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例,性别不限,年龄44~77岁,体重43~93 kg,ASA分级Ⅱ或Ⅲ级.开胸打开心包,待血液动力学稳定5 min时(T1),以0.25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于T1和输注完毕后10min(T2)时记录HR、MAP、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CI,并计算变化率(△HR、△MAP、△CVP、△SVR、△SVV、△SVI和△CI).△HR、△MAP、△CVP、△SVR、△SVV与△SVI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SVI≥25%为扩容有效的标准,绘制HR、MAP、CVP、SVR、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CVP、SVI、CO和CI升高,SVRI和SVV降低(P<0.01),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VR与△SVI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 0.480(P< 0.05);△CVP、△MAP、△SVV与△SVI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V的诊断阈值为8.8%,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100.0%.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579(0.346 ~ 0.812).结论 SVV不能准确地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收缩压变异率(SPV)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2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49 ~ 79岁,身高153 ~ 173 cm,体重55~ 89 kg,体表指数1.53 ~ 2.00 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经外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监测每搏量变异率(SVV)和有创动脉波形监测更改标名后计算SPV.关胸后立即进行容量负荷试验,颈内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 50~ 80 ml/min,直至心指数(CI)增加10%时停止输注.分别于切皮前平卧位(T1)、切皮前头低30°(T1')、平卧位开胸前(T2)、开胸后(T2’)、关胸后平卧位容量负荷试验前(T3)、容量负荷试验后(T3')、缝皮后平卧位(T4)、缝皮后头低30°(T4 ')时记录HR、MAP、SPV、CI、SVV、每搏指数(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计算T1'与T1、T2’与T2、T3'与T3 及T4'与T4时SVV的差值(△SW)和SPV的差值(△SPV),绘制△SVV和△SP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结果 与T1时比较,T1'时MAP、CVP、PCWP、CI和SVRI升高,SVV和SPV降低(P<0.05);与T2 时比较,T2' 时HR升高,CVP降低(P<0.05);与T3时比较,T3'时MAP、CVP、PCWP和CI升高,SVV和SPV降低(P<0.05);与T4时比较,T4'时MAP、CVP和PCWP升高,SVV和SPV降低(P<0.05).△SVV和△SPV判断血容量变化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和0.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V可准确地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FloTrac/Vigileo系统)来观察心脏手术患者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0例拟在心肺转流(CPB)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全麻后行ANH,目标血细胞比容(Hct)为32%,放血速度分别为20 ml/min(A组)和40 ml/min(B组).于ANH前(T0)、ANH开始后5 min(T1)、10 min(T2)、ANH结束时(T3)、ANH结束后10 min(T4)记录HR、MAP、CVP及FloTrac/Vigileo系统测得的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变异度(SVV)等指标.结果 两组ANH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VV在T1~T3时较T0时明显增高(P<0.01),而且B组SVV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进行ANH是安全的,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能对其进行方便的监测.SVV能预测机体对输液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2%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HS-HES)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择期胶质瘤手术患者24例,ASAⅠ或Ⅱ,随机分为HS-HES组(n=14)和羟乙基淀粉(HES)组(n=10)。HS-HES组以500ml/h的速度给予HS-HES 250ml,HES组以1 000ml/h的速度输入HES 1 000ml扩容。记录输注前即刻(T0)、输注后30min(T1)、60min(T2)、70min(T3)、120min(T4)和180min(T5)HR、MAP、CVP、CO、每搏输出量(SV)和每搏变异度(SVV)。结果与T0时比较,T2~T5时两组HR明显增快(P0.05),T3~T5时两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两组CVP明显升高、CO、SV明显增加,T1~T5时SVV明显降低(P0.05)。不同时点两组HR、MAP、CVP、CO、SV和S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HES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效应,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液体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预输注对胃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40~50岁,根据全麻诱导前30 min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的剂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组,5ml/kg)、中剂量组(M组,10ml/kg)和高剂量组(H组,15ml/kg).以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麻醉诱导.以FloTrac/Vigileo方法测定并记录输注前(T1)、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T3)时的HR、MAP、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CVP.结果 与T1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MAP、CI、SV、CVP均明显升高,HR明显减慢,SVV、SVR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T2、T3时M组和H组HR明显减慢,MAP、SV、CVP明显升高,SVV和SVR明显降低,且H组MAP和CVP明显高于M组,SVR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全醉诱导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10ml/kg可有效预防胃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中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均分为HH40组(H组)和4.2%高渗盐水组(C组).麻醉诱导后,分别在15 min内快速静脉输入HH40 5ml/kg或4.2%高渗盐水5 ml/kg.在输注HH40或4.2%高渗盐水前即刻(T0)、输注后15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记录MAP、HR、CVP、尿量,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Na+、K+浓度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各时点脑灌注压(CPP):CPP=MAP-ICP.结果 与T0时比较,T1~T5时两组MAP、CVP、CPP升高,HR减慢,T2~T5时ICP降低(P<0.05).与C组比较,T4、T5时H组HR减慢和T5时MAP升高(P<0.05);H组降低ICP幅度与其相似,而降ICP作用维持时间较长(P<0.05).结论 HH40可安全地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伴失血性休克手术患者,能有效地纠正其休克,降低其ICP.