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儿童抗癫痫药物(AEDs)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促进AEDs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调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保山市二甲以上医院上报的AEDs所致儿童ADR报告325例,对患儿基本情况、AEDs分类、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和关联性评价结果、病例转归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5例AEDs所致ADR中,男、女比例为1.1 ∶〖KG-*2〗1.0(169 ∶〖KG-*2〗156);6岁以下年龄段占58.5%。传统AEDs所致ADR有242例(74.5%),新型AEDs所致ADR为83例(25.5%)。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325例ADR中严重的ADR 33例(9.50%),新的一般的ADR 11例(3.38%),新的严重的ADR 1例(0.31%)。传统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包括卡马西平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丙戊酸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新型 AEDs所致严重ADR主要为奥卡西平及拉莫三嗪引起的皮肤损害和低钠血症。176例(54.15%)ADR发生在给药后24 h内。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AEDs(特别是传统AEDs)所致ADR,加强AEDs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3~2015年我院癫痫门诊患者随访登记数据库中6种主要AEDs所致血液系统ADRs的105例资料,并对患者性别、年龄, ADRs出现时间、严重程度、ADRs结局,联合用药、AEDs日剂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5例AEDs致血液系统ADRs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 (1.56 ∶〖KG-*2〗1),传统及新型AEDs致血液系统ADR均以21~30岁年龄段最多;传统AEDs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所占比例分别为32.38%和24.76%,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7.14%; 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65.72%)。AEDs致血液系统ADRs在联合治疗时多见,占69.52%;约1/3的ADRs在中等日剂量时出现; 大多数患者的ADRs持续时间不长,结局良好。结论:临床医师充分认识AEDs致血液系统ADRs的临床特点, 可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血液系统ADRs。  相似文献   

3.
郑火珺  叶建云 《医药导报》2012,31(12):1653-1655
摘要目的分析抗病毒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抗病毒药致ADR 543例,涉及8个品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病毒药致ADR中,以静脉滴注比例最高,占81.95%;年龄12 d~89岁。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占27.81%,消化系统损害占24.86%,泌尿系统损害占23.94%。严重、罕见的ADR有17例;新的ADR有4例。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抗病毒药所致的ADR,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陈丽  邓楠  韦鸿雁  谭波宇 《中国药房》2013,(18):1701-1704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19例(33.33%),合并用药39例(68.42%),单独用药18例(31.58%)。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7.72%;所涉及的药物共有24个品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61.4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颖  林昊 《中国药物警戒》2012,(11):691-693
目的通过对84例奈达铂致不良反应(ADR)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11年广西区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提取奈达铂致ADR病例报告84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剂量、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份ADR报告中,51~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1.3%),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1.1%),其次为呼吸系统(占32.1%)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占28.6%)损害。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奈达铂致ADR的上报意识,分析ADR的发生特点,确保临床安全,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我院上报的31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317例ADR报告中女性略多于男性;老年患者(≥60岁)发生ADR的比例较高(107例,占34.75%);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最多(267例,占84.23%);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37例,占52.68%),其次为中药制剂(67例,占21.14%);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2例,占60.5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合理用药意识,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4,(32):2994-2996
目的:揭示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成因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甘肃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2011-2013年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报告136例,就ADR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儿童(014岁)发生ADR最多见(占44.1%);多为一般的ADR(占97.1%),严重的ADR有4例(占2.9%),而所有ADR中新的ADR有30例(占22.1%);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9.5%),排第3位的是消化系统损害(占11.6%);所有病例经停药并积极给予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好转或痊愈,无死亡病例及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致ADR的各种因素,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禁忌证,加强用药过程监护,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11月 ADR 报告85例,分别从 ADR 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引起 ADR 的种类、ADR 的临床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 患者中男53例(占62.35%),女32例(占37.65%);年龄4个月~86岁。ADR 涉及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科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血管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引起 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其次是中成药、循环系统药。引起 ADR 的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最多,共涉及4种药物,报告11次,占41.67%;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老年人、儿童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中药制剂,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 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276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对ADR病例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125例(45.3%),女151例(54.7%);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ADR比例较高,为193例(69.93%);以注射剂出现的ADR为多,167例(60.51%);所涉及的药品中抗菌药引起的ADR比例较高,65例(23.55%);引起ADR的药品前10位中有9个为抗菌药;严重的ADR共3例(1.0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5例(18.7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35例(11.90%);填报ADR报告的以药师为主(61.23%),其次为护士(32.61%),医生较少(6.1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并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45.6%);引起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6.0%);ADR涉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反应最常见(49.5%)。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上报的152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例ADR报告中,18~4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占60.53%(92例);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4.34%(113例);头孢唑林是引发ADR例数第1位的药物,占13.16%(20例);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66%(39例)。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1—12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集的1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5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为38.69%(65/168),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64%(33/168);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占41.62%(82/197);ADR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参附注射液,其次为米索前列醇片;165例ADR中,有6例严重的ADR;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涉及9大类,共32种药品,其中依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多,分别为141例(20.32%)和94例(13.5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上报的ADR报告63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报的63例ADR中,抗茵药物ADR为35例,占55.56%,中药注射剂ADR为13例,占20.6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为60例,占95.24%;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43例,占68.25%;联合用药致ADR有22例,其中以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引发的ADR最多,为7例,占联合用药ADR数的31.81%。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荆门地区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14份ADR报告,分别按报告单位、患者性别、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及系统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1814例报告中,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9.78%;ADR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茵药多见,占59.59%,其中以β-内酰胺类构成比最高,占52.98%;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占78.78%;ADR累及以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多见,分别占34.43%、32.12%。结论:各报告单位要重视ADR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