 ,它是通过骨矿物仪直接测量骨矿物含量。骨骼中钙是构成骨矿物的…  相似文献   

19.
肝性骨营养不良是指肝病时由于钙磷或维生素D代谢紊乱,由此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疾病,包括低钙或高钙血症、骨质疏松、佝偻病与骨软化、继发性甲旁亢等。本文着重介绍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肝性骨营养不良。一、骨质疏松:肝病时,特别是阻塞性黄疸患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人老矮三分”,这句话确有科学道理。人进入老年后,身高逐渐变矮,严重者可缩短10-15厘米,这主要是由于有萎缩所造成的。    引起骨萎缩的原因是缺钙。钙是构成身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齿之中,只有1%是在体液里。在大腿骨的两端,表面只一层很薄的密质骨,内部纯为松质骨,松质骨由许多骨小梁排列而成,到了老年以后,性腺激素水平低下,骨质成分发生变化,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因而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及脱钙现象,特点为骨小梁及骨皮质的骨质吸收增快,而成骨过程减慢。致使椎骨变形,脊柱变弯,人体也随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