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心房输注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合并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50 mm Hg]的患者20例,年龄22~53岁,体重34~57kg,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0):右心房输注组(R组)和双心房输注组(B组).麻醉诱导后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Swan-Ganz三腔漂浮导管,监测CVP、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CO.R组经中心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30~150 ng·kg-1·min-1和去氧肾上腺素0.2~0.6μg·kg-1·min-1.B组经中心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130~150 ng·kg·min-1,经左心房输注去氧肾上腺素0.2~0.6μg·kg-1·min-1.分别于给药前5 min(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和60 min(T4)时记录MAP、HR、MPAP、PCWP、CVP和CO,计算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CI.结果 与T0时比较,R组T1-4时MAP、MPAP、PCWP和PVRI降低,CI升高(P<0.05),HR、CVP和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4时MAP、CI和SVRI升高,HR、MPAP、PCWP、CVP和PVRI降低(P<0.05);与R组比较,B组MAP、CI和SVRI升高,HR、MPAP、PCWP、PVRI和CVP降低(P<0.05).结论 双心房输注可降低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老年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记录气腹前5min (T1)、气腹后10 min(T2)、30 min(T3)、90min(T4)、180min(T5)、解除气腹后30 min(T6)及术毕(T7)各时点HR、MAP、CVP、气道压(Paw)、PaCO2、pH和血糖(Glu),以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G组比较,GE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少,术后拔管时间较短,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T2~T7时HR、MAP、CVP、Paw、PaCO2及Glu值均增高,pH值下降(P<0.05).T2、T3、T6、T7时G组HR、MAP较GE组增快升高明显(P<0.05);T2~T7时G组Glu较GE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中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术后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瑞芬太尼诱发兔心血管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雌雄不拘,2~6月龄,随机分为5组(n=8),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N+R组静脉注射纳洛酮40μg/,2 min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V+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S+R组行硬膜外穿刺,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V+S+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进行交感神经阻滞,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于注射瑞芬太尼前1 min(T0)、注射后30 s(T1)、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20 min(T9)时记录HR和MAP.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HR均减慢(P<0.05);N+R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T1-7时MAP均降低(P<0.05);与R组比较,N+R组T1-7时MAP均升高(P<0.05),其余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减慢兔HR的机制与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无关;而其降低血压的机制与激活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甲蓝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手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38~64岁,体重48~75 kg,随机分为2组(n=20):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亚甲蓝组(MB组).人室后NE组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5~2.0μg·kg-1·min-1至术毕,MB组静脉输注亚甲蓝0.5~1.0 mg·kg-1·h-1至术毕.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吸入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和舒芬太尼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及术毕时(T5)记录HR、SvO2、MAP、CVP、每搏量,计算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CI.于上述时点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Lac)浓度,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 与NE组比较,MB组MAP、HR、CVP、SVRI、DO2I、VO2I和ERO2升高,CI和Lac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5时MB组MAP、HR、CVP、SVRI、VO2I、DO2I和ERO2升高,CI和Lac降低,NE组CI和Lac降低,SVRI、VO2I和ERO2升高(P<0.05),DO2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0.5~1.0 mg·kg-1·h-1亚甲蓝不仅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还可改善机体氧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例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根据舒芬太尼靶控浓度,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为0.4 ng/ml,Ⅱ组为0.5 ng/ml,Ⅲ组为0.6 ng/ml.分别记录麻醉前(T1)、意识消失时(T2)、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5 min(T5)各时点的MAP、HR、射血分数(SI)、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 MAP、HR、SI、CI、SVRI、ACI在T1、T2、T3、T5时点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4时点,MAP工组与Ⅱ、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 Ⅰ组较Ⅲ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SI、ACI Ⅲ组较Ⅰ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CI、SVRI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各时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组靶控浓度的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插管中均能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不同的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抑制程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帕他莫超前镇痛对全麻插管与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的气管插管全麻术的80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于麻醉前15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试验组为生理盐水100 mL+丙帕他莫2 g。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采用RS躁动评分法、Ramsay镇静评分法及VAS法评估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的躁动、镇静、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R、MAP、CVP于T1及T3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T2、T4、T5各时点与T3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均有升高趋势(P0.05),试验组各时点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比较,T4时点的CVP最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血小板聚集率、PT、T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点,试验组患者RS和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比较,T4时点的RS和Ramsay评分最高(P0.05)。试验组患者拔管后1 h和6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帕他莫用于全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能较好维持全麻术患者的插管与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影响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可安全用于全麻手术的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术中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对脊柱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LCVP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L组于手术开始后通过限制输液联合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使CVP维持在2~4cm H2O,植骨融合完成后迅速扩容使CVP恢复正常。C组常规补液,维持CVP在6~12cm H2O。分别于麻醉诱导后仰卧位(T0)、降压前俯卧位(T1)、CLCVP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记录血流动力学和EVLWI的变化;记录术毕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单独记录CLCVP期间失血量与CVP和MAP相关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CVP、T2时L组SVRI明显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4时两组HR明显增快、CI明显升高(P0.05),T2~T4时L组MAP、CVP、ITBVI和T4时C组MAP、CV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2~T4时MAP、CVP,T3、T4时SI明显降低(P0.05),而SVRI明显升高(P0.05),术中L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总输液量、尿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CLCVP在减少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同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EVLW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leth variability index,PVI)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条件下预测胃肠道手术患者液体治疗反应和评估容量状况的能力.方法 选择5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后连续监测MAP、HR、CVP、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SVV)、PV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开始后30 min以0.4 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进行容量治疗反应的临床观察,将SVI变化百分比(△SVI)≥10%视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结果 共48例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28例对容量治疗有反应(R组),20例对容量治疗无反应(NR组);R组患者SVV基础值[(13.8±1.2)%]和PVI基础值[(15.5±4.2)%]显著高于NR组[SVV(9.9±3.2)%,PVI(11.3±3.2)%](P<0.05);SVV诊断阈值为10.5%,监测容量反应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100%;PVI的诊断阈值为13.5%,监测容量反应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75.0%;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SVV的基础值与△SVI相关(r=0.639,P<0.01),PVI的基础值与△SVI相关(r=0.420,P<0.05).结论 PVI能够预测机械通气下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容量治疗反应,其准确性与SVV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全麻鼻内镜手术控制性低血压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0例择期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硝普钠(N组)、右美托咪啶(D组)行控制性低血压,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在60 mm Hg~70 mm Hg(1 mm Hg=0.133 kPa).记录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拔管即刻(T2)时的心率(HR)、MAP及达标时间、手术时间、降压持续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及尿量,对术野质量和苏醒期清醒镇静程度进行平定并观察有无副作用.结果 两 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手术时间、控制降压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两组患者T0时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降压达标时间D组(16.7±3.7) min较N组(10.1±1.8) min慢(P<0.05);T2、T1时点与T0时点比较,N组HR(105+7)、(82±5)次/min较(78±6)次/min明显增快(P<0.05),D组HR(74±7)、(69±8)次/min较(79±8)次/min明显减慢(P<0.05);组间比较,T2、T1时点N组HR(105±7)、(82±5)次/min明显高于D组(74±7) 、(69±8)J/min(P<0.05).N组拔管时出现反跳性高血压,D组拔管时MAP(84+10) mm Hg仍低于诱导前水平(95±8) mm Hg(P<0.05).D组术野质量评定(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1.2±0.4)分优于N组的(1.9±0.5)分(P<0.05);N组的拔管时间(14.5±1.8) min要短于D组的(16.5±2.7)min(P<0.05);N组苏醒期清醒镇静评分(1.5±A5)分优于D组的(2.0±0.3)分(P<0.05),但N组有6例出现术后躁动;D组出血量(111±45) ml较N组的(191±43)ml少(P<0.05),D组尿量(390±105) ml较N组的(230±83) ml多(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呼吸抑制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麻鼻内镜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行控制性低血压安全可行,能提供更好的术野质量,同时副作用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常规容量填充和目标靶控容量填充对沙滩椅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下骨科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部关节镜手术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体重49~68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容量填充组(R组)和FloTrac/Vigileo指导下目标靶控容量填充组(S组),每组15例。R组麻醉诱导后30 min内予以10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快速静滴行容量填充;S组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MAP、每搏变异度(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心脏指数(CI),当SVV13%时,5min内静注3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后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当SVV13%,观察CI变化(1)CI2.5L·min-1·m-2时,给予多巴胺0.5~1μg·kg-1 min-1,至CI2.5L·min-1·m-2;(2)若CI2.5L·min-1·m-2,不予处理,观察SVV、MAP、CI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BCP时(T3)、BCP后5 min(T4)、3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平卧位(T6)的MAP、HR、CI、SVI、SVV;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术中用于容量填充的胶体液用量、胶体液总量以及液体总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两组MAP、CI、SVI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T5时R组SVV明显升高(P0.05)。T3~T5时S组MAP、CI、SVI明显高于R组,而SVV明显低于R组(P0.05)。S组术中用于容量填充的胶体液用量、胶体液总量以及液体总量明显多于R组(P0.05),两组晶体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术中麻黄碱、多巴胺用量、尿量明显少于R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以MAP、CI、SVV为目标靶控容量填充模式较传统容量填充可更为安全有效稳定BCP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4种不同复合液体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兔复苏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家兔24只,随机分为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组( MT+ HS)组、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组(MT+HD)组、7.5%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组(HSH)组、7.5%高渗氯化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组(HSD)组,每组6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和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8个不同时点采集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数据.结果 4组复合液均能提高MAP,HSH组在复苏后20 min达到峰值,反应速度最快,提高MAP的平均幅度分别为(29.4±2.1)、(27.9±3.4)、(41.0±2.2)、(40.6±1.6) mm Hg(1 mm Hg =0.133 kPa),提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合液提高CVP值的幅度均接近于(3.0±1.4) cm H2O(1 cm H2O =0.098 kPa),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合液均能在不同时段将ICP值降至基础值水平(7.3±1.6) mmHg,将CPP值升至基础值水平(69.6±6.8)mm Hg,峰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组复合液均有纠正休克和降低颅内压的效果,HSH维持效用的时间最持久,复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将采用无痛麻醉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EMF组和对照PF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全麻中采用依托咪酯乳剂、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照组全麻中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2min(T1)、胃镜检查操作开始时(T2)、操作开始后3min(T3)、操作结束时(T4)、操作结束后15min(T5)6个时点HR、MAP、RR、Sp02的变化,观察患者检查中肌颤及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苏醒和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结果:在T1、T2、T3、T4时点,PF组的HR和MAP明显低于EMF组(P<0.05);两组的RR和Sp02在6个时点无明显的差异(P>0.05),但PF组中在T1、T2、T3时点共有9例患者出现了Sp02降低在93%以下,采用暂停检查并面罩加压给氧纠正.组内比较,EMF组各时点的HR、MAP、RR以及Sp02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PF组内比较,HR和MAP值在在T1、T2、T3、T4时点明显低于T0和T5时点之值(P<0.05),RR和Sp02各时点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的清醒时间、达到离院标准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毕40min时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EMF组术中肌颤的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是安全可靠的,患者的呼吸、循环均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FloTrac/Vigileo系统对胸科手术中不同年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指标。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30例的患者,分为老年组(60~79岁)15例和中年组(40~59岁)15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min(T_0)、侧卧位后5 min(T_1)、单肺通气(OLV)5 min(T_2)、OLV 15 min(T_3)、OLV 30 min(T_4)、恢复双肺通气(TLV) 5 min(T_5)、恢复TLV 15 min(T_6)、转平卧位后5 min(T_7)的FloTrac/Vigileo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血量(CO)、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率(SVV)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无显著人口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其他时间点的HR、MAP及CO、SV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患者其他时间点的CVP和SVV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T_1、T_4时的CVP、SVV与T_6、T_0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4、T_6时2组患者的CVP和S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CVP和SVV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基于FloTrac/Vigileo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老年组和中年组比较发现,SVV在老年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更有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对心肺转流(CPB)停机后严重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1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CPB停机后发生严重低血压时,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负荷量0.6U及维持量1~4 U/h.记录切皮前(T1)、CPB停机后注射垂体后叶素前(T2)、注射垂体后叶素后5min(T3)及术毕时(T4)MAP、HR、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阻力(SVR)、心脏指数(CI)及每搏指数(SVI).结果 20例患者CPB停机后发生严重低血压.与T1时比较,T2时MAP及SVR显著降低(P<0.01),HR增快(P<0.01);与T2时比较,T3时MAP、SVR、CI及SVI显著升高(P<0.05或P<0.01),T4时MAP与SVR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垂体后叶素可改善CPB停机后严重低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肺动脉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